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醫門法律》~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水腫門方

《金匱》防己黃耆湯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一分),白朮(三分),甘草(半兩),上銼,每服五錢匕,生薑四片,棗一枚,水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

白話文:

《金匱》防己黃耆湯的配方是: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一分),白朮(三分),甘草(半兩)。以上的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匙,加生薑四片,棗一枚,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去渣,溫熱服下,最好過一段時間再服一次。

《金匱》越婢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者,加附子一枚。風水加朮四兩。(《古今錄驗》)

白話文:

《金匱》越婢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以上五種藥物,用六升水先煮麻黃,去除浮沫,放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如果怕風寒,可以加入一枚附子。如果同時有水腫,可以加入四兩朮。(《古今錄驗》)

《金匱》防己茯苓湯,防己(三兩),黃耆(一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金匱》中的「防己茯苓湯」藥方組成:防己(三兩)、黃耆(一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將以上五種藥材,以六升的水來熬煮,要煮到剩兩升的藥湯,然後趁溫熱的時候,分成三次服用。

《金匱》麻黃附子湯,麻黃(三兩),甘草(二兩),附子(一枚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白話文:

《金匱》麻黃附子湯:麻黃(三兩),甘草(二兩),附子(一枚,炮製過的),以上三種藥材,以七升水先煮麻黃,去除上面的浮沫,然後放入其他藥材,煮取二升半的藥液,溫熱服用八合,每天服用三次。

《金匱》杏子湯(未見,恐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白話文:

未見《金匱》中記載杏子湯,推測可能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金匱》蒲灰散(方見消渴門。)

《金匱》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黃耆(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

白話文:

《金匱》中的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用黃耆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這三味藥材加水七升,苦酒一升煎煮,取三升的湯液。將藥液溫熱後喝一升,如果煩躁的話,喝到六七天就可以了。如果煩躁沒有停止,也是因為用苦酒阻礙了氣血。另一種方法是美酒和醯醬代苦酒。

《金匱》桂枝加黃耆湯,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黃耆(二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歠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復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白話文:

《金匱》桂枝加黃耆湯: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黃耆(二兩),以上六味藥,以一斗水煮成三升藥湯。溫熱服用一升,不久再喝一升以上的稀粥,以幫助藥力,使身體微微出汗,如果不發汗,可以再服用。

《金匱》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細辛(各二兩),附子(一枚炮),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白話文:

《金匱》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生薑(各 150 克),甘草(100 克),大棗(12 顆),麻黃、細辛(各 100 克),附子(1 顆,已炮製過)。以上七味藥物,加入 3500 毫升的水,煮沸後撈去麻黃的泡沫,加入其他藥物,再繼續煮到剩 1000 毫升。分為 3 次溫熱服用,當汗水像蟲子在皮膚裡爬的時候,病情就會痊癒。

《金匱》枳朮湯枳實(七枚),白朮(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耎即當散也。

白話文:

《金匱》枳朮湯裡,枳實(七枚),白朮(二兩)。以上兩味藥材,以五升水煮成三升湯,分成三次溫熱服用。腹中積聚會立即散開。

實脾散,治陰水發腫,用此先實脾土。厚朴(去皮薑製),白朮,木瓜(去瓤),大腹皮,附子(炮),木香(不見火),草果仁,白茯苓(去皮),乾薑(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按:治水以實土為先務,不但陰水為然,方下所云治陰水發腫,用此先實脾土。然則其後將用何藥耶?儼然陰水當補,陽水當瀉之念,橫於胸中,故其言有不達耳。夫陰水者,少陰腎中之真陽衰微,北方之水,不能蟄封收藏,而泛溢無制耳。倘腎氣不溫,則真陽有滅頂之凶矣。實土以堤水,寧不為第二義乎?方中不用桂,而用厚朴、檳榔,尚有可議耳。

白話文:

《實脾散》是治療陰水發腫的藥方,使用這個藥方先補益脾土。

藥方組成:

  • 厚朴(去皮薑製)
  • 白朮
  • 木瓜(去瓤)
  • 大腹皮
  • 附子(炮製)
  • 木香(不見火)
  • 草果仁
  • 白茯苓(去皮)
  • 乾薑(炮製)
  • 甘草(炙製)

每種藥材各一兩,甘草炙製後半兩。

  • 將所有藥材搗碎,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不限時間溫服。

說明:

治療水腫,以補益脾土為首要任務,不只是陰水腫脹是如此,方劑下方所說的治療陰水發腫,使用這個藥方先補益脾土。但是,之後還需要使用什麼藥物呢?顯然陰水應該補,陽水應該瀉的想法,橫亙在胸中,所以他的話語有所不通。陰水是指少陰腎中的真陽衰微,北方的水,不能潛藏收藏,而氾濫無制。如果腎氣不溫,則真陽就有滅頂的兇險了。補益脾土以堤防水腫,豈不是第二要務嗎?藥方中不用桂,而使用厚朴、檳榔,這還值得商議。

復元丹,治脾腎俱虛,發為水腫,四肢虛浮,心腹堅脹,小便不通,兩目赤腫。附子(炮二兩),南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出汗),厚朴(去粗皮薑製),獨活,白朮(炒),陳皮(去白),吳茱萸(炒),桂心(各一兩),澤瀉(一兩半),肉豆蔻(煨),檳榔(各半兩),上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紫蘇湯送下。按:此方合前方,俱主脾腎之治,而此方溫暖腎藏之藥居多,較前方稍勝。然不用茯苓,仍用檳榔、厚朴,終落時套耳。

白話文:

復元丹,治療脾腎俱虛,導致水腫,四肢浮腫,心腹堅脹,小便不通,兩目發紅腫脹。藥材包括:附子(炮製後的兩兩)、南木香(煨製)、茴香(炒製)、川椒(炒製出汗)、厚朴(去除粗皮,用薑製)、獨活、白朮(炒製)、陳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吳茱萸(炒製)、桂心(各一兩)、澤瀉(一兩半)、肉豆蔻(煨製)、檳榔(各半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糊粉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不拘時間,以紫蘇湯送服。

注意:此方與前一方都以治療脾腎為目的,但此方中的溫暖腎藏的藥材較多,因此效果稍勝於前一方。但仍未加入茯苓,反而使用了檳榔和厚朴,整體而言仍然屬於中規中矩之方。

導滯通幽湯,治脾濕有餘,及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木香,白朮,桑白皮,陳皮(各五錢),茯苓(去皮一兩),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按:脾喜燥惡濕,脾濕有餘,氣不宣通,即是脾中健運之陽不足。先加意理脾之陽,俟體中稍快,用此方退其面目手足浮腫,乃為善也。

白話文:

導滯通幽湯,用於治療脾濕過多,以及氣機不暢通,導致的面目、手足浮腫。

藥材包括木香、白朮、桑白皮、陳皮(各五錢),茯苓(去皮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以二杯水煎煮至一杯,去渣,溫熱服用,空腹飯前服用。

註解:脾臟喜歡乾燥而討厭濕氣,脾濕過多,氣機不通暢,就是脾臟運化功能的陽氣不足。

首先要注重調理脾臟的陽氣,等到身體狀況稍微好轉,再用此方消除面目、手足浮腫,纔是好的治療方法。

胃苓湯,乃平胃散五苓散加陳皮也。蒼朮,厚朴(薑汁炒),陳皮,白朮,茯苓(各一錢半),澤瀉,豬苓(各一錢),甘草(六分),官桂(三分),加生薑煎服。按:此方宣導胃水,膀胱水順道而出,水患在所必用。然亦相其人津液不虧,腎水不竭,乃可用之,恐蹈重虛之律也。其遠人無病,但覺不服水土,允宜此方。

白話文:

平胃散與五苓散合併,再加上陳皮的藥方,稱作「胃苓湯」。藥材有蒼朮、厚朴(用薑汁炒過的)、陳皮、白朮、茯苓(各一錢半)、澤瀉、豬苓(各一錢)、甘草(六分)、官桂(三分),再加上生薑煎服即可。說明:這個藥方可以導出胃水,順道將膀胱水排出,所以有水腫症狀的人一定要用這個藥方。但也要注意這個人的津液沒有減少,腎水沒有耗竭,纔能夠使用,否則恐怕會陷入重虛的狀態。如果遠行的人沒有生病,但水土不服,可以酌用這個藥方。

消風敗毒散,此即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並用也。人參,獨活,柴胡桔梗枳殼(麩炒),羌活,茯苓,川芎前胡,甘草,荊芥防風(各一錢),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按:此方治風水,皮水,凡在表宜從汗解者必用之劑。然仲景之用汗法,必兼用黃耆實表,恐表虛之人,一身之水,乘表藥外湧,盡漬皮腠,反為大累耳。此方用人參為君,固護元氣,是以用之無恐。即是推之。元氣素虛,腠理素疏,參耆合用,允為當矣。

白話文:

消風敗毒散,這是人參敗毒散和荊防敗毒散合併使用的藥方。藥方包括:人參、獨活、柴胡、桔梗、枳殼(炒麩)、羌活、茯苓、川芎、前胡、甘草、荊芥、防風(各一錢),加水二碗,姜三片,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備註: 此方用於治療風水、皮水等疾病,凡是表證應該通過發汗來治療的,都可以使用此方。但是,仲景在使用發汗法時,一定會同時使用黃耆來鞏固表氣,避免表虛之人一身的水分隨著表藥外湧,全部浸漬皮腠,反而成為嚴重的問題。此方以人參為君藥,可以鞏固元氣,因此使用時無需擔心。即使推而廣之,元氣本來就虛,腠理本來就疏鬆的人,同時使用人參和黃耆也是很合適的。

加減《金匱》腎氣丸,治肺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證。其效如神,此證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證者,非此藥不能救。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牛膝,官桂,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搗膏),上為末,和地黃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按:本方《濟生》以附子為君,此薛新甫重訂。用白茯苓為君,合之牛膝、車前,治腰以下之水,其力最大。然而腎之關門不開,必以附子回陽,蒸動腎氣,其關始開,胃中積水始下,以陽主開故也。關開即不用茯苓、牛膝、車前,而水亦下關。闔則茯苓、車前用至無算,抑莫如之何矣。用方者,將君附子乎?抑君茯苓乎?

白話文:

增減《金匱要略》裡的腎氣丸方,用來治療肺腎虧虛、腰重腳腫、小便不暢、或肚子腫脹、四肢浮腫、或氣喘痰多,已經形成了蠱證。它的效果像神一樣好。這種證候大多是脾胃虛弱引起的,治療不當,元氣再次受損而出現變證,不是這種藥不能治好。用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搗成膏狀),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和地黃蜜一起煉製,做成像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註釋:

  1. 本方出自《濟生方》,以附子為君藥,這是薛新甫重新訂定的方子。

  2. 用白茯苓為君藥,與牛膝、車前子合用,治療腰以下的水腫,效果最好。

  3. 但是腎臟的關門不打開,必須用附子來回陽,蒸動腎氣,關門才能打開,胃裡積水才能排出,這是因為陽主開的緣故。

  4. 關門打開後,就不需要再用茯苓、牛膝、車前子了,水也會排出。如果關門閉合,那麼用再多的茯苓、車前子也是沒有用的。

  5. 使用這個方劑時,醫生需要考慮,是把附子作為君藥,還是把茯苓作為君藥

調榮散,治瘀血留滯,血化為水,四肢浮腫,皮肉赤紋,名血分。莪朮,川芎,當歸延胡索白芷,檳榔,陳皮,赤芍,桑白皮(炒),大腹皮,赤茯苓,葶藶(炒),瞿麥(各一錢),大黃(一錢半),細辛,官桂,甘草(炙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鍾,姜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按:瘀血化水,赤縷外現,其水不去,勢必不瘀之血亦盡化為水矣。此方只作一服,原不欲多用之意,但服後其水不行,赤縷不減,未可再服。且用治血補氣之藥,調三五日,徐進此藥,虛甚者必參附合用,得大力者主持其間,驅逐之藥,始能建功也。

白話文:

調榮散:

適用於治療淤血留滯、血液化為水液、四肢浮腫、皮肉出現赤色紋路,這種病症稱作「血分」。

藥方組成:

  • 莪朮 一錢
  • 川芎 一錢
  • 當歸 一錢
  • 延胡索 一錢
  • 白芷 一錢
  • 檳榔 一錢
  • 陳皮 一錢
  • 赤芍 一錢
  • 桑白皮(炒) 一錢
  • 大腹皮 一錢
  • 赤茯苓 一錢
  • 葶藶(炒) 一錢
  • 瞿麥 一錢
  • 大黃 一錢五分
  • 細辛 五分
  • 官桂 五分
  • 甘草(炙) 五分

以上各藥混合研磨成粉,取一劑藥方,加入約 600 毫升的水、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剩約 300 毫升,於飯前服用。

按語:

當淤血化成水液,並且自皮肉外浮現時,若不處理,勢必會導致尚未淤積的血液也轉變成水液。此藥方僅限使用一劑,不建議多次服用。服藥後,如果水沒有消退,赤色紋路沒有減少,則不可再服用此藥。此時,可使用其他調理三焦、補助氣血的藥物,調理三五天後,再服用此藥。若是身體虛弱者,必須加入人參、附子一同服用,才能增強藥力的效果。

烏鯉魚湯,治水氣四肢浮腫。烏鯉魚(一尾),赤小豆,桑白皮,白朮,陳皮(各三錢),蔥白(五莖),上用水三碗同煮,不可入鹽,先吃魚,後服藥,不拘時候。按:此方用烏魚暖胃行水,合之赤豆、蔥白,以開鬼門,潔淨府,更合之白朮、陳皮、桑皮,清理脾肺,一種深心,殊可採用。

白話文:

烏鯉魚湯:

這道湯可以治療水氣四肢浮腫的症狀。

材料:烏鯉魚一條、赤小豆、桑白皮、白朮、陳皮各三錢、蔥白五莖。

做法:將烏鯉魚洗淨,與其他材料一同放入水中煮沸,不可加鹽。先吃魚肉,然後服用藥湯,不限時間。

註:這個處方採用烏魚來溫胃行水,結合赤小豆和蔥白來開通鬼門關,淨化腸胃。再加入白朮、陳皮和桑皮,清理脾肺。這些中藥材相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水腫的症狀。

防己散,治皮水腫,如裹水在皮膚中,四肢習習然動。漢防己,桑白皮,黃耆,桂心(各一兩),赤茯苓(二兩),甘草(炙半兩),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按:此即仲景《金匱》防己茯苓湯,治皮水之方而加桑白皮也。然皮水者,郁其榮衛乎,太陰肺氣不宣,治法金鬱者泄之,桑白皮固可加,然不可過泄肺氣;桂心固能行水,然不如桂枝之發越榮衛。大凡變易仲景之方,必須深心體會,假如榮衛通行,水道不利,又當以桂心易桂枝矣。此活法也。

白話文:

防己散,治療皮水腫,好像水包在皮膚中,四肢會微微動。組成有:漢防己、桑白皮、黃耆、桂心(各一兩),赤茯苓(二兩),甘草(炒半兩)。上方研成粗末,每次服五錢,加水一大碗,煎至五分之一,去渣,不拘時間溫服。注意:這個方子是仲景《金匱》中的防己茯苓湯,治療皮水腫的方劑,再加桑白皮。但是,皮水腫是榮衛鬱結的緣故,太陰肺氣不宣通,治療方法是鬱結就瀉,桑白皮可以加,但不可過度洩肺氣;桂心可以行水,但不如桂枝發散榮衛的作用好。一般來說,變易仲景的方子,必須用心體會,比如榮衛通行,水道不利,就應該用桂心來代替桂枝。這就是活用的方法。

導水茯苓湯,治水腫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手接而塌陷,手起隨手而高突,喘滿倚息,不能轉側,不得著床而睡,飲食不下,小便秘澀,溺出如割而絕少,雖有而如黑豆汁者,服嘔嗽氣逆諸藥不效,用此即愈。亦嘗驗其病重之人,煎此藥時,要如熬阿刺吉酒相似,約水一斗,止取藥一盞,服後小水必行,時即漸添多,直至小便變青白色為愈。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燈草二十五根,煎至八分,空心服。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再加麥門冬二兩、燈草半兩,以水一斗,於砂鍋內熬至一大碗,再入小銚內,煎至一大盞,五更空心服。滓再煎服,連進此三服,自然利小水,一日添如一日。按:此方藥味甚平,而其煎法則甚奇,蓋得仲景百勞水之意而自出手眼者,可喜!可喜!

白話文:

導水茯苓湯,可以治療全身浮腫,像是爛瓜的形狀,手壓上去會凹陷,但一拿開手又會鼓起來,呼吸困難,無法轉動身體,無法躺著睡覺,吃不下東西,大便不通暢,尿液像切斷一樣少,即使有尿液也像黑豆汁一樣,服用了治療嘔吐、咳嗽、氣逆等藥物都沒有效果,服用此藥可以治癒。也曾經實驗過,病情嚴重的病人,煎煮此藥時,要像熬製阿刺吉酒一樣,用一斗水,只取一盞藥,服藥後小便一定會排出,並且會逐漸增多,直到小便變成青白色為止。赤茯苓、麥門冬(去核)、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二盞,燈草二十五根,煎至八成,空腹服用。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五兩藥,再加兩兩麥門冬、半兩燈草,加一斗水,在砂鍋中熬煮至一大碗,再倒入小銚中,煎至一大盞,五更空腹服用。藥渣再煎服,連續服用三個療程,自然會利小便,一天比一天多。注意:此方藥味平淡,但煎煮方法非常奇特,蓋得仲景百勞水之意而自出手眼者,可喜!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