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0)

1. 痢疾

痢不問赤白。皆從積治。濕熱者。食積之所生也。痢初得之。其法宜下。積不去。痢不止也。如吐泄後痢者。其積已下。不可再下。復傷胃氣。可下者。木香導滯丸主之。不可下。宜去積。保和丸主之。

白話文:

痢疾不管是大便帶血、還是不帶血,都應從治療積食著手。濕熱痢疾是因飲食積滯而形成的。痢疾初期,用瀉下法治療合適。積食不除,痢疾就不會停止。如果是嘔吐、腹瀉之後發生的痢疾,說明積食已經瀉下,不可再用瀉下法治療,否則會再次損傷胃氣。可以瀉下的,以木香導滯丸為主藥。不可以瀉下的,宜用保和丸去除積食。

陳皮(五錢),枳殼(炒三錢),黃連(薑汁炒五錢),神麯,山楂肉,麥糵(各三錢),萊服子(炒三錢),檳榔(三錢),上為末。水糊丸。麻子大。白湯下。

白話文:

陳皮(五錢),枳殼(炒過的,三錢),黃連(用薑汁炒過的,五錢),神麴,山楂肉,小麥粉(各三錢),萊菔子(炒過的,三錢),檳榔(三錢),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成糊狀,搓成麻籽那麼大的丸子。用白開水送服。

枳實(炒),厚朴(薑汁炒),檳榔(各五錢),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各七錢半),木香(二錢五分),黑牽牛(半生半炒取頭末二錢半),上為末。酒糊丸。小豆大。白湯下。

白話文:

枳實(炒)、厚朴(用薑汁炒)、檳榔(各五錢),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各七錢半),木香(二錢五分),黑牽牛(半生半炒,取頭部和尾部,二錢五分),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丸劑。大小如小豆般。用白開水送服。

祖訓只用,香連丸

黃連(一兩。淨銼,用吳茱萸半兩。水拌濕同炒。去萸不用。),木香(五錢),石蓮肉(一錢),上為末。酒糊丸。麻子大。陳倉米煎湯下。此家傳十三方也。

予教諸子。治痢只用保和丸香連丸同服。萬無一失。

鄖陽撫臺都御史孫小姐。自五月病痢。至七月未愈。差荊襄承差取鄖陽醫官治之不效。遣承差王加宜取予。予往。病亟矣。用人參茯苓甘草當歸白芍黃苓車前子陳皮各等分。炒乾姜少許。煎服略差。五日大安。公晚飲間。問予云。諸醫皆用木香黃連。今汝不用。所用皆非治痢之藥。

白話文:

鄖陽巡撫都御史孫小姐,從五月開始患痢疾,到七月還沒好。就差遣荊襄的承差來找鄖陽的醫官醫治,卻不見效。於是遣承差王加宜來找我。我去了,她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我用人參、白茯苓、甘草、當歸、白芍、黃苓、車前子、陳皮各等分,再加上少許炒乾薑,煎服之後稍微好一點。五天後就康復了。公務空閒的時候,她問我說:「其他醫生都用木香和黃連,你為什麼不用?你用這個藥方,完全不是治療痢疾的藥。」

而效者何也。余曰。此乃河間黃芩芍藥湯方也。所謂調其氣則後重除。養其血而痢止之法也。臺云。小女前年在湖廣病泄。今年在此病痢。皆五六月間。幸遇汝之良醫而安。然小女之遇汝。爾之遇我。非偶然。余叩首謝。

白話文:

為甚麼這麼有效呢?我回答說:這個是河間的黃芩芍藥湯方,所謂的調和氣機,就可以去除表證。調護血氣,就能止痢疾的方法。臺雲:小女兒前年在湖廣得了腹瀉,今年在這裡得了痢疾,都是在五、六月間發病。幸好遇到你這位良醫,病情才得以安穩。小女能遇上你,而你能夠遇到我,都不是偶然的。我叩頭道謝。

本縣祝道士長子。七歲病痢。半年不愈。求予治之。予與一方。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山藥黃耆桔梗木香黃連訶子肉豆蔻車前乾薑澤瀉神麯當歸麥芽白芍為末。水面丸。米飲下。一月安。名和中丸

白話文:

本縣祝道士的長子,七歲的時候得了痢疾,半年都沒有痊癒。他來找我醫治,我開了一張藥方給他。藥方中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山藥、黃耆、桔梗、木香、黃連、訶子、肉豆蔻、車前子、乾薑、炒澤瀉、神麯、當歸、麥芽和白芍。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一個月後,他的痢疾就好了。我把這個藥方命名為「和中丸」。

一女十歲患痢。久不止。脈洪數。或曰。下痢脈宜小。今脈洪數恐難治。予曰無妨。玉函經曰。欲識童男並童女。決在寸關並尺裡。自然緊數甚分明。都緣未散精華氣。此童女脈宜如是。胃氣當強。不久自愈。果數日痢漸止。

白話文:

有個十歲的女孩患了痢疾,已經很長時間了還沒有好轉。醫師發現她的脈搏很洪大,數目也很多。有人說,腹瀉的病人脈搏應該很微弱。現在她的脈搏洪大、數目多,恐怕很難治癒。

我說沒關係。玉函經說,想要知道男童和女童的脈搏,應該在寸關尺三部同時把脈。自然會發現他們的脈搏很緊而數目也很多。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沒有散發出精華之氣的緣故。所以這個女孩的脈搏應該就是這樣的。她的胃氣應該很強,不久就會自己痊癒。結果果然在幾天後,她的痢疾就逐漸停止了。

本縣張大尹。有公子半歲。病赤白痢甚苦。用黃連一錢。木香五分。石蓮肉五分。陳皮七分。乾薑炒二分。為末。神麯丸。黍米大。陳米飲下。

白話文:

本縣的張大尹,他的兒子半歲大,患了嚴重的赤白痢疾,非常痛苦。用黃連一錢,木香五分,石蓮肉五分,陳皮七分,乾薑炒二分,研成細末,用神曲做成丸子,像黍米那麼大,用陳米湯送服。

痢疾渴者。七味白朮散去乾葛。加炒乾薑黃阿膠烏梅主之。

白話文:

  • 痢疾出現口渴時

方藥:七味白朮散,除去乾葛,加入炒乾薑、黃連、阿膠、烏梅。

痢苦噤口者。宜參苓白朮散石菖蒲為末。陳倉米湯下。

白話文:

腹瀉導致口苦、不願意說話的患者,適宜使用參苓白朮散加入石菖蒲研成細末,用陳倉米湯送服。

痢疾脫肛者。只止其痢。痢止肛自不下矣。

瀉後變痢後重者。胃氣之下陷也。赤白者。腸垢之下溜也。水穀盡而腸胃敗。故死。

痢後變瀉。後重止者。濕熱之氣去也。赤白止者。陳腐之物盡也。腸胃通而水穀行。故生也。

凡下痢鮮血者。黑如屋漏水者。氣促者。大孔如竹筒者。嘔噦不食者。足趺腫者。身熱脈大者。渴欲飲水者。只大渴者。面嬌面青者。皆死證也。

白話文:

  1. 凡是下痢鮮血的。

  2. 黑色如屋頂漏水的顏色。

  3. 氣促。

  4. 大便成竹筒狀。

  5. 嘔吐不能吃東西。

  6. 腳部腫脹。

  7. 身上發熱脈搏大。

  8. 口渴想喝水。

  9. 極度口渴。

  10. 臉色發黃或青色。

以上都是死亡的徵兆。

初病痢者。腹中急痛。大便窘迫。小便赤澀。身熱飲水。宜急下之。輕者三黃枳朮丸。重者木香檳榔丸。去其陳垢其痢自止。此時邪氣未動。正氣未傷。故宜下之。若喜補惡攻。使邪氣日強。正氣日弱。不下之則積熱不除。下之則脾胃俱弱。釀成大病。醫之過也。

白話文:

剛開始生病的人(初病痢者),腹部疼痛劇烈,大便困難,小便赤熱疼痛,身體發熱,想要喝水。這種情況下,應該馬上用瀉下法治療。症狀輕微的,可以使用三黃枳朮丸。症狀嚴重的,可以使用木香檳榔丸。這樣可以去除體內的陳年宿垢,痢疾自然就會停止。此時,邪氣(病邪)尚未蔓延,正氣(人體正氣)尚未損傷,所以應該採用瀉下法治療。如果喜歡用補藥,討厭用攻伐的藥物,那麼邪氣就會日益強盛,正氣就會日益衰弱。如果不採用瀉下法治療,那麼積熱就不會消除。採用瀉下法治療,那麼脾胃都會虛弱,從而導致大病。這是醫生的過錯。

初病泄瀉。漸變痢者。此時宿垢已去。不可再下。如有腹痛裡急後重之證。乃未盡之餘邪也。宜去積止痢。去積保和去滯丸。止痢香連丸。

白話文:

一開始便瀉。漸漸轉變為痢疾的患者。此時體內的宿便已經排盡了。不可再用瀉藥。如果有腹痛、裡急後重的症狀。那是體內還有殘餘的邪氣。應該把體內的積滯去除,並止住痢疾。去除積滯、保和、去除滯塞的藥丸。止痢疾、含有沉香的藥丸。

痢久不止者。名休息痢。家傳和中丸

或問。赤痢為熱。白痢為寒何如。曰。原病式論之詳矣。痢下赤白。皆濕熱也。赤者自小腸來。小腸者心之腑。心屬火故其色赤。白者自大腸來。大腸者肺之腑也。肺屬金故其色白。赤者屬熱。白者屬濕。濕亦熱也。經云。濕盛而熱也。若初痢下鮮血者。非赤也。此風熱之毒。宜剪紅丸主之。如痢下瘀血。或如豆汁者。此濕氣下血也。宜胃風湯主之。

白話文:

有人問道:赤痢是熱證,白痢是寒證,是這樣嗎?

答道:《原病式》中論述得很詳細了。痢下赤白,都是濕熱引起的。赤色的是從小腸來的,小腸是心的臟腑,心屬火,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白色的痢疾從大腸而來,大腸是肺的臟腑,肺屬金,所以它的顏色是白色的。赤色屬於熱證,白色屬於濕證,濕也是熱證。經文說:“濕盛而熱也。”

如果初次痢疾下來的鮮血,這不是赤痢,而是風熱之毒引起的,應該用剪紅丸來治療。如果痢疾下來瘀血,或者像豆汁一樣的,這是濕氣下血,應該用胃風湯來治療。

或問。河間云。行氣則後重除。養血則痢止。此千古不易之法也。今幼科治痢之方。不用其法何也。曰。痢者。素云腸澼。難云大瘕泄。古云滯下。腸澼者。因於飽食也。大瘕泄者。食症也。滯下者。積滯之物下出也。故云無積不成痢。治法以攻積為先務也。積不去則氣不行。

白話文:

有人問:河間說過,行氣,滯留在體內的大便就會消除;補養血氣,痢疾就會停止。這是千古不變的治療方法。現在小兒科治療痢疾的藥方,為什麼不使用這種方法呢?

醫生回答說:痢疾,素問中稱為「腸澼」,難經中稱為「大瘕泄」,古籍中稱為「滯下」。「腸澼」是由於飲食過飽引起的。「大瘕泄」是由於飲食不節引起的。「滯下」是由於積滯之物向下排出引起的。所以說,沒有積滯,就不會產生痢疾。因此,治療方法以攻下積滯為首要任務。積滯不去,氣就運行不暢。

去積所以行其氣。而不裡急後重也。熱則傷血。痢久則傷血。去熱止泄。所以養其血也。法雖不同。意則合也。

或問。丹溪云。先瀉後變痢者脾傳腎也難治。先痢後變瀉者腎傳脾也易治。何以言之。曰。脾主濕。濕勝則濡瀉。瀉者脾之病也。瀉久不止。又變成痢。痢下後重腎病也。如痢非真痢也。故後重者。胃氣之下陷也。膿血者。腸垢之下溜也。真氣敗而穀氣絕。是謂難治。腎惡濕。

白話文:

有人問我。丹溪說,先出現腹瀉,然後變成痢疾的情況是脾傳腎,很難治療。而先出現痢疾,然後變成腹瀉的情況是腎傳脾,容易治療。為什麼這麼說?

回答說,脾主濕。濕邪過勝就會導致腹瀉。腹瀉是脾的疾病。腹瀉長期不愈,又變成痢疾。痢疾後重,是腎的疾病。這種痢疾並非真正的痢疾,所以後重,是胃氣下陷造成的。膿血,是腸垢下漏造成的。真氣敗落,穀氣斷絕,這就難以治療。腎臟不喜歡濕邪。

小兒久坐濕地則傷腎。裡急後重。便膿血者。腎之病也。痢久不止。忽變成瀉。濕去而脾病在也。故里不急痛者。濕熱之毒除也。便無膿血者。陳莝之穢盡也。腸胃通而水穀行。故易治。

白話文:

小兒長期坐在潮濕的地方會損傷腎臟,出現裡急後重的症狀,大便中有膿血,這是腎臟疾病的徵兆。痢疾長期不癒,突然變成腹瀉,這是濕氣消除了,但脾臟病還在。所以裡急後重疼痛的症狀消失,是濕熱之毒已經消除了。大便中沒有膿血,是陳舊的積滯穢物已經排盡了。腸胃通暢,水穀可以正常運行,所以容易治癒。

或問。痢疾身涼脈靜者生。身熱脈躁者死。其然乎。曰。初病時。邪氣方盛。身熱脈躁者多。不可呼為死證也。邪氣盛則實。可急下之。邪去脈自衰身自涼也。痢久而身熱脈躁。則不可治也。脈靜身涼。久痢之後。真氣已虛之脈也。身宜溫。不可太涼。脈宜靜不可太弱。經云。

白話文:

有人問:痢疾的病人,身體冰涼,脈搏微弱的是生的徵兆。身體發熱,脈搏跳動快的是死的徵兆。真的是這樣嗎?

回答說:痢疾初期的時候,邪氣還在經絡裡。身體發熱,脈搏快的人比較多,這不是死的徵兆。邪氣盛表示實證,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療,邪氣排出後,脈搏自然就會微弱,身體也就冷下來了。

痢疾已經很久了,身體發熱,脈搏跳動快,這就不能治癒了。脈搏微弱,身體冰涼,是長期痢疾之後,正氣已經虛弱的脈象。身體應該溫暖,不能太涼。脈搏應該靜止,不能太孱弱。

瀉痢五虛者死。脈細一也。皮寒二也。少氣三也。泄痢不止四也。飲食不入五也。此脈靜身涼之言。不可執著也。

白話文:

腹瀉有五種虛症導致的死亡。脈搏細弱是第一種。皮膚寒冷是第二種。氣短是第三種。腹瀉不止是第四種。飲食不入是第五種。這些都是指脈搏微弱,身體寒冷的症狀。不能固執拘泥於此。

痢久不能食。或有食入即吐者名噤口痢。即經所謂五虛者死。古方雖多。無甚效者。大抵瀉痢日久。津液已竭。脾胃虛弱。不能食也。宜以補脾為主。白朮散去乾葛加炒乾姜主之。能食者生矣。不能食者死。

白話文:

痢疾久了,不能進食。或者有食物一入口就吐,這叫做噤口痢。依照經典《內經》上說的,五臟虛弱的人就會死亡。古方雖然很多,卻沒什麼效果。總的來說,患痢疾時間一久,體內液體已經耗盡了,脾胃虛弱,不能進食。應該以補脾為主。白朮散去掉乾葛,加上炒乾薑,用這些藥物為主。能進食的,就能活過來。不能進食的,就會死去。

痢久脫肛者。氣血虛也。素云下陷者虛也。難云出者為虛。古方多用澀劑。如蝟皮木賊之類。此治其標也。當用河間行氣養血之法。痢止後重除。肛腸自不脫出矣。加減八珍丸主之。

白話文:

長期痢疾伴有脫肛的患者。是氣血虛弱所致。中醫經典《素問》說:「下陷的都是虛證。」《難經》說:「外露的都是虛證。」舊的方子多用澀劑治療,比如蝟皮、木賊之類的藥物。這是治標的方法。要治本,應該依照河間醫派提出的行氣養血療法。痢疾止住後,重症消除,肛腸自然不會脫出。加減八珍丸作為主方。

有痢下赤白青黑者。名野雞痢。用阿膠梅連丸主之。

有痢兩膝腫大者。名曰鶴膝風。加味地黃丸主之。

保和去滯丸,治痢疾。有積胃弱。不可重下。

陳皮(五錢),半夏曲,白茯苓,枳實(麩炒),厚朴(薑汁炒),檳榔(各五錢),萊菔子(炒二錢半),木香,上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陳米湯下。

白話文:

陳皮(五錢),半夏曲,白茯苓,枳實(麩炒),厚朴(薑汁炒),檳榔(各五錢),萊菔子(炒二錢半),木香,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和成丸,丸子大小如同麻子。用陳年米湯送服。

三黃枳樸丸,治濕熱成痢。並有食積者。

黃連,黃芩,黃柏(皆酒炒各三錢),大黃(酒煨五錢),枳實(麩炒),厚朴(薑汁炒),檳榔(各二錢),上為末。酒糊丸。麻子大。薑湯下。

白話文:

黃連、黃芩、黃柏(皆以酒炒,各三錢),大黃(以酒煨,五錢),枳實(以麩炒),厚朴(以薑汁炒),檳榔(各二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做糊料製成丸藥,每個藥丸的大小如麻子,用薑湯送服。

胃風湯八珍湯去地黃甘草。加桂等分。入粟米同煎。本方去桂。加連等分。吳茱萸減半。同炒為末。酒糊丸。可治遠近血痢。

白話文:

胃風湯: 八珍湯去掉地黃和甘草。加入肉桂等量。放入粟米一起煎煮。本方去掉肉桂。加入連翹等量。吳茱萸減半。一起炒熟後研成細末。用酒糊丸。可以治療遠近血痢。

阿膠梅連丸,治痢無分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證。

阿膠(草灰炒成珠),赤茯苓,烏梅(去核炒),赤芍,黃柏(炒),黃連(炒),乾薑(炒),當歸(各等分),上為末。入阿膠和勻水丸。麻子大。陳米飲下。

白話文:

阿膠(用草灰炒成珠狀),赤茯苓,烏梅(去核後炒熟),赤芍,黃柏(炒熟),黃連(炒熟),乾薑(炒熟),當歸(各等分),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阿膠和水攪拌均勻,製成麻子般大小的藥丸。用陳年米湯送服。

家傳和中丸,專治休息痢。

人參,甘草,當歸身,川芎,車前子(略炒),豬苓,澤瀉,神麯,黃連(炒各三錢),麥糵面訶子,石蓮子,乾薑(炮),肉豆蔻(麵煨),木香(各三錢),白茯苓,白朮,白芍,陳皮(三錢),上為末。酒糊丸。麻子大。陳米飲下。

白話文:

  • 人參、甘草、當歸身、川芎、車前子(炒)、豬苓、澤瀉、神麯、黃連(炒,各三錢)。

  • 麥糵面、訶子、石蓮子、乾薑(炮)、肉豆蔻(麵煨)、木香(各三錢)。

  • 白茯苓、白朮、白芍、陳皮(各三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劑,丸子大小如麻子。以陳米湯送服。

加味地黃丸,治痢後鶴膝風。

地黃丸加牛膝。虎脛骨酥炙。白茯苓。共為末。蜜丸服。

加味八珍丸,治久痢脫肛。

八珍湯去川芎白朮加黃連(炒),阿膠(上炒各三分),木香(三分之二減半),上共為末。水丸麻子大。炒米湯下。多服佳。

白話文:

八珍湯去除川芎、白朮,加入炒過的黃連,阿膠(上好的,各三分),木香(三分之二減半),以上藥材共製成粉末。用水和麻子做成丸劑,服用時用炒米湯送服。多服效果更好。

剪紅丸,治痢血神效。

當歸身,黃連(炒),槐角子(炒),側柏葉(炒),荊芥穗,枳殼(炒各等分),上為末。酒煮麵糊丸。麻子大。陳米湯下。

白話文:

當歸身、黃連(炒過)、槐角子(炒過)、側柏葉(炒過)、荊芥穗、枳殼(炒過,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酒煮成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就像麻子。用陳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