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4)

1. 治胃寒嘔吐方

理中湯,海藏加減例。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十片,水煎服。若為寒氣、濕氣所中者,加附子一兩,名附子理中湯;若霍亂吐瀉者,加橘紅青皮各一兩,名治中湯;若干霍亂,心腹作痛,先吃鹽湯少許,頓服,嘔吐出,令透,即進此藥;若嘔吐者,於治中湯內加丁香半夏各一兩,生薑十片;若泄瀉者,加橘紅、茯苓各一兩,名補中湯;若泄瀉不已者,於補中湯中加附子一兩,不喜飲食,水穀不化者,再加炒砂仁一兩,共成八味;若霍亂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本方去白朮,加熟附子,名四順湯;若霍亂後轉筋者,加煅石膏一兩;若臍下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官桂一兩,腎惡燥,故去朮,恐作奔豚,故加桂;若悸多者,加茯苓一兩;渴欲飲水者,加朮半兩;若寒者,加乾薑半兩;腹滿者,去白朮,加附子一兩;若吐利後,胸痞欲絕,心膈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實、茯苓各一兩,名枳實理中湯;若渴者,但於枳實湯中加瓜蔞根一兩;若飲酒過多,及啖炙煿熱物,發為鼻衄者,加川芎一兩;若傷胃吐血,以此藥能理中脘,利陰陽,安定血脈,只用本方。中附子毒者,亦用此方。

《綱目》載杜醫治驗安業方:有閻氏家老婦人患嘔吐,請石秀才醫。曰:胃冷而嘔。下理中丸至百餘丸,其病不愈。石疑此患,召杜至,曰:藥病正相投,何必多疑。石曰:何故藥相投而病不愈。杜曰:寒氣甚,藥力未及,更進五十丸必愈。如其言,果愈。石於是師法於杜。

加味理中湯,治胃感寒嘔吐不止。即本方加陳皮、丁香各等分。

治中湯,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各等分。

溫中湯,即理中湯加丁香。

加味二陳湯,治痰飲為患,或嘔噦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飲食生冷,脾胃不和,並宜服之。

陳皮,半夏(各五兩),茯苓(二兩),甘草(炙,一兩半),丁香(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或治痰痞,加草豆蔻麵裹煨熟一兩半。

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虛寒,不能飲食,嘔吐不待腐熟。

藿香(一錢半),丁香,人參(各二錢),橘紅(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同煎,食前服。

藿香平胃散,治嘔吐不止。

蒼朮(泔浸,三兩),半夏,陳皮(去白,各二兩),厚朴(制),藿香(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三枚水煎,溫服。

四味藿香湯,治胃寒嘔吐,粥藥不停。

藿香,人參,橘皮,半夏(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藿香半夏湯,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噦逆嘔吐。

香葉,半夏(湯泡七次,炒黃色,各二兩),丁香皮(五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七片,水煎,食前溫服。

丁夏湯,治脾中虛寒,停痰留飲,噦逆嘔吐。

丁香,半夏(各三錢)

上銼,加生薑,煎服。

香砂養胃湯,治脾胃虛寒嘔逆,及飲食所傷,胸痞,腸鳴泄瀉。

蒼朮(一錢半),厚朴,陳皮(各一錢二分),半夏,茯苓,藿香,砂仁(各一錢),草果(七分),人參(六分),甘草(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瀉甚者,加白朮、澤瀉各一錢。一方無草果。

養胃湯,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嘔吐翻胃。

人參,橘紅,白豆蔻仁,丁香,砂仁,肉豆蔻,附子(炮),沉香麥芽(炒),神麯(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鹽湯調下。

益黃散,治脾胃虛寒,水來侮土,而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證。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丁香,甘草(炙,各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

丁香散,治脾胃氣弱嘔吐,水穀不消。

丁香,白朮,砂仁,草果(各三錢),人參(一兩),當歸,白豆蔻,藿香,甘草,神麯(炒),訶子(各半兩),橘皮(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服。

丁香煮散,治脾胃虛冷,嘔吐不食。

丁香(不見火),乾薑(炮),川烏(炮,去皮臍),甘草(炙,各五分),紅豆(去皮),良薑,青皮,胡椒(各一錢),陳皮(二錢),益智仁(去皮,三錢)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炒鹽二分,水煎,食遠服。

丁香吳茱萸湯,治嘔吐噦,胃寒所致。

吳茱萸,草豆蔻,人參,蒼朮,黃芩(各一錢),當歸(一錢半),升麻(七分),柴胡,半夏,茯苓,乾薑,丁香,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熱服。忌冷物。

丁附治中湯,治胃傷寒冷之物,以致心腹絞痛,而嘔噦不止。

附子(二錢),丁香,白朮,乾薑(炮),陳皮,青皮(各一錢),人參(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二枚,水煎,溫服。

木香白朮散(一名丁香半夏湯),治嘔而吐食,謂持實擊強,是無積也。胃強而乾嘔,有聲無物,脾強而吐食,持實擊強,是以腹中痛,當以和之。

甘草(炙,四錢),檳榔(二錢),丁香,木香(俱不見火,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芍藥湯調下。

四逆湯,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此湯主之。

炙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一個,去皮)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去渣,分溫再服。強人用大附一枚、乾薑三兩。

煨姜散,治嘔吐不已,兼噁心。

生薑(一大塊,直切薄片,勿令拆斷,層層摻鹽於內,以水濕苧麻密縛,外又用紙包水濕,火煨令熟,取去麻紙,用姜搗爛,和稀米飲服之。)

白豆蔻散,治胃冷有積,吃食欲吐者。

白豆蔻(五錢,為末,好酒調服。)

鐵刷湯,治寒積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不下飲食。

半夏(四錢,湯泡),草豆蔻,丁香,乾薑(炮),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

上六味㕮咀,水五盞煎至二盞半,去渣,分三服,無時。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

吳茱萸湯,嘔而胸滿者,此湯主之。

吳茱萸(一升),人參(二兩),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擘)

上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丁香茯苓湯,治久積陳寒,流滯腸胃,嘔吐痰沫,或有酸水,全不思食。

木香,丁香,乾薑,附子,半夏,橘皮肉桂,砂仁(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紅豆丸,治諸嘔逆膈氣,反胃吐食。

丁香,胡椒,砂仁,紅豆(各二十一粒)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麵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空心,日三服。羅謙甫云:諸藥不效者,紅豆丸神效。

溫中湯,治脾寒嘔吐,咳嗽自利。

半夏(湯泡,焙),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和汁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木瓜湯下,薑湯亦可。

許仁則半夏丸,治胃冷嘔逆不食。

半夏(洗去滑,一斤),小麥面(一斤)

上水和丸如彈子大,水煮熟,初服三五丸,二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間服。

七味人參丸,服前丸不應,可服此藥。

人參,白朮(各五兩),厚朴(薑製),細辛(各四兩),橘皮,生薑(各三兩),桂心(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米飲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

丁香半夏丸,治胃寒嘔吐,吞嚥酸水。

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半),半夏(湯洗七次),乾薑(炮),丁香(不見火,各一兩)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

丁香丸,治因冷物凝滯,胃寒不消,嘔吐不止。

丁香(不見火,半兩),木香(不見火),胡椒,藿香,甘草(炙,各三錢),乾薑(炮),肉桂(各二錢)

上為細末,蒸餅打糊為丸如綠豆大,焙乾,時時干嚼,不必飲湯水,水入即愈吐。如覺痿弱,更加附子。

助胃膏,治嘔吐不食。

人參,白朮,茯苓,橘皮,砂仁(各二錢半),丁香,木香,肉豆蔻(麵煨),草果(去皮,各一錢半),白豆蔻(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生薑煎湯化下。

青金丸,治嘔吐不已。

硫黃(二錢),水銀(一錢)

上入銚內,慢火化,以木片撥炒成砂,研至黑不見白星,薑汁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杜醫治驗

王普侍郎病嘔,飲食皆不得進,召孫,數日亦不愈,後復召杜。杜曰:治嘔愈嘔,此胃風也。遂用川烏一兩淨洗,去皮臍,不去尖,以漿水一碗煮乾,每個做兩片,復用漿水一碗煮盡,更做四片,每細嚼一片,以少溫水下。少頃嘔遂止,痛既少息。杜遂問曰:尋常好吃何物?曰:好吃甘甜之物。

杜曰:是甘甜乃膏粱之物,積久成熱,因而生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王服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