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大小便病

腎竅便開前後陰,便溺有病屬肝經,

血虛大便多硬結,氣熱常為小便淋。

《內經》曰:腎開竅於二陰。二陰者,前陰竅出小便,後陰竅出大便也。

又曰:肝病者則大小難。故中風者,多便溺之阻隔也。又云,前陰主氣,後陰主血者,語其用也。蓋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氣而後能出。太陰之傳送,氣之運也,由血而後能潤。此便溺之流通,然後見氣血之依附也。夫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出入也。如清陽出上竊,謂呼吸也,濁陰出下竅,謂大小便也。

一息不運,則機緘窮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脹氣喘、嘔噦煩躁者,不可治也。宜服八正散,外用掩臍法、蜜導法,則前後俱通矣。

八正散,治熱聚下焦,二便不通。

木通滑石,山梔仁,車前子瞿麥甘草大黃芒硝(等分)

水一碗,先煎上六味二沸,入大黃煎至半碗,去渣,入硝煎一沸頃,熱服。

掩臍法,治驚風積熱,大小便閉塞,用:

連須蔥(七根,不洗帶土),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兩匙)

同研爛作餅,銚子烘熱,掩臍中,以綿扎定,良久氣通自利,不然,再換一餅。

又方,用:

田螺(三五枚)

和殼杵爛,掩臍下,即通,異人加鹽半匙,更良。

蜜導法,治二便不通,以此通其大便則下焦氣行,而小便自通矣。用蜜煉成珠,滴水不散,入皂角末和丸,如小指頭大,似蔥管,送入穀道中,氣通則便通矣。

2. 治小便

膀胱不利號為癃,不約遺尿夢寐中,

如此兩端分冷熱,還來水火覓真蹤。

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癃者小便不通也。又曰:肝有熱則小便先赤。凡小便赤澀為熱,小便自遺為寒。熱者火有餘,水不足,治宜瀉心火,滋腎水,加味導赤散主之。寒者火不足,水有餘也,治宜溫腎水,益心火,益智仁散主之。

加味導赤散,治心熱肝熱小便赤澀者。

木通,生地,甘草梢,條芩,梔子仁,澤瀉車前子柴胡梢(等分)

末,每一二錢,竹葉七片,燈心二十一寸,水煎,食前服。

益智仁,治遺尿。

益智仁,破故紙(炒),白茯苓(等分)

細末,炒,鹽湯調服。

小便不通,乃內臟氣虛,受熱壅滯,宣化不行,非塞非痛,但閉不通,腹脹緊滿,宜五苓散車前子、燈心主之。

有大病後,氣虛津液少者,不可利之,利則氣益虛,津液日枯,宜:

人參,麥冬,甘草梢(各等分),黃柏(鹽水炒,減半)

末,煉蜜丸,薑湯下。

小兒諸淋,不問五者,皆屬於熱,並用:

香附子,川芎赤茯苓(各半兩),海金沙滑石(各一兩),枳殼,澤瀉,石葦檳榔(各二錢半)

糯米粉煮糊丸,麻子大,服二、三十丸,順取長流水,入鹽少許,煎湯下。

如小兒氣病,常病淋者,不可服上藥,宜補腎地黃丸,甚效。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謂之遺溺。睡里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虛寒所致也,宜雞腸散主之。用:

雞腸(一具,燒),牡蠣(煅灰),白茯苓,真桑螵蛸(白之者,微炒,各半兩),辣桂,龍骨(各二錢半)

末,服一錢,薑棗引。或與益智仁散合,末,煉蜜丸,鹽湯下,尤妙。

小便出血者,謂之尿血。用:

生地,木通,甘草梢,赤茯苓,山梔仁,生蒲黃,滑石(等分)

末,每一錢,淡竹葉七片,水煎去渣,入車前草自然汁同服。

又方,用升麻甘草煎湯調一元散服。

小兒初出,便黃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謂之尿白。幼科云:久則成疳是也,宜用胃苓丸,鹽湯下,效。

如小便出而色白渾濁,謂之白濁,宜清心蓮子飲主之。

石蓮肉,白茯苓(各一錢),益智仁,遠志肉(去心),麥冬(去心),人參(各五分),石菖蒲,車前子,白朮,澤瀉,甘草(炙,各二分半),豬苓(三分)

末,每一錢,燈心同煎。

又方,分清飲

益智仁(去殼),川萆薢,石菖蒲,天台烏藥(等分)

末,或和白茯苓尤妙,燈心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