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孕集》~ 下篇 (5)

回本書目錄

下篇 (5)

1. 去疾第十三

產後治疾,當以溫補為主,去瘀次之。《千金方》論曰:婦人產訖,五藏虛羸,惟得將補,不可轉瀉,若其有病,不須快藥,若行快藥,轉更增虛。就中更虛,向生路遠。朱彥修曰:胎前毋滯,產後毋虛,亮哉斯言,不易之法也。

而方今醫者,用法多殊,陽虛發熱,妄用滋降,氣逆作喘,謂之痰火,豈未見《千金》諸說耶?朱氏為滋陰降火之祖,而於產後大熱,亦用乾薑,雖說理未明,而用法則合,而宗其說者,並此而背之,可異也已。

《脈經》曰:產後之脈,洪實不調者死,沉微附骨者生。又曰:沉小者生,實大堅強急者死。蓋產後當虛,沉小而微,虛寒之象也。當虛反實,則陰陽相併,氣血瞀亂,《素問》所謂氣並則無血,故脈象反盛,猶之真藏之脈,多屬堅強,絕無生意者也。知脈理則知治法,知治法則知病情矣。

大凡產後諸疾,虛寒者十之六七,瘀滯半之,內傷外感又半之,而總不外溫補二法。常有之候,曰惡露不行,曰發熱,曰尿血,曰無乳汁,曰頭腦心腹腰脅痛,曰嘔吐,曰淋瀝,曰遺溺,曰泄痢,曰便秘,曰陰腫痛癢,曰交骨不合。其甚者,曰傷寒,曰中風,曰浮腫,曰虛實。

凡此數者,世俗犯之,有終身不愈者。至中風虛勞,多歸不治,由古法久廢,下士多愚,非必死之症也。

惡露之候,產後下血過少,腹滿而脹,痛引少腹,牽掣腰背,宜加味生化湯

生化湯

澤蘭(二錢),延胡(一錢五分),益母草(三錢)

甚者,逆搶心胸,手足厥冷,唇乾腹大,短氣促喘,宜甘草湯

甘草

甘草,芍藥,桂心,阿膠(各一兩),大黃(一兩三錢)

以東流水三升,煮一升,內膠,令烊,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敗血不下,成塊作痛,俗謂之兒枕痛,乃血瘕也,宜失笑散(方見拯危篇)、立效散

立效散

五靈脂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見局方。

鐵酒

古鐵五錢,火燒令赤,以酒三合,入淬之,溫服。見《千金方》。

烏賊骨湯治之。

烏賊骨湯

烏賊骨(三錢),桃仁(二錢),當歸,芎藭,芍藥,阿膠(各一錢五分),肉桂(五分),五靈脂(一錢)

作一服。

產後發熱,其候大熱煩躁,晝輕夜重,或譫語神昏,脈虛大者,虛也,宜當歸補血湯(方見孕疾篇)。腹內痛,有塊者,瘀也,宜生化湯(方見調攝篇)。感冒者,宜補虛加乾薑湯

補虛湯

加乾薑一錢,作一服。見《丹溪心法》。

四物炮薑湯。

四物炮薑湯

芎藭(一錢五分),芍藥(二錢),乾地黃(三錢),炮姜(二錢),當歸(三錢)

若因蒸乳而熱者,乳必脹痛,去乳汁即愈。若往來寒熱者,宜柴胡湯主之。

柴胡

柴胡(八錢),黃芩人參,甘草(各一兩),生薑(六錢),大棗(十二枚),半夏(三合)

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新產無乳,其故有二:陽虛陰盛,無以化之,營血不得溫升,故不能生乳,體素羸弱者多有之。舊說所謂血虛無乳者,即此候也。宜益陽以化陰,溫經以通絡,宣營湯主之。

宣營湯

當歸,黃耆,阿膠(各三錢),人參(五錢),芎藭,芍藥(各二錢),川貝母(一錢),炮姜(一錢),紅花,甘草(各五分)

十味作一服。

氣滯血阻,脈絡不通,乳道壅閉,亦無乳,宜豬蹄湯

豬蹄

豬蹄(二枚),通草(二兩)

以清酒三升,浸之,加水一升,煮一升,飲之。見《千金方》。《達生編》無通草,加生黃耆(一兩),當歸(五錢),白芷(五錢),名通脈湯

貝母湯主之。

貝母湯

貝母(一錢五分),連翹(二錢),當歸,川芎藭(各二錢),桔梗,白芷(各一錢),赤芍,川續斷(各一錢),紅花(五分)

頭痛者,血虛也,其候痛連巔項,掣引腦項,緊急欲死。厥陰少陽陽明之脈,會於巔,絡於額,貫於腦,驟亡其血,脈絡不安,故震動而痛,宜小補血湯

補血湯

川芎藭(三錢),黨參(一兩),阿膠(五錢),生薑(二錢)

即少挾風邪,不可發散,宜一奇散主之。

一奇散

川芎藭,當歸(各二錢),荊芥穗(一錢)

作一服。見《東醫寶鑑》。

心腹疼痛,多由血瘀氣結,挾寒而起,宜芎歸理中湯

芎歸理中湯

芎藭(一錢五分),當歸,黨參,白朮(各三錢),炮姜,枳實(各一錢),桃仁(一錢五分)

若虛羸而腹痛,少氣不得息,少腹拘急,牽引腰背,不能飲食者,宜內補當歸建中湯

內補當歸建中湯

當歸(一兩三錢),芍藥(一兩六錢),甘草(三錢),生薑(二兩),桂心(六錢),大棗(十八枚)

以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腰痛者,下焦虛寒,血滯不行也,宜續斷飲

續斷飲

續斷(三錢),當歸,阿膠(各二錢),杜仲(三錢),桃仁,延胡(各一錢五分),肉桂(五分)

脅痛者,肝虛也,宜四物乾薑湯

四物乾薑湯

當歸,乾地黃,芍藥(各三錢),川芎藭,乾薑(各一錢五分),棗(五枚)

冬月產後臍下痛者,宜羊肉湯

羊肉

羊肉(四兩),當歸,陳皮(各二兩),生薑(一兩)

水一升,酒五合,煮八合,分三服。見《醫學正傳》。

嘔逆之候,腹脹懣悶,食入即吐,此敗血瘀阻,胃氣不降也,宜抵勝湯。

抵勝湯

芍藥,半夏,澤蘭,人參,陳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姜(七片)

作一服。見《醫學正傳》。

淋瀝遺溺,由於下焦虛寒,或產理不順,妄用謬法,損傷府絡,宜桑螵蛸散

桑螵蛸

桑螵蛸(十五枚),鹿茸,黃耆(各一兩五錢),牡蠣,人參,赤石脂厚朴(各一兩)

治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見《東醫寶鑑》。

鹿角霜飲

鹿角霜

鹿角霜(五錢),熟地(八錢),黨參,黃耆(各三錢),韭子(一錢),肉桂(一錢),菟絲子(二錢)

損者,宜參朮膏

朮膏

人參,白朮,黃耆(各二斤)

熬膏,每服二錢,米飲下。見《丹溪心法》。

參朮飲,然宜速治,緩則無及矣。

參朮飲

人參(二錢五分),白朮(二錢),黃耆(一錢五分),陳皮,桃仁,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以豬羊脬一個煮湯,入藥再煎去滓,作一服。見《丹溪心法》。

尿血者,血隨溺下,滲瀝不已,甚則溺孔作痛,宜竹茹湯

竹茹

竹茹(六合),人參,芍藥,桔梗,芎藭,當歸,甘草,桂心(各三錢),熟地黃(二兩三錢)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渴,或淋而渴者,宜竹葉湯

竹葉

竹葉(一升),生薑,半夏(各一兩),大棗(十四枚),小麥(二合),甘草,茯苓,人參(各三兩),麥門冬(一兩六錢)

以水三升,煮竹葉小麥取二升,內藥,煮取九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產後泄痢,多因脾虛感寒,其候雜下五色,或赤白膿血,日十數行,腹痛困頓,宜芍藥湯

芍藥湯

芍藥,乾地黃(各一兩六錢),甘草,阿膠,艾葉,當歸(各六錢)

以水二升,煮八合,內膠,分三服。見《千金方》。

甚者,桂蜜湯

桂蜜湯

桂心,甘草(各六錢),乾薑(六錢),附子(三錢),蜜(三合),當歸(一兩),赤石脂(三兩)

以水六升,煮一升,內蜜煮數沸,分三服,日一。見《千金方》。

禹餘糧湯

禹餘糧

禹餘糧(五錢),白朮,乾薑(各二錢),黨參(一兩),茯苓(三錢),陳皮,川芎藭(各一錢),炙甘草,木香(各一錢)

分二服。

久不已者,宜豆麥飲

豆麥飲

大豆(微熬),小麥,蒲黃(各三合),吳茱萸(一合)

以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泄瀉者,宜安中湯

安中湯

白朮(三錢),當歸,黨參(各二錢),炙甘草,陳皮,砂仁麥芽(各一錢),生薑(七片),大棗(五枚)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黃耆(一錢),人參,白朮,當歸(各五分),甘草(三分),陳皮,升麻(各四分),柴胡(五分),姜(三片),棗(三枚)

作一服。見《脾胃論》。

便秘不通,多由津虧之故,或誤發其汗,陽泄於外,胃氣不降,宜澤府湯

澤府湯

阿膠,當歸(各三錢),桃仁,麻仁(各二錢),黨參(三錢),紅花(五分)

降胃湯

降胃湯

人參,陳皮(各一錢)

作一服。

陰腫癢痛,木鬱下陷也,宜溫肝湯

溫肝湯

柴胡,白芍,川芎(各一錢),當歸,首烏,白朮,苡仁(各三錢),蔥白(七枚)

外以蛇床子煮湯熏洗之。

交骨不合,陽氣大虛也,宜十全大補湯

十全大補湯

人參,茯苓,白朮(各二錢),乾地黃,黃耆,當歸(各三錢),白芍,川芎(各一錢五分),肉桂(一錢),甘草(五分)

加味芎歸湯(方見前)。

產後傷寒,治法與產前同,產前宜安胎,產後宜補血,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

柴胡(三錢),黃芩(一錢),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姜(三片),棗(二枚)

作一服。見《醫學入門》。

若因傷寒時疾,熱入血室者,宜小柴胡加桃仁五靈脂湯

小柴胡湯加桃仁、五靈脂各一錢

柴胡地黃湯

柴胡地黃湯

柴胡,地黃(各三錢),人參,半夏,黃芩(各二錢),甘草(五分),姜(三片),棗(二枚)

作一服。見《得效方》。

熱渴者,熟地黃湯

熟地黃湯

栝蔞根(三錢),人參,麥門冬(各一錢五分),熟地黃(一錢),甘草(五分),糯米(百粒),姜(三片)

見《得效方》。

人參當歸飲治之。

人參當歸飲

人參,熟地黃,當歸,白芍藥,麥門冬(各一錢),桂皮(五分),青竹葉(十片),粳米(一合),姜(三片),棗(二枚)

見《醫學入門》。

中風之候,舌寒唇急,手指振動,甚則牙關緊急,手足瘛瘲,背項強直,一身皆重,或痛或癢,嘔逆直視,角弓反張,名曰蓐風。此因虛風冷濕,及勞傷所為。《千金方》論曰:凡產後諸風,不得用毒藥,不得發汗,特忌吐利,犯之必死。

蓋陽虛陰憊之候,中氣未定,乙木不得溫升,鬱而生風,播煽藏府,外則風冷襲之,束其皮腠,表氣壅遏,激烈愈增,內外交煽,津液消亡,筋脈攣縮,故手足瘛瘲,牙關緊急,項背強直,角弓反張,諸症作焉。較之尋常中風之候,其甚十倍,治亦如之,非可忽略為也,《千金》大豆紫湯

大豆紫湯

大豆(二升),清酒(三升)

以鐵鐺猛火炒豆焦,令煙出,以酒沃之。去豆,服三合,一日盡之。見《千金方》。

獨活湯

獨活

獨活(五兩三錢),大豆(二升),舊酒(三升)

以漬獨活再宿,若急用,微火煮令減一升,另炒大豆焦,以此沃之,去豆,分五服,日三,夜二。見《千金方》。

華陀愈風散。

華陀愈風散

荊芥炒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下。見《得效方》。按:豆淋酒,即上大豆紫湯,每服一合。

海藏防風當歸散

防風當歸散

防風,當歸,芎藭,熟地黃(各二錢五分)

作一服。見《東醫寶鑑》。

皆精當可用。若中柔風者,舉體疼痛,自汗出,宜獨活當歸湯

獨活當歸湯

獨活(二兩六錢),當歸(一兩三錢)

以酒二升六合,煮取一升三合,分四服。見《千金方》。

若夏秋,宜用浴法。

浴法,鹽(一升六合),雞毛(一把)

燒作灰,以水二斗三升,煮鹽作湯,內雞毛灰浴之。見《千金方》。

產後浮腫,乃大虛也。脾恃中氣以運陰陽,中氣者,陽氣也。產後亡血,陽氣大虛,脾無所恃,失轉運之正,水氣停蓄,津液阻梗。木鬱於左,無升達之力。金逆於右,無下行之路。氣位於上,水位於下。肺不降則水上逆,肝不升則氣下陷,上逆則腫頭目,下陷則腫肚腹。四肢者,諸陽之本,脾之所屬也。

血亡陽散,失所依附,漁於四末,而水濕隨之,無所泄越,故壅阻而為腫。前人論此,謂惡血流入四肢,夫惡血瘀滯,能為痿痹而不為浮腫,淺小之見,無足深辨。前人諸方,精者絕少,宜馭中湯

馭中湯

黃耆,人參,白朮(各五錢),茯苓,當歸(各三錢),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苡仁(一兩),肉桂(一錢),生薑(三錢),大棗(十二枚)

作一服。

腎氣湯

小腎氣湯

熟地黃,當歸,人參(各三錢),澤瀉(一錢五分),白朮(五錢),熟附子(二錢),肉桂(一錢),茯苓,(三錢)

作一服。

若因中風而腫者,宜大豆酒治之。

豆酒

大豆(一升)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豆,更煎,減半升,內白朮(二兩六錢),附子(一兩),獨活(一兩),生薑(二兩六錢),添水三升,煮二升,內好酒(一升六合),再煎,取一升五合,分五服。見《千金方》。

產後虛勞,名曰蓐勞。其候乍起乍臥,飲食不化,時作嗽咳,目昏頭痛,口渴盜汗,寒熱往來,喘乏自汗,少氣驚悸,此由攝養不善,內傷七情,陽陷陰逆,升降倒置,藏府交病,表裡均虧,誤用寒涼,即死不治,宜羊肉湯。

羊肉湯

羊肉(一斤去脂),當歸,桂心,甘草(各六錢),芎藭(一兩),芍藥,生薑(各一兩三錢),乾地黃(一兩六錢)

以水五升,先煮羊肉,取二升三合,內藥,煮取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豬腎湯

豬腎

豬腎(一具,去脂四破之),香豉(用綿裹),白粳米,蔥白(各三錢)

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任意服之。見《千金方》,或加當歸人參各六錢,見《廣濟方》。

羊肉黃耆湯

羊肉黃耆湯

羊肉(十兩),黃耆(一兩),大棗(三十枚),茯苓,甘草,當歸,桂心,麥門冬,乾地黃,芍藥(各六錢)

以水六升,煮羊肉,取三升,內諸藥,共煮六合,分三服,一日盡。見《千金方》。

鹿肉湯

鹿肉湯

鹿肉(一斤五兩),乾地黃,甘草,芎藭,黃耆,芍藥,麥門冬,茯苓(各六錢),人參,當歸,生薑(各三錢),半夏(三合),大棗(二十枚)

以水八升,煮肉取四升,內藥,取一升六合,分四服。見《千金方》。

當歸芍藥湯,消息治之。

當歸芍藥湯

當歸(一兩二錢),芍藥,人參,桂心,生薑,乾地黃,甘草(各三錢),大棗(二十枚)

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若流汗不止者,宜鯉魚湯

鯉魚

鯉魚(十兩),豉蔥(各三合),乾薑,桂心(各六錢)

以水二升,煮魚取二升,內藥,煎六合,去滓,分二服。見《千金方》。

虛煩者,人參湯

人參湯

人參,當歸,麥冬,乾地黃,桂心(各三錢),大棗(二十枚),粳米(三合),芍藥(一兩三錢),竹葉(一升)

以水四升,先煎竹葉及米,取二升六合,內藥,煮一升,分三服。見《千金方》。

甘竹茹湯

甘竹茹湯

甘竹茹(三合),人參(三錢),茯苓,甘草(各六錢),黃芩(一兩)

水二升,煮六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兼見大熱者,宜知母湯

知母

知母(一兩),芍藥,黃芩(各六錢),桂心,甘草(各三錢)

水二升,煮八合,分三服。見《千金方》。

胸中逆氣者,宜薤白湯主之。

薤白

薤白,半夏,甘草,人參,知母(各六錢),石膏(一兩六錢),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合五勺)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合,分五服。見《千金方》。

若因交合過早,勞損下血者,宜熟地黃湯。

熟地黃湯

熟地黃(一錢五分),當歸,蟹爪鹿角膠,男子褲襠(燒存性,各一錢),伏龍肝(七分),白茯苓,芍藥(各五分),桂心,甘草(各二分半)

作一服。見《醫學正傳》。

凡此諸候,皆常見之疾,達其理,通其法,無有不瘳。外此則有跌僕損傷,一切非常異候,皆不具著。明其大旨,推廣而貫通之,亦可無所窒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