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附方

加味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柴胡飲,治肌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

柴胡人參黃芩,芍藥,甘草當歸大黃(煨,各二錢半)

上姜水煎服。

瀉白散,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便不利。

桔梗(炒),地骨皮,甘草(炙),瓜蔞仁,升麻半夏(薑製),桑白皮(炒),杏仁(去皮尖,等分)

上每服四錢,姜水煎。

導赤散,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瀝,口舌生瘡等症。

生地黃木通,甘草(等分)

上每服三錢,竹葉水煎。

瀉黃散,治脾熱口臭,咽乾,或口舌生瘡,發熱作渴。

石膏防風藿香(等分),甘草,山梔子(炒)

上每服三錢,水煎。

涼膈散,治上焦積熱,煩躁作渴,頭目昏瞶,咽喉腫痛,便溺赤澀,語言譫妄等症。

朴硝,大黃,甘草(各二兩),連翹(四兩),梔子仁(炒),黃芩(炒),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竹葉七片,水煎溫服。

白虎湯,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滿,身難轉側,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大便泄瀉清水無度。

知母,石膏(各二錢),粳米(半合)

上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治脾胃虛寒,手足厥冷,飲食不入,或腹鳴切痛,嘔逆吐瀉。(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硃砂安神丸(方見三卷第十論)

地骨皮散(方見六卷第三論)

黃連瀉心湯(單用黃連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瀉青丸(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承氣湯(方見七卷第十論)

滋腎丸(方見八卷第一論)

人參補肺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二論)

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三黃湯(方見八卷第八論)

補心湯(方見三卷第十二論)

六味丸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六論)

補肝散(方見七卷第十七論)

人參黃耆湯(方見十三卷第十論)

加味歸脾湯

八珍湯

加味逍遙散

逍遙散

歸脾湯(五方見二十四卷第十四論)

七味白朮散(方見二十卷第十論)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二十卷第十論)

2. 婦人血風勞氣方論第三

婦人血風勞症,因氣血素虛,或產後勞傷,外邪所乘,或內有宿冷,以致腹中疼痛,四肢酸倦,發熱自汗,月水不調,面黃肌瘦,當調補肝脾氣血為主。

愚按:東垣云: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熱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病之時,宜安心靜坐,存養其氣,以甘寒瀉其熱氣,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其中氣。經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要略》云:平人脈大為勞,以黃耆建中湯治之。

3. 附治驗

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余以為足三陰血虛,用聖愈湯而痊。後遍身瘙癢,誤服風藥,發熱抽搐,肝脈洪數。此肝家血虛,火盛而生風,以天竺、膽星為丸,用四物、麥門、五味、芩、連、炙草、山梔、柴胡煎送而愈。

一婦人素清苦,勤於女工,因感風邪,自用表散之劑,反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形氣虛甚,其脈或浮洪,或微細,其面或青白,或萎黃。此邪去而氣血愈虛也,用十全大補湯,三十餘劑漸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兼治半載而痊。

人參荊芥散,治遍身疼痛,頭昏目澀,心忪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月水不調,腹痛癖塊。

荊芥人參生地黃柴胡鱉甲(醋炙),酸棗仁(炒),枳殼(麩炒),羚羊角(鎊),白朮(各七分),川芎當歸(酒拌),桂心,防風甘草(各五分)

上姜水煎,日二服。

地黃煎,治血虛心忪發熱。

生地黃,熟地黃(自制,等分)

上用薑汁和水拌杵,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日三服。若臟腑虛寒,早間先服八味丸一服。

愚按:前方肝脾血虛發熱,內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躁,虛熱生痰咳嗽之良劑。若因肝脾腎精血,躁熱生痰,胸膈痞滿,喘咳作渴,及一切虛火症,必用六味丸為主。

乞力伽散,治血虛肌熱,或脾虛蒸熱,或內熱寒熱。

白朮,白茯苓白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炒,五分)

上薑棗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