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50)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50)

1. 9.滋陰固下湯

治前證服藥後,外感之火已消,而渴與瀉仍未全愈。或因服開破之藥傷其氣分,致滑瀉不止。其人或兼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皆宜急服此湯。

白話文:

服用治療前述症狀的藥物後,外感引起的發熱已經退去,但是口渴和腹瀉尚未完全痊癒。可能是因為服用了清熱通便的藥物損傷了脾胃氣分,導致腹瀉難止。患者可能同時伴有喘息、咳嗽、自汗或心悸等症狀。這些情況都需要緊急服用此湯藥。

山藥(兩半),懷熟地(兩半),野臺參(八錢),滑石(五錢),生杭芍(五錢),甘草(二錢),酸石榴(一個,連皮搗爛)

白話文:

生山藥(兩半)、熟地黃(兩半)、野山參(八錢)、滑石(五錢)、生杭芍(五錢)、甘草(二錢)、酸石榴(一個,連皮搗爛)

上藥七味,用水五盅,先煎酸石榴十餘沸,去滓再入諸藥,煎湯兩盅,分二次溫飲下。若無酸石榴,可用牡蠣(煅研)一兩代之。汗多者,加山萸肉(去淨核)六錢。

白話文:

藥材:七味藥材 水量:五碗水 步驟:

  1. 先將酸石榴煮沸十幾次。
  2. 去除石榴渣滓後,加入其他藥材。
  3. 熬煮成兩碗湯藥。
  4. 分兩次溫熱服下。

如果沒有酸石榴,可以用煅製研磨後的牡蠣(一兩)代替。

如果汗液過多,可以加入去核的山茱萸肉(六錢)。

寒溫諸證,最忌誤用破氣之藥。若心下或胸脅疼痛,加乳香沒藥、楝子、丹參諸藥,腹疼者加芍藥,皆可止疼。若因表不解,束其鬱熱作疼者,解表清熱,其疼自止。若誤服檳榔青皮鬱金枳殼諸破氣之品,損其胸中大氣,則風寒乘虛內陷,變成結胸者多矣。即使傳經已深,而腸胃未至大實,可降下者,則開破與寒涼並用,亦易使大便滑瀉,致變證百出。愚屢見此等醫者誤人,心甚惻怛。

白話文:

無論是寒症還是熱症,最忌諱誤用會耗損氣血的藥物。如果心窩或胸肋疼痛,可以加入乳香、沒藥、楝子、丹參等藥物;腹痛的可以加芍藥,都能止痛。如果是因為外邪沒有解除,鬱熱在體內作痛的,需要解表清熱,疼痛自然消失。如果誤服了檳榔、青皮、鬱金、枳殼等破氣的藥物,損傷胸中的浩然之氣,就會導致風寒趁虛而入,演變成結胸。即使傳經(病情擴散)已深,但腸胃還沒有到特別實熱的情況,可以瀉下,那麼使用攻下藥與寒涼藥並用,也容易導致大便滑瀉,從而引發各種後續問題。我經常看到這樣的醫生誤人,心裡十分悲痛。

故與服破氣藥而結胸者,制蕩胸湯以救其誤。服破氣藥而滑瀉者,制此湯以救其誤。究之,誤之輕者可救,誤之重者實難挽回於垂危之際也。

白話文:

因此,對於服用破氣藥而導致胸悶的人,可以使用制蕩胸湯來挽救他們的錯誤。服用破氣藥而導致腹瀉的人,也可以使用此湯來挽回他們的錯誤。總之,錯誤較輕的可以挽救,而錯誤較重的到了危急時刻也難以挽回。

2. 10.猶龍湯

治胸中素蘊實熱,又受外感。內熱為外感所束,不能發泄。時覺煩躁,或喘、或胸脅疼,其脈洪滑而長者。

連翹(一兩),生石膏(六錢,搗細),蟬蛻(二錢,去足土),牛蒡子(二錢,炒搗)

白話文:

連翹(60 克) 生石膏(36 克,搗碎) 蟬蛻(12 克,去足土) 牛蒡子(12 克,炒過並搗碎)

喘者,倍牛蒡子。胸中疼者加丹參沒藥各三錢。脅下疼者,加柴胡川楝子各三錢。

白話文:

咳嗽的人,加倍使用牛蒡子。胸中疼痛的人,添加丹參和沒藥,各三錢。脅下疼痛的人,添加柴胡和川楝子,各三錢。

此方所主之證,即《傷寒論》大青龍湯所主之證也。然大青龍湯宜於傷寒,此則宜於溫病。至傷寒之病,其胸中煩躁過甚者,亦可用之以代大青龍,故曰猶龍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治的證狀,就是《傷寒論》中大青龍湯主治的證狀。但是大青龍湯適用於傷寒,而這個方子則適用於溫病。至於傷寒病症中胸悶煩躁特別厲害的,也可以用這個方子代替大青龍,所以稱之為「猶龍」。

一婦,年三十餘。胸疼連脅,心中發熱。服開胸、理氣、清火之藥不效。後愚診視,其脈浮洪而長。知其上焦先有鬱熱,又為風寒所束,則風寒與鬱熱相搏而作疼也。治以此湯,加沒藥、川楝子各四錢,一劑得汗而愈。

白話文:

有一名三十多歲婦女,胸部疼痛延伸至肋部,心中發熱。服用開胸、理氣、清火的藥物都沒有效。後來我診治時,發現她的脈象浮泛而有力,且較為綿長。我知道她上焦先前有鬱熱,又被風寒所束縛,因此風寒與鬱熱互相交搏而產生疼痛。我使用以下湯藥治療,並加入沒藥和川楝子,各四錢。服下一劑後,出汗便痊癒了。

一叟,年過七旬。素有勞病。因冬令傷寒,勞病復發,喘而且咳,兩三日間,痰涎壅盛,上焦煩熱。診其脈,洪長浮數。投以此湯,加玄參、潞參各四錢,一劑汗出而愈。

白話文: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年人,素有慢性病。因為受到冬天的寒氣侵襲,導致慢性病復發,表現為喘咳。兩三天內,痰液大量積聚,上半身感到煩熱。醫生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洪大、浮而數。醫生給他配了藥湯,並加上了四錢玄參和四錢潞參。服用了一劑藥後,老人出汗後病情好轉。

門人劉××,曾治一人,年四十。外感痰喘甚劇。四五日間,脈象洪滑,舌苔白而微黃。劉××投以此湯,方中石膏用一兩,連翹用三錢。一劑周身得汗,外感之熱已退,而喘未全愈。再診其脈,平和如常,微嫌無力。遂用拙擬從龍湯,去蘇子,加潞參三錢,一劑全愈。愚聞之喜曰:外感痰喘,小青龍湯所主之證也。

白話文:

有一個叫劉××的人,曾經治療過一個四十歲的病人。這個病人因外感而患上痰喘,病情非常嚴重。經過四五天,脈象洪滑,舌苔白中帶有微黃。劉××給他服了湯藥,其中石膏用了一兩,連翹用了三錢。服用一劑後,病人全身出汗,外感引起的發熱已經消退,但是喘息還沒有完全治癒。再次診脈,脈象平和如常,只是稍顯虛弱。於是,劉××改用拙擬從龍湯,去掉了蘇子,加了三錢潞參,服用一劑後,病人完全康復。我聽說後很高興,說道:外感痰喘,正是小青龍湯所治療的證候。

拙擬猶龍湯,原以代大青龍湯,今並可代小青龍湯,此愚之不及料也。將方中藥味輕重,略為加減,即能另建奇功,以斯知方之運用在人,慧心者自能變通也。

白話文:

當初我設計出「猶龍湯」,原本是打算代替「大青龍湯」使用的。沒想到現在也可以代替「小青龍湯」,這是我始料未及的。調整方中的藥量比例,稍作加減,就能創造出不同的療效。由此可知,藥方的運用全在於人,心中有智慧的人自然能靈活變通。

按:,連翹原非發汗之藥,即諸家本草,亦未有謂其能發汗者。惟其人蘊有內熱,用至一兩必然出汗,且其發汗之力緩而長。為其力之緩也,不至為汪洋之大汗,為其力之長也,晚睡時服之,可使通夜微覺解肌。且能舒肝氣之郁,瀉肺氣之實,若但目為瘡家要藥,猶未識連翹者也。用連翹發汗,必色青者方有力。蓋此物嫩則青,老則黃。凡物之嫩者,多具生髮之氣,故凡發汗所用之連翹,必須青連翹。

白話文:

說明:

連翹原本不是治療發汗的藥物,歷代的本草書中也沒有記載它有發汗作用。但是,如果患者體內有內熱,服用到一兩就會出汗,而且發汗的作用緩和而持久。由於發汗作用緩和,所以不會導致大汗淋漓;由於發汗作用持久,如果在睡前服用,可以在整夜中微微出汗,緩解肌肉痠痛。此外,連翹還能疏肝氣鬱結,瀉肺氣壅滯。如果只把它當作治療皮膚潰瘍的要藥,那就低估了它的作用。使用連翹發汗,必須選擇青色的纔能有效。因為連翹新鮮時是青色,老了則變成黃色。一般來說,新鮮的藥材都具有生發之氣,因此發汗時使用的連翹必須是青色的連翹。

3. 1.仙露湯

治寒溫陽明證,表裡俱熱,心中熱,嗜涼水,而不至燥渴,脈象洪滑,而不至甚實,舌苔白厚,或白而微黃,或有時背微惡寒者。

白話文:

治療寒熱證中的陽明證,表裡皆熱,心中發熱,喜歡喝涼水,但不會到口乾舌燥的地步,脈象洪大滑利,但不會過於實,舌苔白厚,或者白中微黃,有時背部會輕微惡寒。

石膏(三兩,搗細),玄參(一兩),連翹(三錢),粳米(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150克,研成細粉),玄參(60克),連翹(15克),粳米(25克)

上四味,用水五盅,煎至米熟,其湯即成。約可得清汁三盅,先溫服一盅。若服完一劑,病猶在者,可仍煎一劑,服之如前。使藥力晝夜相繼,以病愈為度。然每次臨服藥,必詳細問詢病人,若腹中微覺涼,或欲大便者,即停藥勿服。候兩三點鐘,若仍發熱未大便者,可少少與服之。若已大便,即非溏瀉而熱猶在者,亦可少少與服。

白話文:

這四味藥,加水五碗,煮到米煮熟,湯就熬好了。大約能得到三碗清湯,先溫熱服一碗。如果服完一劑,病還沒好,可以再煎一劑,服法和之前一樣。讓藥力日夜持續發揮,直到病癒為止。但是每次服藥前,一定要詳細詢問病人,如果腹部感到微微發涼,或者想大便,就停止服藥。等兩三個小時,如果還是發熱沒有大便,可以少少地給他服一些。如果已經大便,但不是腹瀉,而熱症還存在,也可以少少地給他服一些。

《傷寒論》白虎湯,為陽明府病之藥,而兼治陽明經病。此湯為陽明經病之藥,而兼治陽明府病。為其所主者,責重於經,故於白虎湯方中,以玄參之甘寒(《神農本草經》言苦寒,細嚼之實甘而微苦,古今藥或有不同),易知母之苦寒,又去甘草,少加連翹。欲其輕清之性,善走經絡,以解陽明在經之熱也。

白話文:

《傷寒論》中的白虎湯,主要是治療陽明府的疾病,但也可以同時治療陽明經的疾病。這帖藥方主要針對陽明經的疾病,但也能兼治陽明府的疾病。因為它主要針對經絡,所以白虎湯的方劑中,用甘寒的玄參(《神農本草經》記載它為苦寒,但仔細咀嚼後實際上是甘而微苦,不同時代的藥材可能有差異)取代苦寒的知母,又去掉了甘草,略加一些連翹。希望它能發揮輕清的特性,順利進入經絡中,解除陽明經的熱症。

方中粳米,不可誤用糯米(俗名漿米)。粳米清和甘緩,能逗留金石之藥於胃中,使之由胃輸脾,由脾達肺,藥力四布,經絡貫通。糯米質黏性熱,大能固閉藥力,留中不散,若錯用之,即能誤事。

白話文:

藥方中的粳米,不能誤用糯米(俗稱漿米)。粳米性質溫和甘甜緩和,可以讓金石類藥物在胃中停留,幫助藥物從胃部輸送到脾臟,再由脾臟到達肺部,讓藥力散佈全身,使經絡暢通。糯米質地黏稠,性熱,容易阻礙藥力擴散,使藥物停滯在體內無法發揮作用,如果誤用糯米,就會影響療效。

一叟年七十有一,因感冒風寒,頭疼異常,徹夜不寢。其脈洪大有力,表裡俱發熱,喜食涼物,大便三日未行,舌有白苔甚厚。知系傷寒之熱,已入陽明之府。因頭疼甚劇,且舌苔猶白,疑猶可汗解。治以拙擬寒解湯,加薄荷葉一錢。頭疼如故,亦未出汗,脈益洪實。恍悟曰:此非外感表證之頭疼,乃陽明經府之熱,相併上逆,而沖頭部也。

白話文: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翁,因為受了風寒,頭痛得厲害,整晚睡不著。他的脈搏又大又有力,內外都發熱,喜歡吃涼的東西,三天沒有大便,舌頭上有很厚的白苔。醫生知道這是傷寒引發的熱症,已經進入陽明腑。因為頭痛特別嚴重,而且舌苔還是白色的,醫生判斷還可以通過發汗來解除。於是用藥方治療,並加了一錢薄荷葉。可是,頭痛依然如故,也沒有出汗,脈搏反而更強勁有力。醫生這才恍然大悟:這不是由外感表證引起的頭痛,而是陽明經腑的熱氣,上逆沖擊頭部所致。

為制此湯,分三次溫飲下,頭疼愈強半,夜間能安睡,大便亦通。復診之,脈象餘火猶熾,遂用仲景竹葉石膏湯,生石膏仍用三兩,煎汁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盡劑而愈。

白話文:

為了配置這個湯藥,分三次溫熱喝下後,頭痛症狀減緩一半,晚上就能安然入睡,大便也通了。再次就診時,脈象顯示餘火仍旺盛,於是使用仲景的竹葉石膏湯,用生石膏三兩,煎成一大碗藥汁,分三次溫熱喝下,喝完一劑就痊癒了。

按:竹葉石膏湯,原寒溫大熱退後,滌餘熱、復真陰之方。故其方不列於六經,而附載於六經之後。其所以能退餘熱者,不恃能用石膏,而恃石膏與參並用。蓋寒溫餘熱,在大熱鑠涸之餘,其中必兼有虛熱。石膏得人參,能使寒溫後之真陰頓復,而餘熱自消,此仲景制方之妙也。又麥冬甘寒黏滯,雖能為滋陰之佐使,實能留邪不散,致成勞嗽。而惟與石膏、半夏並用,則無忌,誠以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滯也。或疑炙甘草湯(亦名復脈湯)中亦有麥冬,卻無石膏、半夏。然有桂枝生薑之辛溫宣通者,以駕馭之,故亦不至留邪。彼惟知以甘寒退寒溫之餘熱者,安能援以為口實哉!

白話文:

_以下為_竹葉石膏湯的解釋。這種湯劑是專門用來清除溫熱病的大熱衰退後殘餘的熱氣,恢復身體陰液的方子。因此這個方劑不屬於六經分類,而是附屬於六經之後。

竹葉石膏湯之所以能夠清除殘餘熱氣,並不是單靠石膏的作用,而是因為石膏與人參一起使用。因為溫熱病的殘餘熱氣,在大熱熱衰竭後,體內必定同時存在虛熱。石膏結合人參,能夠使溫熱病後耗損的陰液迅速恢復,於是殘餘熱氣自然會消退。這就是仲景醫生制定這個方劑的高明之處。

再者,麥冬性味甘寒黏滯,雖然可以作為滋陰的輔助藥材,但實際上會使邪氣滯留而不散,導致咳嗽。不過,如果將麥冬與石膏、半夏一起使用,就不會產生這種問題,因為石膏可以驅散邪氣,半夏可以化解黏滯。

有人可能會質疑,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中也含有麥冬,但沒有石膏和半夏。然而,炙甘草湯中含有桂枝和生薑,這些辛溫藥材可以宣通氣血,駕馭麥冬,所以也不會導致邪氣滯留。那些只知道用甘寒藥物清除溫熱病殘餘熱氣的人,怎能以炙甘草湯的例子作為依據呢?

溫病中,有當日得之,即宜服仙露湯者。一童子,年十六。暑日力田於烈日之中,午飯後,陡覺發熱,無汗,煩渴引飲。診其脈,洪而長,知其暑而兼溫也。投以此湯,未盡劑而愈。

白話文:

在患有熱性疾病時,有當天發病後,就該服用仙露湯的情況。有一位十六歲的男孩,在炎熱的夏天烈日下勞作,午飯後,突然感到發熱,沒有出汗,口渴且想喝水。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洪大有力,知道他是暑熱夾雜的原因。於是給他服用仙露湯,還沒吃完一劑就痊癒了。

按:,此證初得,而胃府之熱已實。彼謂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者,何夢夢也!

上焦煩熱太甚者,原非輕劑所能療。而投以重劑,又恐藥過病所,而病轉不愈。惟用重劑,徐徐飲下,乃為合法。曾治一人,年四十餘。素吸鴉片,於仲冬得傷寒,兩三日間,煩躁無汗。原是大青龍湯證,因誤服桂枝,煩躁益甚。迎愚診視,其脈關前洪滑,兩尺無力。為開仙露湯,因其尺弱,囑其徐徐飲下,一次只飲藥一口,防其寒涼侵下焦也。

白話文:

上半身燥熱過於嚴重的人,可不是輕微藥物就能治癒的。如果使用強力藥物,又怕藥效過猛,反而加重病情。只有使用強力藥物,但緩慢服用,纔是正確的做法。曾經治療過一位四十多歲的人。他原本有吸食鴉片的習慣,在仲冬季節得了傷寒,兩三天內出現煩躁不安、不出汗的症狀。這原本符合服用大青龍湯的症狀,但因為誤服了桂枝湯,導致煩躁更加劇烈。此人請我診治,他的脈象是關於前的脈很洪滑,兩尺的脈則很無力。我開了仙露湯給他,因為他的尺脈無力,我特別囑咐他慢慢服用,一次只喝一口湯藥,以免寒涼性質的藥效侵犯到下半身。

病家忽愚所囑,竟頓飲之,遂致滑瀉數次,多帶冷沫。上焦益覺煩躁,鼻如煙燻,面如火炙。其關前脈,大於前一倍,又數至七至。知其已成戴陽之證,急用人參一兩,煎好兌童便半茶蠱,將藥碗置涼水盆中,候冷頓飲之。又急用玄參、生地、知母各一兩,煎湯一大碗,候用。

白話文:

病人一時忘記了我的囑咐,竟然一口氣把藥全喝了,結果導致滑瀉了好幾次,拉出很多帶有冷沫的糞便。上半身更加感到煩躁,鼻子像是被煙燻過,臉龐則像被火烤過一樣。我號了他的關前脈,比先前大了一倍,而且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也增加到七至八次。我知道他已經轉變成戴陽證了,於是趕緊用一兩的人參煎煮好,再加入半碗童便,把藥碗放在裝了冷水的盆子裡,等藥冷了再一口喝下。同時,我也趕緊用了玄參、生地、知母各一兩,煎了一大碗藥湯,備著等候使用。

自服參後,屢診其脈,過半點鐘,脈象漸漸收斂,至數似又加數。遂急將候用之藥燉熱,徐徐飲下,一次飲藥一口,閱兩點鐘盡劑,周身微汗而愈。此因病家不聽所囑,致有如此之失,幸而救愈,然亦險矣。審是,則凡藥宜作數次服者,慎勿頓服也。蓋愚自臨證以來,無論內傷、外感,凡遇險證,皆煎一大劑,分多次服下。

白話文:

服用參藥之後,我多次診斷他的脈搏,過了一個半小時,脈象逐漸收斂,脈數又似乎增加。於是我趕緊將預備的藥熱燉好,讓他緩慢一口一口地喝下去,花了兩個小時喝完,全身微微出汗,病情就痊癒了。這是因為病人沒有遵從我的囑咐,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還好及時救治,但也是很危險啊。審視這件事,服用要分次服用的藥物,千萬不要一次大量服用。因為我從診治以來發現,無論是內傷還是外感,只要遇到危重的情況,我都會煎出一大劑藥,分多次服用。

此以小心行其放膽,乃萬全之策,非孤注之一擲也。

《傷寒論》陽明篇中,白虎湯後,繼以承氣湯,以攻下腸中燥結,而又詳載不可攻下諸證。誠以承氣力猛,倘或審證不確,即足誤事。愚治寒溫三十餘年,得一避難就易之法。凡遇陽明應下證,亦先投以大劑白虎湯一兩劑。大便往往得通,病亦即愈。即間有服白虎湯數劑,大便猶不通者,而實火既消,津液自生,腸中不致乾燥,大便自易降下。用玄明粉三錢,加蜂蜜柿霜兩許,開水沖調服下,大便即通。

白話文:

在《傷寒論》的陽明篇中,使用白虎湯後再使用承氣湯,目的是為了攻下腸道中的積滯乾燥,但書中也詳細記載了不適合攻下的各種證狀。因為承氣湯藥力強勁,如果辨證不準確,很容易誤事。我行醫治療寒溫症三十多年,找到了一種避險而簡便的方法。凡是遇到陽明症應當攻下的證狀,我也會先服用大劑量的白虎湯一兩次。大便通常都能通暢,病情也很快好轉。即使有服用了白虎湯數劑,大便仍不通的情況,但體內的虛火已經消退,津液也生長出來,腸道不會乾燥,大便自然容易排出。可以服用玄明粉三錢,加入蜂蜜或柿霜各兩匙,用開水沖調後服用,大便就能通暢。

若仍有餘火未盡,而大便不通者,單用生大黃末一錢(若涼水調服生大黃末一錢,可抵煮服者一兩),蜜水調服,通其大便亦可。且通大便於服白虎湯後,更無下後不解之虞。蓋下證略具,而脈近虛數者,遽以承氣下之,原多有下後不解者,以其真陰虧、元氣虛也。惟先服白虎湯或先服白虎加人參湯,去其實火,即以復其真陰,培其元氣,而後微用降藥通之,下後又何至不解乎。此亦愚百用不至一失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上火的情況還沒有完全消退,而且大便不通暢,可以單獨使用生大黃粉一錢(如果用涼水送服生大黃粉一錢,效果相當於煎服一兩)。可以用蜂蜜水調和後服用,這樣可以促進大便通暢。而且在大便通暢後再服用白虎湯,就不會出現下瀉後無法緩解的情況。因為在症狀輕微,脈搏接近虛數的情況下,如果貿然使用承氣湯來瀉下,可能會出現瀉後無法緩解的情況。這是因為真正的陰液已經虧損,元氣也虛弱了。只有先服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來消除真正的上火,即恢復真正的陰液,培補元氣,然後再用輕微瀉下的藥物來通便,這樣就不會出現瀉後不能緩解的情況了。這也是我長久以來使用這個方法,沒有出現過一次失誤的方法。

間有用白虎湯潤下大便,病仍不解,用大黃降之而後解者,以其腸中有匿藏之結糞也。曾治一媼,年七十餘,季冬得傷寒證,七八日間,延愚診視。其脈洪長有力,表裡俱熱,煩渴異常,大便自病後未行。投以白虎加人參湯二劑,大便遂通,一日降下三次,病稍見愈,而脈仍洪長。

白話文:

有時候使用白虎湯來促進排便,但疾病仍然未見好轉,於是使用大黃來瀉下,之後疾病才得以痊癒。這是因為患者的腸道中藏有未排出的糞便塊。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婦,在冬季末得了傷寒。在延請我診治的七八天前,她感覺到脈搏強勁有力,內外皆熱,煩渴異常,自生病以來未曾排便。我給她開了兩劑白虎加人參湯,她的大便很快通暢了,一天排了三次大便,病情稍微好轉,但脈搏仍然強勁有力。

細審病情,當有結糞未下,遂單用大黃三錢,煮數沸服之,下結糞四五枚,病遂見愈,仍非脈淨身涼,又用拙擬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服未盡劑而愈。然此乃百中之一二也。臨證者,不可因此生平僅遇之證,遂執為成法,輕視白虎,而重視承氣也。

白話文:

仔細觀察病情,發現病患有宿便未排出,於是隻用了三錢大黃,煮沸多次後服用,排出了四五枚宿便,病症就痊癒了,但是患者的脈象還沒有恢復正常,身體也還有熱氣。我再次使用「拙擬白虎湯」加人參、山藥代替粳米湯,患者服用未完一劑就痊癒了。然而,這只是百例中的一兩例。在臨牀診療中,不能因為遇到一兩例這樣的病例,就將其作為成法,輕視「白虎湯」,而重視「承氣湯」。

重用石膏以退火之後,大便間有不通者,即可少用通利之藥通之。此固愚常用之法,而隨證制宜,又不可拘執成見。曾治一少年,傷寒已過旬日,陽明火實,大便燥結,投一大劑白虎湯,一日連進二劑,共用生石膏六兩,至晚九點鐘,火似見退,而精神恍惚,大便亦未通行,再診其脈,變為弦象,夫弦主火衰,亦主氣虛。知此證清解已過,而其大便仍不通者,因其元氣虧損,不能運行白虎湯涼潤之力也。

白話文:

使用大量石膏以退燒之後,如果大便仍然不通暢,可以適量使用瀉藥。這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但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不能拘泥於固定的做法。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輕人,傷寒已過十天,陽明胃火旺盛,大便乾燥不通。我開了一劑白虎湯,一天連續服用兩劑,總共用了 300 克生石膏。到晚上 9 點左右,熱度似乎退了一些,但精神恍惚,大便仍然不通。再次診脈,脈象已變為弦形,弦脈表示熱度減退,也表示氣虛。由此可知,這個病人的清熱解毒治療已經過度,但其大便仍然不通,是因為他的元氣受損,無法運行白虎湯的涼潤之力。

遂單用人參五錢,煎湯俾服之,須臾大便即通,病亦遂愈。蓋治此證的方,原是白虎加人參湯,因臨證時審脈不確,但投以白虎湯,遂致病有變更。幸迷途未遠,猶得急用人參,繼所服白虎湯後以成功。誠以日間所服白虎湯,盡在腹中,得人參以助之,始能運化。是人參與白虎湯,前後分用之,亦無異於一時同用之也。

白話文:

於是隻用了五錢重的人參,熬湯給他服用,一會兒大便就通了,疾病也痊癒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劑,本來是白虎湯加人參湯,因為在診斷時脈象不確,因此只服用了白虎湯,導致病情發生了變化。幸好迷途未遠,還能及時使用人參,在服用白虎湯之後成功治癒了。這是因為先前服用過的白虎湯還停留在腹部中,得到人參的幫助,才得以運化。因此,人參和白虎湯,儘管前後分開服用,但和同時服用效果沒有兩樣。

益嘆南陽制方之神妙,誠有令人不可思議者也。吳又可謂:「如人方肉食而病適來,以致停積在胃,用承氣下之,惟是臭水稀糞而已,於承氣湯中,單加人參一味,雖三四十日停積之物於是方下。蓋承氣借人參之力鼓舞胃氣,宿物始動也。」又可此論,亦即愚用人參於白虎湯後,以通大便之理也。

白話文:

我讚歎南陽制定的藥方的神奇,真是讓人難以想像。吳又可說:「就像一個人吃肉太多,得了病,導致停留在胃裡,使用承氣湯治療,只會有惡臭的水和稀糞排出來,在承氣湯中,單獨加入人參,即使停積了三四十天的東西也能被這藥方排出。可能是承氣湯借用人參的力量,振奮了胃氣,停留在胃裡很久的東西才會開始排出。」吳又可的論述,就是我用人參在白虎湯之後,用來通便的原理。

附錄:

湖北天門縣崔××來函:

丁卯仲夏,何某,身染溫病。他醫以香薷飲藿香正氣散治之,不效。迎僕診視,遵用清解湯,一劑而愈。時因溫病盛行,以書中清解湯、涼解湯、寒解湯、仙露湯、從龍湯餾水石膏飲,有嘔者,兼用代赭石。本此數方,變通而用,救愈三千餘人,共用生石膏一千餘斤,並未僨事。

白話文:

農曆丁卯年仲夏,患者何某,得了溫病。其他醫生用香薷飲、藿香正氣散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請我診治,我遵照「清解湯」的方劑,只服了一劑藥就痊癒了。

當時正值溫病流行,依據醫書中的「清解湯」、「涼解湯」、「寒解湯」、「仙露湯」、「從龍湯」、「餾水石膏飲」等方劑,再加一些嘔吐的患者用代赭石。根據這些方劑,靈活運用,救治了三千多名患者,共使用了超過一千斤的生石膏,且沒有出過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