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水屬 (3)

1. 頭痛湯頭

羌活附子湯麻防,升芷蠶耆柏草蒼。

白虎湯治陽明熱,知母石膏糯甘得。

選奇湯,用羌防,芩甘蔥豉共生薑

一陰煎用生熟地丹參冬芍牛甘記。

玉女煎,用熟地,石膏麥冬知母膝。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丹苓並澤瀉,八味附桂相。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補中益氣耆朮陳,參草升柴當歸身。

五福飲用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記。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半夏白朮天麻湯黃柏黃耆澤瀉蒼,神麯麥芽參茯橘,湯頭三味乾生薑。

《外臺》茯苓飲參朮,橘皮生薑苓枳實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瓜蒂散赤小豆,香豉煎湯探吐奏。

清空膏用芩連,芎防羌活共柴甘。

小柴胡湯赤芍芩,棗姜甘草人參

調中益氣湯,黃耆人參蒼,升柴並炙草,橘紅木香

芎辛湯用芎辛,芽茶白芷草姜成。

川芎茶調散,白芷羌防見,荊薄香附甘,為末茶調咽。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澤陳甘煨姜薄。

茸朱丹,治虛火,草烏瞿麥黃柏子,辰砂共煅但取砂,加淨鹿茸棗丸是。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2. 心痛、胃脘痛

《經》云:邪在心則心痛,喜悲,時眩僕。又云:手少陰之脈動,則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飲。又云:實則外堅充滿,按之而痛;虛則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不痛。

丹溪曰:凡言心痛,都屬胃脘,雖數日不食不死,若痛止便食,必復痛。若外受寒者當溫散,內受寒者當溫利。病久屬鬱則化熱,用山梔為導,佐以薑汁、臺、芎開之。若痛甚,加炮姜為從治。

景岳謂:真心痛者,必手足冷至節,爪甲青,此旦發夕死之候。其痛在膈上者,實胃脘痛,《內經》所謂當心而痛也。此症多因食、因寒、因氣不順而致。然食與寒,亦無不皆關於氣,故治痛以理氣為主,食滯者,兼乎消導,寒滯者,兼乎溫中,平胃散胃愛散皆宜。若氣結難解者,唯神香散為妙。

若停食脹痛連胸者,吐之;連腹者,下之。若因火鬱及痰飲者,隨症治之。

有素好熱酒,致死血流於胃口作痛,脈必芤澀,飲下作呃,口中作血腥氣,宜手拈散加枳、梗開提其氣。虛者,四物湯桃仁、穿山、降、桂之屬煎服。有胸腹之痛,無關於內,而在筋骨皮肉之間者,此邪之在經,不可混治,當辨寒熱、氣血、勞傷,細加詳問。

若房勞後痛極者,此陰寒也,先以蔥姜搗炒熨之,再進理陰煎等補之。

此外更有蟲痛者,唇紅吐沫,用化蟲丸。虛痛者,按之即止,即怔忡之屬,用歸脾湯。瘀血者,痛若錐刺而有定處,用手拈散。伏飲痛者,乾嘔吐涎,搖之作水聲,小半夏加茯苓湯。吸風痛者,二陳加草蔻、乾薑、吳萸,發熱加山梔。疰痛者,觸冒邪祟,面目青黯,或昏憒譫語,神朮散蔥白酒生薑湯並用。

又有胃脘癰症,痛而吐膿血者,不必治而自愈。若大痛引及脅背,藥不能納者,唯探吐一法最捷,或刮痧亦效。

筆花氏曰:心痛者,胞絡受病也,其症有九:一氣、二血、三熱、四寒、五飲、六食、七虛、八蟲、九疰,若胃脘作痛,俗呼心痛。大約寒症居多,然亦有氣滯、血滯及肝犯者。患此症,平日惟有常服六君子丸,終身不食生冷及閉氣諸物,不論寒暑,以棉布護胸而戒嗔怒,斯無上妙方也。若痛發而用薑、桂,特治其標耳。

古人食品,春用蔥,秋用芥,養胃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