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甘草瀉心湯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現代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見胃脘痞滿,乾嘔,心煩不得安,泄瀉日數十行,完穀不化,腹中雷鳴,舌質淡,苔黃膩,脈弦數重按無力者。
傳統服藥法:
方劑組成解釋: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乾薑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瀉心湯,本云:加附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同體別名耳。生薑瀉心湯,本云:理中人參黃茶湯,去桂枝朮,加黃連,並瀉肝法。 - 傷寒論(宋本)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炙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黃連一兩 乾薑三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 傷寒論(宋本)
甘草瀉心湯方:甘草四兩;黃芩三兩;乾薑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瀉心湯,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木通半兩(銼)。 主治:傷寒中風下之後,日數多,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非是結熱,是胃中虛氣上逆。
甘草瀉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甘草4兩(炙),黃芩3兩,乾薑3兩,半夏半升(洗),大棗12枚(擘),黃連1兩。 主治:益氣和胃,消痞止嘔。主治:傷寒痞證,胃氣虛弱,腹中雷鳴,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狐惑病;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症、白塞氏綜合症等;産後口糜,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半夏瀉心湯
相似度 100%
生薑瀉心湯
相似度 93%
黃連湯
相似度 85%
加味甘草瀉心湯
相似度 80%
六物黃芩湯
相似度 76%
進退黃連湯
相似度 76%
柴陷湯
相似度 75%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相似度 72%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相似度 72%
乾薑雙黃湯
相似度 72%
甘草乾薑人參湯
相似度 72%
柴胡解毒湯
相似度 71%
柴青瀉肝湯
相似度 71%
草果柴平湯
相似度 71%
小前胡湯
相似度 71%
小白湯
相似度 71%
四勝飲
相似度 71%
小柴胡湯
相似度 71%
平胡飲子
相似度 71%
柴胡加芒硝湯
相似度 66%
金花散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茯苓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防風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細辛湯
相似度 66%
柴胡瓜蔞乾薑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五味子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牡丹皮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芒消湯
相似度 66%
黃連進退湯
相似度 66%
益陰散
相似度 66%
枳實理中丸
相似度 62%
龍骨飲
相似度 62%
加減柴胡二陳湯
相似度 62%
柴胡枳芎湯
相似度 62%
柴胡桂薑湯
相似度 62%
柴桔湯
相似度 62%
斷痢湯
相似度 62%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相似度 62%
桂枝麻黃柴胡四物去杏仁加桃仁湯
相似度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