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咳嗽

小兒咳嗽,風熱居多,而寒者間或有之。以其為純陽之體,其氣嘗熱,而不甚懼寒也。凡肌肉肥白者,易於感風;色赤而結實者,易於感熱;惟虛弱瘦損,面青不實乃易感寒焉。感風而嗽者,必鼻塞氣粗之症,惟口中覺熱,舌燥煩渴,面赤頓嗽,嗽而有濃痰者,是也。感寒而嗽者,灑淅惡寒,哮喘不寧,至冬月即發者,是也。

白話文:

小兒咳嗽,多半是由風熱引起的,偶爾也有寒症。由於小兒屬純陽之體,體質偏熱,所以不太怕冷。

  • 肌肉白嫩豐滿者,容易感受風邪。
  • 面色紅潤、肌肉結實者,容易感受熱邪。
  • 只有體質虛弱、消瘦,面色青白者才容易受寒邪侵害。

感受風邪而咳嗽者,往往會伴有鼻塞、氣喘、口乾舌燥、面紅、痰液較濃等症狀。

感受寒邪而咳嗽者,會畏寒怕冷、氣喘不止,一般在冬季發作。

凡此症與大人無甚異,而所感略有不同,大人兼七情所傷,或任勞嗜酒,而小兒無是,是以不能無少異耳。藥劑以輕清為佳,而服藥亦不宜太驟,逐匙進之,不盡劑。

白話文:

此症狀與成人的症狀大致相同,但成因略有不同。成人會因情緒波動、過度勞累、酗酒等因素導致,而小兒則沒有這些因素,因此症狀稍有差異。

用藥應以清淡為佳,服藥速度不宜太快,應逐匙緩慢進服,不可一次服用完畢。

藥例

風嗽,以牛膽南星為君,半夏黃芩薄荷防風荊芥瓜蔞甘草桔梗為佐,兼以蘇子橘紅以順氣。若壯熱無汗,氣壅喘急,少加麻黃以解其表。蓋麻黃亦肺經發散之藥也。

白話文:

風嗽的藥方中,牛膽南星為主藥,輔以半夏、黃芩、薄荷、防風、荊芥、瓜蔞、甘草、桔梗。再配上蘇子、橘紅來理順氣息。如果患者發高燒不流汗,氣息鬱結喘得急促,可以酌情加入麻黃來疏通外感。因為麻黃也是疏散肺經的藥材。

熱嗽,以貝母為君,半夏、瓜蔞、天花粉、黃芩、山梔、竹茹茯苓、桔梗、甘草為佐,兼以蘇子、橘紅、枳殼順氣。若有食加萊菔子枳實黃連山楂麥芽之類。

白話文:

熱咳,用貝母為主藥,半夏、瓜蔞、天花粉、黃芩、山梔、竹茹、茯苓、桔梗、甘草為輔助藥物。同時加入蘇子、橘紅、枳殼來理氣。如果有食物積滯,則再加入萊菔子、枳實、黃連、山楂、麥芽等藥物。

寒嗽,以款冬花為君,麻黃、杏仁、半夏、南星、炙甘草、桔梗、生薑、橘紅為佐。

白話文:

治療寒冷引起的咳嗽,以款冬花作為主藥,搭配麻黃、杏仁、半夏、南星、炙甘草、桔梗、生薑、橘紅作為輔助藥物。

或以蘆吸散,為極細末,蜜丸如肥皂核大,薑湯磨化,徐徐服之。

白話文:

也可以將蘆吸散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做成如肥皂核般大小的丸子。用薑湯融化丸子,慢慢服用。

諸嗽初起,宜瀉宜散,而桑皮、杏仁,可以兼用,久則宜備宜收;而麥冬、五味,可以量用。如喉癢加玄參,痰盛加薑汁、竹瀝,頭眩加天麻,內熱加茯苓、梔子,煩渴加天花粉、葛粉。而桔梗乃本經之藥,尤不可缺,惟少用則不覺飽,多用則痰反不能降,以其承載諸藥,為舟楫之劑也。

白話文:

咳嗽初期,應該宣肺化痰,桑皮、杏仁可以一起使用。如果咳嗽時間較長,則應該溫和滋養、斂肺止咳,麥冬、五味子可以適量使用。

如果喉嚨癢,可加玄參;痰液多,可加薑汁、竹瀝;頭暈,可加天麻;內熱,可加茯苓、梔子;煩渴,可加天花粉、葛粉。

桔梗是中醫經典藥材,不可或缺。但是用量要適中,用量少則感覺不到效果,用量多則會讓痰液不能下行。因為桔梗的作用是承載其他藥物,就像船隻載運貨物一樣。

2. 瘧疾

小兒瘧疾,不外乎風痰與食。無食不發熱,無風不作寒,而痰由風食之所成也。外感乎風,則手太陰肺經先病,肺主皮毛,故風易入。內傷飲食,則足太陰脾經先病,脾受有形,故食多則傷脾也。肺氣不清,則生痰;脾土受傷,則裹痰。故痰者,風食之所成也。無痰不成瘧,故寒熱作焉。

白話文:

小孩子的瘧疾,不外乎是風邪和痰濕與飲食停滯造成的。沒有停滯的飲食,不會發燒;沒有風邪,不會覺得寒冷,而痰濕是由風邪和飲食停滯造成的。如果邪氣來自體外,那麼手太陰肺經首先會受到影響,因為肺主皮毛,所以風邪容易入侵。如果體內過度飲食,那麼足太陰脾經首先會受到影響,因為脾臟主消化,進食過多會損傷脾臟。肺氣不暢,就會產生痰濕;脾土受傷,就會包藏痰濕。所以,痰濕是由風邪和飲食停滯造成的。沒有痰濕,不會形成瘧疾,所以寒熱才會發作。

要而言之,風雖屬肺,食雖屬脾,而雖食之所藏,又近於膽經,故作寒熱。蓋膽為足之少陽其位,在半表半裡,是以寒熱往來也。大率寒多則為風,熱多則為食,寒熱相半,則風食俱多。治此病者,惟消食、疏風、化痰而已,然消食則兼疏風,疏風必兼消食,而消食疏風,必兼化痰。蓋三者不全,則不能成瘧,故宜兼治。

白話文:

總之,風邪雖然與肺有關,飲食雖然與脾有關,但飲食所儲藏的地方又靠近膽經,所以會產生寒熱症狀。膽經為足少陽經,位置介於表裡之間,因此寒熱會交替出現。一般來說,寒症表現多為風邪,熱症表現多為飲食問題,寒熱同時出現則表示風邪和飲食問題都有。治療瘧疾,必須同時清熱化痰、疏風解表、消食化積。消食的同時要順便疏風,疏風的同時要順便消食,而清熱化痰則為消食疏風的關鍵。如果這三方面無法兼顧,無法完全解決,就無法根治瘧疾,因此必須同時治療。

但量其所屬,而輕重之可也。

藥例

風瘧,寒多熱少。以防風為君,川芎、紫蘇、升麻柴胡甘草為佐,加檳榔草果以消食,半夏黃芩陳皮生薑以化痰。

白話文:

風瘧病,寒氣較多,熱氣較少。以防風為主要藥材,輔以川芎、紫蘇、升麻、柴胡、甘草,再加入檳榔、草果消食,半夏、黃芩、陳皮、生薑化痰。

食瘧,熱多寒少。以草果為君,檳榔、枳實、陳皮、山楂麥芽、柴胡、甘草為佐,加半夏、生薑以化痰,防風、紫蘇、川芎以疏風。

白話文:

感染瘧疾時,通常發熱多,發寒少。使用草果作為主藥,檳榔、枳實、陳皮、山楂、麥芽、柴胡、甘草作為輔助藥物。再加入半夏、生薑化痰,防風、紫蘇、川芎祛風。

痰瘧,寒熱交作,嘔吐痰涎。以半夏為君,貝母、瓜蔞、生薑、甘草、枳殼橘紅、柴胡、黃芩為佐,加檳榔、草果以消食,紫蘇、防風以疏風。

白話文:

痰瘧病,寒熱交替發作,嘔吐痰液。以半夏為主要藥材,佐以貝母、瓜蔞、生薑、甘草、枳殼、橘紅、柴胡、黃芩;再加入檳榔、草果幫助消化,紫蘇、防風疏散風邪。

久瘧不愈,以酒炙鱉甲為末,每服一錢,一日三服,薑湯調下。

或用常山一兩,銼碎,以好酒浸一宿,瓦器內煮乾,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半盞,去渣,停冷,五更初服之。不吐不瀉,大效。

白話文:

也可以使用一兩重的常山,將其搗碎,用品質好的酒浸泡一個晚上,然後放入瓦器中煮乾,再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藥粉,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半杯,去除渣滓,待藥湯冷卻,在凌晨五點時空腹服用。如果服用後沒有出現嘔吐或腹瀉,就能發揮顯著的效果。

或用知母、貝母、常山、檳榔等分,水酒各半盞,煎至半盞,去渣,綿覆露一宿。五更,面東服之,即效。但不可令婦人見。

白話文:

取知母、貝母、常山、檳榔這幾味藥材,各取一半的份量。用半盞水和半盞酒煎煮,煎到剩下半盞藥液。然後過濾掉藥渣,用棉布蓋著藥液浸泡一整夜。隔天凌晨五點,朝著東方服用藥液,就會立竿見影。不過,要注意不能讓婦人看到。

3. 痢疾

醫家以瀉為在脾,痢為在腎。故先瀉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假言矣,而謂痢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欲下不下,是以有裡急後重之苦,明脾經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以謂歟?吾未聞飲食之入,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

白話文:

中醫認為腹瀉是由脾臟的問題引起的,而痢疾是由腎臟的問題引起的。因此,先腹瀉後痢疾的,稱為「脾傳腎」,是比較嚴重的病症,難以痊癒;先痢疾後腹瀉的,稱為「腎傳脾」,是比較輕微的病症,容易痊癒。這是前人的說法。

我認為腹瀉是由脾臟的問題引起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認為痢疾是由腎臟的問題引起的就值得商榷了。腹瀉固然大多是由飲食引起,但痢疾難道就不是飲食傷身所致嗎?飲食停滯在體內,遇上濕熱之氣而化解,變成黏稠的東西,黏附在腸胃中,想排泄卻排不出來,所以會有裡急後重的痛苦,這明顯是脾經出了毛病。

至於把痢疾歸因於腎臟,這又怎麼解釋呢?我從來沒聽說過飲食進入人體,不是經過脾臟,而是經過腎臟的。

夫既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皆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家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要知先痢後瀉,而後易愈者,以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先瀉後痢之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

白話文:

既然稱作腎病,那治療痢疾的藥物,像是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類,卻沒有使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等補腎藥物。治療腎臟的疾病,卻用脾臟的方劑,一定是因為不是腎病所致。要知道先痢後瀉,然後容易痊癒的,是因為積滯已經排盡,而脾臟還虛弱;怎麼會說是腎傳到脾呢?先瀉後痢的難以痊癒,是因為脾土已經受損,而積滯還堵塞著;怎會說是脾傳到腎呢?腎能儲藏精氣,不能儲藏飲食,如果把痢疾歸因於腎,那麼飲食都儲存在腎臟裡了;這怎麼說得通呢?

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若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耳,其詳具見於大人痢疾門,故此不復贅。

白話文:

治療小兒痢疾的方法基本上和治療成人的一樣,但是成人口中的痢疾患者血便不止,很難治療,而小兒的血便不止通常是由於積食造成的,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若要治療小兒痢疾,應以消積為主要治療目標。具體的治療方法請參閱成人痢疾條目,在此不再贅述。

藥例

凡初痢腹痛後重,宜先以消積等藥治之。問其所傷者何物?若穀食則麥芽、神麯為君,肉食則山楂、蓬朮為君,麵食則萊菔子為君,冷食則草果為君,宿食則黃連、枳實為君。而又用蒼朮以燥其濕,厚朴以寬其腸,木香、檳榔以調其氣,當歸以養其血,木通茯苓以分利小水。則利自通快,若不通快,少加大黃以利之。

白話文:

對於初發的腹瀉,如果腹痛便後感沉重,應當先用消食藥治療。詢問患者飲食後不適,若吃了穀食,以麥芽、神曲為主藥;若吃了肉食,以山楂、蓬朮為主藥;若吃了麵食,以萊菔子為主藥;若吃了冷食,以草果為主藥;若吃了隔夜食物,以黃連、枳實為主藥。同時使用蒼朮以去除濕氣,厚朴以通暢腸道,木香、檳榔以調理氣息,當歸以滋養血液,木通、茯苓以利尿。這樣一來,腹瀉會自然通暢。如果腹瀉不通暢,可以酌情加大黃以促進排便。

初痢無止法,切不可用粟殼,雖烏梅亦未可便用。初痢無補法,切不可用人參,雖白朮亦未可便用。若見其去後多次,欲升提其氣,而□升麻,立見危殆,戒之!戒之!

白話文:

初期腹瀉不止,不可使用粟殼,即使是烏梅也不宜立刻使用。初期腹瀉不能補氣,不可使用人參,即使是白朮也不宜立刻使用。若見腹瀉多次之後,想要提升其氣,而胡亂使用升麻,立即會有危險,謹慎!謹慎!

痢疾半月後始可用□□□月後,始可用烏梅;□□有腹痛,亦未可用□□□血虛,乃可用人參,而□佐之以陳皮。如胃□□□豆蔻、肉桂之類,亦可少用。蓋痢本濕熱,若遷延日久,入於秋冬之交,則變為寒痢,故可用溫藥也。

白話文:

痢疾發生半個月後纔可以使用白朮,一個月後纔可以使用烏梅。如果伴有腹痛,同樣不能使用白朮。血虛的人可以使用人參,並且輔助以陳皮。如果胃寒,可以使用豆蔻、肉桂等藥材,但用量應少。因為痢疾的病因主要是濕熱,如果拖延時間太久,進入秋冬之際,就會轉變為寒痢,因此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

瘧痢兼作,莫重之病。若以風食治,則得之矣。宜防風羌活、紫蘇以解其表,柴胡、芍藥以定其寒熱,黃連以瀉其火,檳榔、枳實、麥芽、神麯以消其積。而蒼朮一味,尤不可不多用,以其氣雄,能治內外之邪也。瘧痢傳染者,即名疫痢,禁用補劑,若下人參,其死可待。

白話文:

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是最嚴重的疾病。如果用治療風疹和飲食不消的藥物,就能治癒。應該用防風、羌活、紫蘇來解除表症,柴胡、芍藥來緩解寒熱,黃連來瀉火,檳榔、枳實、麥芽、神麯來消積。而蒼朮一味,尤其不可少用,因為它的藥性強,能治療內外邪氣。瘧疾和痢疾傳染的,就稱為疫痢,禁用補藥,如果用人參,必死無疑。

久痢不止,去後無度,非補不可。必以人參、白朮為主,茯苓、肉豆蔻、訶子、烏梅、蓮肉、大棗、煨姜之類為佐,補中帶收,乃妙。若余血未盡,宜加當歸、芍藥、側柏葉地榆之類,補中帶止,庶乎不寬不驟,得調理之宜,而蒼朮、厚朴、檳榔、黃連等劑,又不可用矣。雖木香一味,本為治痢之良藥,但行氣太甚,久痢用之,反助下行之勢,又豈可以嘗用哉!

白話文:

久瀉不止,拉完後又會再次拉,非要補氣血不可。必須以人參、白朮為主要藥物,茯苓、肉豆蔻、訶子、烏梅、蓮肉、大棗、乾薑之類作為輔助,補益中氣的同時又能收澀,這樣纔是好的。如果還有餘血未盡,宜加上當歸、芍藥、側柏葉、地榆之類,補益中氣的同時能止血,這樣既不寬鬆又不急促,能獲得適當的調理。而蒼朮、厚朴、檳榔、黃連等藥物就不可以用。雖然木香一味,本為治療腹瀉的良藥,但它性味辛散溫通,久瀉用它,反而會助力腹瀉,又怎麼可以輕易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