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

《柳選四家醫案》~ 評選繼志堂醫案兩卷 (9)

回本書目錄

評選繼志堂醫案兩卷 (9)

1. 疝氣門

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也。

補中益氣湯

另金匱腎氣丸小安腎丸香附、川烏、茴香、椒目、川楝、熟地

原注(疝氣一症。論其本末。有不由氣虛、而濕濁隨之下陷者。故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俾脾之清氣。得以上升。則小腸膀胱之濁氣。自然下降。又有挾勞倦外感而發者。方中柴胡、借用亦妙。寒加溫藥。濕火甚、加知柏。)

詒按(此因下墜過甚。故用補中以升清氣。其實亦非治疝正法也。)

脾宜升、主健。胃宜降、主和。此病氣升而嘔。胃不降也。疝氣下墜。脾不升也。而所以升降不調者。由脾虛下陷。濕痰中結。而沖逆於胃脘也。理其中陽。則上下自調。

六君子湯,加乾薑青皮,小茴香,萆薢九香蟲

詒按(此因嘔吐有上逆之勢。故不用補中。而變法治之。)

又按(此症若用烏梅丸。則上下均在治中。緣痛嘔、疝氣。均由肝病故也。)

再診,治中胃痛已和。疝氣仍然下墜。擬於補脾之外。佐以補腎。使其火土合德。則陽旺於中。而生氣勃然。不升自升矣。

香砂六君丸合金匱腎氣丸

詒按(此症從肝經著意。似較靈動。專補脾腎。猶恐涉於呆實。)

狐疝。原屬肝經之濕。隨氣下陷。脾陽必衰。而今夏多食冷物。陽氣又被所遏。苔白不幹。指冷脈小。右睪丸脹大。當以溫散。

大順散(乾薑、肉桂杏仁甘草),加當歸木香荔枝核

詒按(此因生冷傷中。故用大順。亦非治疝正法。)

2. 瘕癖門

寒氣客於腸外。與血沫相搏。臍下結瘕。脹大下墜。不時作痛。痛則氣升自汗。脈形弦澀。此為鼓脹之根。毋忽。

吳萸,茯苓當歸川楝子橘紅烏藥香附,楂肉

詒按(即因於寒。似可再加溫通之品。既與血沫相搏。似宜兼和營血。)

瘕聚脘中。久而不化。變為攻痛升逆。妨食便堅。理之不易。

川楝子,延胡,當歸,白芍陳皮鱉甲紅花,血餘,茯苓,牛膝,丹皮

詒按(此病之偏於血分者。故方中兼用疏瘀之品。特所敘病情。尚無瘀血的據。)

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肝絡本虛。隱癖久踞。中宮又弱。隱癖潛入其間。欲治此病。培補肝脾為主。和化次之。

歸芍六君子湯,加雞內金

小溫中丸

詒按(此亦虛實兼治之法。然而收效甚難。)

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已經半載。不過氣行作響而已。而其偏於脅下者。牢不可破。是寒食挾痰。阻結於氣分也。此等見症。每為脹病之根。

理中湯,加神麯,茯苓,半夏,陳皮,麥芽旋覆花枳殼,歸身

再診,脅下隱癖。牢不可破。其氣、或逆或攻。必溫化以絕脹病之根。

理中湯合二陳湯,加川樸,枳殼,神麯,竹油,旋覆花,白芥子

詒按(議論則見微知著。用藥則思患豫防。此為高識。)

食入而痛。是有積也。積非一端。就脈弦數。二便黃熱。乾咳不爽。面黃苔白言之。必有濕熱痰食。互相阻滯。經年累月。無路可出。無力以消。

茅朮,川芎,查炭,神麯,川貝,山梔,赤苓,枇杷葉露杏仁

詒按(此越鞠丸加味也。愚意再加白芍、枳實。)

寒熱後。脘左隱癖作疼。脈形弦細。舌苔濁厚。濕熱痰食。交相為患。

二陳湯去甘草,合雞金散(砂、沉、陳、雞香丸)加蘇梗,查肉,青皮

詒按(此尚是初起實症。故用攻消法取效。立方亦極平穩。)

再診,脘左之隱癖漸消。舌上之濁苔漸化。仍宗前法。參入補脾之品。

前方去蘇梗,加於術,炙草

另服水泛資生丸

隱癖踞於脅下。肝經病也。

化肝煎

詒按(此亦初起之病。想由肝鬱而起。故專從泄肝立法。但恐藥輕不能奏效耳。)

原注(前症濕熱居多。此症肝火為重。相機而治。各有條理。)

瘧久。邪深入絡。結為瘧母。瘧母在左。自下攻逆。加以右脅結癖。上下升降俱窒。無怪乎中宮漸滿。理之不易。

雞金散,加枳殼,薑黃白芥子,竹油

鱉甲煎丸

原注(左屬血、屬肝。瘧邪滯於血中。主以鱉甲煎丸。右屬氣、屬胃。或痰、或食。主以雞金推氣。加竹油、白芥子。)

詒按(此兩層兼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