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南山

《胎產指南》~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增補胎前十症

傷寒,子滿,子鳴,子喑,中暑,中濕,泄瀉,痢疾,瘡毒,無故哭泣

妊婦傷寒,宜清和為主,各隨六經所見表裡之症治之,切不可與常病傷寒同治,

以致損胎,誤母子性命。凡治傷寒,不拘日數,但見惡寒發熱,為病在表。用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各隨所見之症,加減治之。

白話文:

如果治療不當,很有可能導致流產,危及母子性命。凡是治療傷寒,不論發病天數,只要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就屬於表證。需要使用麻黃、桂枝、白芍、甘草四味紫蘇和胎飲,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根據所見的症狀,酌情加減藥物進行治療。

紫蘇(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條芩(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白話文:

紫蘇(1.5錢),白朮(1.5錢),條芩(1.5錢),甘草(1錢)

如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太陽膀胱。加

羌活(一錢),防風(一錢),川芎(一錢),藁本(一錢)

白話文:

羌活(六克),防風(六克),川芎(六克),藁本(六克)

蔥,連根鬚三根,姜引,蓋被取汗。如惡寒不發熱,只頭痛鼻乾,或項強,此病在陽明胃,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風等分,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服汗解。如寒熱往來,頭眩或嘔,或心下煩,或胸脅滿,此病在少陰膽,加柴胡一錢,人參一錢。嘔加半夏八分。胸脅滿,加枳殼一錢,桔梗一錢。

白話文:

蔥,連根須三根,加姜引,蓋被取汗。如果怕冷但不發熱,只頭痛鼻乾,或脖子僵硬,此病症在陽明胃,本方加上葛根、白芷、防風適量,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服後出汗好轉。

如果寒熱交替,頭暈或嘔吐,或心下煩躁,或胸脅滿脹,此病症在少陰膽,加上柴胡一錢,人參一錢。嘔吐加入半夏八分。胸脅滿脹,加上枳殼一錢,桔梗一錢。

頭眩,加川芎一錢,姜引。如發熱惡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陰脾,加人參、乾薑(炙)、白芍(酒炒)各一錢,薑棗引。如惡寒蜷臥,發熱手足冷,此病在足少陰腎,加獨活一錢,熟地一錢,細辛一錢,薑棗引。如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痛,如被杖頭頂痛,此病在足厥陰肝,加炒當歸一錢,炒吳茱萸一錢,羌活一錢,細辛一錢,蔥連須三根。薑棗引。

白話文:

頭暈,加川芎1錢,生薑引。如果發燒、怕冷,咳嗽很厲害,這種病在手太陰脾經,加人參、乾薑(烤乾)、白芍(用酒炒)各1錢,生薑和大棗引。

如果怕冷、蜷身彎腰睡覺,發燒手腳冰涼,這種病在足少陰腎經,加獨活1錢,熟地1錢,細辛1錢,生薑和大棗引。

如果怕冷、手腳冰涼,嘴脣青紫,全身疼痛,頭頂像被棍子打一樣疼痛,這種病在足厥陰肝經,加炒當歸1錢,炒吳茱萸1錢,羌活1錢,細辛1錢,連根蔥3根,生薑和大棗引。

凡治傷寒不拘日數,但無惡寒頭痛,只發熱口燥,咽乾而渴,此病邪在裡。用,黃龍湯,為主。(此湯出《活人書》,並治頭痛,脅痛,嘔逆。)

白話文:

在治療傷寒時,不論病程長短,如果沒有惡寒、頭痛的症狀,只發燒、口乾、咽喉乾渴,那麼病邪就在體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黃龍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黃龍湯出自《活人書》,它還可以用來治療頭痛、脅痛、嘔逆等症狀。)

柴胡(一錢),黃芩(一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

如發熱口渴,小便不利,此病在手足太陽,小腸膀胱腑病也,加白朮一錢五分,豬苓一錢,澤瀉一錢,赤苓一錢,木通一錢。如發熱大渴,此病在手足陽明胃、大腸也,加知母一錢,石膏二錢,竹葉一把,粳米一撮。如大熱大渴煩躁,大便不通,此病在足陽明胃府也,去人參,加枳實一錢(炒),大黃一錢(煨),芒硝一錢,姜引,以利水為度。

白話文:

  1. 如果出現發熱、口渴、小便不順暢的情況,這種疾病是手足太陽經和小腸、膀胱腑的病症。在原有的方劑中,再加入白朮1錢5分,豬苓1錢,澤瀉1錢,赤苓1錢,木通1錢。

  2. 如果出現發熱、口渴,這種疾病是手足陽明經的胃和大腸病症。在原有的方劑中,再加入知母1錢,石膏2錢,竹葉一把,粳米一撮。

  3. 如果出現高熱、口渴、煩躁、大便不通的情況,這種疾病是足陽明經胃腑的病症。在原有的方劑中去除人參,再加入枳實1錢(炒)、大黃1錢(煨)、芒硝1錢,並加入生薑引發藥效,以利水通便為治療的目標。

如發熱口渴,心煩不得眠,或乾嘔,此病在足少陽膽,加麥冬、花粉、梔子、棗仁各一錢,竹肉一大丸。如發熱而渴,腹中痛自利,此病在足太陰脾,加白朮一錢,白芍一錢,阿膠一錢,白茯苓一錢,薑棗引。如發熱而渴,自利不止,手足冷,此病在少陰腎,去柴胡,加乾薑一錢(炒),赤石脂一錢,白茯苓一錢,砂仁一錢,薑棗引。

白話文:

  • 如果發燒口渴、心煩睡不著、或乾嘔,這病因在足少陽膽經,可加上麥冬、花粉、梔子、棗仁各一錢,竹肉一大丸。

  • 如果發燒口渴、腹中疼痛自利,這病因在足太陰脾經,可加上白朮一錢、白芍一錢、阿膠一錢、白茯苓一錢,以薑棗引藥。

  • 如果發燒口渴、自利不止、手足冰冷,這病因在少陰腎經,可去掉柴胡,加上乾薑一錢(炒)、赤石脂一錢、白茯苓一錢、砂仁一錢,以薑棗引藥。

如發熱而渴,痢濃血,手足冷,此病在足厥陰肝,加當歸一錢,白芍一錢(酒炒),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烏梅引。

白話文:

如果發燒、口渴、痢疾、濃血,手腳冰冷,這種病在足厥陰肝經,加當歸一錢、白芍一錢(用酒炒過)、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用烏梅引導藥物。

凡傷寒瘥後,調理失宜,復發熱者,此勞復也,用黃龍湯加知母一錢,麥冬一錢,石膏二錢,淡竹葉、粳米引,取汁。如因飲食失節,復發熱者,此食復也,用前四味柴蘇和胎飲,加炒枳實,炒黃連陳皮、神麯(煨),薑棗引。若時行天氣傳染者,依上法分六經表裡治之;或於初病之時,用,敗毒散,,加和胎藥解之。

白話文:

1.凡是傷寒病癒後,飲食調理不當,再次發熱的,這是勞累復發,可以用黃龍湯加知母一錢,麥冬一錢,石膏二錢,淡竹葉、粳米引,取汁服用。

2.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制,再次發熱的,這是飲食復發,可以用前四味藥材柴蘇和胎飲,加上炒枳實、炒黃連、陳皮、神曲(煨),薑棗引。

3.如果是時行天氣傳染的,按照以上的方法分六經表裡治法治療;或在疾病初期,使用敗毒散,加上和胎藥一起服用來解毒。

人參,羌活,柴胡,茯苓,前胡,甘草,川芎,桔梗,枳殼,黃芩,蘇葉,葛根,生薑

白話文:

人參:增強體力、增強免疫系統、抗癌。

羌活:祛風濕、舒筋活絡、止痛。

柴胡:疏肝解鬱、退燒、抗炎。

茯苓:利尿、健脾、益氣。

前胡:化痰止咳、平喘。

甘草:止咳祛痰、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鎮靜。

桔梗:止咳祛痰、宣肺平喘。

枳殼:理氣健胃、緩解腹脹、通便。

黃芩: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止咳化痰。

蘇葉:解表散寒、理氣和胃、止咳化痰。

葛根:退燒、解毒、止瀉。

生薑:溫中散寒、止嘔止咳、解毒。

蔥白引,取汁。

凡傷寒熱不解,遍身發斑,赤如錦紋,,加味化斑湯,治之。

人參(一錢),知母(一錢),石膏(二錢),甘草(一錢),黃芩(一錢),梔子仁(一錢),生地(一錢),淡竹葉(二十片),豆豉(半合)

白話文:

人參(6克),知母(6克),石膏(12克),甘草(6克),黃芩(6克),梔子仁(6克),生地黃(6克),淡竹葉(20片),豆豉(3克)

水煎服。

妊婦子滿,孕婦至七八個月,其胎長大,腹大脹滿,逼迫子戶,坐臥不安,(名曰子滿。)_束胎飲_主之。

白話文:

妊娠子滿症,是指妊娠至七八個月,胎兒生長迅速,腹部膨大充盈,壓迫子宮,導致孕婦坐臥不安。也稱爲子滿症。可用束胎飲治療。

白朮(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蘇葉(一錢五分),枳殼(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五分)炙甘(三分),帶殼砂仁(炒,五分)

白話文:

白朮(5公克),黃芩(5公克),蘇葉(5公克),枳殼(5公克),大腹皮(5公克)烤甘草(1公克),帶殼砂仁(炒過,2公克)

姜引。

妊婦子鳴,孕婦欠身,或向高處取物,子在腹中失脫口中所含肐𦞂,故啼,(曰子鳴。)治法令母作男子拜;或豆散在地,令母拾之,子含著不啼。

白話文:

妊婦的胎兒會哭泣,這是因為孕婦彎腰或伸手取高處的物品,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移動,壓迫到胎兒嘴裡含著的東西,從而引起啼哭。(這種現象被稱為「子鳴」)治療方法是讓孕婦做男子的拜禮;或者在地面散落一些豆子,讓孕婦撿拾,這樣胎兒就會含著豆子不哭了。

妊婦子喑,妊至八九個月,忽然聲喑不語,(名曰子喑。)由少陰之脈,下養乎胎,不能上榮於舌之故。俟十月生子後,自能復聲,非病也。可服藥,勿信庸醫妄利。

白話文:

孕婦突然失聲:懷孕到了八九個月,忽然聲音沙啞,不能說話,(這個病名叫子喑)。這是因為少陰經的脈絡,下養胎兒,不能再上榮養到舌頭的緣故。等到十月生完孩子以後,自然能恢復聲音,這不是病。可以服藥治療,不要相信庸醫胡亂地貪圖利益。

妊婦中暑,其病發熱而渴自汗,精神昏憒,四肢倦怠少氣,用,清暑和胎飲

白話文:

孕婦中暑了,症狀是發燒口渴、自汗、精神昏沉、四肢無力、氣短,可以使用清暑和胎飲來治療。

黃耆(一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白朮(一錢),黃芩(一錢),黃連(一錢),知母(一錢),麥冬(一錢),北五味(十粒)

白話文:

  • 炒黃耆(6公克)

  • 人參(6公克)

  • 炒甘草(6公克)

  • 白朮(6公克)

  • 黃芩(6公克)

  • 黃連(6公克)

  • 知母(6公克)

  • 麥冬(6公克)

  • 北五味(6公克)

妊孕中濕,或冒雨;或早行感霧露之氣;或久居濕地;或大汗出;取冷水洗浴。

其症發熱骨節痛,身體重,頭痛鼻塞,用黃芩白朮湯,。

條芩(五錢),白朮(五錢),蘇葉(二錢五分),姜(五片)

妊婦泄瀉,凡妊婦泄瀉,以補中安胎為主,用四君子湯加白朮一錢。如發熱而瀉為熱,加黃芩一錢;不渴為寒,加炮姜五分,烏梅一個;如久瀉大渴,加葛根、木香(炒)、乾薑、白芍(酒炒)、訶子肉、烏梅引。(等分,視症酌。)

白話文:

孕婦腹瀉,所有孕婦腹瀉,以補中安胎為主,使用四君子湯加白朮一錢。如果發熱腹瀉是熱症,加黃芩一錢;不口渴是寒症,加炮姜五分,烏梅一顆;如果腹瀉時間久口很渴,加葛根、木香(炒過)、乾薑、白芍(用酒炒過)、訶子肉、烏梅引。(等分,視病情酌情增減。)

妊婦痢疾,凡妊婦痢疾,以清熱和胎,行氣養血為主,黃芩芍藥湯主之。切不可用大黃、檳榔,以致墮胎。

白話文:

孕婦痢疾。凡是孕婦的痢疾,治療原則以清熱和胎,行氣養血為主,可以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絕對不可使用大黃、檳榔 ,以免造成流產。

當歸(一錢),白朮(一錢),黃芩(一錢),白芍(一錢),黃連(一錢),枳殼(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一錢),生甘草(一錢),木香(五分)

白話文:

當歸(六公克),白朮(六公克),黃芩(六公克),白芍(六公克),黃連(六公克),枳殼(六公克),茯苓(六公克),陳皮(六公克),生甘草(六公克),木香(三公克)

烏梅引。

妊婦瘡毒,病乳癰者,,托裡解毒湯,主之。

川芎(一錢),當歸(一錢),白芷(一錢),黃芩(一錢),連翹(一錢),花粉(一錢),銀花(一錢),甘草節(一錢),青皮(五分),皂刺(十個)

白話文:

川芎(9.6 公克)、當歸(9.6 公克)、白芷(9.6 公克)、黃芩(9.6 公克)、連翹(9.6 公克)、花粉(9.6 公克)、銀花(9.6 公克)、甘草節(4.8 公克)、青皮(1.6 公克)、皁刺(10 個)

如背上臀上者,病在陽明,本方去青皮,加升麻一錢,葛根一錢。如胸前兩頰生者,病在少陽,本方去白芷,加柴胡一錢,膽草一錢,梔子一錢。如背膊腋下生者,病在太陰,加陳皮,去青皮,又加桔梗一錢,桑白皮一錢,天冬一錢。如在胯下陰旁生者,病在厥陰,本方去白芷,倍加青皮。

白話文:

  1. 如果長在背上、臀部的位置,病情在陽明經,把原方的青皮去掉,加入升麻一錢,葛根一錢。

  2. 如果長在胸前、兩頰的位置,病情在少陽經,把原方的白芷去掉,加入柴胡一錢,膽草一錢,梔子一錢。

  3. 如果長在背部、腋下的位置,病情在太陰經,加入陳皮,去青皮,再加入桔梗一錢,桑白皮一錢,天冬一錢。

  4. 如果長在胯下、陰部附近的位置,病情在厥陰經,把原方的白芷去掉,青皮份量加倍。

如手足掌內生者,病在少陰,本方去白芷、青皮、花粉,加黃連一錢,黃柏一錢,木通一錢。

白話文:

如果手腳掌心內長瘡,是少陰病造成的,則將原本藥方中的白芷、青皮、花粉去掉,加入黃連一錢、黃柏一錢、木通一錢。

凡癰毒,有九處不可治。

一、伏兔(腳背),二、腓腨(音肥善,腳肚間。),三、背脊中,四、肩俞(夾背兩旁),五、項(對口),六、胸,七、須,八、髭(音咨),九、頤

白話文:

一、伏兔:腳背。

二、腓腨:腳肚間。

三、背脊中:背脊中間。

四、肩俞:夾背兩旁。

五、項:對口。

六、胸:胸部。

七、須:鬍鬚。

八、髭:鬍鬚。

九、頤:下巴。

妊婦無故哭泣,凡孕婦忽然無故悲慘哭泣,狀如邪祟,此臟躁症也,,十棗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 pregnant 孕婦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突然悲傷地哭泣,並且看起來像是受到邪祟的影響。這種情況被稱為「臟躁症」。「十棗湯」是治療這種疾病的主要藥方。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水六升,煎三升,去渣。分三服即效,再服,竹葉湯,主之。

人參(一錢),麥冬(一錢),茯苓(一錢),炙甘草(一錢),小麥(一合),青竹肉(一大丸)

薑棗引。

此十症,秘本所無,今從萬密齋先生女科中摘出,以補未備,俾學者覽之,有蹊徑之可循,不致茫無畔岸。但古云醫不執方,又在學者臨症憑脈,神而明之,不可膠柱鼓瑟也。

白話文:

這十種症狀,祕本中沒有,現在從萬密齋先生的婦科著作中摘出,以補充未備之處,讓學者參閱時,能夠有明確的方向,不至於茫然無知。但是,古語說「醫不執方」,還是在於學者臨證時憑脈象,靈活地加以運用,不能死板地拘泥於方劑。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金匱》)

當歸,川芎,芍藥,黃芩,白朮

胎動不安,防其墮者,宜服,杜仲丸,。

杜仲(二兩,水炒),續斷(二兩,酒洗)

共末,煮紅棗肉為丸。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遠服。並服,胡連丸,。

白話文:

最後,將藥材煮成紅棗肉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以米湯送服,空腹時服用,遠離食物。同時服用胡連丸。

胡連丸(安胎聖藥也)

條芩(四兩,沉水),白朮(二兩),蓮肉(去心,二兩),砂仁(一兩,微炒),炙甘(一兩)

共末,另用山藥五兩,米飲煮糊為丸,米飲下。

胎前有血崩之症,安胎飲加後止崩藥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