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胃膏

ZHU WE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九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1%
肺經 17%
腎經 13%
心經 9%
大腸經 4%
肝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助胃膏」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砂仁、山藥、甘草、沉香、木香、丁香和肉荳蔻。這些成分各有其獨特的療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助胃膏」的主要成分各具特色,搭配使用可以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緩解不適症狀,改善身心健康。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白朮2錢,石蓮肉2錢,丁香1錢,檀香1錢,舶上茴香(炒)1錢,白豆蔻1錢,木香1錢,甘草(炙)1錢。
上為末,粟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陳米飲送下。脾困不醒,用冬瓜仁子煎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助胃膏中的人參、白朮、茯苓、砂仁、山藥、甘草等中藥均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所致的泄瀉。沉香、木香、丁香、肉荳蔻等中藥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助胃膏具有補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脾胃虛弱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等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四肢抽搐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中有鳴叫聲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助胃膏,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組成:四君子湯加山藥、木香、砂仁、丁香、藿香、炮薑。 主治:小兒胃氣虛寒嘔吐。

助胃膏,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組成:奇良20兩(敲碎),甘草2兩(炙),枸杞子4兩(炒),補骨脂3兩(炒),薏苡仁8兩(炒)。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少進,肌膚不澤。

助胃膏, 出處:《誠書》卷九。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茯苓3錢,縮砂3錢,山藥3錢,甘草(炙)3錢,沉香1錢,木香1錢,丁香5粒,肉豆蔻(面裹煨)。 主治:助脾養胃止嘔。主治:泄瀉。

助胃膏,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人參半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茯苓半兩,白朮半兩,肉豆蔻4個(面煨山藥1兩,白豆蔻14個(去皮),木香2錢,縮砂仁14個(去皮)。 主治:大壯脾胃。主治:惡心嘔吐,不思飲食,泄瀉等疾。

助胃膏,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 組成: 助胃膏(《洪氏集驗方》卷五。)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組成:人參半兩,白朮半兩,甘草半兩,茴香半兩,乾山藥1兩,檀香1錢,烏梅肉半兩,白豆蔻仁半兩,縮砂仁半兩,乾木瓜1兩。主治:助小兒胃氣,思食止渴。 。 主治:助小兒胃氣,思食止渴。

助胃膏, 出處:《局方》卷十(淳祐新添方)。 組成:白豆蔻仁1兩,肉豆蔻(煨)1兩,丁香1兩,人參1兩,木香1兩,白茯苓(去皮)2兩,官桂(去粗皮)2兩,白朮2兩,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甘草(炙)2兩,橘紅(去白)4兩,山藥4兩。 主治:小兒胃氣虛弱,乳食不進,腹脅脹滿,腸鳴泄瀉,吮乳便青,或時夜啼,胎寒腹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