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5)

1. 口乾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論

凡產後舌燥咽乾而渴,兼小便不利,由產後亡血或汗多所致,內亡津液也。夫日用水穀,胃納而脾運,肺散至精至清之氣,為津為液,清肅下行膀胱而為小便。其氣通心,受火色化為營身之血。值產亡血而又汗多,加之產後氣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是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所以上無津液流通,而有咽燥乾渴之證。

白話文:

生產後,如果覺得舌頭乾、喉嚨乾渴想喝水,同時又有小便不暢的問題,這些都是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或出汗太多,導致體內津液不足。體內每天要靠食物和水來維持,先由胃部吸收,再由脾臟運化,肺臟會把其中最精純的水分變成津液,再由膀胱向下排出成為小便。津液的運行與心臟相通,受熱力的影響可以轉化為血液維持身體運作。生產時如果失血過多,加上出汗很多,產後又氣虛,就會影響胃部運化津液,造成生化之氣無法順利運作,導致津液不能正常排出。因此,上半身就會出現津液不足的症狀,也就是喉嚨乾、口渴等現象。

下氣不升,而有小便不通。雖通而亦短少之候,勿作淋秘,輕用滲利,使氣益虛,病益甚。治法必當助脾益肺,升舉氣血,則氣化流行。陰升陽降,斯水入經而為血為津,谷入胃而長氣行脈,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調勻矣。初產生化湯多服數劑,如汗多亡津液,須加人參於內,使血生而津足。

白話文:

無法排氣,伴隨著小便不通暢。即使勉強排出,也極少。此時,切勿將其當作淋症或祕症,隨意使用利尿通便的藥物。這樣會加劇氣虛,使病情惡化。治療方法應著重於健脾益肺,升提氣血,促進氣機運行。陰氣上升,陽氣下降,水液才能進入經絡化為血液津液,穀物才能進入胃中化生氣血脈絡,自然會津液充盈,排便通暢。初期,可以使用養生化湯,多服用幾劑。如果出汗過多,導致津液虧損,需要加入人參,以生血益津。

若無塊痛,六君子倍參、耆,或服生津止渴益水飲。渴甚,兼服參麥飲。如產後口乾少力,宜生津益液湯。有用四君子湯,加車前一錢,桂心五分。若認咽乾口燥為火,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認小便秘澀為水滯,而用五苓等劑以通之。不特非其治法,更患愈通愈竭變生他證矣。

白話文:

如果沒有腹痛,服用「六君子湯」並增加人參和黃耆的用量,或者服用「益水飲」以生津止渴。如果特別口渴,可以搭配服用「參麥飲」。如果產後口乾無力,適合服用「生津益液湯」。有些人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一錢車前草、五分桂心。假使將咽喉乾燥口燥誤認爲上火,而使用黃芩、黃連、梔子、柏子等藥材來降火;或者把大便小便不順利誤認爲水滯,而使用「五苓散」等藥劑來利水,不僅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更擔心越利水越虛損,使得病情轉變為其他症狀。

《尊生》云:小便不通,金匱腎氣丸可加減用之。予謂當用加味腎氣丸為是。若兼口渴,用生津止渴益水飲。渴甚,兼生脈飲。密齋云:如惡露不來,敗血閉澀水瀆,小便不通,其證則小腹脹滿刺痛,乍寒乍熱,煩悶不寧,用加味五苓主之。予謂初產,自當用生化湯則瘀行便利矣。

白話文:

《尊生》書上說:小便不利,可以參照金匱方「腎氣丸」來加減使用。我認為應該用「加味腎氣丸」才合適。如果同時有口渴,可以使用「生津止渴益水飲」。如果口渴嚴重,可以再加用「生脈飲」。密齋先生說:如果產後惡露未下,敗血阻塞了水路,導致小便不通,症狀表現為小腹脹滿刺痛,忽冷忽熱,煩躁不安,可用「加味五苓散」來治療。我認為對於產後的情況,應該使用「生化湯」,這樣瘀血就能排出,便道也會通暢。

可無事乎五苓也。如產過五七日,而惡露亦自宜漸少而止矣,又何必事乎五苓也?況產後最禁發汗、利水,予焉敢輕產,而用五苓以竭其陰乎?世有治小便不通,用炒鹽加麝少許,填臍中,外用蔥白十餘莖作一束,切如半指厚,置鹽麝上,將艾灸之,覺熱氣入腹難忍方止,小便即通。此惟氣閉者宜之,若產後氣虛源涸,與夫熱結膀胱者,皆不可用。

白話文:

難道可以不用五苓散嗎?如果產後過了五到七天,惡露也應該逐漸減少並停止,又何必使用五苓散呢?而且產後最忌諱發汗和利水,我怎麼敢輕率地使用五苓散來耗盡產婦的陰液?

民間有人治療小便不通,使用炒鹽加少量麝香,填入臍中,然後用十幾根蔥白綁成一束,切成半指厚度,放在鹽和麝香上,用艾灸,感覺熱氣進入腹部難以忍受時才停止,小便就會通暢。這種方法只適合於氣閉的人,如果是產後氣虛津液不足,或熱結膀胱的人,都不可使用。

生津止渴益水飲,治產後口渴,小便不利。

人參,生地,麥冬(去心。各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蜜炙),五味子(十粒),當歸(三錢,酒浸),茯苓(八分),升麻,炙草(各四分),葛根(一錢)

白話文:

人參、生地黃、麥冬(去心,各 12 克),黃耆(7.5 克,蜂蜜炙過),五味子(10 粒),當歸(18 克,用酒浸泡),茯苓(4 克),升麻、炙甘草(各 2 克),葛根(6 克)

水煎服。如汗多,加麻黃根一錢,炒棗仁一錢,浮小麥一撮。大便日久不通,加酒洗蓯蓉一錢五分。渴甚,用參麥飲代茶飲之,不可疑而不用。凡一切降火利便藥,斷不可用。

白話文:

用開水煎服。如果流汗很多,加入炒過的麻黃根一錢、炒過的棗仁一錢、小麥一把。如果大便長時間不通暢,加入用酒洗過的蓯蓉一錢五分。口渴嚴重,用參麥飲代替茶喝,不要因為懷疑而不使用。所有降火通便的藥物,千萬不能使用。

生津益液湯,治產後口乾少力。

人參(隨宜),麥冬(一錢二分,去心),茯苓,栝蔞根(各一錢),甘草(八分),小麥(一撮),竹葉(十片)

白話文:

人參(適量),麥冬(6 克,去掉內心),茯苓,栝樓根(均為 6 克),甘草(4 克),小麥(一小撮),竹葉(10 片)

棗二枚,水煎服。如大渴,加蘆根

加味五苓散,治產後惡露不行,小便不通。

豬苓澤瀉白朮(土炒),茯苓,桂心(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紅花(各二錢)

白話文:

豬苓、澤瀉、白朮(炒過)、茯苓、桂心(各 6 克),桃仁(去皮尖)、紅花(各 12 克)

水煎服。此方予未敢用,姑錄之以備參考耳。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六君子湯(見上卷諸痛門。),參麥飲(見本卷暈厥門。),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門。),加味腎氣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

白話文:

  •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
  • 六君子湯:見上卷諸痛篇。
  • 參麥飲:見本卷暈厥篇。
  • 四君子湯:見上卷胎逆上逼篇。
  • 加味腎氣丸:見上卷諸痛篇,附於六味地黃湯下方。

2. 泄瀉及完穀不化並遺屎論

產後泄瀉,不可與雜證同治。大率中氣虛弱,傳化失職所致,氣虛、食積、與濕也。氣虛宜補,食積宜消,濕宜燥之。然惡露未除,又難以驟補、峻消、急燥,當先用蓮子生化湯三劑,化舊生新。方中且有蓮子茯苓補脾利水,兼治其瀉。候舊化新生,然後用健脾利水生化湯,或補氣或消食,或化積或燥濕分利,因證加入對證之藥,始無滯澀虛虛之失。至產後旬日外,方可與雜證同論,然猶宜量人虛實而治也。

白話文:

產後腹瀉,不能與其他疾病同治。一般來說,是由於中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職所致,也就是氣虛、食積和濕邪。氣虛需要補,食積需要消,濕邪需要祛濕。但是,惡露未除,又不能急於補、猛烈消食、快速祛濕,應當先服用三劑蓮子生化湯,化舊生新。方中還有蓮子、茯苓補脾利水,兼治腹瀉。等到惡露化盡,新生長出,再用健脾利水生化湯,根據具體情況加入對症藥物,或補氣或消食,或化積或祛濕,才能避免氣血運行不暢、氣虛體弱的問題。產後十天後,方可與其他疾病同論,但仍應根據產婦的虛實狀況進行治療。

如痛下清水,腹鳴,米飲不化者,以寒瀉溫之。如糞色黃,肛門痛,以熱瀉清之。如飲食過多傷脾,噯氣味如敗卵,以食積消之。如飲食減少,食下腹鳴腹急,盡下所食之物方覺暢快,以脾虛食積補而消之。丹溪云:如產後虛瀉,眼昏不識人,危證,用參苓朮附湯救之。又有胎前久瀉,產後不止,以致虛脫,須從權服參苓生化湯以扶虛,仍分塊痛、不痛,加減而治。凡瀉兼熱,切勿用芩、連、梔、柏。

白話文:

如果大便稀薄如水,伴有腹鳴,吃米粥不消化,則可能是因為寒證導致腹瀉,可以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如果大便呈黃色,肛門疼痛,則可能是因為熱證導致腹瀉,可以用清涼的方法治療。 如果飲食過多傷了脾胃,打嗝有腐臭蛋味,則可能是因為飲食積滯,可以用消食的藥物治療。 如果飲食減少,吃東西後腹鳴腹痛,把吃下的東西全部排泄出來後才感到暢快,則可能是因為脾虛導致飲食積滯,可以用補脾消食的藥物治療。 丹溪說:如果產後出現虛弱腹瀉,眼睛昏花看不清人,情況危急,可以用參苓朮附湯救治。還有一種情況是懷孕前已經腹瀉很久,產後腹瀉仍未停止,導致虛脫,需要權衡使用參苓生化湯來扶助虛弱,同時根據是否有腹塊疼痛,再加減藥物治療。 凡是腹瀉兼有熱證,切忌使用黃芩、黃連、梔子、柏子仁等藥物。

兼痰,切勿用半夏生薑。如瀉渴,參麥飲以回津液。如產後脾瀉不止,參苓蓮子飲妙。夫完穀不化者,因產時勞倦傷脾,而轉輸稽遲也。夫水穀入胃,遊溢精氣,散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而調通水道,乃能致氣滋臟以養人。今因產勞倦脾傷,以致沖和之氣不能化,而物完出焉,病名飧泄。

白話文:

如果兼有痰,絕對不可使用半夏、生薑。如果腹瀉口渴,用參麥飲來回復津液。如果產後脾虛腹瀉不止,用參苓蓮子飲效果很好。穀粒未消化,是因為生產時勞累傷脾,導致運化遲緩。水穀進入胃中,精氣遊散到全身,再歸於脾臟,脾氣散發精氣,上歸於肺,調節水道,才能讓氣血滋養臟器,供養人體。現在因為生產勞累傷脾,導致沖和之氣不能化解,所以食物未消化排出體外,這種疾病稱為飧泄。

又飲食太過,脾胃受傷,亦致完穀不化,俗呼為水穀痢也。然產方三日內,血塊未散,患此脾敗胃弱之證,未可遽加耆、術,且服加味生化湯。內有益智、砂仁少溫其氣,俟塊消散,服參苓大補生化湯。如胃氣虛,瀉利黃色,用補中益氣湯木香治之。若久瀉痢虛者,參香散

白話文:

過度飲食會損傷脾胃,導致穀物無法消化,俗稱「水穀痢」。然而,產後三天內,血塊尚未散去,病人脾胃虛弱,此時不能急於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應該服用加味生化湯。生化湯中含有益智子、砂仁,可以溫養脾胃之氣。待血塊散去後,再服用參苓大補生化湯。如果胃氣虛弱,腹瀉便溏黃色,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木香治療。如果腹瀉痢疾持續較久,可以使用參香散治療。

如久瀉元氣下陷,大便不禁,肛門如脫,宜加味六君子湯。若見完穀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虛,元氣虛脫之候,十有九死,惟猛進溫補之劑,庶可挽回。即有煩躁發熱面赤,脈來數大,皆虛火上炎之故,當並進桂、附、人參甘草乾薑、芩、術之類,伏龍肝煎湯代水煎服,仍得收功。

白話文:

如果腹瀉時間太長,元氣虛弱下沉,導致大便不能控制,肛門好像脫出一樣,應該在六君子湯中加入其他藥材。

如果看到排泄物中有很多未消化的米粒,且顏色發白像粥糊,這表示脾胃非常虛弱,元氣接近耗盡,十個人中有九個會死亡。這時候只能用強烈的溫補藥物,纔有挽回的可能。

即使患者有煩躁、發熱、臉紅、脈搏又快又大的症狀,這些都是虛火上沖造成的,應該同時服用桂枝、附子、人參、甘草、乾薑、黃芩、白術等藥材。用伏龍肝煎湯來代替水煎藥服下,才能見效。

若小便混濁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腸垢者,乃元氣下陷之故,並宜補中益氣加桂、苓、炮姜升舉之。或瀉臭水不止,加蘄艾、香附吳茱萸。若兼瘀結不通,腹脹喘急,雖神丹亦無濟也。如大便不知為遺屎,補中益氣湯肉蓯蓉、故紙。

白話文:

如果小便混濁、像泔水一樣,或者大便中有白色泡泡,類似腸道分泌物,這些都是元氣下沉所致。此時應當補益中氣,並加入肉桂、茯苓、炮姜,以升提元氣。如果腹瀉嚴重,水樣便不斷排出,可以加入艾葉、香附、吳茱萸。如果同時伴有瘀血阻滯、不通暢,導致腹脹、氣促,即使是神丹妙藥也無法奏效。如果大便失禁,無法控制,可以加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肉蓯蓉、故紙。

蓮子生化湯,治產後血塊未消泄瀉。

川芎,茯苓(各二錢),當歸(四錢。一方一錢,黃土炒),炮姜(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蓮肉(十枚,去心)

白話文:

川芎、茯苓(各 12 克),當歸(24 克。另一種方子是 6 克,用黃土炒過),炮姜(2 克),桃仁(10 粒,去皮尖),炙甘草(3 克),蓮肉(10 顆,去心)

水煎服。一方無桃仁。

健脾利水生化湯

川芎,當歸(黃土炒。各一錢),白朮(二錢,土炒),澤瀉(八分),乾薑(四分,炮),陳皮,炙草(各五分),肉果(一枚,煨),人參(三錢),茯苓(一錢五分)

白話文:

川芎、當歸(用黃土炒製,各 1 公克),白朮(2 公克,用土炒製),澤瀉(0.8 公克),乾薑(0.4 公克,用炮製方法處理),陳皮、炙草(各 0.5 公克),肉果(1 顆,用煨製方法處理),人參(3 公克),茯苓(1.5 公克)

一方無茯苓。寒瀉,加砂仁八分,炮乾薑八分。熱瀉,加炒黃連五分。瀉水腹痛,米飲不化,加砂仁六分,山楂麥芽。瀉有酸噯臭氣,系食積,加神麯八分,砂仁八分,山楂、麥芽。少食不安,瀉即覺安快者,亦以食積論。脾氣虛久瀉,加升麻。瀉水多而腹不痛者,有濕,加製蒼朮一錢,以燥之。諸瀉方中,須加蓮子十枚。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沒有茯苓。如果是寒性腹瀉,加入砂仁八分、炮乾薑八分。如果是熱性腹瀉,加入炒黃連五分。如果是腹瀉伴有腹痛,米湯不消,加入砂仁六分、山楂、麥芽。

如果是腹瀉伴有酸味反胃、臭氣,是食物積滯,加入神麴八分、砂仁八分、山楂、麥芽。

如果是食量減少、食後不安,腹瀉後感到舒適,也是食物積滯的表現。

如果是脾氣虛導致的長期腹瀉,加入升麻。

如果腹瀉量多但沒有腹痛,表示有濕氣,加入製蒼朮一錢,以祛濕。

所有腹瀉藥方中,都應加入蓮子十枚。

參苓朮附湯,丹溪治產後虛瀉,眼昏不識人,危證,用此方救之。

人參(七錢),白朮(三錢,土炒),茯苓,附子(制。各一錢)

水煎服。

參苓生化湯,治胎前久瀉,產後不止。

人參,當歸(各二錢),乾薑(炮),炙草(各五分),訶子皮,川芎,山藥(炒。各一錢),肉果(一個,麵裹煨),茯苓(一錢五分),蓮子(七粒),糯米(一大撮)

白話文:

人參、當歸(各 2 錢),乾薑(炮製過)、炙草(各 5 分),訶子皮、川芎、山藥(炒過,各 1 錢),肉桂果(1 個,裹上面粉燜煮),茯苓(1 錢 5 分),蓮子(7 顆),糯米(一大把)

水煎服。虛甚,加人參三四錢。如七日內外,塊痛不止,減參、肉果、訶子以除痛。血塊不痛,加土炒白朮二錢,陳皮三分。

白話文:

用開水煎服。身體虛弱的,加入人參三到四錢。如果七天左右,塊狀的疼痛仍然沒有消失,減少人參、肉果、訶子的用量以緩解疼痛。如果血塊不痛,加入炒過的土白朮二錢,陳皮三分。

參苓蓮子飲,治產後脾泄不止,並治年久不止脾泄之證。

人參,白朮(土炒。各二錢),白芍(八分,炒),當歸(一錢五分),白茯苓,山藥(各一錢),升麻,陳皮(各三分),炙草(四分),蓮子(十二粒,去心)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過的,各 2 錢)、白芍(炒過的,8 分)、當歸(1 錢 5 分)、白茯苓、淮山藥(各 1 錢)、升麻、陳皮(各 3 分)、炙甘草(4 分)、蓮子(去心,12 粒)

姜二片,水三鍾煎服,取藥內蓮子送藥。甚者腹疼,加炒黑乾薑五分。虛甚,加人參三四錢。

加味生化湯,治產後脾虛,三日內血塊未消,完穀不化,胎前素弱者,非胃苓能治,此方主之。

川芎,益智仁,砂仁(各一錢),當歸(四錢,土炒),炮姜(四分),炙草(五分),茯苓(一錢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

白話文:

川芎、益智仁、砂仁(各 3 克) 當歸(15 克,用土炒過) 炮姜(1.5 克) 炙草(2.5 克) 茯苓(4.5 克) 桃仁(10 粒,去殼去尖)

水煎服。

參苓大補生化湯,治產後血塊痛止,可服此以補之,完穀自化矣。

人參,白朮(土炒。各二錢),川芎,當歸,益智仁,白芍(炒),茯苓(各一錢),乾薑(四分,炮),肉果(一個,麵煨),炙草(五分),蓮子(八枚,去心)

白話文:

人參和炒白朮(各二錢),川芎、當歸、益智仁、炒白芍(各一錢),茯苓(各一錢),炮乾薑(四分),麵煨肉果(一個),炙甘草(五分),去核蓮子(八枚)

水煎服。瀉而腹痛,加砂仁八分。瀉水多,加澤瀉、木通各八分。渴,加去心麥冬、五味子。寒,倍炮姜,加木香四分。食積黃色,以神麯、麥芽、山楂、砂仁擇一二味加入。

白話文:

用白開水煎服。如果腹瀉並腹痛,加入八分的砂仁。如果腹瀉嚴重,加入八分的澤瀉和木通。如果口渴,加入去心麥冬和五味子。如果身體虛寒,把炮薑的用量加倍,並加入四分的木香。如果有黃色的食物積滯,可以選擇加入神麯、麥芽、山楂或砂仁中的一到兩種。

參香散,治久瀉痢虛者。

人參,木香(各二錢),肉蔻,茯苓,扁豆(各四錢),陳皮,粟殼(各一錢)

為末,米飲下。

加味六君子湯,凡產後瀉久,胃氣虛弱,完穀不化,宜溫助胃氣也。

人參,茯苓,半夏(制。各一錢),白朮(二錢,土炒),陳皮,炙草(各八分),肉果(一枚。麵煨熟,去面),木香(三四分)

白話文:

人參、茯苓、半夏(炮製過的各 1 錢), 白朮(2 錢,用土炒過),陳皮、炙草(各 8 分),木香(3-4 分),肉果(1 個,用麵粉包裹後蒸熟,去掉麵粉)。

水煎服。一方有炙乾姜四分。

參麥飲(見本卷暈厥門。),補中益氣湯(見上卷諸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