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水屬 (2)

1.

《經》云:肺熱葉焦,發為痿躄。又曰: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本神篇》曰: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痿症大都起於陽明濕熱,內蘊不清,則肺受熱乘而日槁,脾受濕淫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濕之候。故五六七月,每當其時也。亦有由腎水不能勝心火,上爍肺金,肺受火制,六葉皆焦,以致金燥水虧,兩足痿弱,筋縱而不任地。

《內經》治痿,獨取陽明,蓋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又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而足痿不用也。瀉南方而補北方,治痿之法,無過於此。然而天產作陽,厚味發熱,病痿者,若不淡薄食味,必不能痊。

東垣取黃柏為君,黃耆等補藥相佐,以痿病無寒故也。有濕熱,用東垣健步丸加黃柏、黃芩蒼朮。濕痰,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竹瀝、薑汁。血虛,用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無火症,用鹿角膠丸金剛丸。氣虛,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黃芩、黃柏。

按黃柏、蒼朮,名二妙丸,治痿聖藥也。

張路玉曰:痿症之原有二,一屬腎與膀胱,蓋腎傷精脫,即《內經》所謂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也。用都氣丸及六味、八味丸之類。若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痿痛者,此是膀胱發病也,用五苓散。一屬脾濕傷腎。《經》云:秋傷於濕,上逆而軟,發為痿厥,用腎著湯萆薢。其濕熱久郁內蒸,肺金受傷者,五痿湯以調理之。

筆花氏曰:痿症亦經絡之病,由於濕,更由於熱,若有濕而不甚熱,不過肢重腫痛耳,惟濕熱太甚,則四肢筋軟而弛,足不任地而痿症成。譬之弓弦,秋風起則燥而勁短,夏暑至則柔而弛長,痿症亦猶是也。東垣二妙散用蒼朮燥濕,黃柏清熱,真屬神方。

凡濕熱未清,則防己、苡仁、羌活獨活、寄生、花粉、龜板之屬,俱可增入,其他鹿角、虎脛、蓯蓉、杜仲等,雖壯筋骨,然必濕熱既清,始可入藥,否則,以熱治熱,吾未見其有當也。

2. 痿症湯頭

東垣健步丸,羌防柴滑甘,川烏花粉己,苦瀉桂糊丸。

二陳湯半陳,甘草茯苓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補陰丸用熟柏母,歸芍虎龜陳牛瑣。

鹿角膠丸鹿角霜,參苓朮杜地歸相,牛膝兔絲黽板共,虎脛骨炙煉丸良。

金剛丸用酒腰搗,萆杜蓯蓉兔絲找。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都氣丸地黃丸,加五味子都氣全。

八味地黃丸,六味附桂添。

五苓散,本四苓,豬赤瀉術加桂成。

腎著湯附子強,甘姜苓朮即此方。即痹症之甘姜苓朮湯

五痿湯,用四君,知柏當歸麥苡仁。

3. 頭痛

《經》云: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犯大寒內至骨髓,則腦逆,故頭痛,齒亦痛,名曰厥逆。若真頭痛,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宜分外感內傷,其外感頭痛者,唯三陽、厥陰有此症。太陽痛在後,陽明痛在前,少陽痛在側,身必寒熱,脈必緊數,或咳嗽項強,散其寒邪而痛自止,如川芎細辛、蔓荊、柴胡之類,甚者用麻黃桂枝、紫蘇、白芷生薑蔥白皆宜。大寒犯腦,羌活附子湯。若火邪頭痛,惟陽明為甚,必多內熱脈洪,痛而兼脹,宜白虎湯澤瀉木通、生地、麥冬之屬。若他經之火,則芍藥、花粉、芩、連、知、柏、龍膽、梔子俱可。

然治火之法,不宜佐以升散為得。風火相煽,額與眉稜俱痛,選奇湯加蔥豉。

其內傷頭痛者,久病多有之。血虛則火動,必兼煩熱、內熱等症,一陰煎玉女煎六味地黃丸之類。氣虛則沉沉倦怠,脈必微細,如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皆可,或以五福飲加川芎、細辛、蔓荊以升達陽氣更佳。若常吐清水,食姜止痛者,中氣虛寒也,六君子加當歸黃耆木香、炮姜。

若痰厥頭痛,則噁心煩亂,頭旋氣短,如在風露中,宜半夏白朮天麻湯。有傷酒頭痛,則兼嘔逆眩暈,用《外臺》茯苓飲加煨葛根。有傷濕頭痛,則頭重不能舉,腹隱隱作痛,宜用羌活勝濕散,外用瓜蒂散搐鼻,或清空膏亦佳。大怒則太陽作痛,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後用六味丸降火。

氣血俱虛而頭痛者,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細辛甚效。至若偏正頭風,痛連魚尾,如牽引之狀,目不可開,眩不能抬,宜用芎辛湯全蠍五枚。上膈有熱,川芎茶調散,加片芩;若久而不愈,乃痰涎風火,郁遏經絡,氣血壅滯,甚則目昏緊小,二便秘澀,宜砭其血以解鬱,逍遙散加蔥豉。偏左加黃芩,偏右加石膏

筆花氏曰:頭痛之症,外而風邪,內而肝火、胃火、痰火、濕火、陰虛、陽虛,皆能作痛,卷中論治,已詳且盡,獨有偏頭風,最難療治。其症由於風邪肝火者居多,若婦女梳頭及產後受病者,百藥不能愈也。若督脈為病,諸藥不效,宜茸朱丹。若頭痛腹痛互相乘除者,脾陰虛而胃火上下也,用芎、歸、芍藥、黃連、木香,不效,加童便、香附、蔥白。

古方治半片頭痛,左合四物,右合四君固妙。更有秘方,用白芷、川芍末、黃牛腦一具,共入磁瓶酒燉,隨量一醉,酒醒痛失矣。至目中生翳,白鳳仙一株搗爛,火酒一斤浸露七夜,去渣飲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