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湯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1%
胃經 15%
心經 14%
腎經 10%
三焦經 5%
大腸經 4%
肝經 2%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益氣湯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柴胡:味辛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白芍:味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斂陰生津、養血調經等功效。
  • 生薑: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等功效。

主治功效

雙手麻木,睏倦嗜睡。

總結

益氣湯主要由人參、甘草、黃耆、五味子、柴胡、白芍、生薑、大棗等八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養血、祛風散寒、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雙手麻木,睏倦嗜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茴香1錢,木香1錢,全蠍1錢,玄胡1錢,陳皮1錢,石菖蒲1錢,羌活5分,僵蠶5分,川芎5分,蟬蛻5分,穿山甲1錢,甘草1錢5分。
酒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補氣固本,益氣昇陽。
  • 甘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舉陷。
  • 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
  • 柴胡:疏肝解鬱,昇陽舉陷。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生薑:發散風寒,溫中止嘔。
  •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益氣湯具有補氣昇陽、和營止痛的功效,適合氣虛體弱、兩手發麻、困倦嗜卧等症狀患者服用。
  • 益氣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
  • 益氣湯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克。

相關疾病


幼兒五硬四肢痿軟無力癱瘓胎漏口瘡嘴破口角炎月經過多牙齒痛發燒產後小便不通潮熱上胞下垂幼兒遺尿排便前腹痛卻排便不順幼兒低熱妊娠小便不通痔瘡大便時間較長四肢肌膚麻木頻尿尿失禁

相同名稱方劑


益氣湯, 出處:《傅青主男女科·男科》。 組成:人參1錢,甘草1錢,黃耆2錢,五味子30粒,柴胡7分,白芍7分,薑3片,棗2枚。 主治:兩手發麻,困倦嗜卧。

益氣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茴香1錢,木香1錢,全蠍1錢,玄胡1錢,陳皮1錢,石菖蒲1錢,羌活5分,僵蠶5分,川芎5分,蟬蛻5分,穿山甲1錢,甘草1錢5分。 主治:因大氣得之,氣閉耳聾者。

益氣湯, 出處:《胎産秘書》卷下。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當歸3錢,川芎8分,茯苓1錢5分,陳皮4分,厚朴4分,蘇梗5分,炙甘5分,腹皮6分,木香2分(磨),蘿蔔子3分,木通5分。 主治:産後誤用耗氣藥,以致臌脹。

益氣湯, 出處:《雜症會心錄》卷下。 組成:黃耆1錢5分(蜜水炒),人參1錢,白朮1錢(炒),當歸1錢,麥冬1錢,炙甘草5分,藿香1錢,五味子10粒。 主治:鼻痛過於解散,其始流清涕者,繼成濁涕,漸而腥穢黃赤間雜,皆由滲開腦戶,日積月累而致尪羸。

益氣湯,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半夏1升(洗,四破),宿薑8兩,芎藭3兩,細辛3兩,附子(炮)3兩,玄參3兩,當歸3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茯苓2兩,杏仁60枚(去2仁皮尖,碎)。 主治:脈極。虛寒則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