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著湯

Shen J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甘薑苓朮湯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20%
肺經 20%
胃經 17%
腎經 10%
肝經 5%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2-12-1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沉脈,遲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坐骨神經痛,腰痛,全身酸痛,膝蓋痛,腰骶痛,腹痛,產後腰痛,四肢關節疼痛,膝部腫大疼痛

症狀身體沉重,全身性水腫,流鼻涕,腹瀉,腰部冷涼,白痰,白鼻涕,半身或下肢麻木,噁心反胃,夜間遺尿,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夜間頻尿/多尿,無尿及少尿,白帶,排尿困難,嘔吐

現代疾病膀胱炎,前列腺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五十肩,胰臟炎,大腸激擾綜合症,子宮頸炎,腎絲球腎炎,四肢麻痺癱瘓,細菌性食物中毒,慢性腎衰竭,肺結核,尿失禁,陰道炎

方劑介紹


腎著湯

腎著湯出自於漢朝的《金匱要略》,在最原始的名稱為「甘薑苓朮湯」。這個中藥方劑多數人都不知道,但卻是非常好用,尤其是面對冬季的腰痛效極佳。

在書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提到:「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裏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主之。」

腎著,「著」意思是「留滯附著」,原文指出腎著的成因是「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因為經常勞動流汗的人,久了必傷陽氣,又因為經常衣服濕冷,會導致寒濕留著體內。

這種寒濕會發病在何處呢?依照「濕易傷於下」的特性,通常是腰部以下,古人紀錄這種症狀是「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因腰位於腎臟外面,所以古人稱為「腎著」。

由於「腰為腎之府」,冷濕之邪著而停滯不移,所以腰冷身痛,古人稱之為「著痹」。

寒濕留滯於腰部經絡與肌肉之中,導致陽氣不行,所以「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病在下焦的經絡肌肉。從腰以下又冷、又重、疼痛。

由於沒有影響到臟腑的氣化功能,津液還能上承下達,所以「反不渴」、「小便自利」。濕邪未困阻於中焦,所以「飲食如故」,沒有飲食消化障礙。

此外也會影響到足太陽膀胱經,太陽經氣不得下行,上入腦而流於鼻,則容易流鼻涕、流鼻水。

面對這種「非內傷虛損」,單純「外感寒濕」之現象,只要「散寒除濕」即可,所以運用四味中藥:炙甘草、乾薑、茯苓、白朮來改善。

方中乾薑主散寒,茯苓、白朮能除濕,而甘草與乾薑相伍又能溫行脾陽,合而用之,使寒濕得去,陽氣溫行,「腰中即溫」,腎著之病就會快速改善痊癒。

古人普遍認為「此乃外感之濕邪,非腎虛也」,因此在寒冷冬季濕雨綿綿時,就很容易出現此證,運用此方效果極佳,通常會有速效。

傳統服藥法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方:甘草、白朮各二兩,乾薑、茯苓各四兩。

腎著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可以看出,一年四季中出現機率最高的一種經絡型態,就是膽經與腎經同時虛證。

可見現代人在一年四季中,這兩條經絡都是氣血不足的。在這種經絡體質下,北半球只要進入冬季至初春,寒流又伴隨大雨時,就很容易發病。

有些比較嚴重的人,平時只要喝比較寒冷的飲料,或是食物,也會腰痛發作沒力,都是典型的腎著現象,運用「腎著湯」效果很好。

現代人一年四季出現機率最高的經絡型態:膽經+腎經虛證
現代人一年四季出現機率最高的經絡型態:膽經+腎經虛證

 

相同名稱方劑


腎著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甘草2兩,白朮2兩,乾薑4兩,茯苓4兩。 主治:暖土勝濕;補土製水,散寒滲濕;溫脾化濕。主治:腎著。寒濕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嘔吐腹瀉,妊娠下肢浮腫,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遺尿,婦女年久腰冷帶下等,屬脾陽不足而有寒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