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二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4)

1. 吐血論治

(咳血,嗽血,咯血,唾血,嘔血附)

白話文:

咳血

咳出之血,色淡紅,質稀薄,或夾有少量泡沫,屬肺氣不攝。

嗽血

咳出之血,色鮮紅,質較稠,或夾有黏液,屬肺熱灼傷。

咯血

咳出之血,量較大,色暗紅或紫紅,質粘稠,或夾有血塊,屬肺部損傷。

唾血

從口中吐出之血,色鮮紅,質較稀薄,或混有唾液,屬上焦熱盛。

嘔血

從口中嘔吐出之血,色暗紅或紫紅,質粘稠,或夾有胃中食物,屬胃氣上逆。

咳血、嗽血、咯血等證,皆屬血出於肺;唾血、嘔血等證,血出於胃。

吐血,陽亢陰虛症也。症有三因,外因系火風暑燥之邪,內因系肝腎心脾之損,不內外因系墜跌努力菸酒之傷。外因者,火灼風溫之嗆血,暑瘵燥咳之傷血。邪在肺衛心營,理肺衛,宜甘涼肅降。如沙參、麥冬、貝母、花粉、玉竹石斛。治心營,宜輕清滋養。如生地、元參、丹參連翹竹葉茯神

白話文:

吐血,是陽氣旺盛、陰液虛弱的症狀。症狀有三大原因,外部原因與火、風、暑、燥等邪氣有關;內部原因與肝、腎、心、脾的損傷有關;內外原因與跌倒、用力、菸酒的傷害有關。

外部原因是火熱灼傷、風熱溫邪嗆傷、暑熱燥咳傷血;邪氣在肺部、心臟,應以清涼、降逆的方式治療肺臟、衛氣。例如:沙參、麥冬、貝母、花粉、玉竹、石斛;而治療心臟,應以輕清的藥物滋養。例如:生地、元參、丹參、連翹、竹葉、茯神。

以此二法為宗,隨症加減。火灼則加入苦寒;如山梔、黃芩知母地骨皮。風溫則參以甘涼;如蔗汁、蘆根羚羊角桑葉。暑瘵入營,則兼清潤;如杏仁、銀花、鮮生地、犀角。燥咳在氣,則佐純甘;如天冬、梨、棗、阿膠。別有內熱外寒吐血者,宜麻黃參芍湯主之。此治客感吐血大略也。

白話文:

以這兩種方法為原則,根據症狀酌情增減藥物。如果是火灼傷肺,則加入苦寒的藥物,如山梔子、黃芩、知母、地骨皮。如果是風熱傷肺,則加入甘涼的藥物,如蔗汁、蘆根、羚羊角、桑葉。如果是暑邪入營,則兼服清潤的藥物,如杏仁、銀花、鮮生地、犀角。如果是燥咳傷肺,則選用純甘潤肺的藥物,如天冬、梨、棗、阿膠。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內熱外寒引起的吐血,應服用麻黃參芍湯為主。以上是治療外感吐血的大致方法。

內因者,怒動肝火,宜苦辛降氣,如蘇子鬱金降香、丹皮、山梔、栝蔞、橘白。郁損肝陽,宜六郁湯。郁損肝陰,宜甘酸熄風,如阿膠、雞蛋黃、金橘白芍、生地。思傷心脾,宜甘溫益營。如保元湯歸脾湯。房勞傷腎,其陰虛失納者,宜壯水鎮陽。青鉛六味飲加五味、牛膝、童便。

白話文:

內部原因引起的疾病,如憤怒引起的肝火旺盛,應該用苦辛、降氣的藥物,如蘇子、鬱金、降香、丹皮、山梔、栝蔞、橘白等。抑鬱損傷肝陽,應該用六鬱湯。抑鬱損傷肝陰,應該用甘酸熄風的藥物,如阿膠、雞蛋黃、金橘、白芍、生地等。思慮過多損傷心脾,應該用甘溫益營的藥物,如保元湯、歸脾湯等。房事過度損傷腎臟,導致陰虛失納,應該用強壯水、鎮定陽的藥物,如青鉛六味飲加上五味、牛膝、童便等。

陽虛不攝者,宜導火歸窟。肉桂七味丸加童便。奪精亡血者,急固真元,大填精血。如人參海參熟地、河車膠、杞子、五味、紫石英。此治內損吐血大略也。不內外因者,墜跌血瘀上泛,先須導下,復元活血湯代抵當湯。或用韭白汁散之。再用通補。元戎四物湯,或當歸、鬱金、牛膝、白芍、三七

白話文:

陽虛不能收斂的,宜導火歸於命門。用肉桂七味丸加童便。因奪精亡血的,急需固澀真元,大力補益精血。如人參、海參、熟地、龜甲膠、枸杞、五味子、紫石英。這是治療內傷吐血的大致方法。若非因內外因的,是跌墜血瘀上溢,先要攻下,服復元活血湯,或代抵當湯。或用韭白汁攻散。再用補益藥物。元戎四物湯,或當歸、鬱金、牛膝、白芍、三七。

若努力傷血,調補,忌用凝澀,宜和營通絡理虛。當歸建中湯旋覆花湯,或六味飲加牛膝、杜仲。若菸酒傷肺,煙辛泄肺,酒熱戕胃,皆能助火動血。嗆血,改定紫菀茸湯去朮加芍。飲多傷胃失血,六君子湯加香、砂、葛花。此治不內外因大略也。以上參用《指南》邵序。

白話文:

如果因用力而導致吐血傷血,在治療時應當調補元氣,忌用阻滯血絡的藥物,宜用能和營通絡、調補虛損的藥方。可以使用當歸建中湯、旋覆花湯,或是在六味飲中加入牛膝、杜仲。如果因吸菸喝酒而傷及肺臟,煙草的辛辣之氣會損耗肺氣,而酒精的熱性會損傷胃氣,這些都會助火動血,導致吐血。在治療時可改用紫菀茸湯,去茯苓而加芍藥。如果因過度飲酒而傷及胃氣,導致失血吐血,可以使用六君子湯,並加入砂仁、砂仁、葛花。以上這些治療方法僅為內外因吐血的概略治療方法。以上內容參閱了《指南》一書邵序的論述。

凡血來如潮湧,喘息未定,飲還元水立定。吐血乍止,用燕窩冰糖各四餞,煎服七日。可不復發。血出汪洋,不即凝者,煩勞動胃火也。犀角地黃湯桃仁、藕汁、童便。血出散漫不聚者,煩勞傷肺氣也。補中益氣湯柴胡,加麥、味、茯苓山藥。脅痛吐血者,肝氣逆也。

白話文:

  1. 凡血來如潮水湧現,喘息急促未定,喝下元水後就能站立起來。吐血突然停止,用燕窩、冰糖各四錢,煎服七天。以後就可能不會復發。

  2. 血如汪洋流出不止的人,是因為煩勞過度,使胃火旺盛所造成的。可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入桃仁、藕汁、童便服用。

  3. 血流出擴散而不凝聚的人,是因為煩勞過度,傷了肺氣所造成的。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加入麥、味、茯苓、山藥服用。

  4. 脅部疼痛且吐血的人,是肝氣逆流引起的。

化肝煎。神勞吐血者,心氣損也。天冬湯。龍焰升,則吐衄驟加,宜潛火。海參、淡菜、龜甲心、茯神、熟地、五味子熬膏,秋石湯下。元海空,則行動喘促,速固根蒂。人參、核桃、坎炁、杞子、牛膝、五味、沙苑子、茯苓、人乳粉。胃納少,則中宮乏鎮,須扶胃陽,切勿清嗽。

白話文:

化肝煎:神疲勞倦而吐血,是心氣受損的緣故。

天冬湯:龍火上升,吐血突然加劇,應當潛降心火。海參、淡菜、龜甲心、茯神、熟地、五味子熬製成膏,用秋石湯送服。

元海空:元氣和腎陰不足,就會行動喘促,應當趕快固本培元。人參、核桃、坎炁、枸杞子、牛膝、五味子、沙苑子、茯苓、人乳粉。

胃納少:胃部納受飲食減少,是中焦虛弱的緣故,需要扶助胃陽,切不可用清熱瀉火的方法治療。

人參建中湯、歸耆異功散。胃絡虛,則厥陽易犯,急調胃陰,可免升逆。生脈散白扁豆、沙參、玉竹、石斛、茯神,或《金匱》麥門冬湯半夏加杏仁。仁齋所謂血症經久,多以胃藥收功也。若夫肺痿吐血,人參固本膏。勞怯吐血,四陰煎。血虛發熱,當歸補血湯。血虛發痙,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人參建中湯和歸耆異功散。胃中脈絡虛弱,那麼厥陽容易侵犯,趕緊調養胃陰,就可以避免升逆。生脈散加上白扁豆、沙參、玉竹、石斛、茯神,或者《金匱》裡面的麥門冬湯去掉半夏加上杏仁。仁齋所說的血癥經久,大多用胃藥來收功。如果是肺癆吐血,那麼就用人參固本膏。勞累驚恐吐血,那麼就用四陰煎。血虛發熱,那麼就用當歸補血湯。血虛發痙,那麼就用十全大補湯。

脾肺氣虛,養營湯。絡脈不和,當歸鬚、雞血藤膏、牛膝、降香、鬱金、韭白汁。血色鮮紫,吐後神疲懶言,以補氣藥攝之;獨參湯。血色晦淡,息微脈緩,為血寒不得歸經,以辛甘溫攝之。大劑理中湯。尺脈虛弦,大劑生料六味丸,加肉桂。其勞動火,口津干,能食,脈洪數,元霜紫雪膏

白話文:

脾肺虛弱,使用養營湯調理。經脈血絡不和諧,使用當歸鬚、雞血藤膏、牛膝、降香、鬱金、韭菜汁等藥物調理。吐血後,血色鮮紫,精神疲倦,言語懶散,使用補氣藥物調理,如獨參湯。吐血後,血色晦暗,呼吸微弱,脈搏緩慢,這是由於血液寒涼,不能回到經絡中,使用辛甘溫藥攝入。症狀嚴重時,使用大劑量的理中湯。尺脈虛弱而弦緊,使用大劑量的生料六味丸,並加入肉桂。如果勞累過度,出現火氣,口乾舌燥,但還能吃東西,脈搏洪數,使用元霜紫雪膏調理。

數吐血兩口,不渴不發熱,數月又發,胸中刺痛,小烏沉湯送黑神散。吐後胸滿痛,脈洪大有力,用當歸、丹皮、酒大黃、元明粉、桃仁、延胡,從大便導之。不可驟用止澀,不可專行膩補,不可輕用苦寒,不可妄用攻伐,審症切脈以調之,勿拘成法可耳。

白話文:

有個人吐血幾次,不感到口渴或發熱,過了幾個月後,胸中有針刺痛的感覺,喝小烏沉湯加黑神散。吐完後,胸部感到脹滿疼痛,脈搏洪大有力,使用當歸、丹皮、酒大黃、元明粉、桃仁、延胡,從大便排出。不可突然使用止血收斂藥物,不可專門進行滋補,不可輕易使用苦寒藥物,也不可任意攻擊。必須仔細診斷證狀,細心把脈,根據病情予以調整,不要拘泥於成規。

繆仲淳曰:吐血有三訣: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循經絡者,氣逆上壅也。行血令循經絡,不止自止,止之則血凝,血凝必發熱,胸脅痛,病日痼矣。宜補肝不宜伐肝。經云: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者也,肝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職也。養肝則肝平,而血有所歸;伐肝則肝虛不能藏血,愈不止矣。

白話文:

繆仲淳說:吐血有三個要決:

  1. 宜行血不宜止血。

血不循著經絡流動,是氣逆上升瘀塞的緣故。所以,要讓血循著經絡流動,血自然就會停止流出,如果用止血藥物,反而會使血凝固,血一凝固,必定會發熱、胸脅痛,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

  1. 宜補肝不宜伐肝。

經典說:「五臟是貯藏精氣,不外瀉的。」,肝臟負責貯藏血液,吐血的人是肝臟失去它的功能。所以,要養肝,讓肝臟平和,血液纔有歸處;如果伐肝,肝臟虛弱,不能貯藏血液,吐血就更不會停止了。

宜降氣不宜降火。氣有餘便是火,氣降則火降,火降則氣不升,血隨氣行,無溢出上竅之患。且降火必寒涼之劑,反傷胃氣;胃氣傷,則脾不能統血,血愈不能歸經矣。

白話文:

應該降氣,不應該降火。氣多就是火,氣降了,火也就降了,火降了,氣就不會升上來了,血跟著氣運行,就不會溢出到上部竅道。而且降火一定要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傷胃氣;胃氣受傷,脾就不能統攝血液,血液就更不能歸經了。

〔咳血〕因咳見血,系火乘肺金,乾咳絡傷,而血滲出也。治同嗽血。

白話文:

咳血:因為咳嗽而看到血,是肺金被火氣侵犯,乾咳導致血管受傷而滲血。治療方法與咳嗽咳血相同。

〔嗽血〕因嗽時氣急喘促,痰雜血絲血點,亦火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諸家以咳嗽血出於肺,景岳謂咳嗽咯唾諸血,皆源於腎,以腎脈貫膈,入肺循喉,肺腎相聯,因腎水虧,則火爍金,肺燥絡損,液涸成痰,病之標在肺,其本固由腎也。治主壯水清金,宜六味丸加麥冬、五味。

白話文:

〔嗽血〕是指咳嗽時氣急喘促,痰中帶有血絲或血點,這是由於火氣損傷了血脈,導致血液隨著痰液一起咳出。許多醫家認為咳嗽咯血是肺部疾病引起的,但《景嶽全書》的作者張景嶽認為,咳嗽咯血的根源在於腎臟,因為腎脈貫穿膈肌,進入肺臟,並沿著喉嚨走行,肺與腎臟相互聯繫。因此,當腎臟水液虧虛時,就會導致火氣灼傷金氣,使肺臟乾燥,脈絡受損,津液枯竭而形成痰液。咳嗽咯血的表現在肺,但其根本原因則在於腎臟。治療的原則是滋陰降火,清肺化痰,常用六味丸加麥冬、五味子等藥物。

兼潤肺止嗽,宜阿膠、貝母、百合紫菀。血止後,胃虛食少,氣息不續,劫勞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瓊玉膏等。其先嗽痰,後見紅者,為積痰生熱,宜降痰火;以栝蔞、貝母、山梔、橘紅。水煎,下天門冬丸。先見紅,後嗽痰者,為陰虛火動,宜滋化源。六味阿膠飲。陰虛久嗽,痰中血星如珠,生料六味丸加茜根、烏鰂骨,和童便。

白話文:

  1. 兼潤肺止咳的藥物:
  • 阿膠:滋補肺陰,止咳平喘。
  • 貝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百合:潤肺止咳,養陰清熱。
  • 紫菀: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1. 血止後,胃虛食少,氣息不續的治療:
  • 劫勞散:益氣養陰,止咳平喘。
  • 紫菀茸: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 瓊玉膏:滋陰潤肺,止咳平喘。
  1. 先有咳嗽痰液,後見吐血的治療:
  • 栝蔞: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貝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山梔:清熱涼血,止血化瘀。
  • 橘紅: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 天門冬丸:滋陰潤肺,止咳平喘。
  1. 先見吐血,後有咳嗽痰液的治療:
  • 六味阿膠飲:滋陰補血,止咳平喘。
  1. 陰虛久咳,痰中血星如珠的治療:
  • 生料六味丸:滋陰補血,止咳平喘。
  • 茜根:涼血止血,化瘀散結。
  • 烏鰂骨:補腎益精,止咳平喘。
  • 童便:清熱涼血,止血化瘀。

久嗽痰帶血絲如縷,六味丸加蛤粉、阿膠、童便,臨臥服。嗽血潮熱,八珍湯加貝母、五味。嗽血成勞,肌削神疲,五心煩熱,咽乾頰赤,盜汗減食,人參飲子,或四君子湯黃耆鱉甲、麥冬、五味。天士先生曰:凡咳血之脈,右堅者治在氣分,系震動胃絡所致,宜薄味調養胃陰;如生扁豆、茯苓、北沙參薏苡仁、石斛等。左堅者乃肝腎陰傷所致,宜地黃、阿膠、杞子、五味等。

白話文:

長期咳嗽,痰中帶有血絲,像細線一樣,可以使用六味丸加上蛤粉、阿膠、童便,在睡前服用。咳嗽出血伴隨潮熱,可以使用八珍湯加上貝母、五味。咳嗽出血導致勞累、肌膚消瘦、精神疲倦,五心煩熱、咽喉乾燥、臉頰發紅、盜汗、食慾不振,可以使用人參飲子,或者四君子湯加上黃耆、鱉甲、麥冬、五味。天士先生說:凡是咳嗽出血的脈象,右邊堅硬的,治療方法在於氣分,是震動胃絡導致的,應該用清淡口味的食物調理胃陰;像扁豆、茯苓、北沙參、薏苡仁、石斛等。左邊堅硬的,是因為肝腎陰虛導致的,應該服用地黃、阿膠、枸杞、五味等。

脈弦脅痛者,宜蘇子、桃仁、降香、鬱金等。成盆盈碗者,葛可久花蕊石散,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一症而縷析條分,從此再加分別,則臨症有據矣。石頑老人曰:咳血之脈,微弱平緩易治;弦數急實,氣促聲嘶咽痛者,不治。

白話文:

中醫古文:脈弦脅痛者,宜蘇子、桃仁、降香、鬱金等。成盆盈碗者,葛可久花蕊石散,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一症而縷析條分,從此再加分別,則臨症有據矣。石頑老人曰:咳血之脈,微弱平緩易治;弦數急實,氣促聲嘶咽痛者,不治。

如果脈象弦緊且肋部疼痛,則宜蘇子、桃仁、降香、鬱金等。如果症狀嚴重,則可用葛可久花蕊石散、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等。將不同的症狀逐一分析、條理分明,從而加以分別,那麼在臨牀診治時就會有據可依。石頑老人說:咳血時脈象微弱平緩,容易治療;但如果脈象弦緊、數次、急促,且有氣促、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症狀,則難以治癒。

〔咯血〕不嗽而喉中咯出小血塊或血點是也。症最重,由房勞傷腎,火載血升,咯血成塊,不比咳嗽痰中帶出也。亦有兼痰咯出者,系腎虛痰泛,初起用白芍、丹皮、茯苓、棗仁、山藥、山梔、麥冬、童便,以清手足少陽厥陰諸經遊火。若膈熱頰紅,咽喉不清,清咽太平丸

白話文:

〔咯血〕不咳嗽,而是喉嚨中咯出小血塊或血點。症狀最嚴重,是由於房事過多傷害腎臟,導致虛火上炎,咯血呈塊狀,不同於咳嗽時痰中帶血。也有一些患者同時有痰液咯出,這是由於腎虛導致痰液泛濫。初期可以使用白芍、丹皮、茯苓、棗仁、山藥、山梔、麥冬、童便等藥物,以清熱化痰,緩解手足少陽厥陰諸經的遊走火。如果患者出現隔熱、面頰發紅、咽喉不清的症狀,則可以使用清咽太平丸進行治療。

後必滋補腎陰,以安其血。六味飲加牛膝、麥冬、五味。景岳以為心不主血,宜養心湯。嘉言以為陰氣上奔,宜四君湯,黃耆、山藥亦可加入。脾中陽氣旺,而龍雷之火潛伏也。

白話文:

之後必定滋補腎陰,以安撫其血。六味飲加牛膝、麥冬、五味。景嶽認為心不主宰血液,應該服用養心湯。嘉言認為陰氣上升,應該服用四君湯,黃耆、山藥也可以加入。脾中的陽氣旺盛,而龍雷之火隱藏在裡面。

〔唾血〕鮮血隨唾而出,或涎中有血纏如絲、散如點者,多源於腎。右尺虛者,都氣丸加桂心。右尺大者,清唾湯。其有兼心胃者,由脾虛不能攝也。兼心則加味歸脾湯,兼胃則七珍散。食少痰清者,異功散加枇杷葉、扁豆灰。勞嗽唾血者,黃耆散。肺痿吐血者,人參平肺散

白話文:

吐血:鮮血隨唾液吐出,或唾液中有血絲纏繞如絲,或散佈如點點者,大多是腎虛所致。右尺脈虛弱者,服用都氣丸加桂心。右尺脈洪大者,服用清唾湯。兼見心胃症狀者,是由於脾虛不能攝血所致。兼見心臟症狀者,則加味歸脾湯;兼見胃腸症狀者,則服用七珍散。飲食減少、痰液清稀者,服用異功散加枇杷葉、扁豆灰。勞嗽咳血者,服用黃耆散。肺痿吐血者服用人參平肺散。

〔嘔血〕血從脘脅嘔出,系木火乘胃所致。良由暴怒火逆,胸滿脅痛,傷肝動血。柴胡疏肝散。或負重努力,傷胃動血。是齋白朮散。或飲酒火熱上升嘔血。葛黃散。或房勞竭力,傷腎嘔血。症必面紅足冷,煩躁口渴,生脈散合加減八味丸。或虛勞火升,嘔血不止。花蕊石散。

白話文:

  1. 嘔血:

症狀:血從胃部和腹部嘔吐出來,這是因為肝火侵犯到胃所導致。

原因:

(1) 突然發怒,導致肝火上逆,胸部脹滿、腹部疼痛,損傷肝臟引起嘔血。

(2) 負重或用力過度,導致胃部受損、出血。

(3) 飲酒過多,導致火熱上升,引起嘔血。

(4) 縱慾過度,損傷腎臟,引起嘔血。症狀是面紅、足冷、煩躁、口渴。

(5) 身體虛弱、火氣上升,導致嘔血不止。

  1. 治療方法:

(1) 柴胡疏肝散:用於治療由肝火上逆引起的嘔血。

(2) 齋白朮散:用於治療由胃部損傷引起的嘔血。

(3) 葛黃散:用於治療由飲酒過多引起的嘔血。

(4) 生脈散合加減八味丸:用於治療由縱慾過度引起的嘔血。

(5) 花蕊石散:用於治療由身體虛弱、火氣上升引起的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