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胎氣攻心

妊娠過食辛熱毒物,熱積胎中,以致胎兒不安,手足亂動,上攻心胞,母多痛苦。宜調中和氣飲勝紅丸

白話文:

如果在懷孕期間過量食用辛辣、燥熱、有毒的食物,會導致體內熱量積聚,胎兒在子宮中感到不安,手腳亂動,熱氣上升到心臟和胸腔,孕婦會感到痛苦。可以服用中藥「調中和氣飲」和「勝紅丸」來調理身體,緩解症狀。

調中和氣飲

大黃石膏(各一錢),檳榔枳殼(麩炒),黃芩知母(各八分),黃連(六分),黃柏(五分),柴胡(三分)

白話文:

大黃、石膏(各 3 克),檳榔、枳殼(炒麩)、黃芩、知母(各 2.4 克),黃連(1.8 克),黃柏(1.5 克),柴胡(0.9 克)。

水煎,空心服。

勝紅丸

紅花子(研、去油,十粒),百草霜(一錢)

為末,粳米糊丸,蔥湯下。

2. 胎氣喘急

妊娠過食生冷,兼有風寒,客於胃肺。因而痰喘氣緊,夜臥不安,宜紫蘇安胎飲

白話文:

懷孕期間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加上風寒入侵,侵犯胃肺,導致痰喘氣緊,臥夜不安,應服用紫蘇安胎飲。

紫蘇安胎飲

紫蘇,枳殼(麩炒),大腹皮桔梗,貝母(去心),知母桑白皮當歸(各八分),甘草五味子石膏(煅,各三分)

白話文:

紫蘇、枳殼(用麩炒過)、大腹皮、桔梗、貝母(去掉心)、知母、桑白皮、當歸(各八分),甘草、五味子、石膏(煅過,各三分)

水煎服。

3. 胎動

婦人受妊,則礙脾運化。遲則生濕,濕則生熱,熱則血易動,血動則胎不安。猶風撼其木,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之理,故胎之墮也,屬虛屬熱者常多,治宜清熱養血。若素慣半產者,宜金匱當歸散。脾虛而血熱者,宜四聖散。肝腎虛而血熱者,宜涼胎飲(方見前胎熱不安條中)。

白話文:

婦女懷孕後,會影響脾臟的運化功能。懷孕時間過長會產生濕氣,濕氣會產生熱氣,熱氣會使血液容易流動,血液流動會使胎兒不安定。就像風吹動樹木,人折斷樹枝一樣。火能焚燒萬物,造化自然的法則就是如此,因此胎墮的情況,常出現在虛弱和熱證的孕婦身上,治療宜以清熱養血為主。若是習慣性流產的孕婦,宜服金匱當歸散。脾虛而血熱者,宜服四聖散。肝腎虛而血熱者,宜服涼胎飲(配方請參閱前面「胎熱不安」條)。

肝脾虛而血熱者,宜固陰煎(見前胎虛不安條中)。若素稟虛弱或值天行炎熱,或患熱證病,愈後而胎有不安者,宜芩術湯(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蓋為血熱胎不安者言也)。

白話文:

肝脾氣血虛弱,又血熱的孕婦,適合服用固陰煎(配方請見前面「胎虛癆」條目)。

如果孕婦素來體質虛弱,或值天氣炎熱,或患有熱證疾病,產後胎元虛弱,應服用芩術湯(黃芩、白朮是安胎聖藥,適用於血熱胎動不安的孕婦)。

金匱當歸

黃芩,白朮(蜜炙),當歸,川芎白芍(各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四聖散

條芩,白朮(蜜炙),砂仁(炒),阿膠(炒珠)

白話文:

條芩:條芩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利濕、止瀉止痢的功效。

白朮:白朮是一種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消腫止痛的功效。

砂仁:砂仁是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止瀉、健胃消食的功效。

阿膠:阿膠是一種中藥,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氣養顏的功效。

(蜜炙):蜜炙是一種中藥炮製方法,是指將藥物浸泡在蜂蜜中,然後加熱製成。蜜炙可以增強藥物的補益作用,並減少藥物的苦味。

(炒):炒是一種中藥炮製方法,是指將藥物放在鍋中加熱,使之乾燥。炒可以增強藥物的溫陽作用,並減少藥物的寒涼之性。

(炒珠):炒珠是一種中藥炮製方法,是指將藥物與珍珠粉一起炒制而成。炒珠可以增強藥物的補益作用,並減少藥物的毒性。

上各等分,研極細末,每服二錢,蘄艾煎湯調服。(一方有白芍、無阿膠)若改散為湯,則砂仁用當減半。

芩術湯

子芩(三錢),白朮(蜜炙,一錢五分)

水煎服。(急則一日服二劑,緩則五日服一劑)。

4. 胎漏

妊娠心腹痛而下血者為胎動,不痛而下血者為胎漏。大抵胎漏,由血熱者下血必多。若內熱作渴者,宜益母四物湯。血黑成片者,宜加味三補丸。血虛者,膠艾四物湯二黃散。血虛微熱者,宜續斷湯。氣虛者,宜膠艾四君湯。氣虛有熱者,宜香砂四物湯。勞役下血者,宜加味枳殼湯

白話文:

懷孕期間,如果心腹疼痛且伴隨出血的症狀,叫做胎動。如果沒有疼痛但有出血的症狀,叫做胎漏。胎漏,是由於血熱所導致,出血的量必定很多。如果內熱嚴重、感到口渴的患者,可以使用益母四物湯治療。如果血塊黑成片狀,研磨三補丸,可以加入其他藥材。血虛患者,可以用膠艾四物湯或二黃散治療。血虛並伴隨輕微發熱的患者,可以用續斷湯治療。氣虛患者,可以用膠艾四君湯治療。氣虛並伴隨發熱的患者,可以用香砂四物湯治療。勞累而導致出血的患者,可以用加味枳殼湯治療。

勞役、感寒以至氣虛欲墮者,宜芎歸補血湯。房勞觸傷者,宜八珍湯(方見前胎虛不安條中),加阿膠一錢,蘄艾五分。下血過多者,宜八珍湯(方見前胎虛不安條中),未應,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虛弱而下水不止,宜補中益氣湯五味子。脾胃虛陷而下血不止,宜補中益氣湯倍加柴胡升麻

白話文:

經勞役、感寒導致氣虛欲脫垂者,宜服用芎歸補血湯。因房事過度而受傷者,宜服用八珍湯(配方見前胎虛不安條),再加阿膠一錢,蘄艾五分。下血過多者,宜服用八珍湯(配方見前胎虛不安條),還不應,改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虛弱而下水不止者,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脾胃虛陷而下血不止者,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倍柴胡、升麻。

若漏血如月經,以至胞干,子母俱損者,宜二炒煎。若漏下黃汁如豆汁甚多者,宜黃耆湯。若火熱迫血妄行者,宜涼胎飲。(方見前胎熱不安條中)。熱甚者,徙薪飲。若肝經有風熱者,宜防風黃芩丸。若怒氣傷肝而暴下血者,宜保陰煎(方見前胎熱不安條中)。若母氣壯盛,身無所苦,而月經如常漏下者,此陰胎有餘而血之溢也。

白話文:

  1. 如果漏血像月經一樣,以至於胞衣枯槁,母子俱損者,宜二炒煎。

  2. 如果漏下黃汁像豆汁一樣很多者,宜黃耆湯。

  3. 如果火熱迫血妄行者,宜涼胎飲。(方見前胎熱不安條中)。

  4. 熱甚者,徙薪飲。

  5. 如果肝經有風熱者,宜防風黃芩丸。

  6. 如果怒氣傷肝而暴下血者,宜保陰煎(方見前胎熱不安條中)。

  7. 如果母氣壯盛,身無所苦,而月經如常漏下者,此陰胎有餘而血之溢也。

兒大能飲血自止矣,不必治之。然亦不可使之多下,治宜和血涼血,健脾安胎,宜四妙散

白話文:

當胎兒長大了,能夠自己吸收胎盤的血液,就不需要治療了。但是也不能讓胎兒流血太多,應該調理氣血,涼血止血,健脾安胎。可以使用四妙散來治療。

益母四物湯

熟地當歸白芍(炒),川芎益母草黃芩(酒炒),黃連(薑汁炒),白朮(白蜜炙,各一錢)

白話文:

  • 熟地:具有補血益精、滋陰生津的作用。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 白芍(炒):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作用。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

  • 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

  • 黃芩(酒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煩的作用。

  • 黃連(薑汁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作用。

  • 白朮(白蜜炙):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脾的作用。

以上八種中藥材搭配使用,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清熱燥濕、健脾益氣等功效。可治療血虛發熱、月經不調、痛經、腹痛等症狀。

水煎,食前服。

加味三補丸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黃柏(酒炒),香附(制),白芍(酒炒,各一錢)

白話文:

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用酒炒過),黃柏(用酒炒過),香附(已經過特殊處理),白芍(用酒炒過,各一錢重)

水煎,溫服。

膠艾四物湯

阿膠(炒珠),艾葉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酒炒,各一錢)

白話文:

  • 阿膠(炒珠):炒過的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養肝明目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白芍(酒炒):酒炒過的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水煎服。

黃散

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為末,每三錢,白朮(蜜炙)、枳殼(麩炒)各一錢,煎湯調下。

膠芩四君湯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甘草(炙),阿膠(炒珠),黃芩(酒炒,各一錢),姜(三片),棗(二枚)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過)、茯苓、甘草(炙過)、阿膠(炒成珠狀)、黃芩(用酒炒過,以上各一錢)、生薑(三片)、紅棗(兩枚)

水煎服。

香砂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阿膠(炒珠),條芩(各一錢),砂仁,香附(炒黑),艾葉(各五分),糯米(一撮)

白話文:

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阿膠(炒至成珠狀)、條芩(各一錢),砂仁、香附(炒至黑色)、艾葉(各五分),糯米(一撮)。

水煎服。

加味枳殼湯

白朮(蜜炙),熟地黃(各一錢),生地黃,枳殼(麩炒),黃芩(炒,各五分),

水煎服。如未效加當歸一錢。

芎歸補血湯

黃耆(蜜炙),當歸,白芍,白朮(蜜炙,各一錢半),阿膠(炒珠),五味子(杵),乾薑(炮,各一錢),人參,杜仲(鹽水炒斷絲),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黃耆(用蜂蜜炙烤過),當歸,白芍,白朮(用蜂蜜炙烤過,各一錢半),阿膠(炒成珠狀),五味子(搗碎),乾薑(炮製過,各一錢),人參,杜仲(用鹽水炒斷成絲),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一方有木香五分)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蜜炙),甘草(炙,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三片),棗(二枚)

白話文:

人參、黃耆(用蜂蜜炙過的)、白朮(用蜂蜜炙過的)、甘草(炙過的),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薑三片;紅棗二枚。

水煎,空心服。

二妙散

熟地黃(炒),乾薑(炮,各二錢)

為末,米飲調服。

黃耆湯

黃耆(二兩),糯米(一合)

水煎服。

徙薪飲

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去心),白芍,黃柏,茯苓,牡丹皮(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陳皮(八公克),黃芩(十公克),麥冬(去心),白芍,黃柏,茯苓,牡丹皮(各六公克)

水煎,食遠溫服。

如鬱氣逆,肝脅痛動血者,加青皮、山梔仁(炒黑)各一錢。

防風黃芩丸

條芩(炒黑),防風(等分)為末,酒丸,米飲送下二錢。

四妙散

當歸(二錢),川芎,白朮(蜜炙),黃芩(各一錢)

水煎,食遠服。如未效加阿膠(炒珠)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