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麻證續言

麻之出不離肺胃兩家,前集已言之詳矣。喘閉者肺證也,煩渴者胃證也。冬月喘閉知治者多麻黃杏仁為救急之藥,治之速,麻出喘定而解者有之。夏令出麻,麻黃與時不合,庸工不識,一見喘閉執而用之,故隨藥而死。麻多火證,火甚剋金,夏令金虧,天人皆病,麻黃萬不能受。

白話文:

麻黃的功效不離肺與胃兩家,前面已經詳細的說明過了。只要出現喘閉的症狀,就是肺臟有問題;如果是煩渴的症狀,就是胃臟有問題。冬天出現喘閉症狀時,知道怎麼治的醫生都會使用麻黃與杏仁作為緊急搶救的藥物,用藥的速度很快,很多病人服用麻黃之後,喘鳴的症狀就會平定並且解除。但是夏天不適合服用麻黃,麻黃與夏季不合,庸醫不認識這個道理,只要看到喘閉症狀就使用麻黃治療,所以導致病人服用藥物後死亡。麻黃具有較多的火性,火氣太旺會剋制金氣,夏季的時候金氣不足,人體跟自然界的金氣都會受損,不能再服用麻黃。

冬月之喘閉有面青唇暗者,有四支冷者,故可用麻黃。夏月肺氣已虧,表氣已開,斷無寒證,亦有四支冷者,是陽氣虧不能四達,只可荊防甘桔從輕用藥,虧甚者加人參,火甚喘者升麻石膏湯救之,喘漸定者可治。

白話文:

在冬季,喘息閉塞,並且伴有面青脣暗症狀,或出現四肢發冷,可以使用麻黃治療。在夏季,肺氣已經虧虛,皮毛腠理的防禦能力已經開啟,根本不會有感受寒邪的症狀,但也有可能出現四肢發冷,這是因為陽氣虧虛不能四處到達,此時只能使用荊防、甘桔等輕藥治療。如果虧虛嚴重,可以加入人參。如果火氣旺盛導致喘息,可以使用升麻石膏湯治療。當喘息逐漸平息後,可以進行治療。

胃熱煩渴者必多汗,純是裡熱,即荊防葛根不可輕使,升麻石膏湯是對證之藥,合之甘桔則肺胃二家之熱解矣。

白話文:

胃熱口渴的人必定多汗,這是純粹的內熱,這時荊防葛根不可輕易服用,升麻石膏湯是對症的藥,加入甘桔,肺胃兩家的熱就能解除。

喘閉證在一二朝見,汗渴證在五六朝見,肺不容邪其變也速,胃能容受其變也遲。

麻痘是先天之病,熱從內生,必傷陰液,毒解之後,熱久不退,總以養陰為主。胃氣不敗,緩緩收功,肌瘦不食者,不可為矣。

白話文:

麻痘是天生的疾病,是由體內熱氣而生,必然傷害了人體的陰液,當毒氣消解之後,熱氣還很久沒有退散,總是以滋補陰液為主。只要胃氣不虛弱,就可以慢慢地將病治好,如果已經消瘦到不能吃東西的地步,那就不能夠治癒了。

肺主皮毛,麻雖出於六腑,必從皮毛而解,故不離乎肺。解之不透,久咳潮熱,累成麻疳者有之,此疳字非疳積之疳,潮熱肌瘦有似乎疳,宜潤肺,辛燥藥用不得。

白話文:

肺臟主導皮毛,麻疹雖然出自六腑,但必定要從皮毛才能化解,因此麻疹與肺臟是分不開的。若化解不徹底,就會出現長久的咳嗽、發熱等症狀,時間一長就會累積成麻疹疥瘡,這種「疳」的意思並不是疳積的「疳」,而是因為發熱、肌肉消瘦,所以看起來像疳積,這種情況應該滋潤肺臟,絕對不能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

胃為受毒之壑,遣熱甚多,莫急於牙疳。牙疳是失清之證,須大劑清裡。便閉者下之,使熱毒內泄,與痘後同治。予前集有勒馬飲,甚者加大黃,急清之稍遲,不但齒落腮穿,有唇鼻蝕爛者,塗藥不過幫扶而已。

白話文:

胃部是積聚毒物的地方,發散熱毒有很多種方式,但最緊急的是牙齒潰爛。牙齒潰爛是陰虛的症狀,需要大量清裡藥來治療。如果患者有大便祕結,應該使用瀉藥,讓熱毒向內排出,與痘瘡後的治療方法相同。我以前曾經集結過勒馬飲的方子,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加大黃的劑量。如果清熱解毒的藥物使用太慢,不但會導致牙齒脫落和臉頰穿孔,還有可能導致嘴脣和鼻子腐爛。這種情況下,塗抹藥物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麻證表一透無變證,表未透而生變。在嚴寒盛暑之月,不過一個時辰便走,未透表之麻證須要早回。

(附)足陽明胃脈,循鼻外,上入齒中,挾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主上牙根;手陽明大腸脈,上頸貫頰,入下齒中,俠口交人中,主下牙根。牙疳陽明經病,煎劑宜經藥為響導,予制勒馬飲。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的脈絡,沿著鼻子的外側,向上進入牙齒的中央,環繞著嘴巴和嘴脣,沿著臉頰,向上到達耳朵前面,主治上牙根的疾病;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沿著頸部,貫穿臉頰,進入下牙齒的中央,環繞著嘴巴交接在人中穴,主治下牙根的疾病。牙疳是陽明經的病症,煎煮的藥劑應該以經藥為響導,給予制勒馬飲。

生地黃(五錢),石膏(三錢),綿茵陳,鮮竹葉,江枳殼,人中黃(各六分),黃連犀角(各五分),升麻(三分),金汁(五匙)

白話文:

生地黃(25克),石膏(15克),綿茵陳、鮮竹葉、江枳殼、人中黃(各3克),黃連、犀角(各2.5克),升麻(1.5克),金汁(25毫升)

此方重用清胃之藥,加升麻竹葉茵陳引入陽明之經,人中黃金汁大解胃中熱毒。清而不能達經,與不能解毒,均非法之善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使用清胃的藥物,加上升麻竹葉茵陳引入陽明經,人中黃連汁可以大量解除胃中的熱毒。清熱但是不能達到經絡,與不能解除毒素,都是不合法的方式。

凡見牙疳,一日齦黑,二日齒動,三日齒落,其來最速,故謂之走馬。

牙疳在門牙者唇腫。在坐牙者腮腫。洗去臭穢,吹以敷藥,腫消而牙不落者易愈。若牙落而腫不消者不可治也。

白話文:

牙疳長在門牙部位的,嘴脣就會腫脹;長在臼齒部位的,腮部就會腫脹。把臭穢之物洗乾淨,吹乾後敷上藥,腫脹消除了而牙齒不脫落的,容易治癒。如果牙齒脫落而腫脹沒有消除的,就不能治癒了。

又有誤服辛燥藥而成者,治法稍松。但與清解之劑,如竹葉石膏湯甘草黑豆山梔木通之類。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些人因服用辛熱燥烈藥物而引起的,治療方法相對寬鬆一些。但與清熱解毒的藥方一起服用,例如竹葉石膏湯加入甘草、黑豆、山梔木和通草等。

牙疳單見無兼證者可治。若身發大熱,飲食不思者不可治也。

2. 麻疹骨髓賦

麻雖胎毒,多帶時行,氣候寒暄,非令男女,傳染而成。其發也與痘相似,其變也比痘匪輕。愚夫愚婦每視為泛常,若死若生總歸於天命。不知毒起於胃,熱流於心,始終之變,腎則無證,臟腑之傷,肺則尤甚。閉戶問塗,何若出門尋徑;揚湯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白話文:

麻疹是一種胎毒的疾病,容易受時令變化和氣候寒暑的影響,導致男女都可能傳染上。麻疹的初期症狀與痘疹相似,但其變化比痘疹更嚴重。一般人往往將麻疹視為尋常疾病,任由病人生死,聽天由命。然而,麻疹的毒性實際上源於胃部,熱氣流向心臟,在病程中,腎臟沒有明顯症狀,但肺臟卻受到很大傷害。閉門問路,不如出門尋找道路;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初時發熱,儼以傷目出淚而不止,鼻流涕而不幹,咳嗽太急,煩躁難安,以火照之隱隱皮膚之下,以手抹之亭亭肌肉之間。其形如疥,其色若丹,隨出隨沒,乍隱乍現。根窠若腫兮麻而兼癮,皮膚加赤兮麻以夾斑。似錦而明兮十有九吉,如煤而黯兮百無一痊。

白話文:

一開始發燒,好像眼睛受到傷害,流淚不止,鼻子流鼻涕,一直沒有乾,咳嗽得很厲害,煩躁不安。用火照射,皮膚下面隱隱約約的紅腫,用手指抹皮膚,可以感覺到腫塊在肌肉之間移動。它的形狀像疥瘡,顏色像硃砂,出現後又消失,忽隱忽現。根部像腫塊一樣腫脹,像麻一樣又帶有刺痛感,皮膚更加發紅,像麻一樣夾雜着斑點。像錦緞一樣鮮豔明麗,則有十九成活的可能;像煤炭一樣黯淡無光,則百無一生的希望。

麻毒最重治法不同,微汗常潤熱勢越而不容,清便自調毒氣行而無壅。腠理怫鬱兮即當發散,腸胃秘結兮急與疏通。苟忽大而若細恐變吉而為凶。故衄血不必憂,邪從衄解;利血不必止,毒以利松。所喜者身上清涼,可畏者咽中腫痛,渴飲不休法在生津養液,常餐若減調宜清胃和中。

白話文:

麻毒症狀最嚴重,治療方法與其他疾病不同。病人微微出汗,經常感到身體發熱,熱氣越過而不能容忍,大便清順,毒氣運行而不受阻。皮膚肌肉感到悶鬱時,應及時發散;腸胃祕結時,要趕快疏通。如果忽視嚴重的病情,當作輕微的病來治療,恐怕會把吉兆變成凶兆。因此,流鼻血不必擔心,邪氣會隨著鼻血的流出而消散;瀉血不必止住,毒氣會隨著瀉血的進行而減輕。值得高興的是,病人身上感覺清涼,值得擔憂的是咽喉腫痛,經常口渴喝水,治療方法在於生津養液,飲食應減少,以清胃和中為宜。

又如出之太遲發表為貴,出之過甚解毒堪宜。母伐天和,常觀歲氣。寒威凜凜毒氣鬱而不行,火勢炎炎熱邪乘之作戾,設施溫補勿助其邪,若用寒涼休犯其胃。制其亢但得其平,誅其暴無傷其正。遠寒遠熱陰陽之勝負不齊,責實責虛人稟之強弱或異。

白話文:

又比如,中藥服用宜早不宜遲,發表(使邪氣從表而解)宜適量,發表過度則容易耗傷正氣,有損元氣。醫生應效法自然界的和諧,經常觀察時令氣候的變化,在嚴寒的季節,毒邪鬱積而不發散,這時應避免使用溫補藥物以免助力毒邪;如果使用寒涼藥物,又可能損傷胃氣。抑制(中藥的)亢盛只要使它達到平和即可,懲治(中藥的)暴戾只要不傷及正氣即可。陰陽的虛實強弱互有勝負和差異,因此,治療時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對症下藥。

麻疹既出將息尤難,坐臥欲暖飲食宜淡。風寒若襲兮為腫為熱,鹹酸不禁兮為嗽為喘。異氣縱因外感,變象仍究內端。喉腫音啞,毒癘深陷,氣促鼻扇,風寒閉關。便多膿血兮倉廩有熱,咳多涎沫兮華蓋有痰。胸悶煩冤麻未出透,身涼氣爽終保無虞。苟不詳於臨證,何以望其來蘇。

白話文:

麻疹發出後,病情將要平息更加困難,應坐臥溫暖,飲食清淡。如果風寒襲擊,就會腫脹發熱,吃鹹酸的東西就會加重咳嗽和喘息。邪氣縱然是由於外感造成的,但變化的根源仍然在於內部。喉嚨腫脹聲音嘶啞,毒氣深陷,氣息短促,鼻子煽動,是風寒閉塞了關竅。大便膿血,是倉廩有熱;咳嗽多痰,是華蓋有痰。胸悶煩冤,說明麻疹還沒有透發出來,身體涼爽舒暢,最終可以保全無虞。如果不詳加診斷,又怎能希望病情好轉。

3. 麻疹證治

痘麻皆胎毒所為,毒者火也。痘為少陽相火,陽道常饒,故痘大而掀腫。麻乃少陰君火,陰道常乏,故麻小而碎密。心火旺則肺受之,故治麻當以肺為主,凡咳嗽者火炎於肺也,鼻流清涕者以火鑠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淚出乃肺熱移於肝也,凡手掐眉目鼻面者肺熱證也。

白話文:

痘瘡和麻疹都是胎毒引起的,毒指的是火。痘瘡屬於少陽相火,陽氣通道通常很充裕,所以痘瘡通常很大且腫脹。麻疹屬於少陰君火,陰氣通道通常很不足,所以麻疹通常很小而且密集。心火旺盛則肺受到影響,所以治療麻疹時應該以肺為主。如果有咳嗽症狀,表示肺部有火氣發炎;鼻涕清澈表示肺部的火氣旺盛,把金屬化成液體而流出來;眼睛流淚表示肺部熱氣轉移到肝臟;手指掐眉目鼻面等處,表示是肺部熱證。

春溫夏熱秋燥冬寒此四時之主氣也,冬應寒而反溫,陽先暴泄,火令早行,人感其氣,至於來春,必生瘡疹,未出痘麻者,必感而發,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戾氣,故一時傳染大小相似,但見麻疹之出,宜服天代宣化丸以預解之,可使毒徹不為已甚也。

白話文:

春天的溫暖、夏天的酷熱、秋天的乾燥、冬天的寒冷,這是四季的自然氣候。冬天本應寒冷,但卻反常地溫暖,陽氣提早宣泄發散,火勢早早就開始運行,人體感受這種氣候,到了明年春天的時候,必定會生瘡疹。沒有出過天花麻疹的人,必定會受到感染而發病。雖然說是胎毒,但卻沒有不因為天行戾氣的影響而發病的,因此,有時候會看到傳染病的症狀,不分大小都相似。

但是看到麻疹症狀出現時,應該服用天代宣化丸來預先化解,這樣就可以使毒素徹底消除,而不會發展到嚴重的地步。

重訂天代宣化丸(即韓飛霞五瘟丹香附紫蘇大黃煎湯為丸辰砂雄黃為衣外貼金箔)。

白話文:

重訂天代宣化丸(就是韓飛霞的五瘟丹,有香附、紫蘇、大黃煎湯為丸,辰砂和雄黃作衣,外貼金箔)。

預解時行疫癘、傳染相似,並治痘疹毒邪毒火。

甘草(甲己屬土之年為君),黃芩(乙庚屬金之年為君),黃柏(丙辛屬水之年為君),山梔(丁壬屬木之年為君),黃連(戊癸屬火之年為君),連翹(佐),山豆根(佐),牛蒡子(佐)

白話文:

生甘草(土年為君),黃芩(金年為君),黃柏(水年為君),山梔(木年為君),黃連(火年為君),連翹(佐劑),山豆根(佐劑),牛蒡子(佐劑)

前五味視年歲之所屬者以為君,其餘四味以為臣。為君者分兩倍之,為臣者減半之。為佐者如臣又減半。於冬至日修合為末,取臘雪水煮升麻湯打糊為丸,龍眼核大,用飛辰砂為衣,每服一丸,竹葉煎湯下。

白話文:

前五種藥材根據年紀的歸屬來選取君藥,剩下的四種藥材作為臣藥。君藥的用量是臣藥的兩倍,臣藥的用量是佐藥的一半。在冬至日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臘雪水煮升麻湯調和成糊狀,做成龍眼核大小的丸劑,用飛辰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一顆丸劑,用竹葉煎湯送服。

麻初發熱與傷寒相似,但麻疹則面頰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目中淚出,呵欠喜睡,或吐瀉,或手掐眉目鼻面,宜升麻葛根湯。不可作傷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則增其熱,為衄血,為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痛,為煩躁,為大小便不通。下之則虛其里,為滑泄,為滯下。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此之謂也。

白話文:

麻疹初發時,症狀與傷寒相似,但是麻疹會出現面頰發紅、咳嗽、噴嚏、鼻涕清澈、眼睛流淚、打哈欠、嗜睡,有時會嘔吐或腹瀉,或者用手抓眉毛、眼睛、鼻子、臉。治療方法應使用升麻葛根湯。不可以將麻疹當成傷寒來治療,胡亂使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如果讓麻疹患者發汗,會加重發熱症狀,可能導致流鼻血、咳血、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眼睛發紅疼痛、煩躁不安,以及大小便不通。如果讓麻疹患者瀉下,會損傷腸胃,可能導致腹瀉、痢疾。經書上說:「一定要順應時令,不要違背自然規律。」這句話正是這個道理。

麻喜清涼,痘喜溫暖,此法人皆知之。然麻疹初發亦宜和暖則易出,所以發苗之初,只要發出得盡,則毒便解矣。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實,毒斯解也;然成實之時,若太溫熱,則反潰爛不收,是痘後亦宜清涼也。故治痘麻無過熱,無過寒,溫涼得宜,陰陽自和,是為得之。

白話文:

麻疹喜歡涼爽,天花喜歡溫暖,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麻疹初發時也宜溫暖,則容易發出,所以發苗之初,只要能夠發出得盡,則毒氣便消除了。如果天花一定要發苗而發秀,發秀而成熟,毒氣才消除;然而成熟的時候,如果太溫熱,則反而潰爛不止,所以天花之後也宜涼爽。所以治療麻疹和天花,最忌諱過熱、過寒,溫熱涼爽適宜,陰陽自然和諧,纔是治病之道。

麻疹只怕不能得出,若出得盡,毒便解矣。凡麻疹發熱之時當審時令寒暄以藥發之,如時令大寒以桂枝葛根湯發之,大熱以升麻葛根湯人參白虎湯發之,不寒不熱荊防敗毒散發之,如兼疫癘時行以人參敗毒散發之,外以胡荽酒用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務令亟出。若發而不出,反加腹中脹痛氣上喘促昏悶譫妄者死證也。

白話文:

麻疹最怕不能出疹,如果出疹完全,毒性就會解除。凡麻疹發熱時,應根據時令的寒熱以藥物發散。例如,時令大寒,可以使用桂枝葛根湯發散;時令大熱,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發散;不寒不熱,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發散。如果兼有疫癘流行,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發散。外用胡荽酒,用薴麻蘸酒在全身擦一遍,務必讓麻疹儘快出疹。如果麻疹發熱後不出疹,反而加重腹脹、疼痛、氣急、喘促、昏沉、胡言亂語等症狀,那麼就是證明病情危急。

桂枝葛根,治嚴寒時令麻毒難出,以此發之。

柳陽桂,粉乾葛,赤芍藥,綠升麻,北防風,炙甘草

白話文:

  • 柳陽桂:又稱桂枝,具有驅寒、發汗、溫通經脈的功效。

  • 粉乾葛: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渴的功效。

  •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

  • 綠升麻:具有疏風解表、清熱涼血的功效。

  • 北防風: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 炙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

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為引,水煎服。

升麻葛根合人參白虎湯,治炎天暑月,毒為熱隔,以此涼解之。

綠升麻,粉乾葛,白芍藥,炙甘草,淨知母,熟石膏,上揀參

白話文:

綠升麻:一種中草藥,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粉乾葛:葛根經過加工製成的粉末,味甘、辛,性涼,具有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的功效。

白芍藥:芍藥的根部,味酸、苦,性寒,具有養血調經、緩解疼痛的功效。

炙甘草:甘草經過炒制的藥材,味甘、性平,具有補氣益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淨知母:知母的根部,經過淨制後的藥材,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熟石膏:石膏經過煅燒後的藥材,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上揀參:人蔘中品質最好的,味甘、微苦,性微溫,具有補氣養血、益氣養陰的功效。

白米一撮,水煎服。

荊防敗毒散,治天時不寒不熱,以此平解之。

上揀參,北柴胡,正川芎,苦桔梗荊芥穗,白雲苓,陳枳殼,信前胡,川羌活,川獨活,北防風,炙甘草。

白話文:

上等朝鮮參、北柴胡、正宗川芎、苦桔梗、荊芥穗、白雲苓、陳枳殼、信州前胡、川羌活、川獨活、北防風、炙甘草。

薄荷五片為引,水煎熱服。

人參敗毒散,時逢疫癘流行,適值麻疹以此涼解之。

官揀參,川羌活,川獨活,信前胡,北柴胡,川芎胡,白雲苓,陳枳殼,芽桔梗,炙甘草

生薑三片,水煎服。

胡荽,治麻疹不出以此發之。

胡荽四兩,切碎,先以好酒二杯,壺內煎滾,方入胡荽在內,蓋定勿煎,勿令泄氣,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使麻易出,真神法也。

白話文:

胡荽四兩,切碎,先用兩杯好酒,在壺中煮滾,然後將胡荽放入其中,蓋上鍋蓋不要煎煮,也不要讓藥氣泄漏出去,用薴麻蘸上酒遍身拍打,使麻疹容易發出,這是一個真正的神奇方法。

發熱六七日以後,明是麻證卻不見出,此皮膚堅厚腠理閉塞,又或為風寒襲之,會有吐瀉乃伏也,急用發表之劑,麻黃杏仁蟬蛻升麻,外以胡荽酒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於里,伏而不出,涼膈散牛蒡子發而解之。再不出者死證也。

白話文:

發熱六、七天後,明明是麻疹卻不見疹子出來,這是由於皮膚堅厚、腠理閉塞,或是因風寒侵襲,會出現嘔吐腹瀉,麻疹就潛伏起來了。這時應趕緊使用發表藥物,如麻黃去杏仁,加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散在患處塗抹。如果是從來沒有換過衣服的人,毒氣嚴重在體內,潛伏不出,應使用涼膈散加上牛蒡子來發散,以解除症狀。如果再不出疹,那就沒救了。

麻黃,治麻疹六七日應出不出,或風寒閉塞。

淨麻黃,熟石膏,淨蟬蛻,綠升麻,炙甘草。

蔥白三寸為引,水煎服。

涼膈散,治麻毒深重,裡氣不通,而應出不出。

大黃,白芒消,淨連翹,黑梔仁,南薄荷,竹葉甘草梢

白話文:

  • 錦大黃:又稱「大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

  • 白芒消:又稱「白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祛濕、止瀉的功效。

  • 淨連翹:又稱「連翹」,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 黑梔仁:又稱「梔子」,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 南薄荷:又稱「薄荷」,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辛涼疏散、解熱止痛、消炎的功效。

  • 竹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甘草梢:又稱「甘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水煎去渣,加生蜜三匙和服。

麻疹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急,面浮目胞腫,時臥時起,此火毒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加石膏知母牛蒡子主之。

白話文:

麻疹初期發熱時,眼睛尚未出現紅腫現象,但咳嗽百來聲不止,上氣喘急,臉浮腫,眼皮腫,時而躺下時而起來,這是因為火毒在體內蒸騰,肺葉的熱氣積聚,應該用甘桔湯加入石膏、知母、牛蒡子治療。

甘桔湯加石膏知母牛蒡子,治麻疹胃火炎肺金,咳嗽面浮,應出不出。

生甘草,芽桔梗,熟石膏,淨知母,牛蒡子

生薄荷葉五片為引,水煎服。

麻疹發熱自汗或鼻血出不須止之,亦發散之義,故汗者毒從汗散,衄者毒從衄解。但不可太過,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黃連解毒湯清之,衄太甚,元參地黃湯涼之。

白話文:

麻疹發熱自汗或鼻血出血,都不必止住它,這樣做也是發散的意思,所以出汗是通過汗來散發毒邪,流鼻血是通過鼻血來解除毒邪。但不可過度,如果出汗太多,可用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來清解;如果流鼻血太多,可用元參地黃湯來清涼止血。

人參白虎合黃連解毒湯,治麻疹自汗太過,恐防衛弱,以此止之。

官揀參,淨知母,熟石膏,生甘草,正雅連,川黃柏,片黃芩,黑梔仁

白米一撮為引,水煎熱服

元參地黃湯,治麻疹衄血太過,恐防傷陰。

潤元參,懷生地,粉丹皮,黑梔仁,綠升麻,杭白芍,生蒲黃,生甘草,白茅根(一握,去心梗),為引水煎熱服。

白話文:

潤元參、懷生地、粉丹皮、黑梔仁、綠升麻、杭白芍、生蒲黃、生甘草,加上白茅根(一小把,去除根莖)一起煮水,加熱後飲用。

麻疹發熱吐瀉,純是熱證,不可作寒論。及火邪內迫,毒在上焦則吐,毒在下焦則瀉,毒在中焦則吐瀉並作。單瀉黃芩湯,吐而兼瀉黃芩加半夏湯,自利裡急後重黃連解毒湯天水散

白話文:

麻疹發熱吐瀉,純屬熱證,不能當作寒證來治療。火邪內迫,毒在上焦則吐,毒在下焦則瀉,毒在中焦則吐瀉並作。單純瀉下用黃芩湯,如果吐瀉並作用黃芩加半夏湯,自利裡急後重用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

黃芩湯,治麻疹發熱自利。

枯黃芩,白芍藥,炙甘草

紅棗一枚為引,水煎熱服。

黃芩加半夏,治麻疹發熱自利嘔吐。

即前黃芩湯加半夏生薑。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治麻疹自利裡急後重。

正雅連,川黃柏,枯黃芩,黑梔仁,飛滑石,炙甘草

淨水濃煎,空心滾熱服。

麻痘咽痛本為常候,乃火毒熏蒸而痛也。切勿與喉痹同論,妄用針刺。蓋喉痹之證,內作癰腫故宜以針決去惡血。麻痘只是咽乾作痛,宜甘桔湯或鼠黏子湯細細嚥之自愈。

白話文:

麻疹引起的咽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是由火毒上攻而引起的疼痛。千萬不要把它與喉痹混為一談,而胡亂用針刺。喉痹這種疾病,內部形成膿腫,所以應該用針刺來放出膿血。麻疹只是咽喉乾燥疼痛,可以用甘桔湯或鼠黏子湯慢慢嚥下,就可以自愈。

甘桔湯,治麻疹咽喉疼痛,飲食艱難

生甘草(君),芽桔梗(臣),牛蒡子(使)

燈心十莖為引,水煎服。

鼠黏子湯治證同前,稍重者用此。

鼠黏子(即牛蒡子炒),綠升麻,鮮射干,生甘草

燈心為引水煎熱服

德按:麻疹咽痛出自肺胃,非少陰少陽喉痹證也。禁用涼遏,吹藥尤忌冰片牛黃。即使爛喉,滴水不能下咽,不得已可用《三因方》玉宵無憂散,《端效方》四神散以治之。

白話文:

譯文:德按:麻疹咽喉疼痛是由肺胃引起的,不是少陰少陽症候引起的喉痹症。服用寒涼藥物抑制,吹入藥物的治療方法尤忌冰片、牛黃。即使喉嚨潰爛,連水都咽不下去了,不得已可以使用《三因方》中的玉宵無憂散,《端效方》中的四神散來治療。

玉屑無憂散,治纏喉風,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症,小兒奶癖,或誤吞骨屑,哽塞不下或子舌脹,重舌,木舌,腫脹閉塞,水漿不下。

白話文:

《玉屑無憂散》,主治纏喉風,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症,小兒奶癬,或誤吞骨屑,哽塞不下或咽舌腫脹,舌頭僵硬,腫脹閉塞,水漿難以下嚥。

淨硼沙(一兩五錢,煅),過寒水石(五錢),淨盆消(三錢),飛清黛(三錢),蘇薄荷葉(五錢),蒲黃末(五錢),川黃連(二錢),貫眾末(生曬,二錢),元參(二錢),白雲苓(二錢),滑石(二錢,飛),荊芥穗(二錢),山豆根(二錢),帶殼縮砂仁(二錢),生甘草(二錢)

白話文:

淨硼砂(六十分之一公斤、煅製),過寒水石(二十分之一公斤),淨盆消(十分之一公斤),飛清黛(十分之一公斤),蘇薄荷葉(二十分之一公斤),蒲黃粉末(二十分之一公斤),川黃連(八十分之一公斤),貫眾粉末(生曬,八十分之一公斤),元參(八十分之一公斤),白雲苓(八十分之一公斤),滑石(八十分之一公斤,過篩),荊芥穗(八十分之一公斤),山豆根(八十分之一公斤),帶殼縮砂仁(八十分之一公斤),生甘草(八十分之一公斤)

上十五味為細末,每服半錢,乾摻舌上,以清水嚥下此藥,除三尸,祛八邪,闢瘟疫,療煩渴。

元人施丸端效方。

神散(大名王國祥傳)

川大黃,寒水石,牛蒡子(炒,各一兩),淨芒消(五錢)

上四味為細末,治熱病腫毒,一切危惡疫癘。若腫甚,新汲水調塗。咽喉腫塞,水藥不下,用生蜜為丸,時時含化咽津妙。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中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腫毒,以及各種危及生命、性質惡劣的瘟疫疾病。如果腫脹嚴重,可以使用新鮮的井水調和藥末塗抹患處。如果咽喉腫脹阻塞,無法吞嚥藥物,則可以用生蜂蜜將藥末製成丸劑,隨時含化,讓藥效隨著唾液緩緩嚥下,效果很好。

德按:若治爛喉丹痧可加硼砂青黛各五錢尤效。

白話文:

德方按:如果治療爛喉丹痧,可以添加硼砂和飛青黛各五錢,效果更佳。

麻疹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內亢故也。初發熱作渴,升麻葛根湯加天花粉麥門冬。渴甚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

白話文:

麻疹患者口渴、喜歡喝水,是純粹由於火邪導致,肺部灼熱、胃部乾燥,心火內部亢盛的原因。麻疹初期發熱口渴,升麻葛根湯合天花粉、麥門冬治療。口渴非常嚴重,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治療。

三方俱見前。

痘疹貴三四次出謂出勻,麻疹貴一齊湧出謂出盡。麻疹只要發出得透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形細密與痘疹密者相似,但麻疹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蚊咬之跡也。

白話文:

痘疹最理想的是三四次發出,表示發得均勻,麻疹最理想的是一起發出,表示發得徹底。麻疹只要發出來即可好轉,如果以火照之,全身像塗了硃砂一樣,這表示即將發出。麻疹的形狀細密,與痘疹相類似,但麻疹的每一粒都是瘡,不像痘疹斑塊是皮紅成一片,類似蚊蟲咬過一樣。

痘麻之色不可同論,太抵痘怕太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麻喜通紅,麻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若麻色淡白,心血不足,宜養血化斑湯主之。色太紅豔、或微紫、或出太甚,並宜大青湯。黑者死證也。

白話文:

痘痘和麻子的顏色不可混為一談。一般來說,痘痘怕顏色太紅,皮膚嫩容易破裂,一定會引起瘙癢。麻子則歡喜通紅,麻子生於心臟,紅色是火正色。若麻子顏色淡白,是心血不足,適合用養血化斑湯治療。顏色太紅豔、或微紫、或數量太多,都適合用大青湯治療。黑色的麻子是死亡的徵兆。

養血化斑湯,治麻疹色淡白,心血不足。

官揀參,當歸身,懷生地,鮮紅花,淨蟬蛻

生薑大棗引,水煎服。

大青,治麻疹色太紅、或微紫、或出太甚。

鮮大青,潤元參,懷山藥,熟石膏,淨知母,川木通地骨皮,荊芥穗,生甘草

白話文:

鮮大青:新鮮的青色的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潤元參:滋潤補氣的參類藥材,具有補氣養陰的作用。

懷山藥:懷山產的藥用山藥,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

熟石膏:經過煅燒的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

淨知母:淨製過的知母,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

川木通:川產的木通,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地骨皮: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

荊芥穗:荊芥的果實,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生甘草:未經炮製的甘草,具有補氣益氣的作用。

竹葉十二片為引,水煎熱服。

麻疹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午時即收,午後出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凡此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乃陽毒太甚,大青湯解之。逡巡不出,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宜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麻疹發生的時間通常以六個時辰為準則,假設在子時之後發作,那麼很可能會在午時結束,若是下午發作,則可能在子時結束,這就是所謂的「陰陽調和,造化自然」。這樣的麻疹病情通常較輕。如果麻疹一發作就連續三四天不停,說明陽邪太盛,可以用大青湯來治療。如果麻疹遲遲不發作,則是因為風寒阻滯在體外,皮膚閉塞,這時候需要使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

二方見前。

麻疹欲出則遍身發熱,或煩躁,或頭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即清涼,諸病悉解,此一層麻疹隨收矣。如麻既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以解其表;小便澀,大連翹湯以解其里;大便秘涼膈散加牛蒡子。

白話文:

麻疹即將發作時,全身發熱,可能煩躁不安、頭暈目眩、或全身僵硬拘急。等到麻疹發出後,身體就會感到清涼舒爽,各種症狀也都會解除,這樣麻疹就消退痊癒了。如果麻疹發出後,熱度仍然很高、沒有減退,這表示毒邪壅遏在體內,應該使用大青湯來解表祛邪;如果小便不通暢,則使用大連翹湯來清熱解毒;如果大便祕結,則使用涼膈散加牛蒡子來通便清熱。

大青湯(方見前)

連翹湯,治麻疹既出,熱盛不減,小便短澀。

淨連翹,北防風,瞿麥穗,荊芥尾,淮木通,車前子,當歸尾,北柴胡,淨蟬蛻,赤芍藥,枯黃芩,飛滑石,黑梔仁,紫草茸

白話文:

  • 淨連翹:去除雜質的連翹

  • 北防風:北方的防風

  • 瞿麥穗:瞿麥的穗狀花序

  • 荊芥尾:荊芥的莖葉末端

  • 淮木通:淮河流域的木通

  • 車前子:車前草的種子

  • 當歸尾:當歸的尾部

  • 北柴胡:北方的柴胡

  • 淨蟬蛻:去除雜質的蟬蛻

  • 赤芍藥:赤色的芍藥

  • 枯黃芩:乾燥後的黃芩

  • 飛滑石:輕薄的滑石

  • 黑梔仁:黑色的梔子仁

  • 紫草茸:紫草的根

燈心十莖為引水煎熱服。

涼膈散(方見前)加牛蒡子。

凡麻疹只要出得盡,則毒邪解散,正氣和平。如怫鬱發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加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泄瀉,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煩熱,黃連解毒湯。嘔瀉,柴胡橘皮湯二者並外用胡荽酒以苧麻蘸酒戛之。(方法見前)待麻出盡,則煩熱自除,嘔瀉自止矣。

白話文:

凡是麻疹只要發得徹底,則毒邪就會消散,正氣也就會得到平衡。如果情緒煩悶,發熱,煩躁不安,就像蛇在灰燼中,又像蚯蚓在塵土中的樣子,或嘔吐,或腹瀉,這是毒邪壅遏尚未發盡的緣故,煩熱,可用黃連解毒湯。嘔瀉,可用柴胡橘皮湯。這兩種藥方都可以在外用芫荽酒,用薴麻蘸酒在患處塗抹。(具體方法見前)等到麻疹出盡,則煩熱自然消除,嘔吐腹瀉自然停止。

黃連解毒湯,治麻疹出後,仍發熱煩躁,麻出未盡也。

川雅連,川黃柏,枯黃芩,黑梔仁

淨水煎滾熱服。

柴胡橘皮湯,治麻疹熱邪未盡,麻未出完而兼嘔吐泄瀉。

官揀參,軟柴胡,法半夏,枯黃芩,白雲苓,廣陳皮

竹茹一團,生薑一片為引,水煎服。

麻疹欲出未出之時,即當早為發散,以解其毒,庶無餘患。若不預解使之盡出,以致毒蓄於中,麻後必為壯熱,日久枯瘁,或成牛蒡,或為痢疾,或咳血喘促,或作疳慝而死。此雖一時疫戾之染,未有不由人事之未盡。

白話文:

當麻疹即將發病但還未發病之時,就應該及早採取發散的方法,來解除毒邪,如此就不會有其他疾病的發生。如果沒有事前就將麻疹發散出來,導致毒邪積蓄在體內,那麼在麻疹之後必定會發生高燒,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身體枯燥消瘦,或者患上牛蒡瘡,或者患上痢疾,或者咳嗽、氣喘,或者形成疳積而死亡。這些雖然都屬於一時的時疫疾病,但都是由於人為的因素沒有做到位。

麻疹收後身有微熱,此虛熱也,不須施治,待氣血和暢,自然清涼。若熱太甚,或日久不減,以柴胡麥冬湯清之。如發枯毛豎,肉消骨立,漸漸羸瘦,柴胡四物湯主之。

白話文:

麻疹痊癒後,身體還有輕微發熱,這是虛熱,不需要治療,等氣血通暢後,自然會涼爽。如果發熱太嚴重,或長久不退,可以用柴胡麥冬湯來清熱。如果出現頭髮枯黃豎立,肌肉消瘦,骨骼突起,逐漸消瘦,可以用柴胡四物湯來治療。

柴胡麥冬湯,治麻疹收後大熱不退,毒未出盡也。

官揀參,軟柴胡,北沙參,揀麥冬,潤元參,草龍膽,炙甘草

白話文:

  1. 官揀參:是選用上等的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之功效。

  2. 軟柴胡:是指質地柔軟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燒止痛之功效。

  3. 北沙參:是一種生長在北方地區的沙參,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潤肺之功效。

  4. 揀麥冬:是指精選的麥冬,具有養陰清熱、益氣生津之功效。

  5. 潤元參:是一種滋補元氣的藥材,具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之功效。

  6. 草龍膽:是指一種叫草龍膽的植物,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之功效。

  7. 炙甘草:是指經過炙烤加工的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止痛之功效。

燈心一束為引,水煎熱服。

柴胡四物湯,治麻疹收後,發熱不退,毛悴色夭。

官揀參,北柴胡,枯黃芩,當歸身,正川芎,懷生地,杭白芍,地骨皮,揀麥冬,淨知母,淡竹葉

桑葉五片為,引水煎服。

麻後熱不除,忽作搐搦,不可誤為驚風,而用風藥。宜導赤散加人參麥冬煎湯送安神丸。(德按:用萬氏牛黃清心丸較穩)

白話文:

在麻醉後,體溫仍然沒有下降,反而突然出現抽搐和痙攣,這時不要誤以為是驚風,而使用治療驚風的藥物。應該使用導赤散,加入人參和麥冬煎湯送服安神丸。(作者注:使用萬氏牛黃清心丸相對比較穩妥)

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赤散,治麻後熱不除而作搐。

懷生地,淮木通,麥門冬,生甘草

淡竹葉十片為引,水煎送安神丸。

安神丸,治麻後餘熱未除,神昏譫妄。

真吐黃(五分),真雅連(酒炒,三錢),當歸身(二錢五分),鏡辰砂(水飛,二錢),黑山梔(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取雄豬心血研和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丸,燈心湯下。

白話文:

將中藥材研磨成細粉,取雄豬的心血與藥粉混合研磨成丸,丸劑的大小如綠豆一般,再以硃砂做為外衣。每次服用五丸,用燈心湯送服。

凡麻後牙齦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曰走馬疳,馬鳴散主之。若面頰浮腫,環口青黧,頰漏齒脫,唇崩鼻壞者,死證也。

白話文:

凡是麻疹後,牙齦變黑且潰爛,腐肉流血,散發出惡臭的疾病叫做「走馬疳」,可以用「馬鳴散」來治療。如果臉頰浮腫,嘴周青黑,臉頰出現破洞,牙齒脫落,嘴脣破裂,鼻子壞死的症狀,就是死證。

馬鳴散,治麻後牙齦潰爛,臭氣衝人。

馬鳴蛻即蠶眠蛻皮也,火煅過存性(二錢半),人中白即尿甏垢刮取火煅如鹽(五錢),五倍子(二錢),白明礬(二錢)

白話文:

馬鳴蛻:蠶蛹脫下的皮。

火煅過存性:將馬鳴蛻用火煅燒過後,保留其藥性,取二錢半。

人中白:尿液中的白色沉澱物。將其刮取,用火煅燒至像鹽一樣,取五錢。

五倍子:一種中藥,由櫟樹上的蟲癭製成,取二錢。

白明礬:一種白色的礦物,取二錢。

將礬打成塊,裝入五倍子內,火煅,以礬枯為度。

共為極細末,以米泔水漱口,然後敷藥

麻後泄痢,日久不已,曰休息痢,不可妄用澀劑以圖霸功。宜黃芩湯合六一散,煎送香連丸。若嘔吐不能食,謂之禁口,更加腸滑不止,或下鮮血,或如煙塵水者,死證也。

白話文:

腹瀉不斷,而且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這叫休息痢,不可以用止瀉藥來控制症狀。應該用黃芩湯和大六一散一起煎製服用,然後送服香連丸。如果嘔吐而吃不進食物,叫做禁口,還要是不斷肚子瀉個不停,或者拉鮮血,或者拉出像煙塵、水一樣的東西,這些都是死症。

黃芩湯合天水散,治麻後患痢日久不愈,仍宜清解,禁口痢可加廣陳皮石蓮肉。

白話文:

使用黃芩湯合用天水散方劑治療麻醉後患痢時間很長,且久治不癒的情況,仍然應該使用清熱瀉火、解毒藥物來治療,要禁食油膩食物,大便溏瀉時可加入廣陳皮、石蓮肉。

枯黃芩,杭白芍,飛滑石,粉甘草(生炙並用)

大棗為引,水煎熟去滓,送香連丸。

香連丸,治下利赤白裡急後重。

真雅連(一兩,以吳茱萸五錢同炒去茱萸不用),南木香(五錢銼細末)

白話文:

真雅連(一兩,與五錢吳茱萸一起炒,之後去除吳茱萸) 、南木香(五錢研磨成細末)。

共為細末,醋打神麯糊丸,如芥子大,每服一錢。

麻疹收後微咳,此肺氣未平,不須調治。若咳轉甚,喘氣上逆,發則連不已,此肺中伏火,宜人參清膈散主之。若身熱門冬清肺湯主之。若咳久不止,面浮目胞腫,胸高而喘息則聳肩,血自口鼻中出,面色或青,或赤,鼻扇昏悶,搖頭擺手者,死證也。

白話文:

麻疹痊癒後,仍然有輕微的咳嗽,這是肺氣還沒有完全平復,不需要特別治療。如果咳嗽加重,喘氣急促,發作起來連續不止,這是肺中有伏火,宜用人參清膈散治療。如果發熱,宜用麥冬清肺湯治療。

如果咳嗽長期不癒,面色浮腫、眼皮腫脹,胸部高聳、喘息時聳肩,血從口鼻中流出,面色有時發青、有時發紅,鼻扇昏悶,搖頭擺手,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人參清膈散,治麻後咳嗽日久,連綿不已。

官揀參,北柴胡,當歸身,杭白芍,淨知母,鮮桑葉,漂白朮,白雲芩,炙黃耆,地骨皮,枯黃芩,飛滑石,熟石膏,生甘草

白話文:

  1. 官揀參:由政府揀選的人參。

  2. 北柴胡:生長在中國北方的柴胡。

  3. 當歸身:當歸的根部。

  4. 杭白芍:生長在杭州的白芍。

  5. 淨知母:洗淨的知母。

  6. 鮮桑葉:新鮮的桑葉。

  7. 漂白朮:經過漂白的朮。

  8. 白雲芩:一種白色的中藥材。

  9. 炙黃耆:經過炙烤的黃耆。

  10. 地骨皮:地骨皮中藥材。

  11. 枯黃芩:乾燥的黃芩。

  12. 飛滑石:經過研磨的滑石粉。

  13. 熟石膏:經過煅燒的石膏。

  14. 生甘草:新鮮的甘草。

生薑一片為引,水煎服

門冬清肺湯,治麻後咳喘不已,身熱煩冤。

天門冬,麥門冬,淨知母,鮮桑葉,懷生地,枯黃芩,地骨皮,信前胡,北沙參,炙甘草

白話文:

  • 天門冬:它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清肺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 麥門冬:它也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具有養陰生津、清熱除煩的功效。

  • 淨知母:它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 鮮桑葉:它是桑樹的葉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懷生地:它是人參的根莖,具有補氣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

  • 枯黃芩:它是黃芩的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地骨皮:它是知母的根莖,具有滋陰降火、清熱除煩的功效。

  • 信前胡:它是前胡的根莖,具有疏肝理氣、清熱化痰的功效。

  • 北沙參:它是沙參的根莖,具有養陰清肺、益氣補中的功效。

  • 炙甘草:它是甘草的根莖,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十味水煎服。

麻後通禁雞魚炙煿鹽醋之類,須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縱口,以貽後患也。

曾見痘麻收後動止出入飲食如常,忽然心胸絞痛而死者。究是元氣怯弱,疫癘之毒乘之,正不能勝,邪伏於中,外若無病,內已虧損,故一中即死,謂之中惡。良由病後失調,自召其禍。

白話文:

我曾經見過痘瘡收乾後,人像平常一樣活動、進出、飲食,突然心胸絞痛而死的。究其原因是元氣虛弱,疫癘之毒趁虛而入,正氣不能戰勝,邪氣潛藏於內,外表看似無病,但內部已經虧損,所以一旦受到一點傷害就會死亡,這稱為「中惡」。這是由於病後調養不當,自行招致禍害。

凡小兒初生未滿月者,遍身紅點,俗呼奶麻痧是也。此胎中受熱,故生下即發現於皮膚,不可作時行麻毒論治,妄用湯劑。蓋臟腑嬌嫩不能勝藥石也,但宜溯源解毒湯與奶母服之。

白話文:

凡是初生未滿月的寶寶,身上出現遍佈的紅點,俗稱奶麻痧。這是胎中所受的熱毒,因此出生後即在皮膚上顯現。不要將其視為時行的麻毒來治療,胡亂使用湯劑。因為寶寶的臟腑嬌嫩,難以承受藥物的毒性。只能由奶媽服用溯源解毒湯,以消除奶水中的毒素。

溯源解毒湯,治乳子出胎後,遍身奶麻痧。

正川芎,大當歸,杭白芍,懷生地,上揀參,北沙參,陳廣皮,生甘草,淨連翹,金銀花,正川連,淮木通

白話文:

正川芎:川芎中品質最好的一種。

大當歸:當歸中品質最好的品種。

杭白芍:產自杭州的白芍。

懷生地:產自河南懷慶的地黃。

上揀參:質量上乘的人參。

北沙參:產自北方的一種中藥材,具有養陰清肺的作用。

陳廣皮:陳皮,經過陳放時間較長,藥效更佳。

生甘草:甘草未經炮製的品種。

淨連翹:連翹經過淨製後的品種,去除雜質。

金銀花:金銀花的乾燥花蕾。

正川連:四川產的連翹。

淮木通:產自淮河地區的木通。

水煎乳母服之,不可令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