十棗湯

SHI Z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7%
腎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7%
大腸經 17%
小腸經 5%
肝經 5%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2-09-01

主治功效


本方證因水飲壅盛於里,停於胸脅,或水飲泛溢肢體所致。水停胸脅,氣機阻滯,故胸脅作痛;水飲上迫於肺,肺氣不利,故咳唾引胸脅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

飲為陰邪,隨氣流動,停留心下,氣結於中,故心下痞硬脹滿、乾嘔短氣;飲邪上擾清陽,故頭痛目眩;飲邪結聚,胸脅疼痛,故脈沈弦。水飲泛溢肢體,內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腫、腹脹喘滿、二便不利。

本方證為水飲壅盛之實證,治宜攻逐水飲,使水邪速下。 方中甘遂善行經隧水濕,是為君藥。大戟善泄臟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均為臣藥。

三藥峻烈,各有專攻,合而用之,則經絡臟腑胸脅積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藥峻猛有毒,易傷正氣,故以大棗十枚為佐,煎湯送服,寓意有二。

緩和諸藥毒性;益氣護胃,減少藥後反應;培土制水,邪正兼顧。 《太陽病類似證.懸飲證》:「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鞭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外有風邪,內有懸飲,應當先解表,表解後,方可攻逐飲邪。飲為有形之邪,停結於胸脅之間,以致胸陽被遏,氣機壅滯,故心下痞鞭而滿,牽引胸脅疼痛。

水飲在胸,肺氣不利,所以呼吸短氣。肺合皮毛,因肺氣不利,毛竅之開合失常,故汗出。

由正邪相爭,故發作有時。飲逆於胃則乾嘔,下趨於腸則下利,上攻於頭則頭痛,這都是水飲內結,走竄上下,充斥內外,泛溢周身所致,故以十棗湯峻逐水飲。

方中芫花、甘遂、大戟是逐水劇藥,而以甘遂之力最峻。三藥合而用之,其力尤猛,故用大棗十枚煎湯服下,以顧護胃氣。 水飲之邪停聚於胸膈,氣道被阻,水邪泛濫,臨床可見縶縶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 (宋本《傷寒論》152條,下同)等證。

病屬懸飲,治當攻逐水飲,用十棗湯。《金匱要略》所謂「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是也。十棗湯多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所致的腹水及滲出性胸膜炎等病。然方中甘遂、芫花、大戟有毒,宜醋制為散服,以減輕致嘔的刮作用,且體格壯實者方可用之,體虛及孕婦則當禁用。

現代運用於滲出性胸膜炎、結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腫、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肺炎、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血吸蟲病腹水、胃酸過多、顱內壓增高症,精神分裂症、流行性出血熱少尿期等屬水飲壅實,正氣不虛者,以及晚期血吸蟲病所致的腹水等屬於水飲內停里實證者。

傳統服藥法


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後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現代用法:上3味等分為末,或裝入膠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棗10枚煎湯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暫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納俱好,而水飲未盡去者,可再投本方;若瀉後精神疲乏,食慾減退,則宜暫停攻逐;若患者體虛邪實,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與健脾補益劑交替使用,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 使用本方應注意四點:一是三藥為散,大棗煎湯送服;二是於清晨空腹服用,從小量開始,以免量大下多傷正,若服後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藥得快利後,宜食糜粥以保養脾胃;四是年老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下肢水腫中背部疼痛腰骶痛四肢浮腫發脹上背部疼痛下背部疼痛動脈粥樣硬化氣喘陰道炎前列腺炎瘧疾白帶排尿困難心內膜炎尿道炎慢性肝硬化乳房腺體瘤腎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

相同名稱方劑


十棗湯,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陳橘皮不拘多少(略去白,焙乾,卻以生薑自然汁浸之過2指以上,用銀石器重湯慢火熬乾,取出切,焙乾)。 主治:諸瘧。

十棗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 主治:攻逐水飲。主治:水飲內停。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脈沉弦,現用于結核性胸膜炎,慢性腎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腫,而體質尚實者。太陽中風,下利嘔逆。其人??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表裏未和者。懸飲;咳家,其脈弦,爲有水;支飲家,咳煩胸中痛。水腫腹脹,并酒食積脹,痃癖堅積,蓄熱,暴痛,瘧氣久不已;風熱燥甚,結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實熱腰痛,及小兒熱結,乳癖積熱,作發驚風潮搐,斑疹熱毒不能了絕者。積疳,遍身浮腫。帶下,濕而挾熱,大便或泄或閉,小便塞,脈澀而氣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