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嶼樵客

《兒科醒》~ 實論第八 (1)

回本書目錄

實論第八 (1)

1. 實論第八

小兒屬實之症。惟表裡食積。三者而已。蓋表邪實者。必頭項體痛。腰痛背強。壯熱無汗。脈象浮緊有力。宜從表散。如在冬月。宜羌活沖和湯主之。若在春夏秋三時。則宜易簡參蘇飲。或惺惺散之類主之。若兼倦怠昏睡。則屬正不勝邪。宜四柴胡飲。或五柴胡飲之類主之。

白話文:

小兒之所以生病,實症的情況有表症、裡症和食積三種。表症實證的情況,必定會出現頭項、身體疼痛、腰痛、背部強硬、壯熱但不流汗、脈象浮緊有力。應該從表症方面治療,如果是在冬天,可以服用羌活沖和湯。如果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則可以使用較為簡單的參蘇飲或者惺惺散治療。如果還有疲倦、昏睡等症狀,則表示身體正氣無法抵禦邪氣,應該服用四柴胡飲或者五柴胡飲治療。

里邪實者。必舌胎黃厚。口燥唇瘡。作渴喜飲。大小便秘。腹痛拒按。聲音洪壯。伸體而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脈象沉數有力。宜從攻下。如調胃承氣湯。或四順清涼飲之類主之。若汗後身熱不退。脈象弦洪數實。大便堅秘者。柴胡飲子。夫所謂實者。邪氣實耳。非元氣有餘之謂也。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邪氣實,舌苔和舌頭都會變黃變厚,嘴脣乾裂,口瘡,常常感到口渴,想喝水,大小便都不順暢,肚子痛不敢按壓,說話聲音宏亮,身體伸直躺著睡覺,眼睛閉的很緊,手腳指頭都發熱,脈象沉緩有力,宜瀉下,可用調胃承氣湯,或四順清涼飲等藥物來治療。如果出汗後,身體熱度還沒有退,脈象弦洪數實,大便乾枯,則用柴胡飲子。所謂「實症」,是指邪氣實,不是元氣過剩。

醫者臨症之際。果屬實邪。於應表應下之藥。皆當作小劑。少少與之。要在中病即止。不可過劑。務宜顧定元氣。斯無孟浪僨事之非。至於飲食停積。必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腹皮熱。大便醙臭。然必由脾虛不運而致。於消導藥中。慎毋損及中氣。宜多溫中健脾之品。俾得自強不息之妙。

白話文:

醫師在看診時,如果是實熱的病症,在使用發汗和攻下的藥物時,都應該酌情用小劑量,少量多次地服用。重要的是,在疾病的症狀消失後,就要停止服藥,不要過量服用。一定要注意保護病人的元氣,這樣才能避免孟浪誤事的弊端。至於飲食積滯導致的疾病,一般會出現寸口脈浮大,按壓時脈搏澀滯,腹部發熱,大便酸臭的症狀。但這類疾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虛不能正常運化飲食,所以,在使用消導藥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脾胃之氣,宜多用溫中健脾的藥物,使脾胃的功能得到增強,從而達到自然恢復健康的目的。

消乳丸香橘餅理中湯之類主之。若傷食甚而或兼厚味積熱者。宜大安丸。少少與之。俟食積稍消。仍當以五味異功散調補之。此外如目直大叫。項急煩悶。肝之實也。瀉青丸抑肝散主之。若筋急血燥。抽搐勁強。斜視目瞪。則屬肝之虛矣。地黃丸主之。叫哭發熱。飲水而搐。

白話文:

比如香橘餅、理中湯等藥方主治。如果食物積累嚴重,兼有膏粱厚味積聚的熱象,應該服用大安丸,少量、多次地服用,等食物積累稍微消散後,再服五味異功散來調理補益。除此之外,如果出現眼球直大、大叫、頸部僵直、煩悶等癥狀,這是肝實的癥狀,應該服用瀉青丸、抑肝散主治。如果出現筋急、血液燥熱、抽搐痙攣、勁強、斜視、眼瞪等癥狀,則是肝虛的癥狀,應該服用地黃丸主治。

心之實也。導赤散瀉心湯主之。若驚惕不安。則屬心之虛矣。秘旨安神丸主之。困睡身熱。飲水。脾之實也。瀉黃散主之。若嘔吐泄瀉。不食痞滿。倦臥。牙緊流涎。手足牽動。則屬脾之虛矣。益黃散。或六君子加炮姜木香主之。悶亂喘促。飲水。肺之實也。瀉白散主之。

白話文:

心氣充足。導赤散。瀉心湯來治療。如果驚惕不安。就是心的虛症。祕旨安神丸來治療。睏倦嗜睡身體發熱。喝水。脾氣充足。瀉黃散來治療。如果嘔吐泄瀉。不思飲食,腹脹,倦怠嗜睡。牙關緊閉並且流口水。手腳抽動。就是脾的虛症。益黃散。或六君子湯加上炮姜木香來治療。胸悶氣短。喝水。肺氣充足。瀉白散來治療。

若氣促多汗。則屬肺之虛矣。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主之。腎無實。惟痘瘡黑陷。為邪氣實而腎則虛也。地黃丸主之。若二便不禁。津液枯槁。聲喑目戴。肢體厥逆。腎虛極也。補中益氣湯。兼六味地黃丸主之。大抵小兒實症無多。若稟賦素虛。或病患已久。或過服克伐之劑。

白話文:

如果氣促,多汗,則表示肺部虛弱。可以使用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來治療。腎虛時,僅見痘瘡黑陷,是因為邪氣很盛,而腎卻很虛。可以使用地黃丸來治療。如果二便不禁、津液乾枯、聲音嘶啞、眼睛昏花、四肢逆冷,表示腎虛到了極點。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同時配合六味地黃丸來治療。一般來說,小兒多實證,少虛證。如果孩子本身體質虛弱,或患病時間很久,或者過度服用攻伐的藥物,可能就會出現虛證。

皆當作虛症施治。不得概以為實也。慎之慎之。

2. 附方

羌活沖和湯,治四時不正之氣。感冒風寒。憎寒壯熱。頭痛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薛氏云。治太陽無汗。發熱頭痛。惡寒脊強。脈浮緊。又治非時暴寒。人中之。頭痛惡寒發熱。宜此方治之。以代麻黃湯用。太陽經之神藥也。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用於治療四季不正之氣引起的感冒風寒。患者畏寒、發高燒、頭痛、全身疼痛、口渴,症狀大同小異。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這種情況。薛氏說,本方可治療太陽經無汗、發熱頭痛、惡寒、脊背強直、脈浮緊的患者。還可以治療非時暴寒、人中受寒、頭痛惡寒發熱的患者。本方可代替麻黃湯使用,是太陽經的良藥。

羌活,防風蒼朮白芷川芎,生地,黃芩甘草細辛(減半)

白話文: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牙痛等。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溫中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疹、脾胃虛寒、腹瀉等。

白芷:具有祛風通竅、止痛消炎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牙痛等。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

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燒、口渴、失眠等。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性病、黃疸、痢疾等。

甘草:具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等。

細辛(減半):具有溫中散寒、祛風通竅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等,但因其辛散溫燥,故用量不宜過大。

上加薑棗。水煎。熱服取汗。

四柴胡飲,治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等症。必須培助元氣。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顧根本。未有不元氣先敗者。慎之慎之。

白話文:

四柴胡飲,用於治療元氣不足。或是因為忍飢受餓、勞累疲倦,同時又被風寒所侵襲。或是六脈緊數、微細,正氣虛弱,邪氣盛的症狀。必須補益元氣,同時兼顧解散外邪。這樣纔能夠保全患者。應該用這個方劑來治療。如果只知道驅散外邪,不顧及根本,沒有人不先敗壞元氣的。要謹慎,再謹慎。

柴胡(一二三錢),甘草(炙一錢),生薑(三五七片),當歸(二三錢瀉者少用),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酌而用之)

白話文:

柴胡(12-30克),甘草(15克,炒製),生薑(3-7片),當歸(12-30克,腹瀉者應減少用量),人參(12-30克或30-45克,視情況而定)

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如胸膈滯悶。加陳皮一錢。

五柴胡飲,脾土為五臟之本。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與四柴胡飲相表裡。但四柴胡飲止調氣分。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尤切於時用者也。凡傷寒瘧疾痘瘡。皆所宜用。

白話文:

五柴胡飲:脾土是五臟的根本,凡是中氣不足,而外邪沒有散盡的,非此方不可。此方與四柴胡飲相表裡,但四柴胡飲只能調節氣分,而此方則兼有培補血氣,以驅逐寒邪的作用,尤其適合在當前使用。凡是傷寒、瘧疾、痘瘡,皆宜使用。

柴胡(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白朮(二三錢),白芍(炒用一錢五分),甘草(炙三錢),陳皮(酌用或不必用)

白話文:

柴胡(12-30克),當歸(20-30克),熟地(35克),白朮(20-30克),白芍(炒用15克),甘草(炙30克),陳皮(按需使用,也可以不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寒勝無火者。減芍藥。加生薑三五七片。或炮乾薑一二錢。或再加桂枝一二錢。則更妙。脾滯者。減白朮。氣虛者。加人參隨宜。腰痛者。加杜仲。頭痛者。加川芎。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一錢。

白話文:

水一碗半,煎至七分熟。趁熱服用,以免受寒。如果身體不熱、火氣不足,則減少芍藥的用量,增加生薑三、五、七片,或炮製過的乾薑一、二錢,或再增加桂枝一、二錢,效果會更好。如果脾氣淤滯,則減少白朮的用量。如果元氣虛弱,則酌情增加人參的用量。如果腰部疼痛,則增加杜仲的用量。如果頭痛,則增加川芎的用量。如果勞倦傷了脾氣,陽氣虛弱,則增加升麻一錢。

柴胡飲子,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大便堅實者。

柴胡,人參(各五分),黃芩,白芍(各七分),當歸(一錢),甘草(四分),大黃(八分)

白話文:

柴胡、人參各0.9公克,黃琴、白芍各1.26公克,當歸1.8公克,甘草0.72公克,大黃1.44公克。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按此方用藥頗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輕用大黃。消乳丸,治嘔吐。消乳食。脈沉者。傷食不化也。

白話文:

每服一到二錢,以水煎服。這個方子的用藥很精妙。但是如果大便正常,不要輕用大黃。消乳丸,治療嘔吐,消食積。脈搏沉伏的,是食物不消化造成的。

香附(炒),砂仁,陳皮,神麯(炒),甘草(炙),麥芽(炒等分)

白話文:

香附(炒過),砂仁,陳皮,酒麴(炒過),甘草(炙烤過),麥芽(炒熟)等份。

上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香橘餅,治傷冷積瀉。

木香青皮(各一錢),陳皮(二錢半),厚朴,神麯(炒),麥芽(炒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青皮各一錢,陳皮二錢半,厚朴、神麯(炒)、麥芽(炒)各半兩。

上為末。蜜和為餅。每服一枚。米飲調下。病久及元氣虛者勿用。

大安丸,治飲食酒積停滯。胸膈痞滿腹脹。

神麯(炒),陳皮,半夏(制),茯苓(各一兩),山楂肉(蒸曬三兩),連翹,蘿蔔子(炒各五錢),白朮(二兩)

白話文:

  • 神麯(炒):炒過的酵母

  • 陳皮:乾燥的橘子皮

  • 半夏(制):加工過的半夏

  • 茯苓:茯苓

  • 山楂肉(蒸曬三兩):蒸過並曬乾的山楂肉,重量為三兩

  • 連翹:連翹

  • 蘿蔔子(炒):炒過的蘿蔔籽

  • 白朮:白朮

上為末。粥丸綠豆大。量大小。每服一二十粒。米飲下。(一方尚有炒麥芽一兩。黃耆五錢。)

白話文:

上面將藥磨成粉末。藥丸大小如綠豆。根據藥材的份量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粒。用米湯送服。(另一種方劑中還加入炒麥芽一兩,黃耆五錢。)

瀉青丸,治肝膽火。並小兒急驚發搐。眼赤睛疼。

龍膽草,當歸,川芎,防風,羌活,山梔,大黃(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量大小。每服十丸。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不安。

白話文:

抑肝散:治療肝經虛熱導致的抽搐。

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發熱咬牙,驚悸寒熱交替,肝氣乘脾胃導致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眠不寧。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釣藤鉤(各一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導赤散,治心火。及小腸熱證。小便赤澀而渴。

生地,木通,生甘草(各等分)

上加竹葉二十片。水煎服。(一方加人參麥門冬。)

白話文:

再加上二十片竹葉,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上人參和麥門冬。)

易簡參蘇飲(方見表論)

惺惺散(方見表論)

調胃承氣湯(方見里論)

四順清涼飲(方見里論)

理中湯(方見寒論)

五味異功散(方見熱論)

地黃丸(方見熱論)

瀉心湯(即瀉心散方見熱論)

秘旨安神丸(方見熱論)

瀉黃散(方見熱論)

益黃散(方見寒論)

六君子湯(方見寒論)

瀉白散(方見熱論)

四君子湯(方見熱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