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飲子

CHAI HU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5%
胃經 15%
心經 9%
膽經 9%
腎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柴胡飲子:中醫方劑的經典之作

  • 柴胡飲子,由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半夏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化濕、理氣疏肝、止咳化痰的功效。
  • 柴胡:能清熱、解表、散風、止咳。
  • 常山:能祛痰止咳、殺蟲。
  • 青蒿:能清熱解毒、退虛熱。
  • 甘草:能補氣、益氣、止咳化痰。
  • 秦艽: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
  • 人參:能補氣、生津、益智。
  • 茯苓:能健脾、利水、安神。
  • 枳殼:能行氣、消積、降氣。
  • 半夏:能化痰、止嘔、降氣。

柴胡飲子的傳統代功效,包括:

  1. 清熱化濕:柴胡飲子能清熱解毒,祛除體內的濕熱之邪,適用於濕熱證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理氣疏肝:柴胡飲子能疏肝理氣,改善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3. 止咳化痰:柴胡飲子能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柴胡飲子是中醫方劑的經典之作,具有清熱化濕、理氣疏肝、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濕熱證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人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大黃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溫服,日3次。
二陽病《名醫類案》:張子和治常仲明病寒熱往來,時咳一二聲,面黃無力,懶思飲食,夜寢多汗,日漸瘦削,諸醫作虛損治之,用二十四味燒肝散、鹿茸、牛膝,補養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轉虛,戴人斷之日,上實也,先以湧劑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一月余復舊,此二陽病也。
柴胡飲(《校注婦人良方》卷五)、人參柴胡飲子(《準繩·類方》卷一)。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半夏均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其中,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半夏均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的功效。其中,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半夏均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熱感冒、濕熱黃疸等病症的初期使用,若病情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頭暈、心悸、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大便秘結慢性肝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大腸激擾綜合症咳血咳嗽忽冷忽熱食慾不振嘴裡發苦口乾口渴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飲子, 出處:《溫熱經解》。 組成:柴胡1錢半,酒芩1錢,防風8分,甘草8分,白芍1錢半,黑荊芥6分。 主治:産後溫病。

柴胡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 組成: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炒)、半夏(湯浸7次)各等分。 主治:嵐瘴。

柴胡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二。 組成:柴胡半兩,黃芩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草龍膽半兩。 主治:大人、小兒傷寒,餘熱不已。

柴胡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柴胡1兩半(去苗),木通1兩半(銼),赤芍藥1兩半,豉1合,石膏2兩半(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熱病3日,頭痛口苦,寒熱往來。

柴胡飲子, 出處:《宣明論》卷四。 組成:柴胡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大黃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主治:傷寒發汗未解,氣血已虛,寒熱往來,口乾煩渴,大便秘結,脈洪實弦數。一切肌骨蒸積熱作,蓄熱寒戦,或下後熱未癒,汗後勞復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餘疾,産後經病。

柴胡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柴胡2兩(去苗),川升麻1兩半,赤芍藥1兩,黃芩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半(麸炒微黃,去瓤),麥門冬2兩(去心),竹葉2兩,梔子仁1兩。 主治:熱病5日,已得汗,毒氣不盡,猶乍寒乍熱,昏昏如醉,脅下牢滿,骨節疼痛,不能食下,舌本乾燥,口內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