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

紅豆

HONG DOU

  • 英文名稱:Ormosis hosiei Hemsl.et Wils.[O.taiana C.Y.Chiao] Seed Of Hosie Ormosia
  • 別名:鄂西紅豆樹,江陰紅豆樹
  • 藥品來源:為豆科植物紅豆樹的種子。採收和儲藏:紅豆在栽後年開花結果。在月,種子成熟時,打下果實,曬到果莢開裂後,篩出種子,再曬至全乾。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四川,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北, 貴州, 福建
  • 生長環境:山坡,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紅豆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中藥食物紅豆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等功效。其清熱解毒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清心熱:紅豆可清心火,用於心胸煩熱、口渴等症。

二、清肺熱:紅豆可清肺熱,用於肺熱咳嗽、痰多等症。

三、清肝熱:紅豆可清肝熱,用於肝火旺盛、目赤腫痛等症。

四、清胃熱:紅豆可清胃熱,用於胃熱熾盛、口臭口苦等症。

五、清腸熱:紅豆可清腸熱,用於腸熱便祕、痢疾等症。

六、清血熱:紅豆可清血熱,用於血熱妄行、瘡毒癰腫等症。

故,紅豆清熱解毒功能廣泛,可治療多種熱證。

2. 健脾益氣

紅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倦怠乏力、水腫腳氣等症。

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運化失常,氣血生化不足,從而引起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紅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狀。

3. 利水消腫

紅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利水消腫」是紅豆的主要功效之一,它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增強腎臟功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鈉離子,從而減輕水腫症狀。

紅豆中含有豐富的鉀元素,鉀元素可以增強腎臟功能,促進尿液生成,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因此紅豆常被用於水腫、腳氣、脾虛浮腫、小便不利、妊娠水腫等症狀的治療。

4. 通經

紅豆,性平,味甘,無毒。入心、脾二經。

通經:紅豆能通經下乳,通利血脈,消腫散瘀。古云:「紅豆消腫散瘀,通利血脈,下乳汁。」《本草綱目》記載:「紅豆,利水消腫,通經下乳,益氣生津。」《滇南本草》記載:「紅豆,通經利尿,消腫解毒。」

解析:紅豆具有通經的作用,主要歸因於其含有皁苷、黃酮類、鞣質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腫、通利血脈等作用,可幫助改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從而起到通經的作用。

5. 活血化瘀

紅豆,性平味甘酸,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活血化瘀之功,乃紅豆性平,味甘酸,故能活血而不傷正氣,化瘀而不耗氣血。其活血化瘀之功,尤以化瘀為主,故常用於瘀血阻滯、氣滯血瘀之證,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

6. 理氣行氣

紅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歸脾、胃經。理氣行氣之功,尤為顯著,故常被用於治療氣滯諸疾。其理氣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祛濕消腫:紅豆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從而改善氣滯現象。

二、活血化瘀:紅豆中含有較多的皁苷類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起到理氣行氣的功效。

三、健脾益氣:紅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健脾益氣、增強體質的作用,可改善氣虛引起的氣滯現象。

7. 清熱瀉火

紅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除濕、健脾益氣、通乳下乳之功。常於夏日煮粥食用,或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濕熱 edema、脾虛泄瀉、乳汁不通等症。

《本草綱目》:「紅豆,利小便,除暑熱,明眼目,益心氣,補脾胃,厚腸胃,解毒。」《神農本草經》:「赤小豆,苦、微寒。主腫脹滿,水腫,赤皮瘡,癢, donner naissance. abortion。」《傷寒論》:「赤小豆湯,治水腫。」《金匱要略》:「赤小豆粥,治消渴,口渴,小便不利。」

紅豆的現代功效


1. 營養豐富

紅豆,乃五穀之屬,味甘性平,入脾、腎經,有補血生肌、健脾利水、消腫除濕之功。其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鐵、鎂、葉酸及維生素B羣等多種營養素,能為人體提供充足能量,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維持身體健康。此外,紅豆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調整腸胃,促進排便,預防便祕。

2. 抗氧化

紅豆富含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和多酚,能對抗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增強免疫力。

3. 降膽固醇

紅豆入藥,古有「赤小豆,利水消腫,治腳氣,解酒毒。」之說。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紅豆除了具有利尿消腫之效外,含有大豆異黃酮,能降低悪膽固醇,提高良好膽固醇,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4. 降血糖

古有「日食一碗紅豆,終身不念醫藥」之諺,紅豆味甘性平,乃滋補強壯、解毒除濕之佳品,現代科學亦證實紅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劑。糖尿病患因胰島素不足,無法有效利用血糖,導致血糖過高,而紅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為低糖指數,能緩慢釋放糖分,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調理脾胃,預防糖尿病產生。

5. 改善消化系統

古語有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紅豆,乃豆中佳品,其色紅潤,其味甘甜。性平、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具有補血益氣、健脾益胃、消腫解毒之功效。紅豆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腸道蠕動,促進食物消化和排便,預防便祕和消化不良。常食紅豆,可健脾益胃、消腫解毒,改善消化系統。

紅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紅豆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 紅豆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食用過多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
  • 紅豆不宜與羊肉同食,否則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

紅豆的食用禁忌

  • 紅豆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 紅豆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食用過多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
  • 紅豆不宜與羊肉同食,否則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

紅豆相關的方劑


紅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胰臟炎腹股溝疝氣痰核流注腹痛

紅豆含有的化學成分


紅豆裂鹼(ormosanine), 18-表紅豆裂鹼(18-epiormosanine), 黃花木鹼(piptanthine), 水分(moisture), 熱量(calorie), 修正熱量(Correction calorie), 粗蛋白(crudeprotein), 粗脂肪(crudefat), 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 灰分(Ash), 總碳水化合物(Total carbohydrates),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糖質總量(Total sugar content),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半乳糖(Galactose), 麥芽糖(maltose), 蔗糖(sucrose), 乳糖(lactose), 鈉(Sodium), 鉀(Potassium), 鈣(calcium), 鎂(magnesium), 鐵(iron), 鋅(Zinc), 磷(phosphorus), 銅(Copper), 錳(manganese), 維生素A總量(Total Vitamin A), 視網醇當量(Retinol equivalent), 視網醇(Retinol), α-胡蘿蔔素(α-carotene),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 維生素D總量(Total Vitamin D), 維生素D總量(Total Vitamin D), 維生素D2(vitaminD2), 維生素D3(Vitamin D3), 維生素E總量(Total Vitamin E), α-維生素E當量(alpha-vitamin E equivalent), α-生育酚(α-tocopherol), β-生育酚(β-Tocopherol), γ-生育酚(γ-Tocopherol), δ-生育酚(δ-Tocopherol), 維生素K1(Vitamin K1), 維生素K2(Vitamin K2), 維生素K2(Vitamin K2), 維生素B1(vitaminB1), 維生素B2(vitaminB2), 菸鹼素(nicotinic acid), 維生素B6(vitaminB6), 維生素B12(VitaminB12), 葉酸(folicacid), 維生素C(vitaminC), 脂肪酸S總量(Total fatty acid S), 酪酸(butyric acid), 己酸(hexanoicacid), 辛酸(caprylicaid), 癸酸(capricacid), 月桂酸(lauricacid), 十三酸(tridecylic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acid), 十五酸(Pentadecanoicacid), 棕櫚酸(palmiticacid), 十七酸(heptadecanoicacid), 硬脂酸(stearicacid), 十九酸(Nineteen Acid), 花生酸(arachidicacid), 山酸(Mountain grass), 廿四酸(Myristicacid), 脂肪酸M總量(Total fatty acid M), 肉豆蔻烯酸(Myristoleic acid), 棕櫚烯酸(Palmitoleic acid), 油酸(oleicacid), 鱈烯酸(Codenoic acid), 芥子酸(Sinigrin), 脂肪酸P總量(Total fatty acid P), 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 次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 十八碳四烯酸(Octadecatetraenoicacid), 花生油酸(arachidoleic acid), 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廿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其他脂肪酸(Other fatty acids), 反式脂肪(Trans fat), 水解胺基酸總量(Total amount of hydrolyzed amino acids), 天門冬胺酸(Aspartic acid), 酥胺酸(Threonine), 絲胺酸(serine), 麩胺酸(Glutamic acid), 脯胺酸(proline), 甘胺酸(glycine), 丙胺酸(Alanine), 胱胺酸(cystine), 纈胺酸(Valine), 甲硫胺酸(methionine), 異白胺酸(isoleucine), 白胺酸(leucine), 酪胺酸(tyrosine), 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 離胺酸(lysine), 組胺酸(Histidine), 精胺酸(arginine), 色胺酸(Tryptophan), 膽固醇(cholesterol), 酒精(Alcoh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