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枳殼湯

JIA WEI ZHI K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廣嗣紀要》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12%
肝經 10%
心經 9%
膽經 9%
膀胱經 1%
腎經 1%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加味枳殼湯

加味枳殼湯組成:枳殼、黃芩、白朮、黃柏、甘草、竹茹。

枳殼

性味:辛、苦、微溫。入肺、大腸經。

功效:行氣寬中,消食導滯,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主治:胸脅脹滿,食積不化,咳嗽痰多,嘔吐呃逆。

黃芩

性味:苦、寒。入肺、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主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白朮

性味:甘、苦,微溫。入脾、胃經。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主治: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黃柏

性味:苦、寒。入心、小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滋陰和解毒。

主治: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甘草

性味:甘、平。入脾、肺、心經。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竹茹

性味:涼、甘。入肺、胃、心經。

功效: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

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總述

加味枳殼湯為中醫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安胎、止嘔、降氣等功效。臨牀上,加味枳殼湯常被用於治療胎動不安、妊娠惡阻、胃熱嘔吐、咳嗽痰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蜜炙)1錢, 熟地黃1錢 , 生地黃5分, 枳殼(麩炒)5分, 黃芩(炒)5分。
未效,加當歸1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具有理氣降逆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竹茹具有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本方以枳殼、黃芩、白朮、黃柏、甘草、竹茹為主要成分,具有和胃降逆,安胎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肺結核胎漏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枳殼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白朮(蜜炙)1錢,熟地黃1錢,生地黃5分,枳殼(麸炒)5分,黃芩(炒)5分。 主治:胎漏,勞役下虛者。

加味枳殼湯, 出處:《廣嗣紀要》。 組成:枳殼半兩,黃芩1兩,白朮1兩(一加黃連2錢,黃柏2錢[炒],生甘草、青竹茹)。 主治:胎動不安。因恣食酒面、炙煿厚味、及誤服辛燥毒藥,以致邪火熏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