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卷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

1. 調經

王(右),屢次滑胎,茲則經事先期,色紫不澤,臨行痛楚。姑宣暢營衛。

當歸(酒炒二錢),白蒺藜(三錢),紫丹參(二錢),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橘絡紅花湯炒一錢),蘄艾炭(四分),炒川斷(三錢),菟絲子(鹽水炒三錢),炒牛膝(三錢),制香附(二錢)

白話文:

全當歸(酒炒,2錢)

白蒺藜(3錢)

紫丹參(2錢)

杭白芍(酒炒,1錢5分)

橘絡(用紅花湯炒,1錢)

蘄艾炭(4分)

炒川斷(3錢)

菟絲子(用鹽水炒,3錢)

炒牛膝(3錢)

制香附(2錢)

二診,氣血不固,屢屢滑胎。治法惟有調氣養營,作日就月將之計。

熟地砂仁拌炙成炭),澤瀉(一錢五分),細子芩(酒炒一錢五分),橘皮(一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萸肉炭(一錢五分),茯苓神(各四錢),炒山藥(三錢),生熟穀芽(三錢),粉丹皮(二錢),制香附(二錢)

白話文:

**大熟地(砂仁拌炙成炭):**用砂仁拌過的大熟地,炙成炭後使用。

澤瀉: 1.5錢

細子芩(酒炒): 用酒炒過的細子芩,1.5錢

**橘皮:**1錢

白芍(酒炒): 用酒炒過的芍藥,1.5錢

萸肉炭: 1.5錢

**茯苓神:**4錢

**炒山藥:**3錢

**生熟穀芽:**3錢

**粉丹皮:**2錢

**制香附:**2錢

謝(右),中脘作痛,腹中不舒,經事一月再至,腰痠帶下。氣血不固,肝胃失和。先調氣和胃,再商培補。

金鈴子(一錢五分),香附(一錢五分),砂仁(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佛手(一錢),烏賊骨(三錢炙),茯苓(三錢),當歸炭(二錢),八珍丸(絹包入煎四錢),廣皮(一錢)

白話文:

  • 金鈴子:1.5 錢
  • 香附:1.5 錢
  • 砂仁:0.5 錢
  • 炒白芍:1.5 錢
  • 佛手:1 錢
  • 烏賊骨:3 錢(炙過)
  • 茯苓:3 錢
  • 當歸炭:2 錢
  • 八珍丸:4 錢(用絹布包裹入煎)
  • 廣皮:1 錢

陳(右),久痛久嘔,中脘板硬,月事兩月不來。此必有形之滯,郁阻胃中。擬宣通氣血。

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瓦楞子(四錢煅),炒赤芍(一錢),臺烏藥(一錢五分),楂肉(二錢),土鱉蟲(去頭足炙三枚),單桃仁(去皮尖打三錢),歸鬚(酒炒二錢),降香片(五分)

白話文:

延胡索(用酒炒過,1.5錢)

瓦楞子(4錢,燒成炭)

赤芍藥(炒過,1錢)

臺烏藥(1.5錢)

山楂肉(2錢)

土鱉蟲(去掉頭腳,烤過,3個)

桃仁(去皮尖,打碎,3錢)

當歸鬚(用酒炒過,2錢)

降香木片(0.5錢)

二診,宣通營衛,大便解出凝而色紅,脘痛勢減,板硬較軟,嘔吐未發。再為宣通。

五靈脂(酒炒三錢),制香附(二錢),炒枳殼(一錢),焦麥芽(三錢),陳皮(一錢),薤白頭(二錢),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砂仁末(五分),土鱉蟲(去頭足二枚),廣鬱金(一錢五分)

白話文:

五靈脂(用酒炒過,3錢)

制香附(2錢)

炒枳殼(1錢)

焦麥芽(3錢)

陳皮(1錢)

薤白頭(2錢)

延胡索(用酒炒過,1錢5分)

砂仁末(5分)

土鱉蟲(去除頭足,2枚)

廣鬱金(1錢5分)

三診,宣通營滯,大解帶黑,脘痛嘔吐俱減。然咽中常覺哽阻,中脘仍然堅硬。脈象弦緊。效方擴充,再望應手。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察,疏通了瘀滯的經血,大便排出黑色宿便,腹痛和嘔吐都減輕了。但是,咽喉處經常感覺有東西堵著,中腹部仍然堅硬。脈象弦緊。於是擴充了治療方案,再次望診後應對。

上桂心(五分),炒桃仁(三錢),薤白頭(二錢),乾漆(炒煙盡三分),橘紅(一錢),土鱉蟲(三枚),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湘軍(酒炒八分)

白話文:

■ 上等桂心(五分)

■ 炒過的桃仁(三錢)

■ 薤白頭(二錢)

■ 炒到煙霧散盡的乾漆(三分)

■ 橘紅(一錢)

■ 土鱉蟲(三枚)

■ 用酒炒過的延胡索(一錢五分)

■ 經過處理的半夏(一錢五分)

■ 用酒炒過的湘軍(八分)

龔(右),每至將寐,輒覺震痙,頭昏作脹,時易汗出,中脘脹滿。肝風鴟張,木強土弱。擬養血熄肝,參以涼營,蓋經愈前則血愈虛也。

白話文:

龔(某人),每次在將要入睡時,總會感到身體震動抽搐,頭昏沉脹,時常容易出汗,中腹部脹滿。這是由於肝風上擾,肝氣偏亢,脾胃虛弱所致。打算用養血熄肝的方法治療,同時配合涼血清熱的藥物,因為隨著病情的加重,血會越來越虛。

阿膠(三錢),丹皮(二錢),大生地(四錢),黃芩(酒炒一錢五分),女貞子(酒炒三錢),朱茯神(三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香附(二錢),金鈴子(一錢五分),橘葉(二錢),黑豆衣(三錢),生決明(六錢)

白話文:

  • 阿膠:3 錢

  • 丹皮:2 錢

  • 生地黃:4 錢

  • 黃耆(酒炒):1 錢 5 分

  • 女貞子(酒炒):3 錢

  • 硃砂:3 錢

  • 白芍(酒炒):1 錢 5 分

  • 香附:2 錢

  • 金鈴子:1 錢 5 分

  • 橘葉:2 錢

  • 黑豆衣:3 錢

  • 決明子:6 錢

二診,咽中如阻,中脘不舒,筋脈跳動,甚至欲厥,經一月再行。營血久虧,風陽震動。再育陰以涵肝木。

阿膠珠(三錢),天冬(三錢),豆蔻花(四分),潼沙苑(鹽水炒三錢),丹皮(二錢),大生地(四錢),干橘葉(一錢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煅牡蠣(三錢),生山藥(三錢),茯苓神(各二錢),淮小麥(五錢)

白話文:

阿膠珠(15克)

天冬(15克)

豆蔻花(2克)

潼沙苑(用鹽水翻炒過的童便,15克)

丹皮(10克)

大生地(20克)

幹橘葉(7.5克)

炒白芍(7.5克)

煅牡蠣(15克)

生山藥(15克)

茯苓神(各10克)

淮小麥(25克)

三診,每至氣衝,中脘脹滿,按之作痛,甚則汗出。衛氣逆上,擬鎮墜滋養柔和。

代赭石(四錢煅),炙鱉甲(四錢),生熟草(各二分),金鈴子(一錢五分),火麻仁(三錢),煅牡蠣(五錢),淮小麥(五錢),橘皮(一錢),糯稻根(四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大南棗(四枚)

白話文:

代赭石(4 錢,炒過)

炙鱉甲(4 錢,龜甲炙烤)

生熟地(各 2 分)

金鈴子(1 錢 5 分)

火麻仁(3 錢)

煅牡蠣(5 錢,牡蠣炒過)

淮小麥(5 錢)

橘皮(1 錢)

糯稻根(4 錢)

白芍(用酒炒過,1 錢 5 分)

大棗(4 顆)

四診,火從上升,則溱溱汗出,頭面為甚,足心烙熱,經不及期,左肩臂痠痛。衝陽逆上,皆由陰虛木失滋涵。

阿膠珠(三錢),柏子霜(三錢),炙甘草(四分),地骨皮(二錢),旱蓮草(三錢),煅牡蠣(五錢),生白芍(一錢五分),烏賊骨(三錢),淮小麥(五錢),南棗(三枚),女貞子(酒炒三錢),糯稻根(五錢),

白話文:

驢皮膠珠(18克),柏子仁霜(18克),炒甘草(2.4克),地骨皮(12克),旱蓮草(18克),煅燒牡蠣(30克),生白芍(9克),墨魚骨(18克),淮山藥(30克),紅棗(3枚),酒炒女貞子(18克),糯稻根(30克)

五診,經事一月再期,肝陰愈虛,肝氣愈旺,肝陽愈盛,頭昏作脹,寐則頭汗溱溱,心中震痙,胸膺作脹,咽中如阻,肩臂作酸。宜滋腎養肝參以涼營。

白話文:

經過一個月的診療,肝陰更虛,肝氣更旺,肝陽更盛,導致頭暈脹痛,睡覺時頭部出汗,心中震顫痙攣,胸膛發脹,喉嚨有阻滯感,肩臂痠痛。此時宜滋養腎臟、調養肝臟,並配合清涼營血的藥物。

大生地(十兩),粉丹皮(二兩),生牡蠣(八兩),大天冬(三兩),黑豆衣(三兩),朱茯神(三兩),奎黨參(四兩),白歸身(二兩),旱蓮草(三兩),炙鱉甲(十兩),炒棗仁(二兩),肥玉竹(三兩),炒木瓜(二兩),制首烏(五兩),炒萸肉(二兩),火麻仁(三兩),柏子霜(三兩),甘杞子(二兩),干橘葉(二兩),香附(醋炒二兩),杭白芍(酒炒三兩),生熟草(各三錢),淡黃芩(一兩五錢),女貞子(酒炒三兩)

白話文:

  • 生地(10 兩)
  • 粉丹皮(2 兩)
  • 生牡蠣(8 兩)
  • 大天冬(3 兩)
  • 黑豆衣(3 兩)
  • 朱茯神(3 兩)
  • 黨參(4 兩)
  • 白歸身(2 兩)
  • 旱蓮草(3 兩)
  • 炙鱉甲(10 兩)
  • 炒棗仁(2 兩)
  • 肥玉竹(3 兩)
  • 炒木瓜(2 兩)
  • 制首烏(5 兩)
  • 炒萸肉(2 兩)
  • 火麻仁(3 兩)
  • 柏子霜(3 兩)
  • 甘杞子(2 兩)
  • 幹橘葉(2 兩)
  • 香附(醋炒,2 兩)
  • 杭白芍(酒炒,3 兩)
  • 生熟草(各 3 錢)
  • 淡黃芩(1 兩 5 錢)
  • 女貞子(酒炒,3 兩)

加阿膠四兩,龜板膠三兩,鹿角膠一兩,溶化收膏,每晨服一調羹。

白話文:

加入入阿膠四兩、龜板膠三兩、鹿角膠一兩,融化後收成膏狀藥物,於早晨服用一湯匙。

陳(右),結塊堅硬稍軟,咽中哽阻略舒。然仍氣時上衝,沖則頭脹。木鬱土中,氣阻營滯。再調氣化痰。以宣營滯。

白話文:

陳痰(長久的痰液):結塊堅硬但稍有軟化,咽喉中的阻塞感有所緩解。然而仍然有氣逆時的衝擊,衝擊時頭部脹痛。這是因為肝氣鬱結於脾胃之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需要再次調理氣機,化解痰液,以疏通氣血運行。

製半夏(一錢五分),橘皮(一錢),薤白頭(三錢),縮砂仁(五分),瓦楞子(四錢),香附(二錢),茯苓(三錢),焦麥芽(四錢),鱉甲煎丸(另服一錢五分)

白話文:

半夏(1.5錢),橘皮(1錢),薤白(3錢),縮砂仁(0.5錢),瓦楞子(4錢),香附(2錢),茯苓(3錢),焦麥芽(4錢),鱉甲煎丸(1.5錢另服)

董(右),少腹作痛,經事不行,脈形不爽,面部丹赤成片,不時發露。營氣不宣。宜為宣通。

全當歸(酒炒二錢),臺烏藥(一錢五分),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杭白芍(酒炒一錢),茺蔚子(三錢),炒桃仁(去皮尖打三錢),降香片(七分),楂炭(三錢)

白話文:

**全當歸(酒炒):**2 錢

臺烏藥: 1 錢 5 分

延胡索(酒炒): 1 錢 5 分

制香附: 2 錢

杭白芍(酒炒): 1 錢

茺蔚子: 3 錢

炒桃仁(去皮尖打): 3 錢

降香片: 7 分

楂炭: 3 錢

二診,經停少腹作痛。營氣滯而不宣。當通和奇脈。

桂枝(四分),當歸(酒炒二錢),制香附(二錢),烏藥(一錢五分),茺蔚子(三錢),澤蘭(二錢),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炒赤芍(一錢五分),楂炭(三錢)

白話文:

川芎(四分之一個錢),當歸(用酒炒過,二錢),製香附(二錢),烏藥(一錢五分),茺蔚子(三錢),澤蘭(二錢),延胡索(用酒炒過,一錢五分),川芎(一錢),赤芍藥(炒過,一錢五分),山楂炭(三錢)

三診,宣通營滯,而理氣機,腹仍作痛。血中氣滯,氣行則血行,故曰調經以理氣為先也。

制香附(三錢),紫丹參(二錢),臺烏藥(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炒枳殼(一錢),全當歸(酒炒三錢),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雞血藤膏(一錢五分),桂枝(四分),白芍(一錢五分酒炒),紅花(酒炒七分)

白話文:

香附(15克),紫丹參(10克),廣西烏藥(7.5克),川芎(5克),炒枳殼(5克),全當歸(酒炒15克),延胡索(酒炒7.5克),雞血藤膏(7.5克),桂枝(2克),白芍(酒炒7.5克),紅花(酒炒3.5克)

四診,血虛氣滯,經阻不行,面發㾦瘰腹中㽲痛。宣通氣滯,以望經行,再商調理。

當歸(酒炒二錢),牛膝(三錢),卷柏(二錢),丹參(二錢),蘇梗(三錢),紅花(酒炒一錢),川芎(一錢),炒川斷(三錢),澤蘭(二錢),香附(二錢),雞血藤膏(一錢五分),杏仁(三錢)

白話文:

當歸(用酒炒過,二錢)

牛膝(三錢)

卷柏(二錢)

丹參(二錢)

蘇梗(三錢)

紅花(用酒炒過,一錢)

川芎(一錢)

炒川斷(三錢)

澤蘭(二錢)

香附(二錢)

雞血藤膏(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王(右),木旺脾虛,肝木剋土,土不運旋,以致腹笥板硬,時為痛泄,月事不來,胸次痞悶。脈象弦硬,氣血鬱滯。擬宣暢氣血,必得月事通行,方為穩妥也。用嚴氏抑氣散合逍遙法。

白話文:

病人王女士,脾胃虛弱,肝氣旺盛剋制脾土,導致脾胃運作不暢,出現腹脹便祕,偶爾腹瀉,月經不來,胸悶氣短的症狀。把脈後發現脈象堅硬,氣血瘀滯。因此,需要疏通氣血,促進月經恢復正常,才能調理好身體。使用嚴氏抑氣散和逍遙散合用治療。

制香附(二錢),花檳榔(八分),廣皮(一錢),川斷(三錢),砂仁(五分),卷柏(三錢),生牛膝(三錢),炒枳殼(一錢),紫丹參(二錢),逍遙散(先服三錢)

白話文:

香附(12克),檳榔(4克),廣皮(6克),川斷(18克),砂仁(3克),卷柏(18克),生牛膝(18克),炒枳殼(6克),紫丹參(12克),逍遙散(第一次服用18克)

張(右),每至經行,輒先少腹作脹,初來色淡,漸次轉經。氣滯不宣,則營血從而失和。宜調氣和營。

制香附(二錢),蘇梗(二錢),丹參(三錢),烏藥(一錢五分),川芎(一錢),楂炭(二錢),全當歸(二錢),川斷(一錢五分),藿香正氣丸(先服三錢)

白話文:

配製香附(二錢),蘇梗(二錢),丹參(三錢),烏藥(一錢五分),川芎(一錢),楂炭(二錢),當歸(二錢),川斷(一錢五分),藿香正氣丸(先服三錢)

沈(右),陰虛氣弱,脾不運旋,封藏不固。每至冬令,輒易感風,大便或結或溏,經事愆期,不時帶下。脈濡細,苔薄白。擬氣陰並調。

白話文:

沈(女士):體質陰虛氣弱,脾胃運化功能不佳,封藏機能不佳。每到冬天容易受風寒,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月經不調,偶爾有白帶。脈搏濡弱細小,舌苔薄白。建議調養氣陰。

黨參(三錢),茯苓(三錢),炒山藥(三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炒扁豆(三錢研),潼沙苑(鹽水炒三錢),於朮(一錢),炒木瓜皮(二錢),菟絲子(鹽水炒三錢),杞子(三錢),六味地黃丸(晨服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黨參(15克),茯苓(15克),炒山藥(15克),白芍(炒後7.5克),炒扁豆(15克,研磨成粉),潼沙苑(用鹽水炒過後,15克),於朮(5克),炒木瓜皮(10克),菟絲子(用鹽水炒過後,15克),枸杞(15克),六味地黃丸(早上服用7.5克)

二診,脾虛則大便或結或溏,腎虛則封藏不固。收藏之令,輒易感冒咳嗽,經不應期,時為帶下,脈象濡細。氣陰並調,從前法擴充。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脾虛的話,大便會時而便祕時而腹瀉。腎虛的話,則封藏功能不牢固。負責封藏和收藏的腎虛了,就容易感冒咳嗽,月經不正常,時常有帶下,脈象濡軟而細。氣陰兩者都調理好了,就從以前的治療方法延伸擴充。

炒萸肉(一錢五分),大熟地(砂仁炙四錢),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橘白(一錢),奎黨參(三錢),炒於朮(二錢),生山藥(三錢),炙甘草(三分),茯苓(三錢),潼沙苑(鹽水炒三錢)

白話文:

炒萸肉(15 克),大熟地(砂仁炒制過的,40 克),杭白芍(用酒炒過的,15 克),橘白(10 克),奎黨參(30 克),炒於朮(20 克),生山藥(30 克),炙甘草(3 克),茯苓(30 克),潼沙苑(用鹽水炒過的,30 克)

三診,脾虛則不運,腎虛則不藏,脾不運則大便時溏,腎不藏則封固不密。每至冬令,易召外感,而為喘咳,經事遂不應期,帶脈從而不固。宜從脾腎並調。

白話文:

在三診之中,脾氣虛弱就會導致脾的功能運轉不暢,腎氣虛弱就會導致腎的功能藏不住氣血。脾的功能運轉不暢就會導致大便時總是稀溏,腎的功能藏不住氣血就會導致腎門封閉不嚴密。每到冬天,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導致喘息咳嗽,月經也會因此不規律,帶脈也會因此而鬆弛不固。所以,應當從脾腎兩方面同時調理。

炙綿耆(三兩),炒萸肉(一兩),炒山藥(二兩),奎黨參(四兩),遠志肉(五錢),炒扁豆(二兩),川斷肉(二兩),炒於朮(二兩),白茯苓(三兩),炙黑草(五錢),制首烏(四兩),菟絲子(二兩)破故紙(二兩),巴戟肉(二兩),甘杞子(二兩),制香附(一兩五錢),潼沙苑(鹽水炒三兩),廣皮(一兩),大熟地(砂仁炙四兩),製半夏(一兩五錢),粉歸身(酒炒一兩五錢),杜仲(三兩),杭白芍(酒炒一兩五錢),紫丹參(一兩五錢),澤瀉(一兩),大生地(薑汁炙四兩),炒棗仁(一兩研)

白話文:

炙甘草(60克),炒山茱萸肉(30克),炒山藥(60克),黨參(120克),遠志肉(15克),炒扁豆(60克),川斷肉(60克),炒白術(60克),白茯苓(90克),炙首烏(120克),菟絲子(60克),破故紙(60克),巴戟肉(60克),枸杞子(60克),制香附(45克),潼莎苑(鹽炒90克),廣皮(30克),大熟地(砂仁炙120克),製半夏(45克),粉當歸身(酒炒45克),杜仲(90克),杭白芍(酒炒45克),紫丹參(45克),澤瀉(30克),大棗(薑汁炙120克),炒棗仁(30克,研細)

清阿膠三兩,鹿角膠二兩,龜板膠二兩,以上三膠溶化收膏,晨服七八錢。

胡(右),十二經之血,注於衝脈,從衝脈而下者,謂之月經。沖為肝之隸脈,情懷抑鬱,木土失和,中脘作痛。衝脈之氣,因而阻滯,經事數月方行,面色浮黃。唇白舌淡無華,脈象細澀。氣血皆滯,當為宣通。

白話文:

根據《胡氏女科》,十二經的血液會注入衝脈,從衝脈流出來的,就是月經。衝脈是肝臟的附屬脈絡,如果情緒抑鬱,肝氣就會失調,引起胃脘部疼痛。這樣一來,衝脈的氣血就會阻滯,月經會延遲好幾個月才來,並且會出現臉色發黃、嘴脣發白、舌苔淡白無華、脈象細弱澀滯的症狀。由於氣血都處於滯留狀態,所以需要疏通氣血。

川桂枝(五分),制香附(二錢),炒枳殼(一錢),紫丹參(二錢),單桃仁(二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全當歸(酒炒二錢),砂仁末(五分),茺蔚子(三錢),香櫞皮(一錢)

白話文:

**蔚籽 (三分),檀香味 (三分), 炒枳殼 (三分), 紫檀 (三分), 桃 (三分), 白芍 (三分), 全 (三分), 砂 (三分), 香 (三分), 皮 (三分)。 每劑三分之一左右嚼咽 (每次一副)。 分三次嚼咽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三次服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使用 (每次三分之一)。 分

二診,宣通營滯,脈細稍起,經事未來,脘腹作痛。久病營血必滯。仍為宣通。

川桂枝(五分),單桃仁(二錢),制香附(二錢),紫丹參(二錢),川斷肉(三錢),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臺烏藥(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茺蔚子(三錢),歸身(二錢),川芎(一錢)

白話文:

川芎花(5克),桃仁(10克),香附(10克),紫丹參(10克),川斷(15克),延胡索(酒炒7.5克),臺烏藥(7.5克),赤芍(7.5克),茺蔚子(15克),當歸(10克),川芎(5克)

陳(右),火從上升,升則頭暈且痛,目澀肌熱。經事一月數至。皆由木鬱生火。姑清以泄之。

龜甲心,粉丹皮,黑豆衣,女貞子,石決明,白歸身,杭白芍,烏賊骨,左牡蠣(鹽水炒),炒白薇

白話文:

  • 烏龜殼的內膜
  • 牡丹花的根皮粉末
  • 黑豆的種皮
  • 女貞樹的果實
  • 決明子的種子
  • 當歸的根部
  • 白芍藥的根部
  • 烏賊的骨頭
  • 牡蠣(用鹽水炒過)
  • 炒過的珍珠花

席(右),經事一月數至,至則如湧。營熱之甚,恐致血崩。

大生地,當歸炭,制香附,丹皮炭,細子芩,烏賊骨,老蘇梗,元參,鮮藕(煎湯代水)

二診,經不及期,色鮮甚多,頭脹作痛。風熱襲入營分也。

細子芩,炒防風,當歸炭,丹皮炭,茯神,制香附,生地炭,旱蓮草,炙烏賊骨

姚(右),肝腎素虧,風陽上升,時為頭痛。經事遲行,將至之前,足酸腹脹,既至之後,淋瀝不止。此皆營氣不主宣暢,所謂氣滯則血亦滯也。故調血以理氣為先。

白話文:

這個病人體質虛弱,肝腎功能不足,導致陽氣上升,經常感到頭痛。到了月經來臨前,下肢會痠痛、腹部脹氣;月經來潮後,陰液下注不止。這些情況都是由於營氣運行不暢所致,也就是所謂的「氣滯血瘀」。因此,調理月經問題,必須以理氣為主,疏通氣機,血氣才能順暢運行。

粉全歸,砂仁,制香附,川斷肉,老蘇梗,降香,丹參,川芎,廣皮

某(右),經來淋瀝,少腹作痛,腿股牽引不舒。沖瘀未清,則衝脈轉難固攝,恐壅極而致崩敗。

淡吳萸(三分),炒當歸,蘇梗,延胡索,降香,生熟蒲黃(各四分),南楂炭,香附,炒赤芍

白話文:

肉桂(三分),炒當歸、蘇梗、延胡索、降香、生熟蒲黃(各四分),南棗炭、香附、炒赤芍

張(右),經來淋瀝,脘痛少腹滯墜,輒成塊作片而下。氣亂則血亦亂,不能循行經絡。

制香附,生熟蒲黃,白芷,川樸,大腹皮,茜草炭,藿香,烏賊骨,茯苓,廣皮,蘇梗,半夏曲

白話文:

中藥材

  • 制香附
  • 生熟蒲黃
  • 白芷
  • 川樸
  • 大腹皮
  • 茜草炭
  • 藿香
  • 烏賊骨
  • 茯苓
  • 廣皮
  • 蘇梗
  • 半夏曲

朱(右),經來淋瀝,少腹作痛。脈弦尺澀。沖氣不調,則衝脈不固矣。

制香附,生熟蒲黃(各四分),砂仁,當歸炭,茯神,烏賊骨,茜草炭,磨蘇梗,廣皮,臺烏藥

二診,調氣和營,未嘗止血而止痛也,然淋瀝已定,腹痛亦止。可見血為氣之配,氣和則妄行者循經而不亂矣。前法再參養營。

白話文:

第二次診治,調和氣血,沒有特意止血,但血止了,疼痛也停止了。這說明血液是氣的配偶,如果氣和,流動失常的血液就會遵循經絡運行而不會亂流。之前的方法再結合補益氣血的方法。

磨蘇梗,杭白芍,首烏,當歸,廣皮,香附,炒棗仁,砂仁,茯神

姚(右),氣為血之帥,經前脹滿,經至淋瀝,皆氣滯不宣。調經以理氣為先,旨哉斯言也。

全歸,白芍,製半夏,上廣皮,川斷,香附,紫丹參,老蘇梗,藿香正氣丸

談(右),每至經行,輒塊攻痛脹,甚則嘔吐。氣瘀交阻。姑為宣通。

當歸,川芎,延胡,蓬朮,烏藥,橘絡(紅花湯炒),楂炭,桂枝,香附,青皮,猩絳,炒赤芍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

延胡:活血通經,止痛

蓬朮:利水滲濕

烏藥:溫腎助陽,止痛

橘絡(紅花湯炒):活血通經,化瘀止痛

楂炭:健脾消食

桂枝:溫經散寒

香附:理氣解鬱

青皮:理氣降逆

猩絳:補血活血

炒赤芍:活血通經,止痛

陳(右),經事臨期,腹痛難忍。血之下也,未來則脹,將來則痛,既來則痛漸定。血虛氣滯。宜補血之不足,疏氣之有餘。

白話文:

陳(右),臨近生產時,腹痛難忍。經血到了但還沒完全流出,就會脹痛;等到經血流出來後,疼痛就逐漸平息。這是因為血虛導致氣滯。應該補血以改善氣血不足,疏通氣機以消除氣滯的餘邪。

炙熟地,炒杞子,香附,全歸,烏藥,砂仁,川斷肉,白芍,楂炭

陳(右),氣上迫肺,心氣不能下通,月事不來,所以起居如常,腹無痛脹之苦。用武叔卿加味導痰之法。

中樸(一兩),雲苓(三兩),製半夏(二兩),枳實(一兩),川芎(一兩二錢),雅連(三錢),廣皮(一兩二錢)

白話文:

中樸:1 兩

雲苓:3 兩

製半夏:2 兩

枳實:1 兩

川芎:1 兩 2 錢

雅連:3 錢

廣皮:1 兩 2 錢

研細末,以薑湯泛丸如綠豆大,每晨服三錢。

某(右),經停十五月之久,而起居如常,脈緩苔薄白,此名為歇,不治自愈,但須徐以待之耳。

全當歸,橘白,土炒白芍,白蒺藜,制香附,半夏曲,茯苓,生熟穀芽,氣滯(炒香)

林(右),諸經之血會於衝脈,從衝脈而下者,謂之月經。沖氣不調,經來血聚,沖氣不通,所以脹勢每甚。仿金匱溫經法。

白話文:

(根據右圖)所有經絡的血液都匯集在衝脈,從衝脈流向下的血液稱為月經。衝氣失調,經血會積聚,衝氣不通,因此脹勢往往很嚴重。效仿《金匱要略》溫經法的治療方法。

參鬚(一錢),澤瀉(一錢五分),炙黑草(三分),粉丹皮(二錢),炒麥冬(三錢),粉歸身(二錢),炮姜(四分),真阿膠(一錢五分),上徭桂(二分研末飯丸烘乾先服)

白話文:

人參鬚(5克),澤瀉(7.5克),炒黑草(1.5克),丹皮粉(10克),炒麥冬(15克),當歸粉(10克),炮薑(2克),真阿膠(7.5克),上好肉桂(1克,研成細末,與飯團混勻,烘乾後服用)

右,每至經行,輒腰腹作痛。邇來中脘不舒,食入泛漾,頭痛眩暈,凜熱無時。此氣滯血虛,肝胃失協。先從肝胃兩和。

白話文:

每次月經來潮時,腰腹就會疼痛。最近中脘不舒暢,吃下去的食物會泛酸、想吐,頭痛、眩暈,冷熱不適隨時發生。這是氣血不足,肝臟和胃部協調失常導致的。先從調理肝臟和胃部開始。

製半夏,朱茯神,制香附,白蒺藜,香櫞皮,滁菊花,廣皮,杜仲,桑葉,丹皮,乾荷葉邊,鹽水炒竹茹

白話文:

加工半夏、硃砂茯苓、炮製香附、白蒺藜、香櫞皮、滁菊花、廣皮、杜仲、桑葉、丹皮、曬乾的荷葉邊、鹽水炒過的竹茹

奚(右),由脘痛而致腹中脹滿,得泄則松。肝脾不和,氣濕不運。氣為血帥,月事因而不行。以調氣為先。

制香附(二錢),砂仁(五分),丹參(二錢),蘇木(一錢五分),枳殼(一錢),茯苓(三錢),鮮佛手(一錢),上廣皮(一錢),木香(三分),降香(五分)

白話文:

香附(二錢),砂仁(五分),丹參(二錢),蘇木(一錢五分),枳殼(一錢),茯苓(三錢),新鮮佛手(一錢),上等廣陳皮(一錢),木香(三分),降香(五分)

二診,腹滿較舒,中脘窒痛。再從肝脾胃主治。月事不來,且勿過問。

制香附(二錢),陳皮(一錢),金鈴子(切一錢五分),前胡(一錢),鮮佛手(一錢),縮砂仁(五分),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打),紫丹參(二錢),蘇梗(二錢)

白話文:

香附子(二錢)

陳皮(一錢)

金鈴子(切過,一錢五分)

前胡(一錢)

新鮮佛手(一錢)

縮砂仁(五分)

延胡索(用酒炒過,一錢五分)

光澤杏仁(三錢,打碎)

紫丹參(二錢)

蘇梗(二錢)

錢(右),經事愆期,腹痛臍下滯墜,按之尤痛。衝脈氣滯。姑為宣通。

熟地炭(三錢),赤白芍(酒炒各一錢),制香附(二錢打),臺烏藥(一錢五分),南楂炭(三錢),全當歸(二錢),川芎(一錢),降香片(七分),上徭桂(四分飯丸)

白話文:

  • 熟地黃(3錢)
  • 紅白芍藥(酒炒,各1錢)
  • 制香附(2錢,打成粉)
  • 臺烏藥(1錢5分)
  • 南棗炭(3錢)
  • 全當歸(2錢)
  • 川芎(1錢)
  • 降香片(7分)
  • 上佐桂(4分,研成粉狀)

二診,少腹作痛未止,經事未行。再宣通氣血。

制香附(二錢),烏藥(一錢五分),川桂木(五分),茺蔚子(三錢),小茴香(五分),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縮砂仁(五分),澤蘭葉(二錢),降香片(七分),楂炭(三錢)

白話文:

中藥材:

  • 香附:2 錢
  • 烏藥:1 錢 5 分
  • 川桂:5 分
  • 茺蔚子:3 錢
  • 小茴香:5 分
  • 延胡索(泡過酒):1 錢 5 分
  • 縮砂仁:5 分
  • 澤蘭葉:2 錢
  • 降香片:7 分
  • 楂炭:3 錢

三診,經來而仍未暢,少腹仍然作痛。營氣阻滯。再為宣通。

全當歸(酒炒二錢),烏藥(一錢五分),炒小茴香(五分),炮姜(五分),川芎(一錢),川桂枝(三分),香附(二錢),紫丹參(二錢),茺蔚子(三錢),益母草(六錢)

白話文:

當歸,全部用酒炒過(二錢)

烏藥(一錢五分)

炒過的茴香(五分)

乾薑炮製過(五分)

川芎(一錢)

川桂枝(三分)

香附(二錢)

紫丹參(二錢)

菟絲子(三錢)

益母草(六錢)

解(右),產後血虛氣滯,腹時脹滿,每至經來,血行甚多。氣為血帥,宜調其氣。

當歸(二錢),炒棗仁(二錢),黑豆衣(三錢),厚杜仲(三錢),茜草炭(一錢五分),潼沙苑(三錢),池菊花(一錢五分),烏賊骨(三錢),藿香正氣丸(先服三錢),茯神(三錢)

白話文:

當歸(12 克),炒棗仁(12 克),黑豆衣(18 克),厚杜仲(18 克),茜草炭(9 克),潼沙苑(18 克),池菊花(9 克),烏賊骨(18 克),藿香正氣丸(先服用 18 克),茯神(18 克)

二診,此次經來未至過多,然腹中尚覺脹滿,有時氣衝至脘。還是沖氣未平,緩商調補。

制香附(三錢),土炒白芍(一錢五分),炒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茯神(三錢),炒棗仁(三錢),金鈴子(三錢),砂仁殼(五分),四制香附丸(清晨服二錢),木瓜皮(一錢炒)

白話文:

  • 制香附:三錢(約4.5克)
  •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約2.25克)
  • 炒枳殼:一錢(約1.5克)
  • 廣皮:一錢(約1.5克)
  • 茯神:三錢(約4.5克)
  • 炒棗仁:三錢(約4.5克)
  • 金鈴子:三錢(約4.5克)
  • 砂仁殼:五分(約0.75克)
  • 四制香附丸:二錢(約3克),清晨服用
  • 木瓜皮:一錢(約1.5克),炒製

三診,一陽將復,肝陽不平,腹滿中脘作痛,頭昏眩暈,平日經事過多。皆肝經氣火有餘。再熄肝木。

川楝子(一錢五分),土炒白芍(一錢五分),黑豆衣(三錢),黑山梔(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菊花(一錢五分),橘皮(一錢),炒枳殼(一錢),乾荷葉邊(三錢),女貞子(三錢)

白話文:

川楝子(15克),炒白芍(15克),黑豆衣(30克),黑山梔(15克),制香附(20克),菊花(15克),橘皮(10克),炒枳殼(10克),幹荷葉邊(30克),女貞子(30克)

朱(右),經前腹脹,帶下腰痠,悸眩少寐,心中作痛。氣滯血少,血不養肝,奇經之脈,隸於肝木,木旺則陽氣升浮於上,帶脈不固於下。擬補血之不足,疏氣之有餘。

白話文:

朱氏女性,經前小腹脹痛,白帶增多,腰痠,心悸頭暈,睡眠較少,心中隱隱作痛。這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血氣不足,氣血無法濡養肝臟,奇經脈絡歸屬於肝木,肝木旺盛則陽氣升浮在上,帶脈在下方不能固攝。治療方案是補益氣血的不足,疏通氣血的鬱滯。

奎黨參(五兩),黑豆衣(二兩),炙生地(三兩),大天冬(二兩),新會皮(一兩),全當歸(三兩),炙黑草(七錢),川石斛(三兩),池菊花(一兩),川斷肉(三兩),炒山藥(三兩),潼沙苑(三兩),厚杜仲(三兩),川芎片(一兩),云茯神(三兩),大熟地(砂仁炒五兩),菟絲子(鹽水炒三兩),野於朮(二兩木香五錢煎汁炒),炒萸肉(一兩五錢),雞頭子(一兩五錢),杭白芍(一兩五錢),干蓯蓉(一兩五錢),制香附(三兩另煎衝入),澤瀉片(一兩),炒棗仁(一兩研),甘杞子(三兩),砂仁末(七錢研細收膏時和入),鹿角膠(一兩),龜板膠(三兩),真阿膠(三兩)

白話文:

黨參(250克),黑豆衣(100克),生地黃(150克,烘乾研末),大天冬(100克),新會陳皮(50克),當歸(150克),杜仲葉(35克,烘乾研末),川石斛(150克),杭白菊(50克),川斷(150克),炒山藥(150克),潼當歸(150克),杜仲(150克),川芎(50克),茯苓(150克),熟地黃(250克,砂仁炒研末),菟絲子(150克,鹽水炒研末),杜仲(100克),香附(150克,另煎後沖入),澤瀉(50克),炒紅棗仁(50克,研末),枸杞子(150克),砂仁(35克,研細,膏狀時加入),鹿角膠(50克),龜板膠(150克),阿膠(150克)

上藥煎淨濃汁,加三膠溶化收成老膏,每晨服一調羹。

周(右),經來甚暢,瘀露得以通化,少腹痛墜已止。然積瘀雖通,而新血與之並下,自不免於玉石俱焚,所以風陽上升,耳鳴頭暈。莨莠既去,當植嘉禾。

白話文:

原本(右邊病人的)經血排出十分暢通,瘀血得以化解,小腹墜痛也已經停止。但是瘀血雖然通了,可是新的血液卻跟著往下流,自然會造成好壞都除去(玉石俱焚)的狀況,因此風陽之氣上升,出現耳鳴頭暈的症狀。既然壞草(莨莠)已經除了,就應該種植好的穀物(嘉禾)。

白歸身(二錢),烏賊骨(三錢),川斷肉(三錢),女貞子(三錢),旱蓮草(三錢),黑豆衣(三錢),阿膠珠(二錢),潼沙苑(鹽水炒三錢),茯神(三錢),蘇梗(二錢),蒲黃炭(五分),生於術(二錢)

白話文:

當歸(兩錢),烏賊骨(三錢),川斷(三錢),女貞子(三錢),旱蓮草(三錢),黑豆衣(三錢),阿膠珠(兩錢),潼沙苑(鹽水炒三錢),茯苓(三錢),蘇梗(兩錢),蒲黃炭(五分),生於術(兩錢)

王(右),經事愆期,腰痠帶下,形體惡寒,血色淡白不澤。氣血不足。宜養血溫經。

全當歸(二錢),川斷肉(三錢),煅牡蠣(四錢),紫丹參(二錢),白芍(一錢五分),厚杜仲(三錢),炒山藥(三錢),川芎(一錢),十全大補丸(三錢開水分二服)

白話文:

當歸 12 公克

川斷 18 公克

煅牡蠣 24 公克

紫丹參 12 公克

白芍 9 公克

厚杜仲 18 公克

炒山藥 18 公克

川芎 6 公克

十全大補丸 18 公克(以溫水沖服,分二餐服用)

右,經事先期,至則淋漓。衝任不固,不能急切從事。

生地炭(四錢),當歸炭(二錢),茯神(三錢),遠志肉(五分),烏賊骨(三錢炙),西潞黨(元米炒三錢),炒冬朮(二錢),炒棗仁(二錢),龍眼肉(四粒),老薑(二片),補中益氣丸(三錢晨服)

白話文:

生地炭(4 錢)

當歸炭(2 錢)

茯神(3 錢)

遠志肉(0.5 錢)

烏賊骨(3 錢,炙烤過)

西潞黨(1.5 錢,炒過)

炒冬朮(2 錢)

炒棗仁(2 錢)

龍眼肉(4 顆)

老薑(2 片)

補中益氣丸(3 錢,早上服用)

右,經事先期,寒凜火升,噯噫眩暈。苔黃,脈弦尺澀。此肝陰不足,膽胃之氣少降。擬通降陽,明參泄肝木。

製半夏,云茯神,煅決明,生山梔,炙鱉甲,鉤鉤,丹皮,廣皮,鹽水炒竹茹

丁(右),經事愆期,虛寒為多。然虛則肢體必形軟弱,或微微身熱。寒則腹中痛,脈必沉細。今經來日遲,諸如平人,惟四肢作酸。脈象濡滑。此痰濕占於血海,營衛之氣不得宣通。宜理氣化痰驅濕,不治血而治其所以病血者。

白話文:

女性月經延遲,多是虛寒體質所致。虛證者四肢必定軟弱無力,或有輕微發熱;寒證者腹中部疼痛,脈象沉細。現在月經延遲,其他方面與常人無異,只是四肢痠痛。脈象濡滑,說明痰濕阻滯血海,營衛之氣無法順暢運行。應治療脾胃,化痰利濕,不直接治療月經,而是解決導致月經失調的原因。

粉全歸,秦艽,製半夏,獨活,川斷肉,白蒺藜,澤瀉,制香附,茯苓,川芎

白話文:

磨成粉的當歸、秦艽、製過的半夏、獨活、川斷肉、白蒺藜、澤瀉、製過的香附、茯苓、川芎

朱(右),天癸當至而不至,適當久熱,營血乾澀,以致內熱火升,肌肉羸瘦,為乾血勞重證也。

炒全當歸(二錢),銀柴胡(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炙鱉甲(四錢),桑葉(一錢),紫丹參(一錢五分),延胡索(一錢五分),炒白薇(一錢五分),粉丹皮(一錢五分)

白話文:

翻炒過的全當歸(12克),銀柴胡(3克),翻炒過的赤芍(9克),炙過的鱉甲(24克),桑葉(6克),紫丹參(9克),延胡索(9克),翻炒過的白薇(9克),研成粉末的丹皮(9克)

朱(右),經來淋瀝不止,少腹痠痛,偏右痞塊攻築,血色紫殷。衝脈氣滯。宜調衝任而宣氣滯。

阿膠珠(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炙艾葉(七分),制香附(二錢),川斷肉(三錢),生地炭(三錢),酒炒白芍(一錢五分),干橘葉(一錢五分),酒炒當歸(二錢),公丁香(三分)

白話文:

  • 阿膠珠:4.5克
  • 川芎:2.25克
  • 炙艾葉:1.05克
  • 制香附:3克
  • 川斷肉:4.5克
  • 生地炭:4.5克
  • 酒炒白芍:2.25克
  • 幹橘葉:2.25克
  • 酒炒當歸:3克
  • 公丁香:0.45克

二診,淋瀝仍然不止,中脘痞悶,少腹酸墜。沖氣不和,衝脈不固。擬和營平木。

烏賊骨(三錢),雞血藤膏(三錢沖),阿膠珠(二錢),土炒白芍(一錢五分),橘皮(一錢),茜草炭(一錢五分),干橘葉(一錢五分),半夏曲(一錢五分鹽水炒),制香附(二錢),左金丸(二次服五分)

白話文:

烏骨雞(30 克)

雞血藤膏 (30 克,用水沖服) 阿膠珠 (20 克) 炒白芍 (15 克) 橘皮 (10 克) 蝟草炭 (15 克) 幹橘葉 (15 克) 半夏 (15 克,用水炒) 制香附 (20 克) 左金丸 (每次服用 5 克,一天服用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