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兒科醫鑑》~ 第七章 小兒赤痢(附疫痢) (1)

回本書目錄

第七章 小兒赤痢(附疫痢) (1)

1. 第七章 小兒赤痢(附疫痢)

【原因】赤痢者。由細菌或一種之阿米巴惹起之傳染性大腸疾患也。

【症候】潛伏期二日或三日。或至八日。發病之時。屢有發熱。其幼少者。或於發熱之前後起痙攣重要之症候。其糞便之性狀。初則日下數回之通常痢。便後下黏液。便與似血液之膿汁。頻催便意。裡急後重。排便一日達十數回至數十回。排泄量微。下腹部多刺痛。食欲減。

口渴。舌被白苔。噁心嘔吐。其初腹部多膨滿。由於左側腹骨窩通腹壁。腹壁腫厚如索體狀。受壓而覺疼痛。後期則腹部陷凹。

病勢因糞便之性質而有種種。有時軟便中和黏液。此中散見線狀或點狀之血液。或混多量之血液。有時多膿汁之含量。或如肉汁者。鮮有凝固之黏液。呈腐敗色而放惡臭。肛門因頻次排便而發赤。起括約筋麻痹或脫肛。

體溫從種種之病勢而異。並無一定。一二日至五日最高。漸次渙散。脈搏亦隨熱而同其增減。一般經過一周或二周。排便之度數漸減。血液黏液之含量亦減退。混和之糞塊漸多。遂如普通糞便。但繼起衰弱者。往往發生不幸。

小腸同時亦病。突然發高熱。嘔吐。痙攣頻發。有嗜眠狀。脈搏微弱頻數。便不通。或出數回之黏液便。或血樣黏液便。漸次陷於昏睡。則發病後十二時至四十八小時內多至於死。

疫痢為赤痢之重症。夏秋之候甚多。前驅症為頭痛。腹痛。嘔吐等。漸次發熱。解出軟便。或下痢便。經數時間突然出四十度以上之高熱。漏黏液便。眼球上轉。四肢搐搦。或全身發痙攣。陷於昏睡。便通而不秘結。大多一日一回至五回。黏液混雜血液。此病之患者腹部極柔軟。

【療法】發病之初期(表證時間)與葛根湯。與大人之赤痢無異。若嘔吐者。用葛根加半夏湯。小腹赤痢或疫痢。初期不得用葛根黃連黃芩湯。若腹部膨滿。大便不通。或裡急後重。便不快通者。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

口渴煩躁。舌乾燥。見白苔。白虎加人參湯。嘔吐不止者。頓服半夏乾薑人參湯熊膽末。口渴。小便不利。咳而吐出水樣物者。五苓散主之。吐蛔蟲手足厥冷形勢危篤者。速投與烏梅丸

肛門熱。裡急後重。強者可用白頭翁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病勢稍緩。症狀輕快。而有回覆傾向者。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黃芩湯甘草瀉心湯之類。脈微細如絕。吐利。手足厥逆者。用四逆湯真武湯等類。

疫痢之用希麻西油。為今日之一般常識。余亦於八年前深知漢方。甚愛用之。腸洗滌則濫。用林搿兒油等之注射。但患疫痢者。大半為腸實症。而非陽虛證。投以下劑。幸病勢不見惡化者幸也。現有一部分之學者。主疫痢嚴禁用希麻西油。蓋洞悉其弊害矣。然疫痢不絕對禁忌下劑。

陽實證可下。陽虛證則不可下也。換言之。下劑之標準。當視患者之體質與病勢為斷。希麻西油亦不能認為純無效果。

備考

〔本間棗軒之談〕

小兒疲勞。身體羸瘦。不能用大黃者。可用四逆散。或錢氏白朮散。或柴苓湯等。疲勞極點。脈沉微四肢厥冷。或撥開衣被。輾轉反側。作搖頭弄舌之煩躁。或上竄。或乾嘔。或出。冷汗。或乳飲口渴者。無真氣也。肛門洞開不閉。呼吸短促。時出太息者。皆疲極必死之候。

黃芩四逆湯。或四逆加人參湯。或附子理中湯。小兒在前述情形。而在治療中不能服藥或脫陽者。必死。嘔吐甚而藥不能入。飲食絕粒者。此名噤口痢疾。熱而胃口鬱滯者。半夏瀉心湯主之。亦可用黃芩加半夏湯。或黃蓮湯。或參連湯之類。

錢氏白朮散。即人參湯中去乾薑茯苓葛根藿香也。柴苓湯。即小柴胡湯合五苓散也。

〔赤水玄珠〕

理中湯人參湯)者。小兒嘔吐後脾胃虛弱。四肢漸次厥冷。或顏面現浮腫。四肢虛腫。眼閉不開者用之。

〔類方廣義〕

疫痢初起。發熱惡寒。脈數者。先用葛根湯溫覆發汗。若嘔者。葛根加半夏湯。發汗後用大柴胡湯。厚朴七物湯。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黃附子湯之類。各視症別而與之。以盪滌裡熱宿毒。

〔橘窗書影〕

此症俄然而來。遂發大熱。或惡寒。手足冷。或發驚搐搦天吊直視咬牙噤急。或腹痛嘔吐呵欠困悶。或泄瀉。或洞泄。下痢帶惡臭。發時驚搐。吐瀉齊來。此為不治之症。若三症俱來。而勢尚緩者可治。大熱下痢挾驚者。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昏睡不醒者。重症也。劇烈下痢。

亦用葛根黃連黃芩湯。緩者用葛根湯加黃連。大下痢脈沉微昏睡下痢多者。用桂枝人參湯加黃連。或黃連理中湯。手足厥冷者。用附子理中湯。或四逆加人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