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桂枝人參湯
本文目錄
主治功效
溫中解表蠲濕,益氣消痞。方治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肢體倦怠,心下支撐,水瀉如傾者。用治下利,心下瘡硬,心腹痛,手足冷。
現代用於腹瀉,胃痛,十二指腸潰瘍...等病
現代用於腹瀉,胃痛,十二指腸潰瘍...等病
傳統服藥法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證為脾虛寒濕協表下利,方以理中湯加桂枝而成。理中湯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復其中焦升降之職而下利止,增炙甘草之量,意在加強補中之力。加入桂枝,辛溫通陽,散肌表之邪而除表證。本方以溫里為主,兼以解表,為表裡雙解之劑。本方煎服,應注意以下二點:其一,先煎理中湯四味,後入桂枝。煎藥一般遵循治里藥先煎,解表藥後下的原則。
本證中焦虛寒較甚,故理中湯先煎,使之更好地發揮溫中補虛之力。桂枝後下,專為解表而設,正如吳儀洛所雲:「桂枝辛香,經火久煎,則氣散而力有不及矣,故須遲入"。其二,方後注雲「日再夜一服」,即白天服藥二次,使藥效分布較為均勻,有利於中焦虛寒,而下利較重者,類似理中湯服法。
本證中焦虛寒較甚,故理中湯先煎,使之更好地發揮溫中補虛之力。桂枝後下,專為解表而設,正如吳儀洛所雲:「桂枝辛香,經火久煎,則氣散而力有不及矣,故須遲入"。其二,方後注雲「日再夜一服」,即白天服藥二次,使藥效分布較為均勻,有利於中焦虛寒,而下利較重者,類似理中湯服法。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別切 甘草四兩,炙 白朮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人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4兩(别切),甘草4兩(炙),白朮3兩,人參3兩,乾薑3兩。 主治:溫補中兩解表裏。主治: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理中湯
相似度 88%
人參湯
相似度 88%
小理丸
相似度 88%
參朮丸
相似度 88%
苓蔻人參湯
相似度 83%
附子理中湯
相似度 80%
理中當歸湯
相似度 80%
理中化毒湯
相似度 80%
理中茯苓湯
相似度 80%
家秘加減理中湯
相似度 80%
家秘理中湯
相似度 80%
茴香理中丸
相似度 80%
五君子煎
相似度 80%
甘草丸
相似度 80%
理中加石膏湯
相似度 80%
理中加茵陳湯
相似度 80%
理中加丁香湯
相似度 80%
豆蔻理中丸
相似度 80%
溫中散
相似度 80%
散寒救胎湯
相似度 80%
加味苓桂朮甘湯
相似度 76%
桂苓理中湯
相似度 76%
參附滲濕湯
相似度 76%
參薑飲
相似度 75%
調中丸
相似度 75%
丁香溫中丸
相似度 72%
半附理中湯
相似度 72%
正氣湯
相似度 72%
柿蒂丁香飲
相似度 72%
參朮壯氣湯
相似度 72%
加味四君湯
相似度 72%
救逆止利湯
相似度 72%
救元飲
相似度 72%
加味連理湯
相似度 72%
增減理中丸
相似度 72%
天魂湯
相似度 72%
理中化痰丸
相似度 72%
安蛔丸
相似度 72%
香砂理中丸
相似度 72%
醒脾散
相似度 72%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