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卷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2)

1. 麻木

謝(左),風痰未清,絡隧未和。手指常覺麻木。前法擴充。

於朮(一錢五分枳實同打),製蒼朮(一錢五分),煨天麻(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白殭蠶(二錢),酒炒桑枝(五錢),防風(八分)

白話文:

共打成粉末的:蒼朮(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

煉製過的蒼朮(一錢五分)

煨過的附子(一錢五分)

炮製過的半夏(一錢五分)

左旋秦艽(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白殭蠶(二錢)

用酒炒過的桑枝(五錢)

防風(八分)

二診,起居如常,手指尚覺麻木,膝臏微痛。再化痰宣絡。

製半夏(一錢五分),煨天麻(一錢五分),酒炒桑寄生(三錢),白蒺藜(三錢),上廣皮(一錢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海風藤(三錢),白殭蠶(二錢),指迷茯苓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製半夏(1.5錢)

將半夏經過加工處理。

煨天麻(1.5錢)

將天麻放入瓦罐中,隔水加熱蒸製。

酒炒桑寄生(3錢)

將桑寄生在鍋中炒香,過程中加入少量酒。

白蒺藜(3錢)

上廣皮(1.5錢)

左秦艽(1.5錢)

海風藤(3錢)

白殭蠶(2錢)

指迷茯苓丸(3錢,先服用)

服用指迷茯苓丸3錢,作為起手藥。

三診,手指麻木漸退。化痰宣絡祛風,參以補氣,氣旺則痰行水消也。

黨參(三錢),雲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煨天麻(一錢五分),野於朮(二錢),白殭蠶(一錢五分),廣橘紅(一錢),白蒺藜(三錢),清氣化痰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黨參(18公克),茯苓(18公克),製半夏(9公克),天麻(9公克,先烤焦),蒼朮(12公克),白殭蠶(9公克),廣陳皮(6公克),白蒺藜(18公克),清氣化痰丸(18公克,先服用)

左,肩項四肢麻木,麻少木多。脈形濡滑,舌心灰潤。胃中濕痰閉郁。擬二術二陳進退。

制茅朮(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煨天麻(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炒於潛術(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薤白頭(三錢),炒枳殼(一錢),白殭蠶(二錢炒打)

白話文:

  • 制茅術:1.5 錢
  • 制半夏:1 錢
  • 煨天麻:1.5 錢
  • 雲茯苓:3 錢
  • 炒於潛術:1.5 錢
  • 上廣皮:1 錢
  • 薤白頭:3 錢
  • 炒枳殼:1 錢
  • 白殭蠶:2 錢(炒打過的)

張(右),高年營血既虧,中氣復弱。血虛則木失涵養,而虛風內動。氣弱則陽明絡空,風陽遂得襲入筋絡。筋絡既阻,則營衛之氣,滯而不行,四肢麻木不遂,腹中板滯不和。蓋脾主運旋,木旺則脾土不能旋運,所以氣機從而凝滯也。脈象濡而帶弦,舌胖心剝。濕痰素盛。宜通補陽明,舒筋養血,而不涉呆滯。古稀之年,聊冀得尺得寸而已。

白話文:

張先生年紀大了,氣血不足,又加上中氣虛弱。氣血不足,肝木得不到滋養,導致虛火內生。中氣不足,陽明經絡空虛,虛熱之風就能入侵筋絡。筋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四肢麻木不靈,腹中脹滿不適。脾主運化,肝木旺盛,脾土不能正常運化,導致氣機凝滯。脈象濡滑而帶有弦象,舌苔肥厚,舌質剝落。濕痰積聚已久。應當疏通補益陽明經,舒筋養血,避免過於呆滯。古稀之年,能多活一點是一點。

白歸身(二錢),奎黨參(三錢),甘杞子(三錢),桑寄生(三錢),大麥冬(三錢),桑椹子(三錢),阿膠珠(二錢),粉丹皮(三錢),杭白芍(一錢五分),女貞子(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

白話文:

  • 白歸身:2 錢

  • 奎黨參:3 錢

  • 甘杞子:3 錢

  • 桑寄生:3 錢

  • 大麥冬:3 錢

  • 桑椹子:3 錢

  • 阿膠珠:2 錢

  • 粉丹皮:3 錢

  • 杭白芍:1.5 錢

  • 女貞子:3 錢

  • 製半夏:1.5 錢

費(左),人之一身,營衛氣血而已。血所以麗氣,氣所以統血。非血之足以麗氣也,營血所到之處,則氣無不麗焉。非氣之足以統血也,衛氣所到之處,則血無不統焉,氣為血帥故也。經云衛氣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其所以能二十五度者,為其營能行,衛亦能行也。

白話文:

人的身體是由營養(血)和護衛(氣)組成的。血負責滋養氣,氣負責統攝血。並不是血本身就能滋養氣,而是血流到的地方,氣自然會充盈。也不是氣本身就能統攝血,而是衛氣到的地方,血自然會流通,因為氣是血的統帥。經典著作中記載,衛氣白天在陽部運行,晚上在陰部運行,在陽部運行 25 度,在陰部也運行 25 度。衛氣之所以能運行 25 度,是因為營氣能運行,衛氣也能運行。

今年逾大衍,氣血暗衰,風寒濕久伏,乘瑕蹈隙,襲入經絡,遂令營衛之氣滯而不行,四肢痠麻,厥逆惡寒。營不行則營不足用,有營若無營矣。衛不行則衛不足用,有衛若無衛矣。譬之久坐倚著,則麻木不得行動,此理甚明。脈細沉濡,舌胖質膩,尤為風寒濕之明證。為今之計,欲治痠麻,必先行其營衛之滯而後可。

白話文:

今年已經超過六十歲了,氣血開始衰弱,風寒濕邪已潛伏很久,趁機通過破綻空隙,侵入經絡,導致營氣和衛氣運行停滯,四肢痠麻,怕冷。營氣運行不暢,就會營氣不足,有營氣好像沒有營氣一樣。衛氣運行不暢,就會衛氣不足,有衛氣好像沒有衛氣一樣。就像久坐不動,身體就會麻木不能動,這個道理很明顯。脈搏細小、沉緩而濡潤,舌苔肥大、質地黏膩,更是風寒濕邪入侵的明證。現在要治療痠麻,必須先疏通營衛之氣的停滯,這樣才能奏效。

欲行營衛之滯,必先祛其所以阻我營衛者而後可。誰阻之。風寒與濕是也。擬理濕祛風法。風濕既去,營衛自行,則厥熱惡寒,不治自愈。但邪濕既久,其來也漸,其退也必遲。知者以為然否。

白話文:

如果想要營衛之氣運行暢通,就必須先去除阻礙營衛之氣的因素。那麼是什麼阻礙了它們呢?就是風寒和邪氣。必須先舒緩風寒,風寒解除後,營衛之氣自然會自行運行,那麼惡熱怕冷的症狀也會不治而愈。但如果邪氣已經存在很久,它來的時候很猛,退的時候也會很慢。有見識的人,以為是不是這樣呢?

製半夏,左秦艽,炒於朮,川羌活,甜廣皮,川桂枝,焦蒼朮,酒炒桑枝(煎湯代水)

白話文:

用半夏、秦艽(左歸)、炒蒼朮、川芎、去皮甘草、川桂枝、焦蒼朮和酒炒桑枝(煎汁後代水)

某,偏左麻木不用,咳嗽氣逆痰多。脈形軟滑。痰濕阻肺,兼襲經絡,圖治不易也。

蘇子白芥子,茯苓,杏仁,製半夏,枳殼,旋覆花鬱金,橘紅,桂枝

白話文:

蘇子:蘇子仁(蘇子種子)

白芥子:白芥子(植物種子)

茯苓:茯苓(真菌類,寄生在松樹或其他樹木的根上)

杏仁:杏仁(杏樹種子)

製半夏:半夏經過加工後製成的藥材

枳殼:枳殼(灌木或小喬木的果皮)

旋覆花:旋覆花(植物的花)

鬱金:鬱金(植物的根莖)

橘紅:橘紅(芸香科灌木的果皮)

桂枝:桂枝(肉桂樹的嫩樹枝)

楊(左),偏左麻木,不能運動,胸腹常有熱氣注射。脈形弦滑。此氣虛而痰熱內阻,類中之根也。

製半夏(一錢五分),天竺黃(三錢),粉丹皮(二錢),橘紅(一錢),炒竹茹(一錢),陳膽星(五分),栝蔞仁(五錢),海浮石(三錢),山梔(二錢),枇杷葉(四片),陳關蟄(漂淡一兩),大荸薺(拍碎四枚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製作藥方:

  • 半夏:1.5錢
  • 天竺黃:3錢
  • 粉丹皮:2錢
  • 橘紅:1錢
  • 炒竹茹:1錢
  • 陳膽星:0.5錢
  • 栝蔞仁:5錢
  • 海浮石:3錢
  • 山梔:2錢
  • 枇杷葉:4片
  • 陳關蟄(漂淡):1兩
  • 大荸薺(拍碎):4枚

將上述藥材煎煮成湯,用湯汁代替水。

譚(左),向有氣撐,茲則胸次作悶,中脘不舒。右關脈滑。此胃中之痰氣交阻,陽明為經脈之長,陽明病,則四肢作麻矣。

白話文:

譚(指醫師),過去就有氣頂的感覺,現在胸中發悶,肚子也悶脹不舒服。右手關脈滑動。這是因為胃中的痰氣相互阻滯,陽明經脈是經脈的主幹,陽明經出問題了,就會導致四肢發麻。

薤白頭(三錢),炒枳實(一錢),製半夏(二錢),炒竹茹(一錢),上廣皮(一錢),廣鬱金(一錢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白蒺藜(去刺炒三錢),雲茯苓(四錢),煨天麻(一錢五分),越鞠丸(二錢)

白話文:

薤白(3錢),炒過的枳殼(1錢),製過的半夏(2錢),炒過的竹茹(1錢),上等廣陳皮(1錢),廣鬱金(1錢5分),左旋秦艽(1錢5分),炒去刺的白蒺藜(3錢),雲茯苓(4錢),煨過的川烏(1錢5分),越鞠丸(2錢)

二診,咯出紫瘀四肢麻木轉減。的是痰瘀阻胃。前法再進一步。

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當歸鬚(二錢),紫丹參(三錢),臺烏藥(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白蒺藜(去刺炒三錢),酒炒黑錦紋大黃(三錢),瓦楞子(五錢),生牛膝(三錢),炙土鱉蟲(五枚),韭菜汁(半酒杯沖)

白話文:

延胡索(15 克,用酒炒)

當歸鬚(20 克)

紫丹參(30 克)

臺烏藥(15 克)

炒赤芍(15 克)

白蒺藜(去刺後炒,30 克)

酒炒黑錦紋大黃(30 克)

瓦楞子(50 克)

生牛膝(30 克)

炙土鱉蟲(5 枚)

豬膽汁(半杯酒沖服)

吳(左),遍身麻木,小溲結而不爽,中州不舒,目盲失明。脈象糊滑。此濕痰內滯,絡隧不宣,臟腑之精氣,不能上注也。

白話文:

吳某,全身發麻,小便不通暢,腹中不舒服,雙目失明。脈象滑而無力。這是因為濕痰阻滯在體內,經絡不通,臟腑的精氣不能上達所致。

蒼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晚蠶砂(三錢),赤白苓(各二錢),製半夏(二錢),白蒺藜(三錢),川羌活(一錢),川桂枝(四錢),川黃柏(二錢),木豬苓(二錢),澤瀉(二錢),防風(一錢)

白話文:

  • 蒼朮:1.5錢

  • 陳皮:1.5錢

  • 晚蠶砂:3錢

  • 赤白苓:各2錢

  • 製半夏:2錢

  • 白蒺藜:3錢

  • 川羌活:1錢

  • 川桂枝:4錢

  • 川黃柏:2錢

  • 木豬苓:2錢

  • 澤瀉:2錢

  • 防風:1錢

吳(左),麻木大退,漸能步履,兩目略能隱約見物,不可不為轉機。但脈仍弦滑,濕痰尚盛。再祛濕疏風。

川桂枝(五分),防風(一錢),製半夏(二錢),晚蠶砂(三錢),車前子(二錢),川羌活(一錢),獨活(一錢),雲茯苓(五錢),白蒺藜(三錢),橘紅(一錢),二妙丸(三錢另服)

白話文:

川桂枝(0.75 克),防風(3 克),製半夏(6 克),晚蠶砂(9 克),車前子(6 克),川羌活(3 克),獨活(3 克),雲茯苓(15 克),白蒺藜(9 克),橘紅(3 克),二妙丸(9 克,另服)

右,肢節作麻。氣虛而濕痰內阻,為風痱之根。

半夏,茯苓,煨天麻,白蒺藜,上廣皮,鉤鉤,炒枳實,白殭蠶,炒竹茹,清氣化痰丸

白話文:

半夏、茯苓、煨天麻、白蒺藜、廣陳皮、鉤吻、炒枳實、白殭蠶、炒竹茹,製作成清氣化痰丸。

左,右足搐動,肌膚麻木。痰濕化風,風主動搖故也。

川桂枝,青防風,羌獨活,白蒺藜,煨天麻,製半夏,左秦艽,磨沉香,廣橘皮,白茯苓,鉤鉤,二妙丸

白話文:

川芎、青風藤、羌活、白蒺藜、煨製過的天麻、炮製過的半夏、左金銀花、磨碎的沉香、廣陳皮、白茯苓、鉤藤、二妙丸

二診,右足搐動略定。再化痰熄風。

川桂枝,川黃柏,羌獨活,左秦艽,白殭蠶,焦蒼朮,明天麻,木防己,製半夏,桑枝,全蠍(炙去毒三分)

白話文:

川芎、川黃柏、羌活、左歸丸、白殭蠶、焦蒼朮、天麻、木防己、製半夏、桑枝、全蠍(炙去三分毒)

三診,右足搐動,既退之後,遇涼又劇。蓋血氣喜溫而惡寒。再溫經和絡祛風。

煨明天麻(一錢五分),羌獨活(各一錢),當歸身(二錢),青防風(一錢),西潞黨(三錢),川桂枝(五分),桑寄生(二錢),北細辛(三分),川芎(一錢),白朮(二錢)

白話文:

加熱的天麻(1.5 公克),獨活(各 1 公克),當歸(2 公克),青防風(1 公克),潞黨參(3 公克),川桂枝(0.5 公克),桑寄生(2 公克),北細辛(0.3 公克),川芎(1 公克),白朮(2 公克)

某,痛勢稍定,熱亦減輕。而右臍傍有氣攻衝,沖則牽引經絡作痛,大便不行。此風濕熱鬱結,脾土氣滯不能運旋。再參通府。

白話文:

患者的疼痛稍微減緩,發燒也退了些。但是右邊肚臍旁邊有氣在衝撞,衝撞時會拉扯經絡導致疼痛,而且大便不通。這是因為風寒濕熱鬱結在體內,脾胃系統的氣機運行不暢所致。可以再搭配通府的藥物治療。

桂枝(四分),焦蒼朮(二錢),酒炒威靈仙(二錢),制香附(二錢),防己(二錢),川黃柏(一錢五分),龍膽草(三分),金鈴子(一錢五分),磨沉香(四分沖),當歸龍薈丸(三錢開水下)

白話文:

**桂枝:**4錢

**焦蒼朮:**2錢 **酒炒威靈仙:**2錢 **制香附:**2錢 **防己:**2錢 川黃柏: 1錢5分 **龍膽草:**3分 金鈴子: 1錢5分 磨沉香: 4分(以開水沖泡) 當歸龍薈丸: 3錢(以開水沖服)

周(左),外感濕熱後,濕困不化,神疲體軟,綿延二月,方得漸復。而每晨痰出不爽,四肢有時作麻。營衛不宣,亦由濕阻。擬補氣化痰。

白話文:

一個人(周)在接觸濕熱的環境後,濕氣滯留體內,無法及時排出,導致精神疲憊、身體虛弱。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個月,才逐漸好轉。然而,他仍然每天早晨咳出濃痰,四肢有時發麻。這種營衛不和的症狀也可能是濕氣阻滯所致。現在考慮使用補氣化痰的中藥治療。

奎黨參(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茯苓神(各三錢),生熟穀芽(各二錢),炒於朮(二錢),木豬苓(二錢),炒枳殼(一錢),廣皮(一錢),縮砂仁(五分),薑汁炒竹二青(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黨參(9克),製半夏(4.5克),茯苓、神曲(各9克),生、熟麥芽(各6克),炒白朮(6克),木豬苓(6克),炒枳殼(3克),廣皮(3克),縮砂仁(1.5克),薑汁炒竹茹(4.5克)

二診,脈濡而滑,痰不爽利,每至睡臥,四肢作麻。氣虛夾濕夾痰,營衛流行為之所阻。再補氣化痰,所謂氣旺則痰行水消也。

白話文:

再次診脈,脈象濡滑,痰液不暢通,每到睡覺的時候,四肢發麻。這是氣虛夾雜濕氣和痰濕,阻礙了營衛之氣的運行。再次補氣化痰,因為氣旺盛則痰濕可以運行,水濕可以消除。

炒透霞天曲(三錢),炙綿耆(二錢),炒於朮(二錢),茯苓(三錢),生熟穀芽(各二錢),奎黨參(三錢),廣橘紅(一錢),豬苓(二錢),蜜炙老生薑(一錢),製半夏(二錢),炒枳殼(一錢)

白話文:

炒透霞天曲(15克)

炙烤後的綿蕸(10克)

炒過的蒼朮(10克)

茯苓(15克)

生穀芽和熟穀芽(各10克)

奎黨參(15克)

廣橘紅(5克)

豬苓(10克)

蜂蜜炙烤的老生薑(5克)

製半夏(10克)

炒過的枳殼(5克)

許(右),痛雖減而肢麻色黃。氣血窒痹不行。姑再宣通。

制香附,旋覆花,陳皮,砂仁末,廣鬱金,當歸尾,猩絳,沉香片,炒桃仁,炒枳殼,清半夏,蔥管

白話文:

  1. 制香附

  2. 旋覆花

  3. 陳皮

  4. 砂仁粉末

  5. 廣鬱金

  6. 當歸尾

  7. 猩猩血

  8. 沉香片

  9. 炒桃仁

  10. 炒枳殼

  11. 半夏(經處理)

  12. 蔥管

錢,體麻作痛,時發時止者久。日來發熱自汗,胸膺作痛。此風濕交蒸。恐成濕溫時症。

桂枝,羌活,橘皮絡,酒炒桑枝,秦艽,防風,旋覆花,地骨皮

左,兩足有麻木之意。風與濕內阻也。

獨活,桑寄生,秦艽,茯苓,當歸,防風,殭蠶,萆薢,生薑,二妙丸(生薏仁煎湯下)

白話文:

獨活:能舒緩風濕疼痛

桑寄生:能補腎強腰

秦艽:能祛風濕,緩解肌肉疼痛

茯苓:能利尿,祛濕

當歸:能補血活血

防風:能驅風除寒

殭蠶:能祛風止痛

萆薢:能祛風利濕

生薑:能散寒開鬱

二妙丸(用生薏仁熬煮湯汁服用):能祛濕利尿

葉(右),四肢作麻大退。其為風濕相合,確然可見。當助鼓再進。

川桂枝,青防風,羌活,建澤瀉,生甘草,明天麻,川芎,二妙丸,白芍,川萆薢,白殭蠶

白話文:

  • 川桂枝: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 青防風: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解表的作用

  • 羌活:一種中藥材,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的作用

  • 建澤瀉: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 生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的作用

  • 天麻:一種中藥材,具有息風止痙、祛風解毒的作用

  • 川芎: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 二妙丸:一種中成藥,具有化痰止咳、溫陽散寒的作用

  • 白芍:一種中藥材,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

  • 川萆薢: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 白殭蠶: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作用

俞(右),四肢作麻,脈形細弱。營衛不足,風與濕襲留不解。勢難急切圖功。

川桂枝,焦蒼朮,明天麻,川芎,赤白苓,青防風,左秦艽,製半夏,白芍,羌活,薑汁炒黃柏

柴(左),肢冷發麻,麻後身熱納減。還是濕阻情形。

川樸,赤白苓,白蔻仁,製半夏,鬱金,廣皮,建澤瀉,大腹皮沉香曲,豬苓

白話文:

川貝母,赤茯苓,白蔻仁,炮製過的半夏草,薑黃,廣藿香,建澤瀉,厚朴皮,沉香,茯苓

謝(左),起居如常,惟手小指常覺麻木,右膝膕微痛。素體豐盛,濕痰有餘。考小指之端,為手太陽之脈起處,而足太陽之脈從外廉下合膕中,循京骨至小指外側,則是所病之地,皆太陽部位。良以太陽為寒水之藏,痰濕有餘,則太陽之經氣不宣。東垣有丸藥養之之法,即宗其意,而參太陽引經之藥。

白話文:

謝(先生),日常生活起居一切正常,只有小指經常感到麻木,右膝窩微微疼痛。體質素來豐盛,濕氣和痰液過多。考究小指的頂端,是手太陽經脈的起點,而足太陽經脈從外側邊緣向下合於膝窩中,沿著脛骨至小指外側,這些都是患病部位,都屬於太陽經循行的部位。因為太陽經為寒水之藏,痰濕過多,就會導致太陽經的經氣運行不暢。東垣(張元素)有一種丸藥滋養的方法,就是遵循這個道理,並加入引導太陽經絡的藥材。

奎黨參(三兩),製半夏(一兩五錢),白蒺藜(二兩),潛於朮(二兩土炒),白茯苓(三兩),青防風(一兩五錢),白殭蠶(一兩),懷牛膝(二兩酒炒),川桂枝(四錢),煨天麻(一兩五錢),甘杞子(三兩),杭白芍(一兩酒炒),上廣皮(一兩),川羌活(一兩五錢),炙綿耆(三兩),桑寄生(二兩酒炒),制首烏(四兩),炙黑甘草(三錢),炒當歸(一兩),別直參(二兩),生山藥(二兩),厚杜仲(二兩)

白話文:

黨參(三兩),半夏(一兩五錢),白蒺藜(兩兩),炙黃芪(兩兩),白茯苓(三兩),青防風(一兩五錢),白僵蠶(一兩),懷牛膝(兩兩),川桂枝(四錢),天麻(一兩五錢),甘草(三兩),白芍(一兩),廣皮(一兩),川羌活(一兩五錢),炙靈芝(三兩),桑寄生(兩兩),何首烏(四兩),炙甘草(三錢),當歸(一兩),參鬚(兩兩),山藥(兩兩),杜仲(兩兩)

上各研末,用桑枝膏糊丸,晨服三錢,下午服二錢。

費(左),每至睡臥初醒,輒四肢懈怠作酸,兩足欠溫。氣虛濕盛,衛氣不宣。宜通補陽明,以宣衛氣。

炙綿耆(三錢),酒炒白芍(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桑螵蛸(二錢),川桂枝(六分),炙甘草(五分),上廣皮(一錢),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白話文:

炙綿耆(30克)

酒炒白芍(15克) 製半夏(15克) 桑螵蛸(20克) 川桂枝(6克) 炙甘草(5克) 上廣皮(10克) 生薑(2片) 大棗(2枚)

二診,補氣以宣衛陽,四肢作酸較退,小便漸能收束,肢節有時作麻。皆營術氣滯。再為宣通。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煨天麻(一錢五分),煨益智(七分),川桂枝(四分),炒香玉竹(三錢),桑螵蛸(三錢),炙黑甘草(四分),炙綿耆(三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白話文:

白芍(9克)炒過

天麻(9克)煨過

益智(4.2克)煨過

川桂枝(2.4克)

玉竹(18克)炒香

桑螵蛸(18克)

炙甘草(2.4克)

炙黃耆(18克)

生薑(3片)

大棗(3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