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吐瀉

小兒吐瀉交作,人皆以為脾胃受寒,不能容飲食,故上則為吐,下則為瀉,此據其病形而言耳。而不知脾胃受寒者,止於腹中偎偎作痛,或微瀉,或吐痰涎而已,其勢殊無可畏。至若大吐大瀉,一時發越津液頓亡,面目乍瘦,豈受寒之為病哉。必是平素先傷飲食,鬱蒸作熱,蓄之既久,將發未發,一感外之風熱,勢不可遏,故攻擊臟腑,一齊而至,遂令小兒困憊。當此之時,若以為吐瀉空虛,即投補劑,及溫熱之藥,立至危殆。

白話文:

小兒會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症狀,很多人認為這是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食物難以容納,上吐下瀉。這種說法只說明瞭疾病的外在表現。但其實,脾胃受寒時,只會出現腹部隱隱作痛,或輕微腹瀉,或吐出痰液,並不會很嚴重。

然而,如果嘔吐、腹瀉嚴重,水分瞬間喪失,導致面部消瘦,這不可能是由受寒引起的。一定是平時飲食不當,導致體內熱氣鬱結,積聚過久,當外界的風熱刺激時,便勢不可擋。因此,這種情況會攻擊五臟六腑,同時發作,導致小兒身體虛弱。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認為嘔吐腹瀉是虛證,就使用補劑和溫熱藥物,就會立即導致危險。

慎之!慎之!如有瀉而無吐,或有吐而無瀉者,乃有寒熱之分。吐酸臭而苦者熱也,清淡則非熱矣;瀉臭穢而不可近者熱也,清順則非熱矣。治者當自審之。

白話文:

注意!注意!如果只有拉肚子沒有嘔吐,或者是隻有嘔吐沒有拉肚子,就需要區分寒熱。

嘔吐酸臭或苦的,是熱證;清淡的,就不是熱證。

拉的屎臭穢難聞的,是熱證;清順的,就不是熱證。

看診時,要自己判斷清楚。

藥例

小兒吐瀉交作,其氣潰亂,一時未能清理,只宜益元散,泡湯冷定,時時進之,自能分調其氣。待勢稍緩,然後進以他藥,先止其吐,後治其瀉。止吐以順氣為主,如藿香陳皮砂仁蘇子黃連生薑茯苓之類;治瀉以養脾為主,如白朮大棗、茯苓、神麯、陳皮、半夏、炙甘草之類。

白話文:

小孩子的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他們的元氣混亂,暫時還無法清除(邪氣),只能給他們益元散,溶在水裡放涼後,時常給他們喝,就能調和他們體內的元氣。等情況稍稍好轉,再用其他藥物,先止住嘔吐,然後治療腹瀉。止嘔吐主要是順氣,可以用藿香、陳皮、砂仁、蘇子、黃連、生薑、茯苓等藥物;治療腹瀉主要是健脾,可以用白朮、大棗、茯苓、神麯、陳皮、半夏、炙甘草等藥物。

若邪氣已盡,能略進飲食,而脾胃虛怯,氣短不能呼吸,須用人參,倍加白朮,而又佐以陳皮,可也。

白話文:

如果邪氣已經去除,可以適當進食,但脾胃功能虛弱,氣息短促,無法呼吸,需要使用人參,再加上更多的白朮,再輔以陳皮,這樣即可。

吐酸苦者,宜從熱治。以薑汁炒黃連為君,半夏、藿香、茯苓、砂仁、蘇子之類為佐。

吐清痰者,宜從寒治。以生薑為君,白豆蔻、茯苓、蘇子、藿香、半夏之類為佐。

白話文:

咳出清澈痰液的人,宜採用祛寒治療。以生薑為主藥,搭配白豆蔻、茯苓、蘇子、藿香、半夏等輔助藥材。

瀉臭穢者,宜從熱治。以黃連為君,神麯、麥芽、陳皮、白朮、茯苓、芍藥、滑石、生甘草之類為佐。

白話文:

要清除體內污穢,應從發熱處著手。以黃連為主要藥物,搭配神麯、麥芽、陳皮、白朮、茯苓、芍藥、滑石、生甘草等輔助藥材。

瀉清薄者,宜從寒治。以肉豆蔻為君,白朮、蒼朮厚朴、茯苓、肉桂、炙甘草、大棗、生薑之類為佐。

白話文:

對於需要清掉體內濕邪,體質偏寒虛的人,適合採用溫熱的治療方法。

使用肉豆蔻作為主藥,輔助藥材包括白朮、蒼朮、厚朴、茯苓、肉桂、炙甘草、大棗、生薑等。

吐瀉交作,手足轉筋,乃肝勝脾也,為霍亂之極候。宜以木瓜為君,青皮、黃連、扁豆、芍藥之類為佐,以制肝而養筋。又用大劑藿香以正其氣,砂仁、木香以調其氣,茯苓、蘇子以順其氣。而手與足,亦須浸於冷水中,則其筋自然調暢矣。

白話文:

嘔吐和腹瀉交替發作,手腳抽筋,這是肝氣過於旺盛,壓抑脾氣所導致的,是霍亂的極端表現。應該以木瓜為主要藥材,配合青皮、黃連、扁豆、芍藥等藥材,以抑制肝氣,滋養筋脈。另用大劑量的藿香正氣,砂仁和木香調理氣機,茯苓和蘇子調順氣息。同時,將手腳浸泡在冷水中,也能讓筋脈自然舒暢。

吐瀉之後,口乾舌燥,引飲不休,小便短少者,津液亡也。宜用人參生脈散,加烏梅、酒炒黃柏知母、生甘草之類。

白話文:

嘔吐腹瀉後,口乾舌燥,不停地想喝水,小便量少,這是津液消耗造成的。適合服用人參生脈散,再加入烏梅、酒炒黃柏、知母、生甘草等藥材。

吐瀉之後,脾虛欲發慢驚者,必手足微搐,急以人參、白朮水煎,加薑汁、竹瀝,調下硃砂礞石膽星、半夏等末,亦可以彌患於未然。若已發慢驚,則不救矣。

白話文:

嘔吐腹瀉後,脾氣虛弱導致緩慢驚嚇發作時,患者通常會有手腳輕微抽搐的症狀。此時應立即使用人參、白朮煎水,加入生薑汁、竹瀝,拌入硃砂、礞石、膽星、半夏等藥末服用。這樣可以預防緩慢驚嚇的發生。如果緩慢驚嚇已經發作,則無法再挽救。

2. 驚風

夫風者,一也。在大人則為中風,在小兒則為驚風。大人無驚,故止名之曰中;小兒易恐,且易惹風,故以驚名,而兼乎中也。驚之有慢有急,猶風之中腑中臟。急驚與中腑同,謂之陽症,而症俱在表;慢驚與中臟同,謂之陰症,而症俱在裡。醫者能辨其陰陽表裡,而治之,斯可以無誤矣。

白話文:

風氣是一樣的,在成年人發作叫中風,在小孩發作叫驚風。成年人不易受驚,所以只叫中風;小孩容易受驚,也容易引發風氣,所以稱為驚風,同時也包含了中風的性質。驚風有急有緩,就像風氣侵犯不同的內臟。急驚跟中風一樣,稱為陽症,症狀都在體表;慢驚跟中臟一樣,稱為陰症,症狀都在體內。醫生能分清陰陽表裡,根據不同情況治療,這樣才能避免誤診。

蓋急驚之症,其身嘗熱,其眼嘗開,手足跳躍,頭項強直,痰涎壅盛,啼叫哭泣,煩躁不寧者,是也。慢驚之症,身嘗不熱,眼嘗半開,手足微掣,精神倦怠,形體若呆,大便或泄者,是也。又有慢脾風者,手足不動,遍身皆冷,兩眼嘗合,不能啼哭,症而至此,無復加矣。

白話文:

急驚症狀:

身體時常發熱,眼睛經常睜開,手腳跳動,頭頸僵直,痰液黏稠,啼哭不止,煩躁不安。

慢驚症狀:

身體不發熱,眼睛半開,手腳輕微抽動,精神疲倦,身體像發呆一樣,大便有時稀溏。

慢脾風症狀:

手腳無法動彈,全身冰冷,雙眼常閉,無法啼哭,病情到這個地步,已經沒有更嚴重的了。

慢驚甚於急驚,而脾驚甚於慢驚。病根固有淺深,而亦可以施治於萬一之中。若因急驚而變慢驚,或因吐瀉而生慢驚,則難治矣。因慢驚而成慢脾,或因吐瀉而成慢脾,則不治矣。大抵驚屬於心,風屬於肝。心火動,故振跳而不可遏;肝風發,故搐搦而不自持。二經相助,其勢必盛,心有餘,故火熾而風益猛,是風從火出也;肝有餘,則風狂而火益狂,是火臨風熾也。風火齊發,故病可畏,此特以急驚言之耳。

白話文:

慢驚比急驚更嚴重,而脾驚(慢驚的一種)比慢驚更嚴重。疾病的根源有深淺之別,但還是可以從萬分之一的機會中找到治療方法。如果因為急驚演變成慢驚,或因為嘔吐腹瀉而產生慢驚,那就很難治療了。如果因為慢驚而導致慢脾(脾虛的一種),或因為嘔吐腹瀉而導致慢脾,那就無法治療了。一般來說,驚屬於心,風屬於肝。心火旺盛,所以顫抖跳動而無法控制;肝風發作,所以抽搐痙攣而無法自持。這兩條經絡互相協助,它的勢力一定會很強,心火旺盛,所以肝風更猛烈,這是風從火中產生的;肝風旺盛,肝風就會狂躁,肝火也會更狂躁,這是火臨風而熾烈的。風火同時發作,所以這種病令人害怕,這不過是用急驚來形容罷了。

而慢驚、慢脾,又兼脾虛與寒,勢若稍緩,而反深焉。然以其病之可生死者,而細分之,則各有所屬,非謂止於心肝二經,而不入於他經也。是故不時吊眼者,驚入於肝;夢中咬牙者,驚入於腎;夜啼至曉者,驚入於小腸;喉中如鋸者,驚入於大腸;面青下白者,驚入於膽;氣喘吃水者,驚入於脾;不時乾嘔者,驚入於胃;夢中驚哭者,患在三焦,此皆可生之症也。

白話文:

對於那些患有持續的驚嚇和脾胃虛寒的人,病情可能發展緩慢,但會越來越嚴重。然而,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可能會導致生死存亡的疾病,就會發現它們各有歸屬,並不侷限於心經和肝經,而可能涉及其他經絡。因此,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 吊眼:驚嚇進入肝經
  • 夢中咬牙:驚嚇進入腎經
  • 整夜哭泣:驚嚇進入小腸經
  • 喉嚨像鋸子一樣疼痛:驚嚇進入大腸經
  • 面色發青,下半身發白:驚嚇進入膽經
  • 氣喘,吃水困難:驚嚇進入脾經
  • 不時乾嘔:驚嚇進入胃經
  • 夢中驚哭:驚嚇影響三焦

這些都是可以治癒的症狀。

至若爪黑者,為肝絕;瀉黑血者,為心絕;日多盜汗者,為衛絕;忽作啞聲者,為肺絕;咬人者,為骨絕;眼半開半合者,為腎絕;目鼻乾黑者,為脾絕。驚風有此,其又可生耶。

白話文:

若指甲發黑,代表肝臟功能極差;若嘔吐黑色的血,代表心臟功能極差;若長期大量盜汗,代表衛氣功能極差;若突然失聲,代表肺臟功能極差;若出現咬人的行為,代表骨髓功能極差;若眼睛半開半合,代表腎臟功能極差;若眼睛和鼻子乾枯發黑,代表脾臟功能極差。若發作驚風合併這些症狀,那還能存活嗎?

藥例

急驚屬陽屬熱,其症在表,法宜涼瀉。以茯神為君,麥冬、菖蒲、遠志、燈心之類為佐以安心神,青皮、芍藥、黃連之類以瀉肝氣,羌活柴胡薄荷防風荊芥之類以疏其風,半夏膽星、薑汁、竹瀝以治其痰。此治急驚煎劑之大略也。

白話文:

急驚風屬於陽熱性質,症狀表現在體表,治療方法宜涼爽通瀉。以茯神為主要藥物,麥冬、菖蒲、遠志、燈心等輔助藥以安撫心神,青皮、芍藥、黃連等輔助藥以疏瀉肝氣,羌活、柴胡、薄荷、防風、荊芥等輔助藥以疏散風邪,半夏、膽星、薑汁、竹瀝等輔助藥以化解痰液。這些就是治療急驚風煎劑的大致要領。

慢驚屬陰屬寒,其症在裡,法宜溫補。其安心神抑肝氣,疏風化痰之藥,皆與急驚同。但加川烏、木香以溫其里,更加人參白朮以補其虛。此治慢驚煎劑之大略也。

白話文:

慢驚屬於陰虛寒證,症狀在身體內部,治療方法宜用溫補。其安神鎮肝、疏風化痰的藥物,都與急驚相同。但需加川烏、木香以溫暖身體內部,再加上人參、白朮以補虛。這是治療慢驚煎劑的大致方法。

慢脾屬大虛大寒,法宜溫熱大補。以附子為君,川烏、乾薑、炙甘草之類為佐以溫其里,人參、白朮以補其虛,薑製半夏、薑製南星以治其痰。而安心神,抑肝疏風之劑,且勿用。此治慢脾之大略也。

白話文:

脾氣虛寒,治療方法應以溫熱大補為主。用附子為主要藥物,配上川烏、乾薑、炙甘草等溫裡藥;人參、白朮補虛;薑製半夏、薑製南星化痰。而安神、平肝、疏風的藥物,則暫且不用。這就是治療脾氣虛寒的大致原則。

急驚、慢驚、慢脾,非金石之藥不能速效。今有一方,統治三症。用硝煅礞石一兩,醋淬,蛇含石半兩,硃砂半兩,全蠍半兩,薑製半夏一兩,牛膽星一兩,茯神一兩,豬心血曬乾半兩,麝香三錢,金箔一百片,銀箔三百片,各為末,又共研極細,以殭蠶、牙皂、菖蒲、麥冬各等分,水煎成膏,拌前藥為丸,如櫻桃大,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急驚、慢驚、慢脾這三種病,不是用金石等礦物類藥物不能快速治癒的。現在我提供一個處方,可以治療這三種症狀。

用硝石一兩,用火煅燒後,用醋淬煉;蛇含石半兩;硃砂半兩;全蠍半兩;用薑炮製半夏一兩;牛膽星一兩;茯神一兩;曬乾的豬心血半兩;麝香三錢;金箔一百片;銀箔三百片。將這些藥材都研磨成粉末,再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另外再用殭蠶、牙皁、菖蒲、麥冬各等分,用水煎煮成膏狀,再拌入前面研磨成的藥粉,製成如櫻桃大小的丸劑。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症狀不同,加減用量。

急驚為熱,以黃連、薄荷、生甘草煎湯,加薑汁、竹瀝,磨服;慢驚為寒,以熟附子、炙甘草煎湯,加薑汁、竹瀝,磨服。每以一丸二丸為止。凡小兒一二三歲為驚風,十歲以上為顛,十歲以下為癇,不論大小,凡角弓反張,不能言語者為痙,宜皆以此治之。修合忌雞、犬、婦人,及有喪服之人。

白話文:

急驚(熱性驚風):

服用黃連、薄荷、生甘草煎服的湯藥,加入薑汁、竹瀝,研磨後服用。

慢驚(寒性驚風):

服用熟附子、炙甘草煎服的湯藥,加入薑汁、竹瀝,研磨後服用。

用量:

每次服用一丸或兩丸。

適用對象:

小兒出生後一到三歲出現的驚風,十歲以上稱為顛,十歲以下稱為癇。

不論大小,符合以下癥狀的都可用此方治療:

角弓反張,無法言語的痙攣。

服藥注意事項:

服用此藥期間,忌諱接觸雞、狗、婦女和有喪服的人。

藥□收貯瓷器中,以蠟塞其口,勿令出氣,用時隨症□湯治之。此統治驚症之仙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