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麻後余義

麻出總要表透,表一透裡熱雖甚,清之可愈。表未透,毒陷於中,門戶一關。發表不可,養陰又不可,多致因循而死。

白話文:

麻疹想要症狀痊癒,一定要透發到體表,一透發出來,雖然裡面的熱氣很盛,但只要清熱就可以治好。如果沒有透發出來,毒邪就陷在體內,閉藏在裡面,表面的門戶一關閉,就不可以發汗,如果滋養陰液也不可以,很多都是因為這樣所以拖延而死亡。

表透者非皮毛之表,要從臟腑透出,沒得從容,才是表透。亦有火毒甚,外見繁紅,沒後猶作牙疳肺癰者,或鼻衄下利者,臟腑之熱未透出也。

白話文:

表證透發是指病邪從臟腑透出,而不是從皮毛透出,沒有緩和的過程,這纔算表證透發。也有火毒很盛的,外面(皮膚)顯現出繁盛的紅色,退燒後仍然出現牙齦腫痛、肺部膿腫的,或者流鼻血、腹瀉的,說明臟腑的熱邪並沒有透發出來。

麻痘之毒由腑臟而出,雖已到表而根蒂在裡。解字從表,化字從里,表雖解而里不化,其為後患實多。

解表之藥從陽分從氣分其效速而易見,化毒之藥從陰分從血分其效緩而難成。《金鏡錄》養陰退陽四字治麻之要訣也。

白話文:

可以清除病邪的藥物從陽性體質和氣質中起作用,它的效果迅速而明顯,可以化解毒性的藥物從陰性體質和血液中起作用,它的效果緩慢而難以形成。《金鏡錄》中“養陰退陽”四個字是治療麻疹疾病的關鍵。

麻後咯吐膿血腥臭有肺癰者,有胃脘癰者,皆肺胃遺熱為患,亦牙疳口瘡之類,循經而出則為牙疳,著於臟腑則為癰也。當辨其在肺在胃而施治。予用甘桔牛蒡銀花穭豆枳殼赤芍數味,在肺加山梔子貝母桑皮,在胃加生地花粉木通之類以佐之,身無大熱者可治。

白話文:

咳嗽後吐出膿血,伴有腥臭,有的是肺癰引起的,有的是胃脘癰引起的,都是肺胃的餘熱所致,類似於牙齦炎口瘡之類的疾病,如果沿着經絡循行出現在牙齦,就是牙齦炎,停留在臟腑就是癰了。治療時,應辨別是肺癰還是胃脘癰,然後才能施治。我選用甘草、橘子皮、牛蒡、銀花、蒼耳子、枳殼、赤芍藥等幾味藥物,如果是肺癰,則加山梔子、貝母、桑皮,如果是胃脘癰,則加生地黃、花粉、木通等來輔助治療,如果患者全身沒有高熱,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治療。

問牙疳肺癰之證可治而愈者,何也?毒已化而出也。毒化而臟腑不敗者可治,臟腑腐敗不能治也。

丙辰歲夏令麻證大行因時論治

痘毒出於五臟,麻毒出於六腑。府屬陽,冬至陽生,麻毒出焉。故其傳染多在嚴寒之令,古稱庵麻䠞痘,因乎時也。予治麻證五十年所見率多類此,間有延及春深至夏亦無不止,邇來夏令出麻,令歲盛暑不斷,時勢何其異也。時勢既異,醫者即當隨時變通以定治法。庸工不察執守成方,愚夫愚婦更加庵遏,火盛金傷,致成麻喘,殊可悲。

白話文:

痘瘡的毒素源自五臟,麻疹的毒素源自六腑。六腑屬陽,冬至時陽氣生發,麻疹毒素就會因此而產生。因此麻疹的傳染多發生在嚴寒的季節,古人稱之為「庵麻䠞痘」,這也是因為時令的緣故。我在治療麻疹的五十年中,所見到的病例大多是這種情況。也有少數病例延續到春季甚至夏季才停止,但從未見過不停止蔓延的。近年來,夏季出現麻疹的情形相當普遍,即使是盛暑也依然不斷,這與以前的時令截然不同。時勢既然發生了變化,醫生就應該適時調整治療方法。那些庸醫不認真思考,拘泥於固定的方劑,而愚昧無知的患者又更加忌諱、壓抑,導致火氣旺盛、金氣受傷,最終形成麻疹喘息,實在令人悲嘆。

為定新方數條,以救時弊,明理者當取則焉。

第一方

升麻蟬蛻荊芥防風前胡桔梗牛蒡子甘草,加芫荽少許一服。

白話文:

升麻、蟬蛻、荊芥、防風、前胡、桔梗、牛蒡子、甘草,另外加少許芫荽,一起服用。

一服麻出,去升麻加赤芍連翹,煩加炒梔子,嘔加石膏,嗽加杏仁枳殼。夏月表氣先開用表藥,只宜輕不宜重,荊防蟬即是表藥。一服出未透者,再用升麻加葛根以透之,麻黃夏月禁用人所共知,羌活亦不得浪用,葛根亦不得再用,面部一透即宜轉手。

白話文:

一帖藥完畢,去掉升麻,加入赤芍和連翹。如果煩躁,再加入炒梔子。如果嘔吐,再加入石膏。如果咳嗽,再加入杏仁和枳殼。夏天表氣先開,用表藥治療,宜輕宜透而不宜重。荊防和蟬衣就是表藥。一帖藥沒治好病的,再用升麻加葛根來治療,麻黃在夏天禁止使用,羌活也不能隨便亂用,葛根也不能重複使用。面部一經透發,就應及時轉用其他藥物。

第二方

荊芥,防風,桔梗,甘草,牛蒡子,連翹,杏仁,炒梔子,木通

此三朝方也。面部已透,即荊防亦宜減去,平守一日,待其緩收最穩。熱甚煩渴加石膏竹葉。壯熱不退加枯芩麥冬。若瀉減杏仁木通加赤苓。

白話文:

這是治療麻疹的第三個階段的方劑。臉部出疹已透出,荊芥防風也可以減量,平穩保持一天,等麻疹緩慢收斂最為妥當。如果發熱嚴重,口渴煩躁,可加入石膏、竹葉。壯熱不退可加入枯芩、麥冬。如果瀉下減少,可以加入杏仁、木通,再加入赤苓。

第三方

生地,麥冬,丹皮,梔仁,連翹,桔梗,甘草,煩渴加竹葉石膏,熱甚加枯芩知母

白話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肝的作用。

麥冬: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作用。

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梔仁: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利咽排膿的作用。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煩渴加竹葉石膏:用於熱盛傷津引起的煩渴,竹葉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石膏具有清熱除煩的作用。

熱甚加枯芩知母:用於熱毒熾盛引起的煩渴,枯芩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斂汗的作用。

此四五朝方也。養陰退陽治麻大法,況暑月乎。生地須用二等,原枝洗去土,咀斷用。麥冬撿大而白者,此二味為養陰退陽之要藥。丹皮佐之以退熱,甘桔以升肺之清氣,黃芩以瀉肺之濁氣,石膏胃家正藥,色白屬金西方之象,又為清肺之藥,麻出火甚熏灼肺胃,石膏一物兼清二經至當不易,在乎用者之見機耳。

白話文:

這些都是最近四五天的藥方。滋補陰氣,減退陽氣是治療麻疹的大法,尤其是暑季。生地必須選用上等的,原枝洗淨泥土,切斷使用。麥冬選取顆粒大而白色的,這兩種藥材都是滋補陰氣、減退陽氣的要藥。丹皮用作輔助藥物來減退熱氣,甘桔用來升發肺中的清氣,黃芩用來瀉掉肺中的濁氣,石膏是胃部的常用藥物,其色澤為白色,屬金,有西方之象,又可以清肺。麻疹由火氣過盛引起,薰灼肺胃,石膏既可清肺,又能清胃,最為合適,不容置疑。關鍵在於用藥的人是否能夠適時把握病情。

有麻出四五朝綿密紅紫不收者,熱甚不退者,此發散太過,火勢盡發,急宜養陰退陽。

天寒出麻,寒邪在表,熱蘊於中,所見不過數證。急者為嘔為喘為衄,緩者為口瘡為下利,甚者為牙疳,此外更無他變。夏令出麻,火毒燔灼,暑邪交熾變證之奇多,有見所未見者。有雙目紅腫如桃李,流出血水,急瀉肝火,命雖保而目全損者。有兩頜紅腫如痄腮,數日而潰,流出膿血碗許,內服清胃解毒藥,外貼洪少崗膏藥而愈者。

白話文:

在寒冷的季節,出麻疹是因寒邪侵襲肌表,同時內鬱熱邪所致,臨牀表現不外乎以下數種:病情急者會出現嘔吐、喘息、出血症狀,病情緩者會出現口腔潰瘍、腹瀉,病情極其嚴重者會出現齒齦頑固性潰瘍。此外,別無其他變化。夏季出麻疹,火毒灼傷肌體,加上暑邪交加,會導致各種奇特證候,甚至出現從未見過的症狀。有些病人會出現雙眼紅腫如桃李,流出血水,需要急瀉肝火,雖然保住性命,但雙眼卻完全失明。有些病人會出現雙頜紅腫如腮腺炎,數日後破潰,流出碗許膿血,服用清胃解毒藥物,外敷洪少崗膏藥而痊癒。

有通身發泡,皮塌痛楚,用松花粉撲之而愈者。有手足曲池發腫,如痘毒之鬼腫者。有面部胸背發紫疔數十,其暈大如棋子,中黑而陷,發熱不食,用涼血解毒不應,七日而死者。種種變怪,無非火毒燔灼,尤有熱甚不死之證,無非熱傷陰液,熱傷正氣,俗流不知益氣養陰,只知托散,喘汗而脫者,比比皆是。此等證病家延予至急,進參麥湯所救不少。

白話文:

有全身長滿水泡,皮膚浮腫疼痛,敷以松花粉後就痊癒了。有手腳關節腫脹,像痘瘡的膿腫一樣。有面部、胸部、背部發出紫色的疔瘡數十個,周圍的暈斑大如棋子,中間黑色而凹陷,發燒不進食,用涼血解毒的藥物治療無效,七天後死亡。種種異常變化,無非是火毒灼傷,還有患了重病而不死的證狀,無非是熱邪損傷了陰液,損傷了正氣。一般的醫生不知道益氣養陰,只知道發散風寒,使患者喘汗脫虛而死的,比比皆是。像這樣的證狀病情,病人家屬急切地請我前去診治,服用人參、麥門冬的湯藥搶救的病人不少。

治麻至老不意逢此一度,若不因時制宜,重定治法,何以示後而知應變,執成方者蓋審諸。

麻證中藥引惟芫荽一物為最妙,辛香之中更含生氣,合之升麻葛根荊防蟬蛻能升陽透表,面部一出即宜減去,若辛散太過反能助火。

白話文:

在治療麻疹的中草藥中,芫荽是最神奇的,它在辛香之中還含有生氣,將它與升麻、葛根、荊防和蟬蛻合用,可以升陽透表,當面部的麻疹一出現,就應該減少芫荽的用量,如果辛散的藥物用多了,反而會助長火勢。

2. 風痰(七條)

風痰一證,乳兒最多,四時皆有。大概冬春之交宜溫散,荊防甘桔橘半生薑杏仁蘇子之類。夏令宜清散,杏仁牛蒡梔子之類。秋令宜清潤,枳殼栝蔞之類。冬令嚴寒有用麻黃湯而解者。肺為嬌嫩之臟,總宜疏解不得妄投丸散。

白話文:

風痰證候多見於兒童,全年都可發作。一般來說,冬春交替之際,宜溫散治療,常用荊防、甘桔、橘皮、半生薑、杏仁、蘇子等藥物。夏季宜清散治療,常用杏仁、牛蒡、梔子等藥物。秋季宜清潤治療,常用枳殼、栝蔞等藥物。冬季嚴寒時,有的人用麻黃湯治療而治癒。肺臟嬌嫩,總宜疏解治療,不可隨意投用丸散。

德按:徐洄溪曰,嗽藥中多用桔梗,桔梗升提,甘桔湯中用之以載甘草上行,治少陰之喉痛。與治嗽,宜清降之法,非宜服之,往往令人氣逆痰升,不得著枕。愚竊以謂小兒不知咯痰,尤當慎用。

白話文:

德按:徐洄溪表示,咳嗽的藥物中大多使用桔梗,桔梗能升提,甘桔湯中使用桔梗俾甘草能上行,用以治療少陰的喉痛。針對咳嗽應採用清降的法則,而非使用桔梗。常令患者氣逆痰升,無法平躺入睡。我認為,小孩子由於不懂得咯痰,更應謹慎使用桔梗。

肺雖喜潤,胃中濕痰宜燥。小兒乳膩生痰,外證有鼻水多涕淚,二陳為治痰總劑,合之前胡桔梗荊防蘇子枳殼麥芽杏仁之類,或加生薑蔥白,結者散之,保赤之善也。

白話文:

肺部雖然喜歡濕潤,但胃裡的濕痰應該要燥化。小孩的乳液容易生痰,外在的症狀會有流鼻水、多淚水。二陳湯是治療痰液的總方劑,與前胡、桔梗、荊防、蘇子、枳殼、麥芽、杏仁等合併使用,或再加上生薑、蔥白,把痰結散開,保護孩子的健康。

肺喜潤,潤之中亦有分辨,如杏仁蘇子溫而潤者也,宜於冬春。杏仁牛蒡散而潤者也,宜於夏。杏仁栝蔞則清而潤者矣,宜於秋燥。能知此等界限,則用藥不雜。

白話文:

肺性喜潤,然而潤也有區別。例如,杏仁蘇子溫潤,適合冬季和春季。杏仁牛蒡散潤,適合夏季。杏仁栝蔞清潤,適合秋燥。如果能夠掌握這些界限,則用藥就不會混雜。

栝蔞一味能發嘔,易滑泄,乳兒無用栝蔞之理。穀食之兒燥火傷肺,嗽久不止,乃可用之。

半夏毒輕,薑汁製而陳者性平,故可入君子湯。南星毒烈實非良藥,制以牛膽之苦寒,病久膠結或可少投,時行感冒無可用之理。竹瀝薑汁之潤下,海石之咸能軟堅,尤非風痰可輕試者。

白話文:

  1. 半夏:毒性較輕,用薑汁製備後陳放一段時間,藥性平和,因此可以用在君子湯中。

  2. 南星:毒性強烈,並非良藥,可以用牛膽的苦寒之性來製備,對於病情較久、症狀複雜的患者,可以少量使用。但是,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則沒有使用南星的道理。

  3. 竹瀝和薑汁可以潤下通便,海石的鹹味可以軟堅化瘀,但是這些藥物都不適合風痰患者輕易嘗試。

書云蠶與馬並屬午火,在卦為離,主心,又云蠶食而不飲,性燥,得濕則腐,得風則僵,故能宣風化痰,辛溫之藥也,風寒閉結者宜之,痰熱結聚非所宜也。肺為貯痰之器,只有開提一法,為解化之用。世俗之化痰丸,徒傷胃氣耳。至若王隱君之礞石滾痰丸為治頑痰怪證而設,於小兒有何干涉。

白話文:

古書上說:蠶和馬都屬於午火,在八卦中屬於離卦,主宰人的心,又說:蠶吃桑葉但不喝水,性情燥熱,一旦遇到潮濕就會腐爛,遇到風寒就會僵硬,所以能夠宣發風氣,化解痰飲,是一種辛溫性藥物,適合風寒閉結導致的痰飲證,但不適合痰熱結聚證。肺是貯存痰液的器官,治療痰症的方法只有開提一法,用來化解痰液。民間流傳的化痰丸,只能傷胃氣,沒有起到化痰的作用。至於王隱君的礞石滾痰丸,是專門用來治療頑固痰證和奇特證候的,與小兒的痰症沒有關係。

風痰乳滯小兒輕,病不從疏解而事丸散,殺兒實多,目睹心傷,為之苦口。

論廣東蠟丸及人家制送丸散之誤

藥之治病務在臨時變通,非調補之有賴於丸也。以時行之風痰壅閉,理當隨時用藥,自制丸散尚不可服,而何有於蠟丸。蠟丸制於廣東,不離麝桂,挾利者貨之。四方愚夫愚婦誤服而受害者,不可知凡幾。醫家執而從誤是誠何心。孔子云:未達不敢嘗。予嘗語送藥之家必系以方,使服者但然無疑。若送藥無方,昧者求之,有識之士其肯服乎。

白話文:

用藥治病務必隨時候變,並不能完全依賴丸藥來調補。就以現在流行的風痰壅閉症來說,理應隨機應變用藥,自制丸散尚且不可服用,更何況是蠟丸呢。蠟丸產於廣東,不離麝桂,牟取暴利之徒用它來換取錢財。各地的愚男愚女誤服而受到損害的,不可勝數。醫生卻仍採用並沿襲這種錯誤的做法,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孔子說:「沒有弄清楚之前,不敢嚐試。」我曾告訴送藥的人,一定要把藥方附在藥上,讓服藥者安心無疑。如果送藥時沒有藥方,那麼糊塗的人固然會求之,但是有識之士肯服用嗎?

德按:《素問·異法方宜篇》言西方人生病,其治宜毒藥。可見外國藥水丸散半多辛烈有毒,其味酸澀其性收引,倘中國人外感風寒暑濕切勿以身輕試,然信奉西法者終難與之言辯也。

白話文:

德按:《素問·異法方宜篇》說西方人得病,治療應當使用有毒的藥物。可見外國藥水藥丸藥散大多辛辣劇烈有毒,它們的味道是酸澀的,性質是收斂的,如果中國人外感風寒暑濕,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但是信奉西醫學的人始終難以與他們爭辯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