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卷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

1.

潘(左)兩足軟弱,步履不便,肌膚作麻,中脘痞滿,噁心欲嘔。脈象糊滑,苔白微膩。濕鬱胃中,胃為十二經之總司,胃病則不能束筋骨而利機關,所以足膝軟弱,痿症之情形也。當取陽明。

白話文:

潘某兩隻腳軟弱無力,走路不方便,皮膚感覺麻木,胸口感覺脹滿,噁心嘔吐。脈象軟弱滑利,舌苔白色微厚。濕邪鬱積在胃部,胃是十二經脈的總樞紐,胃部有病就會無法束縛筋骨,導致關節不利,所以足膝軟弱無力,屬於痿症的證狀。治療時應以陽明經為主。

半夏(一錢五分),生熟薏仁(各二錢),雲茯苓(三錢),川萆薢(二錢),漢防己(一錢五分),臺白朮(一錢五分),焦蒼朮(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

白話文:

生半夏(1.5錢),生薏仁和熟薏仁(各2錢),雲茯苓(3錢),川萆薢(2錢),漢防己(1.5錢),臺灣白朮(1.5錢),焦蒼朮(1.5錢),廣皮(1錢)

二診,寒濕停阻胃中,嘔吐噁心,頻渴欲飲,咳嗽則少腹兩旁牽痛,四肢脈絡不舒。蓋寒濕內阻,則清津不升,故口渴。陽明病則脈絡不和。再溫運濕邪,而降陽明。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因寒濕之邪停滯在胃中,導致噁心嘔吐、頻繁口渴想喝水,咳嗽時,小腹兩側會疼痛,且四肢脈絡不通暢。這是因為寒濕內阻,清津不能上升,所以會口渴。陽明經有病,脈絡就會不和諧。再次溫運濕邪,使陽明經的陽氣下降。

製半夏(二錢),木豬苓(二錢),臺白朮(一錢五分),川桂枝(五分),白茯苓(四錢),建澤瀉(二錢),炒竹茹(一錢),老生薑(一錢先切),王樞丹(五分研末先調服)

白話文:

組成:

  • 半夏:2錢
  • 木豬苓:2錢
  • 臺白朮:1錢5分
  • 川桂枝:5分
  • 白茯苓:4錢
  • 建澤瀉:2錢
  • 炒竹茹:1錢
  • 老薑:1錢(切片)
  • 王樞丹:5分(磨成粉,先服用)

三診,脈絡稍和,略能安臥,噁心嘔吐口渴俱覺減輕,胸中如有物阻。脈象沉弦。寒濕停飲,阻於陽明,大便不行,不得不暫為控逐也。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斷,脈絡稍見平穩,患者稍能安穩躺臥,噁心、嘔吐、口渴的症狀都減輕了,但胸中有東西阻滯的感覺。脈象沉穩而弦緊。寒濕停留體內,阻滯於陽明經,大便不通,不得不暫時用藥加以疏通。

製半夏(二錢),臺白朮(一錢五分),上官桂(五分),澤瀉(一錢五分),雲茯苓(四錢),大腹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老生薑(一錢),木豬苓(二錢),控涎丹(八分先服五分不行再服三分薑湯下)

白話文:

製作湯藥:

  • 半夏 2 錢
  • 蒼朮 1.5 錢
  • 桂枝 0.5 錢
  • 澤瀉 1.5 錢
  • 雲茯苓 4 錢
  • 大腹皮 1.5 錢
  • 陳皮 1 錢
  • 老生薑 1 錢
  • 豬苓 2 錢
  • 控涎丹 0.8 錢(先服 0.5 錢,若無效再服 0.3 錢,用薑湯送服)

四診,脈沉弦稍起,嘔吐大減,施化得行,口渴較定。然胃病則土難御木,風木大動,機關脈絡失和,四肢痿軟。急為柔養脈絡,而和營液。

白話文:

通過四診,發現脈象沉穩,稍有弦象,嘔吐症狀明顯減輕,治療效果顯著,口渴也有所緩解。但胃病由於五行屬土,難以控制屬木的肝臟,導致肝氣過旺,經絡失調,四肢癱軟無力。需要及時採取措施,調理經絡,調和營液。

土炒杭白芍(三錢),炒宣木瓜(一錢五分),酒炒當歸身(二錢),鮮蓯蓉(酒洗淡六錢),炙黑甘草(五分),天冬(三錢),肥玉竹(三錢),阿膠珠(三錢),火麻仁(三錢)

白話文:

土炒杭白芍(15克)

炒宣木瓜(7.5克)

酒炒當歸身(10克)

鮮蓯蓉(酒洗淡後,30克)

炙黑甘草(2.5克)

天冬(15克)

肥玉竹(15克)

阿膠珠(15克)

火麻仁(15克)

左,嘔吐痰涎,泄瀉甚多,府中郁阻之濕,得以開通,水氣一層,今可倖免。而兩足仍然腫脹,足膝痿軟誠恐在下之濕,延成痿症。再取陽明。

白話文:

左邊,嘔吐痰液,排出很多,體內的濕氣得以疏通,水氣減少一層,現在可以稍微免除危險。但是兩隻腳仍然腫脹,膝蓋虛弱無力。我擔心濕氣積累,拖延成痿症。再服陽明。

生薏仁,赤白苓,陳皮,製半夏,豬苓,炒黃柏,漢防己,澤瀉,川桂枝

某,腿股烙熱不能步履,手指作麻。此肝火陷下,陽乘陰位,痿症情形也。

全當歸,黑豆衣,澤瀉,生薏仁,虎潛丸,漢防己,女貞子,白芍,粉丹皮

白話文:

全當歸、黑豆皮、澤瀉、生薏仁、虎潛丸、漢防己、女貞子、白芍、粉丹皮。

邵(左),大病之後,濕戀陽明。身熱不退,腿足痿軟,不能步履。有難復之虞。

漢防己,大豆卷,澤瀉,米仁,獨活,桂枝,川萆薢,赤白苓,製半夏,杏仁泥,二妙丸

白話文:

  • 漢防己: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除濕、健脾的功效。
  • 大豆卷:大豆製品,具有補脾胃、益氣血的功效。
  • 澤瀉:一種水生植物,具有利尿、清熱、除濕的功效。
  • 米仁:一種穀物,具有健脾胃、益心肺的功效。
  • 獨活: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
  • 桂枝: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功效。
  • 川芎: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赤白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健脾、益氣的功效。
  • 製半夏: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嘔、消食健胃的功效。
  • 杏仁泥:杏仁粉,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 二妙丸:一種中成藥,具有健脾益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二診,身熱口渴俱減,步履略能自如。再祛濕泄熱。

大豆卷,生薏仁,秦艽,木瓜,川桂枝,製半夏,光杏仁,獨活,漢防己,萆薢,建澤瀉,酒炒桑枝,二妙丸

白話文:

大豆卷、生薏仁、秦艽、木瓜、川桂枝、薑半夏、光杏仁、獨活、漢防己、萆薢、建澤瀉、用酒炒過的桑枝、二妙丸

2. 風痹

曾(左),由面腫而發赤瘰作癢,漸致腿股帶腫,噁心嘔吐,手臂筋脈抽掣。此風濕相搏,陽明脈絡失和。擬祛風理濕。

白話文:

曾(左),最初是臉部腫脹發紅,接著出現淋巴腫塊並發癢,逐漸蔓延到腿部和大腿,伴有噁心、嘔吐、手臂筋脈抽搐。這是風濕相結合,導致陽明經絡失調造成的。建議祛風除濕。

炒白殭蠶(三錢打),川樸(七分),酒炒木防己(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煨天麻(一錢五分),青防風(一錢),茯苓(三錢),茅朮(一錢),酒炒桑枝(五錢),橘紅(一錢)

白話文:

炒制後的乾燥殭蠶(3錢),川芎(7分),用酒炒香的木防己(1錢5分),經過炮製的半夏(1錢5分),煨過的天麻(1錢5分),青色的防風(1錢),茯苓(3錢),茅草根(1錢),用酒炒香的桑枝(5錢),橘子皮(1錢)

二診,脈象糊滑苔白心黃。噁心嘔吐,頻渴欲飲,隨飲隨吐,手臂筋脈抽掣。濕痰蘊阻胃中,致清津不升,濁液不降。擬苦辛通降法。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脈象浮滑,舌苔白色,舌心偏黃。惡心嘔吐、頻繁口渴想喝水,但喝了就吐,手臂和筋脈抽搐。濕痰積聚在胃中,導致清津不能上升,濁液不能下降。考慮採用苦辛通降的方法治療。

製半夏(二錢),川連(五分),旋覆花(二錢),茯苓(三錢),竹茹(一錢五分),橘皮(一錢),乾薑(五分),代赭石(三錢),太乙丹(六分研先服)

白話文:

藥材:

  • 製半夏:2 錢
  • 川連:5 分
  • 旋覆花:2 錢
  • 茯苓:3 錢
  • 竹茹:1 錢 5 分
  • 橘皮:1 錢
  • 乾薑:5 分
  • 代赭石:3 錢
  • 太乙丹:6 分(研碎後先服用)

三診,嘔惡大減,未能盡止。形體惡寒,頭巔覺冷,自汗淋漓,筋脈抽掣。脈形沉細。濕寒鬱阻陽明,陽氣不能敷布,而從外衛。再溫化濕寒。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治,嘔吐噁心減輕許多,但還未能完全停止。身體感到寒冷,頭頂覺得冰涼,不自覺地流汗,肌肉和血管抽搐。脈象細弱無力。濕寒之氣阻塞了陽明經絡,陽氣無法散佈,所以從體表四散。再次溫熱化解濕寒之氣。

桂枝(五分),公丁香(三分),茯苓(三錢),橘皮(一錢),竹茹(一錢五分),熟附片(四分),製半夏(一錢五分),蔻仁(五分),老薑(一錢)

白話文:

桂枝(5 克),公丁香(3 克),茯苓(30 克),橘皮(10 克),竹茹(15 克),熟附片(4 克),製半夏(15 克),蔻仁(5 克),老薑(10 克)

四診,溫化濕痰,嘔吐復盛,中脘脹滿,痞阻不舒。惡風自汗筋脈抽掣。沉細之脈,兩關轉大,頗帶弦象。良由胃病則土難御木風陽從而擾胃。再從肝胃主治。

白話文:

四診結果:溫化了濕痰,嘔吐又再次加重,中脘部位(胃部)脹滿,胸悶不舒暢。怕風,自汗,筋脈抽搐。脈搏沉細,兩關脈(寸關尺)轉為較大,稍帶弦象。這主要是由於胃病,導致脾胃難以控制肝氣,肝氣化風陽,進而擾亂胃氣。因此,必須從肝胃入手治療。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製半夏(二錢),川連(五分),橘皮(一錢),桂枝(五分),乾薑(四分),旋覆花(二錢包),枳實(一錢),白蒺藜(三錢),炒竹茹(一錢五分),代赭石(四錢)

白話文:

土炒白芍(7.5克),炮製半夏(10克),川連(2.5克),橘皮(5克),桂枝(2.5克),乾薑(2克),旋覆花(10克),枳實(5克),白蒺藜(15克),炒竹茹(7.5克),代赭石(20克)

開方後,再問飲食所喜,因換後方。

又,溫化濕痰,嘔吐不定,頻吐頻渴,想吃甘甜,自汗惡風。右脈轉大而覺濡軟。良由頻吐損傷胃陰,濕寒成燥。再甘涼以和胃陰。

白話文:

此外,溫暖化解體內的濕痰,嘔吐不穩定,經常嘔吐和感到口渴,想要吃甜的東西,自發出汗但怕風。把脈時感覺脈搏變大了,而且感覺濕潤柔軟。這是因為經常嘔吐損傷了胃中的陰液,濕寒轉化為燥熱。再用甘涼的藥物來調理胃陰。

大有耆(一錢五分防風七分同炒),鹽水炒半夏曲(二錢),氣滯(三錢),金石斛(四錢),甘杞子(三錢),土炒白芍(一錢五分),白蒺藜(三錢),鉤鉤(三錢),淮小麥(一錢五分),黑大棗(四枚)

白話文:

材料:

  • 大有耆(1.5 錢)和防風(0.7 錢),一起炒香
  • 鹽水炒半夏曲(2 錢)
  • 氣滯(3 錢)
  • 金石斛(4 錢)
  • 甘草杞子(3 錢)
  • 土炒白芍(1.5 錢)
  • 白蒺藜(3 錢)
  • 鉤鉤(3 錢)
  • 淮小麥(1.5 錢)
  • 黑大棗(4 枚)

五診,氣衝嘔吐大減,口渴較定,四肢肌膚作麻大退。的是頻吐之後,胃液損傷,陽明絡空,風陽從而阻絡。前法擴充之。

白話文:

五診後,嘔吐大幅減少,口渴也稍為緩和,四肢皮膚的麻木感也大大減退。這是因為頻頻嘔吐後,胃液受損,陽明經絡空虛,風和陽熱乘虛而入,阻滯經絡。因此,需要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治療。

白蒺藜(三錢),大生地(四錢),金石斛(四錢),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大天冬(三錢),甘杞子(三錢),淮小麥(五分),茯神(二錢),雙鉤鉤(三錢),黑棗(四枚)

白話文:

白蒺藜(15克),大生地(20克),金石斛(20克),酒炒杭白芍(7.5克),大天冬(15克),甘草(15克),淮小麥(2.5克),茯神(10克),雙勾藤(15克),黑棗(4顆)

六診,嘔吐口渴已定,筋掣肌麻亦輕。的是陽明絡空,肝風杜仲。效方擴充。

阿膠珠(三錢),大天冬(三錢),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厚杜仲(三錢),淮牛膝(鹽水炒三錢),大生地(四錢),甘杞子(三錢),金毛脊(三錢),淮小麥(五錢),大棗(二枚)

白話文:

阿膠珠(4.5克),天冬(4.5克),紅白芍(2.25克),杜仲(4.5克),牛膝(4.5克,鹽水炒),生地(6克),枸杞子(4.5克),金毛狗脊(4.5克),麥子(7.5克),紅棗(2顆)

洪(左),濕熱淋濁之後,髀關不時作痛,遍身作癢。脈象滑數。濕熱流入絡隧,恐成痿痹。

酒炒桑寄生(三錢),白蒺藜(去刺炒三錢),獨活(一錢),川萆薢(二錢),漢防己(一錢五分),仙靈脾(一錢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生薏仁(四錢),建澤瀉(一錢五分)

白話文:

酒炒桑寄生(15克),炒白蒺藜(去刺,15克),獨活(5克),川萆薢(10克),漢防己(7.5克),仙靈脾(7.5克),左秦艽(7.5克),生薏仁(20克),建澤瀉(7.5克)

二診,髀關仍然作痛,步履不健,肌膚作癢。肝腎虛而濕熱阻絡。不能欲速圖功。

酒炒漢防己(一錢五分),川萆薢(二錢),酒炒淮牛膝(三錢),川桂枝(三分),防風(一錢),當歸(三錢),白蒺藜(去刺炒三錢),生薏仁(三錢),羌活(一錢),獨活(一錢),二妙丸(二錢開水先下)

白話文:

酒炒漢防己(1.5克),川萆薢(2克),酒炒淮牛膝(3克),川桂枝(0.3克),防風(1克),當歸(3克),白蒺藜(去刺炒後3克),生薏仁(3克),羌活(1克),獨活(1克),二妙丸(2克,用開水先送服)

三診,脈症相安,然屈伸行動,髀關仍痛。風寒濕阻絡未宣。

漢防己(一錢五分),川萆薢(二錢),酒炒淮牛膝(三錢),獨活(一錢),左秦艽(一錢五分),生蒺藜(三錢),酒炒全當歸(二錢),木瓜(一錢),酒炒紅花(一錢),仙靈脾(一錢五分),桑寄生(三錢),生薏仁(三錢),陳松節(一兩劈)

白話文:

漢防己(6克),川芎(8克),酒炒川牛膝(12克),獨活(4克),左秦艽(6克),生蒺藜(12克),酒炒全當歸(8克),木瓜(4克),酒炒紅花(4克),仙靈脾(6克),桑寄生(12克),生薏仁(12克),陳松節(30克切片)

劉(右),痛痹復發。擬祛風理濕宣絡。

仙靈脾(三錢),川萆薢(三錢),左秦艽(一錢五分),酒炒全當歸(二錢),川桂枝(四分),白茄根(三錢),漢防己(一錢五分),炙地龍(去泥六分),虎脛骨(二錢酥炙研細末先調送下)

白話文:

仙靈脾(15克),川萆薢(15克),左秦艽(7.5克),酒炒全當歸(10克),川桂枝(2克),白茄根(15克),漢防己(7.5克),炙地龍(去泥後3克),虎脛骨(研成細末,先調服下,10克)

二診,痹痛稍減。再宣通脈絡,理濕祛風。

漢木防己(各一錢),酒炒全當歸(各一錢),左秦艽(一錢五分),羌獨活(各一錢),酒炒桑寄生(三錢),陳松節(三枚劈),淮牛膝(三錢),厚杜仲(三錢),白茄根(三錢),酥炙虎膝蓋(一對研細末分三帖調服)

白話文:

  • 漢木防己(1錢)

  • 酒炒全當歸(1錢)

  • 左秦艽(1.5錢)

  • 羌獨活(1錢)

  • 酒炒桑寄生(3錢)

  • 陳松節(3片,切碎)

  • 淮牛膝(3錢)

  • 厚杜仲(3錢)

  • 白茄根(3錢)

  • 酥炙虎膝蓋(1對,研成細末,分3次服用)

錢(左),風濕痰阻絡,營衛之氣,滯而不行。右半不遂,遍身作痛。宜溫通經絡。

川桂枝(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木防己(一錢五分),炙綿耆(二錢),酒炒桑寄生(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酒炒粉歸身(一錢五分),獨活(一錢),防風(一錢),絡石藤(三錢),酒炒絲瓜絡(二錢)

白話文:

川芎(5分)、秦艽(1錢5分)、木防己(1錢5分)、炙黃耆(2錢)、酒炒桑寄生(3錢)、製半夏(1錢5分)、酒炒歸身(1錢5分)、獨活(1錢)、防風(1錢)、絡石藤(3錢)、酒炒絲瓜絡(2錢)

二診,遍身作痛漸平,而右腿骱仍然痠痛。脈象沉細。風寒濕三氣內襲,遂致經絡阻痹,營衛氣不宣通,不通則痛,勢必然也。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時,身體各處的疼痛逐漸緩解,但右小腿後方仍有痠痛感。脈象沉細。風、寒、濕三氣侵襲體內,導致經絡不通暢,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這是必然的結果。

酒炒桑寄生(三錢),左秦艽(一錢五分),川萆薢(二錢),川桂枝(五分),酒炒淮牛膝(三錢),炒仙靈脾(二錢),厚杜仲(三錢),川獨活(一錢),當歸(二錢),活絡丸(一粒酒化服)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酒炒桑寄生:3錢
  • 左秦艽:1錢5分
  • 川萆薢:2錢
  • 川桂枝:5分
  • 酒炒淮牛膝:3錢
  • 炒仙靈脾:2錢
  • 厚杜仲:3錢
  • 川獨活:1錢
  • 當歸:2錢
  • 活絡丸:1粒(用酒化開服用)

席(左),每至寅卯之交,輒腹中脹滿,蔓及腰膂,髀關亦覺重著作痛。脈沉而滑,苔白膩濁。此肝氣夾痰內阻。用太無神朮散法。

白話文:

到寅卯(早上三到五點)的時候,腹部就會脹滿,疼痛蔓延到腰背部,大腿關節也感到沉重疼痛。脈象沉緩而滑利,舌苔白膩濁。這是肝氣夾帶著痰液阻滯在體內所致。使用太無神朮散的方法治療。

蒼朮陳皮藿香香附,赤白苓,川樸,甘草,菖蒲,薏仁,炒枳殼

白話文:

蒼朮、陳皮、藿香、香附、赤茯苓、白茯苓、川樸、甘草、菖蒲、炒薏仁、炒枳殼

二診,脹滿大退,然髀關仍然作痛。濕滯漸開,絡痹未宣。再宣絡而理濕邪。

萆薢,茯苓,獨活,防己,菖蒲,薏仁,秦艽,桂枝,藿香,桑寄生,平胃丸

白話文:

  • 萆薢:補脾胃,健運化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固腎
  • 獨活:祛風濕,通經絡
  • 防己:祛風濕,止痛
  • 菖蒲:醒神開竅,祛除濕邪
  • 薏仁:健脾利濕,清熱祛風
  • 秦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桂枝:發汗散寒,溫通經脈
  • 藿香:化濕醒脾,解暑止嘔
  • 桑寄生:補肝腎,滋陰養血
  • 平胃丸:和胃止痛,健脾降逆

三診,脹滿已舒,髀關作痛亦減,然身重力乏氣短。病漸退,氣漸虛,調理之品,恐助邪勢,且緩補救。

桂枝,漢防己,生薏仁,鬱金,橘皮絡,川萆薢,秦艽,白茯苓,杜仲

四診,髀關尾閭作痛稍減,其痛尾閭為甚。還是濕痰所阻。

蒼朮,製半夏,陳皮,薏仁,澤瀉,黃柏,川桂枝,茯苓,豬苓,萆薢

白話文:

蒼朮、半夏(加工)、陳皮、薏仁、澤瀉、黃柏、川桂枝、茯苓、豬苓、萆薢

五診,尾閭作痛,而腰膂髀關經脈牽掣,步履不便。脈象沉鬱,重按帶滑。濕痰留絡,恐成痹症。

製半夏(二錢),左秦艽(一錢五分),建澤瀉(一錢五分),生薏仁(四錢),川萆薢(二錢),白茯苓(三錢),橘皮絡(各一錢),絲瓜絡(酒炒一錢),指迷茯苓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半夏(2 錢)

左旋秦艽 (1.5 錢) 建澤瀉 (1.5 錢) 生薏仁 (4 錢) 川萆薢 (2 錢) 白茯苓 (3 錢) 橘皮絡 (各 1 錢) 絲瓜絡 (用酒炒過,1 錢) 指迷茯苓丸 (先服 3 錢)

六診,腰膂髀關牽掣已舒,腹中又復脹滿。絡氣已宣,而氣濕究未得出。再理濕化痰,開鬱行滯。

製半夏,茯苓,生薏仁,橘皮絡,制香附,川萆薢,澤瀉,木豬苓,左秦艽,越鞠丸

白話文:

製作半夏、茯苓、生薏苡仁、橘皮絡、製香附、川芎、澤瀉、木豬苓、左旋秦艽、越鞠丸。

七診,氣滯已宣,脹滿已退,而腰府仍覺不舒。還是濕阻絡隧。再和中理濕。

製半夏(一錢五分),薏仁(四錢),旋覆花(二錢),風化硝(八分),建澤瀉(一錢五分),川萆薢(二錢),真猩絳(五分),青蔥管(二莖),左秦艽(一錢五分),烏藥(二錢),白茯苓(三錢)

白話文:

半夏(0.75 克),薏仁(2 克),旋覆花(1 克),風化硝(0.4 克),建澤瀉(0.75 克),川萆薢(1 克),真猩絳(0.25 克),青蔥管(2 根),左秦艽(0.75 克),烏藥(1 克),白茯苓(1.5 克)

八診,尾閭作痛遞減,左腰膂氣覺滯墜。再流化濕滯,以宣絡氣。

制香附,半夏,茯苓,枳殼,焦蒼朮,廣皮,川萆薢,薏仁,澤瀉,二妙丸

林(右),兩臂作痛難忍。濕寒風襲入絡隧,痛風之漸也。

蜜炙麻黃,白芍,生甘草,川芎,蒼朮,桂枝,當歸,木防己,茯苓,秦艽

白話文:

加入蜂蜜熬製的麻黃、芍藥、生甘草、川芎、蒼朮、桂枝、當歸、木防己、茯苓、秦艽

李(左),遍身絡隧不舒,動輒作痛。脈形沉滑。感寒夾濕,阻痹絡隧。宜為溫通。

川桂枝,木防己,茯苓,旋覆花(猩絳包紮),左秦艽,蔓荊子,獨活,酒炒絲瓜絡,桑寄生,橘紅絡,青蔥管,酒炒桑枝

白話文:

川穹、木防己、茯苓、旋覆花(用猩紅色包裹)、左秦艽、蔓荊子、獨活、炒過的絲瓜絡、桑寄生、橘紅色絡子、青蔥管、炒過的桑枝

左,痰濕有餘於上,腎水空虛於下,木失水涵,橫暴之氣,克脾則脹。營衛不克宣通,四肢脈絡不和,陽氣上升,神不歸舍,將寐之際,心中難過,胸膺甚覺不舒,亦由衛氣上逆,清肅之令不行。先降膽胃,使神能歸舍再議。

白話文:

當身體上半身有濕痰,下半身腎水不足,就好像被稱為「木」的肝臟失去了被稱為「水」的腎水的滋養。於是,肝臟就會變得亢奮,侵犯脾臟,導致脹氣。營衛之氣無法正常運行,四肢脈絡不通暢,陽氣上升,神魂不能回到身體,在入睡時會感到心裏難受,胸腔不舒暢。這是因為衛氣上逆,清肅之氣無法下達所致。治療方法:先降服膽胃之氣,讓神魂能回到身體,再進一步治療。

製半夏(二錢),廣皮(一錢),川楝子(一錢五分),海蛤粉(三錢),炒枳實(一錢),陳膽星(六分),茯苓(三錢),白蒺藜(三錢),水炒竹茹(一錢五分),川連(四分),徭桂(一分二味研細末飯丸先服)

白話文:

  • 半夏,2 錢
  • 廣皮,1 錢
  • 川楝子,1 錢 5 分
  • 海蛤粉,3 錢
  • 炒枳實,1 錢
  • 陳膽星,6 分
  • 茯苓,3 錢
  • 白蒺藜,3 錢
  • 水炒竹茹,1 錢 5 分
  • 川連,4 分
  • 徭桂,1 分 2 味(研成細末,製成米飯丸劑,先服用)

畢萬花膏方,始則濕毒流入筋骨,繼則邪去絡空,疊投肝腎並調,通補脈絡,漸次而愈。惟每至臥著,則肢節作痛。人身氣血周流貫通,本無一息之停。氣中有血,血所以麗氣也。血中有氣,氣所以統血也。臥著肢節作痛,是血中之氣不行。宜養血和絡,仍參宣通祛風之品。

白話文:

畢萬花膏的藥方

一開始是濕毒侵入筋骨,接著邪氣消除,留下空虛的經絡。這時需要同時調補肝腎,疏通經絡,漸漸就能痊癒。但是每一次躺著的時候,就會出現肢節疼痛。

人體氣血循環流暢,沒有片刻停止。氣中有血,所以血能滋養氣。血中有氣,所以氣能統攝血。躺著肢節疼痛,是因為血中的氣無法運行。應該滋養血液,調和經絡,同時加入活血化瘀祛風的藥材。

砂仁炙大熟地,酒炒桑寄生,肥玉竹,製半夏,鹽水炒菟絲子,酥炙虎脛骨,川斷肉,厚杜仲,酒炒片薑黃,干蓯蓉,甘杞子,獨活,海風藤,酒炒牛膝,海蛤粉,煨天麻,橘紅,奎黨參,酒炒漢防己,炙綿耆,炒於朮,澤瀉,左秦艽,酒炒當歸尾,白茯苓,生蒺藜,炙黑甘草,酒炒杭白芍

白話文:

砂仁,大劑量乾炒熟的地黃,用酒炒熟的桑寄生,肥厚的天冬,炮製過的半夏,鹽水炒過的菟絲子,用酥油炒過的虎脛骨,川斷的內部組織,厚實的杜仲,用酒炒過的片狀薑黃,乾燥的淫羊藿,甘草子,獨活,海風藤,用酒炒過的牛膝,海蛤粉,煨過的中國天麻,橘紅,大劑量的西洋參,用酒炒過的漢防己,乾炒過的肉蓯蓉,炒過的蒼朮,澤瀉,左半邊的秦艽,用酒炒過的當歸尾,白茯苓,生鮮的蒺藜,乾炒至黑色的甘草,用酒炒過的杭白芍。

加清阿膠,桑枝膏冰糖收膏。

孫(右),腰膂髀關腿股俱覺作痛,肩臂難以舉動。脈象弦滑。血虛肝風入絡,絡熱則機關為之不利。不易圖治也。

白話文:

孫(右),腰椎、腰部、大腿、膝蓋和股骨都感到疼痛,肩部和手臂難以抬起。脈象又弦又滑。這是血虛導致肝風侵襲經絡,經絡發熱就會影響關節和機能運作。不容易治療。

酒炒桑寄生(三錢),左秦艽(一錢五分),川桂枝(五分),木防己(二錢),光杏仁(三錢),煨石膏(四錢),生甘草(五分),生薏仁(四錢),萆薢(二錢),酒炒桑枝(五錢)

白話文:

  • 炒酒的桑寄生(15克)
  • 左秦艽(7.5克)
  • 川桂枝(2.5克)
  • 木防己(10克)
  • 光杏仁(15克)
  • 煨石膏(20克)
  • 生甘草(2.5克)
  • 生薏仁(20克)
  • 萆薢(10克)
  • 炒酒的桑枝(25克)

二診,宣絡以清蘊熱,仍難步履,腰膂髀關,酸多痛少。病從血崩之後,由漸而來。的屬血虛奇脈綱維失護。再通補奇脈,而益肝腎。

白話文:

第二次診治,用宣通經絡的方法清除蘊結的熱氣,但仍難以行走,腰背和大腿關節處,痠痛多於疼痛。病因追溯到血崩之後,逐漸發展而來。問題的關鍵在於血虛,導致奇經脈絡失去保護。再次打通補益奇經脈絡,並滋補肝腎。

酒炒白歸身(二錢),鹽水炒菟絲子(三錢),干蓯蓉(二錢),酒炒淮牛膝(三錢),鹽水炒潼沙苑(三錢),金毛脊(四錢),甘杞子(三錢),厚杜仲(三錢),仙靈脾(二錢)

白話文:

  1. 白芍藥(兩錢),用酒炒製

  2. 菟絲子(三錢),用鹽水炒製

  3. 山蓯蓉(兩錢),乾燥後使用

  4. 牛膝(三錢),用酒炒製

  5. 潼沙苑(三錢),用鹽水炒製

  6. 金毛脊(四錢)

  7. 甘草(三錢)

  8. 杜仲(三錢),用厚質的材料

  9. 仙靈脾(兩錢)

三診,症屬相安。的是肝腎空虛,綱維失護。效方進退。

干蓯蓉(二錢),杜仲(三錢),生蒺藜(三錢),甘杞子(三錢),炒萸肉(一錢五分),鹽水炒菟絲子(三錢),酒炒懷牛膝(三錢),酒炒白歸身(二錢),酒炒桑寄生(三錢),海風藤(三錢)

白話文:

  • 乾地黃(20 克)

  • 杜仲(30 克)

  • 新鮮蒺藜(30 克)

  • 枸杞子(30 克)

  • 炒熟茱萸肉(15 克)

  • 鹽水炒菟絲子(30 克)

  • 酒炒牛膝(30 克)

  • 酒炒白芍(20 克)

  • 酒炒桑寄生(30 克)

  • 防己(30 克)

四診,來函云舌苔光剝已潤,腰膂髀關,酸多痛少,胸背作痛。從調攝肝腎之中,參以祛風宣絡。

干蓯蓉(二錢),厚杜仲(三錢),酒炒桑寄生(三錢),白茯苓(三錢),酥炙虎脛骨(四錢),酒炒懷牛膝(三錢),粉萆薢(一錢五分),甘杞子(三錢),木防己(二錢),左秦艽(一錢五分),川獨活(一錢),海風藤(三錢)

白話文:

  • 甘草(20 克)

  • 杜仲(30 克)

  • 炒桑寄生(30 克)

  • 白茯苓(30 克)

  • 炒虎脛骨(40 克)

  • 炒懷牛膝(30 克)

  • 粉丹參(15 克)

  • 甘草(30 克)

  • 木防己(20 克)

  • 左旋秦艽(15 克)

  • 川獨活(10 克)

  • 海風藤(30 克)

經(右),遍體經絡作痛,頭旋掉眩,鼻流清涕,脈細弦而數。時輒不寐。血虛肝風襲入絡隧,熱氣上衝,逼液為涕。擬養血榮經。

白話文:

從脈象(右邊脈象)上看,遍體經絡都疼痛,頭暈目眩,鼻子流清涕,脈象細小緊實而脈搏次數多。時常失眠。這是血虛導致肝風侵襲經絡,熱氣上衝,逼迫津液化為涕液。治療方針是滋養氣血,疏通經絡。

全當歸(二錢),柏子霜(三錢),蒼耳子(三錢),阿膠珠(三錢),大天冬(三錢),粉前胡(一錢五分),生熟甘草(各二分),滁菊花(二錢),川貝母(二錢),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白話文:

全當歸(12 克)

柏子霜(18 克)

蒼耳子(18 克)

阿膠珠(18 克)

大天冬(18 克)

粉前胡(9 克)

生甘草(1.2 克)

熟甘草(1.2 克)

滁菊花(12 克)

川貝母(12 克)

酒炒杭白芍(9 克)

二診,節骱仍然作痛,頭旋掉眩,少寐多涕,頻渴欲飲。脈象細弦。皆由營血不足,肝風襲入經絡。擬養血化風。

白話文:

複診時,小腿關節還是疼痛,頭暈目眩,睡眠少、愛哭,常口渴想喝水。脈象細弱緊繃。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氣血不足,肝陽上亢侵犯經絡所引起。治療方針是:養血平肝。

酒炒全當歸(二錢),蒼耳子(三錢),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桑寄生(三錢),木防己(一錢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海風藤(二錢),阿膠珠(二錢),辛夷(一錢五分),酒炒絲瓜絡(二錢),

白話文:

全當歸炒酒(2 錢),蒼耳子(3 錢),白芍炒酒(1.5 錢),桑寄生炒酒(3 錢),木防己(1.5 錢),左秦艽(1.5 錢),海風藤(2 錢),阿膠珠(2 錢),辛夷(1.5 錢),絲瓜絡炒酒(2 錢)。

三診,節骱作痛,痛有休止,音聲有時雌喑,口渴欲飲。血虛不能營養經絡,膽火上逆,氣熱肺燥。宜泄膽木而清氣養津,益營血而祛風宣絡。

白話文:

三診:

(1) 節骱作痛,疼痛會間歇性緩解。

(2) 聲音沙啞,偶爾發音困難。

(3) 口乾舌燥,想喝水。

患者問題:

血液凝聚,無法供養經絡。肝火上逆,肺氣過熱乾燥。

治療方針:

使用滋陰清熱的藥物,滋養津液,增強營血,疏通風邪。

酒炒全當歸(二錢),秦艽(一錢五分),麥冬(三錢),酒炒白芍(一錢五分),生扁豆衣(三錢),甘杞子(三錢),獨活(一錢),丹皮(二錢),炒木瓜(一錢五分),桑寄生(三錢),桑葉(一錢)

白話文:

酒炒全當歸(12克),秦艽(7.5克),麥冬(18克),酒炒白芍(7.5克),生扁豆衣(18克),甘草(18克),獨活(6克),丹皮(12克),炒木瓜(7.5克),桑寄生(18克),桑葉(6克)

四診,脈弦稍柔,經絡掣痛較退。再養血宣絡。

酒炒全當歸(二錢),杞子(三錢),川貝(二錢),柏子霜(三錢),酒炒桑寄生(三錢),橘絡(一錢),冬瓜子(三錢),金石斛(三錢),酒炒絲瓜絡(二錢),枇杷葉(四片),炒木瓜(一錢五分)

白話文:

  • 炒過的當歸,2 錢
  • 枸杞,3 錢
  • 川貝,2 錢
  • 柏子仁霜,3 錢
  • 炒過的桑寄生,3 錢
  • 橘絡,1 錢
  • 冬瓜仁,3 錢
  • 金石斛,3 錢
  • 炒過的絲瓜絡,2 錢
  • 枇杷葉,4 片
  • 炒過的木瓜,1 錢 5 分

王(右),營血久虧,血不養經,手足經絡作痛,脈弦頭暈。養血熄風為治。

酒炒白歸身(二錢),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滁菊花(一錢五分),酒炒木防己(一錢),肥玉竹(三錢),獨活(七分),干蓯蓉(一錢五分),酒炒桑寄生(三錢),秦艽(一錢五分)

白話文:

白歸身,乾炒 2 錢

白芍,乾炒 1.5 錢

滁菊花 1.5 錢

木防己,乾炒 1 錢

玉竹,肥厚者 3 錢

獨活 0.7 錢

淫羊藿,乾製 1.5 錢

桑寄生,乾炒 3 錢

秦艽 1.5 錢

蘇(右),由腹中作痛脹,而致經絡作痛,腿膝尤甚,大便不行。脈象細數。陽明脈虛,風陽乘入。宜養血熄肝。

白話文:

蘇(右),腹中疼痛脹氣,導致經絡疼痛,腿部和膝蓋特別嚴重,大便不通暢。脈象細小而數,陽明脈氣血虛弱,風熱之邪乘虛而入。宜養血平肝。

酒炒全當歸(三錢),酒炒木防己(一錢五分),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桑寄生(三錢),甘杞子(三錢),火麻仁(三錢),大生地(四錢),桑椹子(三錢),柏子霜(三錢)

白話文:

  • 酒炒當歸:3 錢

  • 酒炒木防己:1 錢 5 分

  • 酒炒杭白芍:1 錢 5 分

  • 酒炒桑寄生:3 錢

  • 甘杞子:3 錢

  • 火麻仁:3 錢

  • 大生地:4 錢

  • 桑椹子:3 錢

  • 柏子霜:3 錢

經(右),節骱作痛,兩膝尤甚,背腧板脹,必得捶久方舒。人之一身,必賴氣血營養,惟營血不足,斯絡隧空虛,而諸病俱作。背腧為諸脈所轄。皆由木旺水虧,少陰之真陰愈少,則少陽之木火愈盛,逼液為涕,爍金則喑。其病雖殊,其源則一。

白話文:

脊椎右側疼痛,尤其兩膝最痛,背部發緊發脹,必須長時間按摩才會舒緩。人體需要氣血滋養,但如果營血不足,就會導致血管空虛,從而引發各種疾病。背脊是多條經脈經過的地方。這些疾病大多是由於肝火旺盛、腎水不足造成的,腎水越少,肝火越旺,體液被逼迫成鼻涕,灼燒肺金就會導致嗓音嘶啞。雖然這些疾病表現不同,但根源是一致的。

酒蒸女貞子(三兩),生甘草(五錢),大麥冬(二兩),生白芍(一兩五錢),酥炙虎脛骨(三兩),甘杞子(三兩),大生地(一兩),白歸身(一兩五錢),酒炒懷牛膝(三兩),大天冬(二兩),大熟地(四兩),干蓯蓉(一兩五錢),鹽水炒菟絲子(三兩),白茯苓(三兩),炒萸肉(一兩),澤瀉(一兩),鹽水炒潼沙苑(三兩),粉丹皮(二兩),川石斛(四兩),厚杜仲(三兩),西洋參(二兩),黑豆衣(二兩),奎黨參(三兩),黑玄參肉(一兩五錢),肥知母(二兩),玉竹(一兩五錢),炒木瓜(一兩)

白話文:

用酒蒸女貞子(150克),加上生甘草(25克)、大麥冬(100克)、生白芍(75克)、酥炙虎脛骨(150克)、甘杞子(150克)、大生地(50克)、白歸身(75克)、酒炒懷牛膝(150克)、大天冬(100克)、大熟地(200克)、幹蓯蓉(75克)、鹽水炒菟絲子(150克)、白茯苓(150克)、炒萸肉(50克)、澤瀉(50克)、鹽水炒潼沙苑(150克)、粉丹皮(100克)、川石斛(200克)、厚杜仲(150克)、西洋參(100克)、黑豆衣(100克)、奎黨參(150克)、黑玄參肉(75克)、肥知母(100克)、玉竹(75克)、炒木瓜(50克)。

加清阿膠三兩,龜板膠二兩,鹿角膠二兩,溶化收膏。

白話文:

加入精製阿膠 3 兩、龜甲膠 2 兩、鹿角膠 2 兩,將它們融化並熬製成膏狀。

陳(左),熄風養血,臂痛稍輕,脈緩微弦,重按少力。從前法兼補陽明。

炙熟地,阿膠珠,於朮,歸身,云茯神,甘杞子,炙綿耆,白芍,玉竹,夜合花

白話文:

  • 炙製熟地(生地黃經過炙制而成)
  • 阿膠珠(用阿膠製成的藥丸)
  • 蒼朮(中藥材)
  • 當歸身(中藥材)
  • 雲茯神(一種茯苓)
  • 甘草子(中藥材)
  • 炙製綿耆(一種中藥材)
  • 白芍藥(中藥材)
  • 玉竹(中藥材)
  • 夜合花(中藥材)

二診,脈漸柔軟,臂痛略輕。仍守調補氣血,氣血一充,則調理自和。

大生地(四錢),炙綿耆(三錢),奎黨參(三錢),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阿膠珠(三錢),甘杞子(三錢),生於術(二錢),白歸身(酒炒二錢),干蓯蓉(一錢五分),川斷肉(三錢),肥玉竹(三錢)

白話文:

生地黃(16克),炙補骨脂(12克),黨參(12克),白芍藥(炒酒,6克),阿膠珠(12克),枸杞子(12克),何首烏(8克),當歸身(炒酒,8克),肉蓯蓉(6克),川斷(12克),玉竹(12克)

高(左),髀關作痛,以天晴霾為加減,濕也。

二妙丸(獨活寄生二陳兩湯煎湯送下)

某,尻痛。

二妙丸(用大棗送下)

葉(右),向有偏左頭痛。茲則背脊惡寒,遍身作痛。營血不足,風陽乘虛入絡。暫為宣通。

川桂枝(二分),左秦艽(一錢五分),桑寄生(酒炒三錢),酒炒防己(一錢),全當歸(二錢),白蒺藜(去刺炒三錢),嫩桑枝(酒炒三錢),橘皮絡(各一錢),絲瓜絡(酒炒一錢五分)

白話文:

  • 桂枝:二錢
  • 秦艽(左):一錢五分
  • 桑寄生(用酒炒過):三錢
  • 防己(用酒炒過):一錢
  • 當歸(全當歸):二錢
  • 蒺藜(去刺,用炒):三錢
  • 桑枝(年輕的,用酒炒過):三錢
  • 橘皮的絲絡:一錢
  • 絲瓜的絲絡(用酒炒過):一錢五分

二診,身痛稍減,偏左頭疼漸止。再和營血而熄肝陽。

粉全歸(酒炒二錢),炙黑草(四分),桑葉(一錢),元參(三錢),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池菊花(一錢五分),丹皮(二錢),南棗(三枚),白蒺藜(去刺炒三錢),黑豆衣(三錢)

白話文:

粉末狀的全歸(用酒炒過,二錢)

炙燒過的黑草(四分)

桑葉(一錢)

元參(三錢)

用酒炒過的杭白芍(一錢五分)

杭菊花(一錢五分)

丹皮(二錢)

南棗(三枚)

去刺並炒過的白色蒺藜(三錢)

黑豆皮(三錢)

顧(右),遍身痠痛稍減,而腿股仍覺惡寒,前法參以辛溫。

桂枝(三分),川萆薢(二錢),左秦艽(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炒桑枝(四錢),防己(一錢五分),桑寄生(三錢),煨天麻(一錢五分),薏仁(三錢)

白話文:

肉桂(0.6克),柴胡(4克),羌活(3克),茯苓(6克),桑枝(8克),防己(3克),桑寄生(6克),熟天麻(3克),薏仁(6克)

二診,遍身痠痛大退。然仍肝陽上升,𩞄雜氣衝,經脈抽掣,四肢厥逆。良以陽明脈絡空虛,肝陽乘襲。再通補陽明,參以熄肝。

白話文:

第二次問診,全身痠痛大部分消除。但是肝陽仍然上亢,導致邪氣襲擊,造成經脈抽搐,四肢厥冷。這是因為陽明脈絡空虛,肝陽乘虛而入。因此,需要再次疏通陽明脈,同時平息肝陽。

奎黨參(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炙黑草(四分),歸身(二錢),淮小麥(五錢),麥冬(三錢),白芍(土炒一錢五分),炒杞子(三錢),茯神(三錢),龍眼肉(四枚),大南棗(四枚)

白話文:

  • 黨參.......................3錢

  • 半夏(製)...........1錢5分

  • 黑草(炙)...........4分

  • 歸身(當歸)......2錢

  • 淮小麥...............5錢

  • 麥冬.......................3錢

  • 白芍(土炒)....1錢5分

  • 炒杞子.......................3錢

  • 茯神.......................3錢

  • 龍眼肉....................4枚

  • 大南棗....................4枚

程(左),苦溫辛烈,燥胃強脾,口中津液轉滋。蓋濕流氣化,則清津方能上供。惟足腫身痛未松。良以風濕相搏,不能遽化。再作日就月將之計。

白話文:

程(左),性味苦、溫、辛、烈,能燥熱胃氣,強健脾胃,使口中的津液轉為滋潤。因為濕氣流動化解,清津才能上達。只是足部腫痛尚未消除。這是因為風濕互搏,不能很快化解。需要逐漸調理,日久功深才能痊癒。

蒼朮(八分麻油炒黃),連皮苓(三錢),五加皮(三錢),生薏仁(四錢),豬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漢防己(五錢),川獨活(一錢),牡蠣澤瀉散(三錢開水先服)

白話文:

蒼朮(8 分量,用麻油炒至金黃)

連皮苓(3 錢)

五加皮(3 錢)

生薏仁(4 錢)

豬苓(2 錢)

澤瀉(1.5 錢)

漢防己(5 錢)

川獨活(1 錢)

牡蠣澤瀉散(3 錢,先用開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