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附方

桂枝湯(見第十九)

玄珠茶調散(見第二十二)

麻黃湯(見第十六)

九味羌活湯(見第十六)

瀉青丸(見第四十九)

二仙散(即茶調散)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日三服。

對金散,治偏正頭風。

大黃,黃芩(各等分)

上二味,為極細末。每服四分,臨睡用好酒調下。仍飲酒儘量一醉,散發露頂臥。令人扇頭數百扇,蓋暖,睡至明日病失矣。不愈,再一服如前法。須大醉扇透,百發百中。

神芎丸(見第十七)

涼膈散(見第十九)

奇效芎術湯,治濕頭痛,眩暈痛極。

川芎附子(生,去皮、臍),白朮(以上各三錢),桂心(去皮)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七片,棗二枚,煎至一鍾。食遠服。

半夏白朮天麻湯(見第二十二)

瓜蒂散(見第四十八)

紅豆散

麻黃根(炒,半錢),苦丁香(半錢),紅豆(十粒),羌活連翹(各三錢)

上五味為細末。鼻內搐之。

和劑玉壺丸,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頭白麵(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熟。漉出放溫,別用生薑湯下。不計時候服。

補中益氣湯(見第三十九)

六君子湯(見第十六)

四物湯(見第二十一)

逍遙散(見第五十一)

六味丸(見第十六)

八味丸(見第十六)

2. 心腹痛脈證第六十三

心腹之痛,其類有九。細遲從吉,浮大延久。

心腹之痛,其類甚多。此僅言有九者,亦舉其要耳。曰飲、曰食、曰風、曰寒、曰熱、曰悸、曰蟲、曰忤、曰疰。飲者,痰飲也。痰飲留中,清陽淆濁,故痛。(兼見氣喘、痞悶等證,其脈滑,宜二陳湯、丹溪海蛤丸前胡半夏湯之類。)食者,食物也。食物停積,氣礙不行,故痛。

或勉食寒涼餒敗之物,擾亂中和,亦痛。(兼見脹滿、嘔噯食臭、惡食等證,其脈緊滑,宜加味枳朮丸香砂平胃散之類。)風者,風邪也。乘虛內干,邪正相搏,故痛。(兼見自汗、惡風等證,其脈緩,宜香蘇散參蘇飲之類。)寒者,寒邪也。乘虛內襲,榮脈凝泣,故痛。

(兼見惡寒、嘔逆、喜溫等證,其脈緊,宜五積散蘇合香丸之類。)熱者,火也。火鬱不發,熏蒸於中,故痛。(兼見惡熱、熱中、嘈雜吞酸等證,其脈數,宜統旨清中湯越鞠丸左金丸之類。)悸者,心中動悸也。中氣空虛,乍有所觸,不能持定,故痛。(兼見心慌、心悸、恍惚等證,其脈虛微,痛而欲按,宜黃耆建中湯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之類。)蟲者,蟲積也。

飲食不節,寒熱不時,以致蟲動。蟲動則攻衝上下,故痛。(兼見面黃白斑駁、嘔吐清水沃沫,或作或止,或痛處動欲痛等證,其脈大小不勻,宜九痛丸剪紅丸蕪荑散、仲景烏梅丸萬應丸集效丸之類。)忤者,客忤也。不正之邪,一時干忤,亂其清道,撓其運機,故痛。

(兼見吐逆、頭目不清,或妄見妄言,或不知人等證,其脈數動,宜蘇合丸備急丸紫金錠、九痛丸之類。)疰者,屍疰也。如蠱如蛀,不識何因。或去或來,痛無定所。此得之亡人所傳,即傳屍氣也。(兼見骨蒸吐血、咳嗽勞損諸證,其脈微弱而數,宜於勞病門選方對證用之。

)外有瘀血痛、厥心痛、真心痛三種。瘀血痛者,痛在胃脘。或熱飲食,或極嘔吐,致傷胃脘,絡血迸溢。瘀留於中,氣為所礙,或作或止,或食下痛甚,或飲湯水作呃。其脈澀。(宜二陳湯、桃仁紅花五靈脂、玄胡、香附、韭汁、藕汁、紅曲之類。)厥心痛者,因諸臟腑經絡有循胃口上膈者、(手太陰肺。

)有絡肺下膈者、(手陽明大腸。)有下膈屬胃絡脾者、(足陽明胃。)有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者、(足太陰脾。)有絡心下膈抵胃者、(手太陽小腸。)有夾脊者、(足太陽膀胱。)有絡心注胸中者、(足少陰腎。)有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者、(手厥陰心包絡。)有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者、(手少陽三焦。

)有下胸中貫膈者、(足少陽膽。)有夾胃上貫膈,布脅肋者、(足厥陰肝。)有循腹裡上關元者、(奇經任脈。)有並於脊裡者、(奇經督脈。)有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者、(奇經衝脈。)有入里維絡諸陰者,(奇經陰維脈。)是諸臟腑經絡及任、督、沖、維之脈。氣有厥逆,則經有偏盛。

而當脈所過如胃口、胸、膈、心包、膻中、脊、脅、臍、腹等處,隨經相引而痛。乃諸經之痛,豈心痛哉。(諸經之痛,則隨經有兼見之證。如肺經痛,惡寒、氣急、脹滿、痛引缺盆,宜參蘇飲、香蘇散、蘇合丸之類。大腸痛,上引膈,腸鳴口乾,宜四七湯枳桔二陳湯之類。

胃痛,引脾及膺乳、嘔吐,宜二陳湯、平胃散、東垣溫胃湯來復丹之類。脾痛,引胃脘、心下,腹脹善噫、善嘔、食不下,宜二陳湯、香砂平胃散、理中湯、來復丹之類。小腸痛,引膈胃,腸鳴,宜二陳湯、四七湯、蘇合丸之類。膀胱痛,引腰脊,惡寒,宜參蘇飲、東垣天台烏藥散

腎痛,引胸中腰脊,心如飢、上氣、喝喝而喘、善恐,宜半硫丸烏藥順氣散之類。心包痛,引包絡胸脅,胸脅支滿、心動、心煩、喜笑,宜二陳湯、鐵甕先生交感丹之類。三焦,痛引心包膻中,耳鳴,宜二陳湯、越鞠丸之類。膽痛,引胸膈脅肋、口苦、善太息、振寒,宜二陳湯、溫膽湯小柴胡湯之類。

肝痛,引膈胃脅肋,嗌乾、嘔逆、胸滿,宜二陳湯四七湯、來復丹之類。)真心痛者,真臟痛也。蓋心為一身君主,神明所居,邪不易侵,病不易及。必也真臟自虛,神明失守,致心包厥痛之邪,乘虛而入。《難經》言其痛甚但在心。但在心,則毫不控引他處。必兼見神昏舌短,手足青冷。

斯為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之真心痛耳。以上諸痛,若脈見細遲,是氣減舒徐,厥邪衰退之象,理應從吉。設或大浮,知邪方盛。況心腹裡證而得表脈,更非所宜。雖不至於殞軀,亦難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