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瀉心湯

Gan Cao Xie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心經 17%
肝經 8%
膽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甘草瀉心湯」,出自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為治療火熱內盛,心煩失眠,心悸怔忡的常用方劑。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甘草瀉心湯組方:人參、甘草、大棗、半夏、乾薑、黃連、黃芩。

甘草瀉心湯主治功效:清熱瀉火,除煩安神。用於火熱內盛,心煩失眠,心悸怔忡,口乾咽痛,大便祕結。

甘草瀉心湯方中,人參補氣益氣,甘草益氣補中,大棗益氣健脾,半夏燥濕化痰,乾薑溫中散寒,黃連清熱瀉火,黃芩清熱燥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除煩安神之效。

甘草瀉心湯適用於治療火熱內盛,心煩失眠,心悸怔忡,口乾咽痛,大便祕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以水一斗(2L),煮取六升(1.2L),去滓,再煎取三升(600cc),溫服一升(200cc),日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證為寒熱錯雜,中焦升降失司致痞,但因脾胃虛甚,故方以半夏瀉心湯加重炙甘草而成。重用炙甘草,並以之為名,其甘溫補中,健脾和胃,以緩客氣之上逆。 佐人參、大棗,更增其補中之力;乾薑、半夏溫中散寒,辛降和胃,芩連苦寒清熱消痞,合而使脾胃健而中州得復,陰陽調而升降協和,故痞利乾嘔諸證除。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口臭口瘡嘴破口角炎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腹中有鳴叫聲上腹胃脘痛睡眠障礙皮膚搔癢動脈粥樣硬化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嘔吐腹瀉心情煩燥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瀉心湯,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木通半兩(銼)。 主治:傷寒中風下之後,日數多,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非是結熱,是胃中虛氣上逆。

甘草瀉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甘草4兩(炙),黃芩3兩,乾薑3兩,半夏半升(洗),大棗12枚(擘),黃連1兩。 主治:益氣和胃,消痞止嘔。主治:傷寒痞證,胃氣虛弱,腹中雷鳴,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狐惑病;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症、白塞氏綜合症等;産後口糜,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