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飲

Shen Ma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啟源

其他名稱:生脈散,生脈湯,參麥散,人參生脈散,定肺湯,參麥五味飲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肺經 33%
脾經 15%
胃經 12%
腎經 6%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6-11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虛脈,細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舌上無苔,光滑潔淨

疼痛心臟痛,胸悶胸痛,心絞痛

症狀咳嗽,經常疲勞想睡,鼻子癢,咳血,昏迷,產後多汗,腋下出汗,發熱(發燒),鼻孔兩翼煽動,大汗淋漓,留特別多汗,氣喘,血尿,口瘡嘴破口角炎,上吐下瀉,流鼻血

現代疾病心律不整,甲狀腺亢進,休克,熱中暑,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臟病,手汗症,神經衰弱症,冠狀動脈疾病,低血壓,單純性疱疹

方劑介紹


生脈飲

生脈飲主要功效是「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代表方劑,主治暑熱傷氣、津液虧損、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之證。

主要症狀是:中暑後元氣不足、容易疲勞、體倦乏力、口乾舌燥、乾咳少痰、氣短懶言、容易流汗、舌紅、脈虛脈虛細。

肺主氣,司呼吸,若久咳不愈,則肺氣日耗,肺陰漸損。氣虛則咳嗽氣短,自汗聲低。陰虛則肺失清潤,乾咳痰少,肺主一身之氣而為百脈之朝會,肺氣虛時脈來虛弱。

暑為夏季炎熱之氣「暑為陽邪」,其性升散,最宜耗氣傷陰。皮膚腠理開瀉,大汗傷陰,即所渭「陽勝則陰病」。

由於肺主氣,暑熱傷肺,肺傷則氣亦傷,故氣短懶言,肢體倦怠。肺主皮毛,肺傷則失其衛護之力,所以大汗淋漓。

體內元氣隨著大汗瀉之,氣則逐漸衰弱,所以《黃帝內經》提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因為氣虛腠理不固則汗益不止,隨著汗愈流愈多而津液受損,逐漸形成「氣陰兩虛證」。氣虛則汗多,容易疲勞、身體疲倦、氣短懶言。

夏季大汗淋漓容易出現氣陰兩虛證
夏季大汗淋漓容易出現氣陰兩虛證

陰虛則咽乾口渴、舌質乾紅少苔,脈虛數。熱傷元氣,氣傷不能生津,汗出易于耗津,也會口乾口渴。

本方所治諸症皆由氣陰不足而造成,所以宜「益氣、養陰、生津」。方中人參甘溫而不燥,既可補益肺氣,又擅補氣生津。

麥冬甘寒生津,長於潤肺養陰,與人參相配,氣陰雙補,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溫收澀,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既寸固氣津之外泄,又能復氣陰之耗損。

三藥皆入肺經,一補、一清潤、一斂,既可補氣陰之虛,又可斂氣陰之散,故肺虛久咳之證得之,可收益氣養陰,斂肺止咳之效。暑熱氣耗津泄之證得之,司奏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之功。

本方雖有氣陰雙補之功,但實以人參補氣為主,由於氣復津生,汗止陰存,脈得氣充,則可復生,所以名為「生脈」。

本方與「清暑益氣湯」均可治療暑病汗多,耗氣傷津之證,然清暑益氣湯證為暑熱尚熾,氣津巳傷,因邪實正虛,故仍有身熱心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熱盛之象。

生脈飲則用於暑熱己清,氣陰俱損,乃純虛無實之證,併為治療久咳肺虛,乾咳痰少的常用方。

不過注意一點的是:暑熱患者飲用生脈飲,當發燒、口乾舌燥、便秘、嘴破、血壓高等中暑熱象仍然存在時,首要任務是先清熱象,此時可使用清暑益氣湯或白虎湯;暑熱後期,僅剩下口乾舌燥、疲倦及口渴等「陰傷」症狀時,才是使用生脈飲的時機。

加減法:方中人參性味甘溫,有大補元氣之功,若氣虛不甚者,可易為黨參。若氣陰不足,兼有內熱者,則可用西洋參代之。

近代用於改善心臟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例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整、心臟衰竭、低血壓、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肺心病、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屬氣陰兩虛證者。

以及各類休克、中暑、老年性癡呆、新生兒硬腫症等表現為氣陰兩虛證候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人參補益肺氣而生津;麥冬養陰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斂肺而生津。這三味,一補,一清,一斂,而且都能生津;因此,具有生津止渴,補氣斂汗的作用,適于氣陰兩傷之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乃補斂合法,故宜於氣陰兩虛,純虛無實之證。若溫病氣陰雖傷,但餘熱未清,或久咳肺虛,仍有痰熱者,均非所宜。

相關證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