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丸

HONG D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瑞竹堂方》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0%
肺經 16%
肝經 11%
腎經 10%
心經 5%
膽經 3%
膀胱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紅豆丸」

紅豆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大麥、半夏、砂仁、神麴、硇砂、甘草、青皮、陳皮、鬱金、紅豆、藿香、蓬莪朮、高良薑、蓽茇、丁香等,具有治療食物不化、腹瀉等症狀的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 大麥: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硇砂:清熱化痰、燥濕、鎮驚、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紅豆: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蓬莪朮:逐水消腫、健脾益氣、除濕。

  • 高良薑:溫裡溫中、中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蓽茇:溫裡溫中、降氣、補陽、止嘔、利尿。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主治功效: 食物不化以致腹瀉。

總結: 紅豆丸,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治療食物不化、腹瀉等症狀的功效。方中各味藥物協同作用,可以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溫中散寒、止瀉止嘔等作用,從而達到治療食物不化、腹瀉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麥糵(炒)1兩半,半夏(湯泡7次)1兩半,砂仁1兩半,神曲(炒)1兩半,硇砂(醋化)1兩,甘草1兩,青皮(去瓤)1兩,陳皮(去白)1兩,鬱金1兩,紅豆1兩,藿香1兩,棠球1兩,蓬朮1兩(煨),良薑2兩,蓽茇2兩,丁香半兩(不見火)。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米飲或隨物送下。病甚者日進3服。

方劑組成解釋


紅豆丸由大麥、半夏、砂仁、神麴、硇砂、甘草、青皮、陳皮、鬱金、紅豆、藿香、蓬莪朮、高良薑、蓽茇、丁香等中藥組成。大麥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濕和胃,理氣止痛的功效;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硇砂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青皮具有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鬱金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紅豆具有健脾利濕,止瀉的功效;藿香具有芳香化濁,理氣和胃,解暑的功效;蓬莪朮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蓽茇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丁香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豆丸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的功效,但是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紅豆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施園端效方)。 組成:丁香21個,胡椒21個,縮砂21個,紅豆11粒。 主治:諸嘔逆,膈氣翻胃,吐食不止。

紅豆丸, 出處:《瑞竹堂方》。 組成:麥糵(炒)1兩半,半夏(湯泡7次)1兩半,砂仁1兩半,神曲(炒)1兩半,硇砂(醋化)1兩,甘草1兩,青皮(去瓤)1兩,陳皮(去白)1兩,鬱金1兩,紅豆1兩,藿香1兩,棠球1兩,蓬朮1兩(煨),良薑2兩,蓽茇2兩,丁香半兩(不見火)。 主治:飧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