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痰濕痰氣

左,濕盛多痰之體,感冒風邪,襲於肺胃,以致由咳而引動伏飲,咳日以劇,右脅肋作痛,濁痰瀰漫,神機不運,神識迷糊。疊化濁痰,神情轉慧。至於痰濕之變態,如阻塞營衛而為寒為熱,鬱蒸中氣而苔起灰黴,困乏脾陽、脾土不能運旋鼓舞而大便燥結,清中之濁不降、濁中之清不升而轉幹燥,傳變種種。雖肌表之風,化疹外達,而濕痰究仍內困。

白話文:

對於濕氣過盛、痰液過多的體質,感染風寒後,會侵襲肺和胃,導致咳嗽並引發體內的潛伏水飲(伏飲)。咳嗽逐漸加重,右側肋骨疼痛,混濁的痰液瀰漫,精神遲鈍,意識模糊。化解濁痰後,精神會轉為清醒。至於痰濕的變化多端,例如:阻塞經絡導致寒熱不調、中氣鬱結導致舌苔出現灰黴、睏乏脾胃陽氣導致大便乾燥、清濁不分導致身體乾燥。雖然表皮的風邪得以排出體外,但濕痰仍會內部作祟。

所以病退之後,而疲憊自若,漸至氣阻濕墜,少腹之滿,頓從上僭,不特入腹過臍,而且上及胸脘,食入攻撐。右寸細澀,關部弦滑,尺部沉弱,左部俱見小弱。都由脾為濕困,陽氣不能運行,土滯而木不扶疏,遂令濕之流於下者,隨左升之氣而逆從上行,腸胃流行之機,悉為之阻,為撐為脹之所由來也。下病過中,圖治非易。

白話文:

因此在病退後,仍舊疲乏無力,漸漸地氣滯水濕下垂,小腹脹滿,突然從上腹向上蔓延,不僅進入腹腔超過肚臍,甚至蔓延到胸腹,吃東西就會腹痛腹脹。右寸脈細而澀,關脈弦而滑,尺脈沉而弱,左脈全部表現為細而弱。這些都源於脾被濕氣所困,陽氣不能運轉,脾胃運行不暢,肝氣無法升發,於是導致下部流動的濕氣隨著左邊向上的氣息逆行而上,腸胃運行受阻,所以才會出現腹脹腹脹。當疾病發展到中焦,想要治療並不容易。

擬條達肝木,泄府濁而運脾陽,冀得小溲漸暢,濕流氣宣,方是好音耳。

淡吳萸(三分蜜水浸後取出候乾鹽水炒),霞天曲(二錢炒),麩炒枳殼(一錢),廣陳皮(一錢蜜水浸後陳壁土炒),川楝子(一錢五分),連皮茯苓(五錢),鹽水炒香附(一錢五分),木豬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不落水雞內金(一個炙研調服),小溫中丸(三錢開水先調服)

白話文:

  • 淡吳茱萸(先用三分蜜水浸泡,取出後晾乾,用鹽水炒過)
  • 霞天曲(兩錢,炒過)
  • 麩炒枳殼(一錢)
  • 廣陳皮(一錢,用蜜水浸泡後,用陳壁土炒過)
  • 川楝子(一錢五分)
  • 帶皮茯苓(五錢)
  • 鹽水炒香附(一錢五分)
  • 木豬苓(兩錢)
  • 澤瀉(一錢五分)
  • 不落水雞內金(一個,炙後研碎調服)
  • 小溫中丸(三錢,先用開水調服)

沈(左),向有痰飲,茲於春夏之交,神情委頓,形體惡寒,胃呆少納。右脈濡滑,舌苔滑潤。此由濕痰蘊阻,脾陽不能鼓舞,所以陽氣敷布不周。以六君加味。

白話文:

沈先生,長年有痰液積聚。近期春夏交替之際,精神萎靡不振,身體怕冷,胃口變差。把脈時,脈搏濡滑,舌苔也滑潤。這是因為濕痰停積阻滯,脾陽虛弱,無法運化水濕,導致陽氣無法正常運行。因此,採用六君子湯加味治療。

小兼條參(另煎沖八分),上廣皮(一錢),茯苓(三錢),淡乾薑(四分),炒於朮(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炙草(三分),焦麥芽(一錢)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內部虛弱,濕氣和痰液阻塞,纏綿日久,胃氣虛弱,胃陰也受損。脾臟屬陰土,胃臟屬陽土,陰土必須有陽氣才能運作,陽土必須有陰氣才能調和。現在出現不思飲食、噁心欲吐、痰液黏稠的情況。脈象細弱有弦狀,右寸脈較左寸脈強勁,左寸脈略顯細弱,且有浮數感,舌苔少,舌頭中央光亮發紅。這是因為病情長期拖延,胃氣無法恢復,胃陰也隨之虛弱,導致陽明經脈不調和,失去通降功能。建議採用甘涼益胃的方法治療。

二診,中虛濕痰內阻,纏綿日久,胃氣既虛,胃陰亦損。脾為陰土,胃為陽土,陰土固非陽不運,陽土則非陰不和。今不納不飢,噁心欲吐,痰黏而稠。脈細弦,右部較大於左,左部略覺細軟,且有數意,舌少苔,中心光紅。良由病久胃氣不復,胃陰連類而虛,遂致陽明不和,失於通降。擬甘涼益胃法。

西洋參(一錢五分元米炒),氣滯(三錢),茯神(三錢),半夏曲(鹽水炒二錢),金石斛(三錢),生扁豆衣(三錢),鹽水炒竹茹(一錢),活水蘆根(七錢)

白話文:

西洋參(先炒到米黃色,用量 1.5 克)

氣滯(用量 3 克)

茯神(用量 3 克)

半夏曲(先用鹽水炒過,用量 2 克)

金石斛(用量 3 克)

生扁豆衣(用量 3 克)

鹽水炒竹茹(用量 1 克)

新鮮蘆根(用量 7 克)

師云、若淺視之,似人參益智半夏瀉心橘皮竹茹之證,今舌見光紅脈見弦數,胃陰之虛顯然,故宜甘涼養胃矣。(正蒙志)

白話文:

老師說,如果只做淺顯的觀察,症狀好像人參、益智、半夏、瀉心、橘皮、竹茹這些藥方所治療疾病的症狀。但現在舌頭呈現光亮的紅色,脈象出現像琴絃一樣的細數,這明顯是胃陰虛證,所以應該使用具有滋陰涼胃功效的藥方來治療。

徐(右),陰分不足於下,虛火浮越於上,單聲嗆咳,痰帶青綠。宜育陰以制伏陽氣,陽氣平則眩暈自定也。

細生地(四錢),粉丹皮(二錢),川貝母(二錢),黑豆衣(三錢),白蒺藜(三錢),淡天冬(三錢),海蛤粉(三錢),池菊花(一錢五分),陳關蟄(六錢)

白話文:

  • 細生地:4 錢
  • 粉丹皮:2 錢
  • 川貝母:2 錢
  • 黑豆衣:3 錢
  • 白蒺藜:3 錢
  • 淡天冬:3 錢
  • 海蛤粉:3 錢
  • 池菊花:1 錢 5 分
  • 陳關蟄:6 錢

左,相火行令之時,虛火時降時升,升則煉液成痰,熏蒸肺胃,咽痛時作,痰多牽膩。深入重地,恐難圖治。勉擬化痰以衰其熏蒸之勢。

白話文:

在左季(秋季),相火(腎上腺)運作旺盛時,虛火不定時地升降,升起來時會煉化體液形成痰液,薰蒸肺胃,導致咽喉疼痛,痰液也增多粘稠。如果這種情況深入到重要器官,恐怕難以治療。不妨試著化痰,以減輕痰液薰蒸。

北沙參(四錢),海蛤粉(三錢),生牡蠣(五錢),茯苓(三錢),陳關蟄(一兩),川石斛(四錢),川貝母(三錢),天花粉(二錢),竹瀝(一兩),大荸薺(四枚)

白話文:

北沙參(20克),蛤蜊粉(15克),生牡蠣(25克),茯苓(15克),陳年蟬蛻(50克),川石斛(20克),川貝母(15克),天花粉(10克),竹瀝(50克),大荸薺(4個)

呂(左),癖染紫霞,日久傷氣,氣弱不能輸運,聚飲生痰,上阻肺降,咳嗽痰多盈碗。脈象沉弦。雖屬飲象,每先乾咳,然後痰多。肺金漸燥,將成痰火之症。

白話文:

呂某長期染上風寒,時間一久傷及氣血,氣虛運化不暢,水液堆積形成痰液,上阻肺氣,導致咳嗽多痰,甚至盛滿碗口。脈象沉實而緊細,雖是水飲停滯的徵象,但往往先出現乾咳,再轉為大量咳痰。肺氣屬金,原本應濡潤滋養,但由於長期受損,漸趨乾燥,將演變成痰火之症。

川貝母(三錢),桔梗(二錢),蘇子(三錢),竹瀝半夏(一錢五分),枳殼(七分),肥玉竹(三錢),茯苓(三錢),白蜜(一錢五分),橘紅(一錢),老薑(一錢五分後二味少衝水炒乾入煎)

白話文:

川貝母(15克),桔梗(10克),蘇子(15克),竹瀝半夏(7.5克),枳殼(3.5克),肥玉竹(15克),茯苓(15克),白蜜(7.5克),橘紅(5克),老薑(7.5克,最後兩味稍炒過後再煎煮)

二診,用石頑老人法,咳嗽痰多,尚復如是,寅卯為甚,甚則心煩汗出。脈象甚弦,而帶微數。陰精不足於下,痰氣憑凌於上,衝陽挾痰上升,所以寅卯為甚。然膩藥難投,宜上下分治。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根據石頑老人的方法,咳嗽有痰的現象仍然沒有改善,而且在清晨時分最嚴重,發作時會心煩意亂、冒汗。脈搏非常緊繃,並且略帶點快速。這是因為陰精不足於下焦,導致痰氣上升侵犯上焦,衝陽之氣挾帶著痰氣上升,因此在清晨時分最劇烈。不過,由於痰黏膩難治,所以應該分上下焦治療。

玉竹(三錢),車前子(一錢五分),冬瓜子(三錢),炒蘇子(一錢五分),貝母(一錢),懷牛膝(鹽水炒三錢),白茯苓(三錢),海蛤粉(三錢),濟生腎氣丸(三錢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 玉竹:三錢
  • 車前子:一錢五分
  • 冬瓜子:三錢
  • 炒蘇子:一錢五分
  • 貝母:一錢
  • 炒牛膝:三錢(以鹽水炒製)
  • 白茯苓:三錢
  • 海蛤粉:三錢
  • 濟生腎氣丸:三錢(以淡鹽湯送服)

三診,補水中之陰,助水中之火,利水中之滯,寅卯咳嗽已減,痰亦漸少。再上下分治。

製半夏(一錢五分),炒蘇子(一錢),懷牛膝(三錢酒炒),車前子(鹽水炒二錢),薄橘紅(一錢),白茯苓(三錢),紫蛤殼(五錢),炒香甜杏仁(三錢),濟生腎氣丸(三錢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 半夏:15 克
  • 炒蘇子:15 克
  • 懷牛膝:45 克(用酒炒過)
  • 車前子:30 克(用鹽水炒過)
  • 薄荷:15 克
  • 白茯苓:45 克
  • 紫蛤殼:75 克
  • 炒香杏仁:45 克
  • 濟生腎氣丸:45 克(用淡鹽湯送服)

四診,痰嗽漸輕,的屬腎虛不能仰吸肺氣下行。介賓先生謂熟地為化痰之聖藥,其說雖偏,不為無意也。

白話文:

經過四診,痰咳逐漸減輕,這屬於腎虛無法吸納肺氣,導致肺氣下降。介賓先生說熟地黃是化痰的聖藥,他的說法雖然偏頗,但也不完全沒有道理。

炒萸肉(二錢),白茯苓(三錢),車前子(鹽水炒三錢),炒香甜杏仁(三錢),淮山藥(三錢),紫蛤殼(五錢),懷牛膝(鹽水炒三錢),七味都氣丸(三錢),濟生腎氣丸(二錢二丸和合分二次服)

白話文:

炒杜仲(2錢),白茯苓(3錢),炒鹽水車前子(3錢),炒香甜杏仁(3錢),淮山藥(3錢),紫蛤殼(5錢),炒鹽水懷牛膝(3錢),七味都氣丸(3錢),濟生腎氣丸(2錢2丸,分兩次服用)

陳(右),一陽將復,陽氣上升,木來剋土。便痢之後,氣分不和,有時𩞄雜神糊,痰多稠膩。肝木之餘威未平,痰氣之迷濛不化。擬平肝化痰。

白話文:

在病症發展過程中(陳),陽氣漸漸恢復,上升,木火之性剋土。久痢之後,氣血不調和,偶爾腹痛便溏,痰液增多粘稠。肝木的餘威尚未解除,痰氣凝聚不清。此時應採用平肝化痰的治療方法。

金鈴子(一錢五分切),廣皮(一錢),炒竹茹(一錢),海蛤粉(三錢包),制香附(二錢研),雲茯苓(三錢),陳膽星(五分),竹瀝半夏(一錢五分),淡吳萸(二分),川雅連(五分二味同炒)

白話文:

金鈴子(1.5錢,切片)

廣皮(1錢)

炒竹茹(1錢)

海蛤粉(3錢,包好)

制香附(2錢,研磨)

雲茯苓(3錢)

陳膽星(0.5錢)

竹瀝半夏(1.5錢)

淡吳萸(0.2錢)

川雅連(0.5錢)

(川雅連和淡吳萸一起炒)

二診,肝熱上騰,時仍𩞄雜。清曠之地,為痰熱瀰漫,所以甚覺迷沉。再泄熱化痰。

青鹽半夏(一錢五分),廣橘紅(一錢),黑山梔(三錢),炒竹茹(一錢),炒栝蔞皮(三錢),粉丹皮(二錢),白茯苓(三錢),淮小麥(三錢),炒香甜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川雅連(四分),穀芽(二錢)

白話文:

青鹽:1.5錢

廣橘紅:1錢

黑山梔:3錢

炒竹茹:1錢

炒栝蔞皮:3錢

粉丹皮:2錢

白茯苓:3錢

淮小麥:3錢

炒香甜杏仁:3錢

冬桑葉:1錢

川雅連:0.4錢

穀芽:2錢

某,痰氣交阻陽明,納食中脘痞脹,每至病發,諸氣閉郁,上不得吐,下不得便。脈象弦滑。口燥煩渴,火從氣化,氣由痰阻。宜化痰開鬱。

白話文:

某人因痰氣阻滯在陽明經脈,導致中脘部位(心窩)痞滿脹痛。每當發病時,各種氣體壅滯,向上吐不出來,向下也不能通便。脈象弦滑。口乾舌燥,煩渴,這是由氣生熱,熱化水液所致,而氣被痰阻礙導致的。應該化痰解鬱。

豆豉(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杏仁泥(三錢),枳實(一錢),黑山梔(二錢),茯苓(四錢),鹽水炒竹茹(一錢),白金丸(五分),蔞皮(四錢),枇杷葉(四片)

白話文:

豆豉(15克)

鬱金(7.5克)

杏仁粉(15克)

枳實(5克)

山梔子(10克)

茯苓(20克)

鹽水炒竹茹(5克)

白金丸(2.5克)

陳皮(20克)

枇杷葉(4片)

病發時用當歸龍薈丸一錢,礞石滾痰丸二錢,開水送下。

白話文:

當病情發作時,服用當歸龍薈丸一錢(約 3.75 克),礞石滾痰丸二錢(約 7.5 克),用開水送服。

某,肝腎空虛,不能藏納,陰精未復,中氣復虛,以致旋運無權。濕痰難運,阻於肺下,氣逆短促。痰阻於上,濕趨於下,兩脛為之腫脹。頻進補腎鎮納之方,病不少退。良以歸納之藥,不能化痰,腎欲納而肺不降,殊多掣肘之處。如竟改投降肺化痰之劑,深恐開其上者,更虛其下。

白話文:

某人因肝腎虛弱,無法有效儲藏元氣,導致陰氣未回復,元氣也虛弱,因而造成頭暈目眩。濕痰難以運化,阻留在肺部以下,導致氣喘吁吁。痰阻在上部,濕邪流向下方,導致雙腿水腫。雖然多次服用補腎固攝的藥方,但病情並未明顯改善。這是因為補腎的藥物無法化痰,腎臟想要攝納元氣,但肺部無法下降,導致許多阻礙。如果改用降肺化痰的藥物,又擔心會耗損下部元氣,讓病情惡化。

脈象虛弦,右部濡滑。正與石頑先生所云痰火之症吻合,深恐介於兩大,不剋制其滋蔓耳。

炒玉竹(三錢),生甘草(七分),雲茯苓(四錢),廣橘紅(二錢),生米仁(七錢),川貝母(去心三錢),苦桔梗(一錢),紫菀肉(蜜炙二錢),鮮生薑(蜜炙三錢),冬瓜皮(一兩炒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枇杷,紫蘇,茯苓,香薷,佩蘭,桂皮,桔梗,款冬花,生薑,苦參

邱(左),感風漸解,停飲宿痰,陸續而出。然氣不足不能推送,液不足不能滑利,張介賓謂熟地乃化痰之聖藥,即此意也,不然安有地黃而化痰者乎。前法小有出入,未便更張。

白話文:

邱(左)患者,感受風寒逐漸解除,停滯在體內的陳年痰液陸續排出。但由於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無法將痰液完全排出體外。液體不足,無法潤滑氣血運行。張介賓說熟地黃具有化痰的功效,就是這個道理。不然,地黃怎麼能化痰呢?前述治療方法略有出入,不便再做修改。

黨參(元米炒三錢),炙生地(五錢),茯苓神(各二錢),車前子(一錢五分),生於術(二錢),炙鱉甲(五錢),海蛤粉(三錢),厚杜仲(三錢),粉丹皮(二錢)

白話文:

  • 上黨參(炒過的,3錢)

  • 炙生地(5錢)

  • 茯苓(2錢)

  • 車前子(1錢5分)

  • 生知母(2錢)

  • 炙鱉甲(5錢)

  • 海蛤粉(3錢)

  • 厚杜仲(3錢)

  • 粉丹皮(2錢)

李(左),據述病恙,起初乏力,漸至失音。經云、脾病則四肢不用,不用者無力也,由乏力而漸漸失音,似非脾病矣。殊不知濕困於脾、蘊於胃,濕熱之氣上蒸於肺,肺熱則音不能揚,其時似宜與金被火爍則不鳴之例相比。足又軟弱,似宜與脾胃濕熱上蒸,肺熱葉焦。則生痿躄之例相比。

白話文:

李氏(左)所述的病情,一開始是感到無力,漸漸地發展成失聲。醫經上說:「脾若有病,四肢就不能活動;不能活動,就是無力。」從無力漸漸失聲,似乎不像脾病。然而,殊不知濕氣困在脾,積聚在胃,濕熱之氣往上蒸到肺,肺部因此發熱,聲音就無法發出,這時候可以類比於金鐘被火灼燒而不再響的道理。此外,雙腳軟弱無力,可以類比於脾胃濕熱往上蒸,導致肺熱灼傷肺葉而導致麻痺、癱瘓的道理。

雖非的症,然亦可以意會。閱方中一用白芍,音即低微,為其收守也。肺脾同病,肺為燥金,故濕熱者當進燥烈,當此之際,似宜流化氣機,清化濕熱,擴清其上蒸之炎。而參耆疊進,冬地頻投,濕熱之氣,滯而不行,漸至一身之營衛皆郁,七八天一更衣,胸腹絆結,少腹成塊,摩則無形,囊足皆腫,呼吸不利,變變奇奇,皆衛氣鬱結之所為,蓋鬱則氣滯,氣滯則不行,能無所見如上乎。麻黃開肺氣,故小效,然無清理脾胃濕熱之功,故始效而終不效。

白話文:

雖然症這樣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大家也可以憑藉意思理解。看方子裡只用了白芍藥,它的藥性很弱,這是因為它可以固攝斂氣。肺和脾胃同時患病,肺屬燥金,所以濕熱證患者當給予燥熱藥物,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適合宣暢氣機,清化濕熱,緩解向上蒸發的燥熱。可是參、耆兩味藥不斷加入,生地黃也經常使用,濕熱之氣滯留不散,逐漸導致全身的營衛氣血淤滯,過五六天就換一次衣服,胸腹部聚集了一塊塊,小腹也形成了硬塊,揉摸沒有形狀,手腳都腫了,不能順利地吸氣呼氣,各種各樣的奇異症狀,都是衛氣鬱結所導致的,因為鬱會導致氣滯,氣滯就會導致麻木,難道不就像上述症狀嗎?麻黃能宣開肺氣,所以一開始略微有效,但是它不能清理脾胃濕熱,所以開始有效,後來就不再有效了。

星半祛痰濕,又有耗傷肺陰之弊,故服之覺燥。吾人肝合脾升,膽合胃降,衛氣既郁,胃土安能通降,胃土不降,則膽經之氣,不能獨向下行,於是但有肝木之升,而無膽木之降,所以目昏頭暈,肝陽大動也。後用金匱等法,似覺心思漸入角尖,恐有暴厥暴絕之患。不如且行停藥,半月之後,將拙擬方進七八劑,觀其動靜何如。

白話文:

祛除痰濕又有協調肝脾的功效,所以肝膽不能向下疏泄,於是導致肝膽濕熱,所以眩暈更加嚴重,思緒逐漸昏厥不如先前。之後擬定七、八劑藥方。

總之,與其錯服一劑,不如停服一劑,有切當萬穩之法則用,無切當之法則已,問病付藥,殊覺渺茫,未識知己以為何如。抗直不諱之處,必為同道所惡,不得已借一紙之書,以當面談。

白話文:

總而言之,與其誤服一劑藥,還不如先暫停用藥,有準確萬全的治療原則就用,沒有準確的原則就罷了。問診後開藥,常感模糊不清,不知諸位對我的看法如何。我坦率直言,必會招致同行的厭惡,但不得已只好藉由一本書信,表達我的看法。

土貝母(三錢),天花粉(二錢),真建曲(二錢),川撫芎(一錢),桑霜葉(一錢),廣玉金(三錢),制香附(三錢),粉丹皮(二錢),鹽水炒廣橘紅(一錢五分)

白話文:

  • 土貝母(3錢)
  • 天花粉(2錢)
  • 真建曲(2錢)
  • 川射干(1錢)
  • 桑霜葉(1錢)
  • 廣玉金(3錢)
  • 制香附(3錢)
  • 粉丹皮(2錢)
  • 用水炒過的廣橘紅(1錢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