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

《霍亂燃犀說》~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列方

地漿,《千金》,治乾霍亂及霍亂轉筋。

黃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井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飲三五盞,即愈。大忌米湯。

羅謙甫曰:霍亂乃暑熱內傷,七神迷亂所致。陰氣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非至陰之氣不愈。坤為地,屬陰土,曰靜順,地漿作於陰地,坎中為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也。王孟英謂,得羅氏此言,治霍亂已思過半矣。蔣式玉稱其勤求古訓,信不誣也。按霍亂因無形之邪,由口鼻吸入肺胃之絡,而阻其氣道之流行,乃否塞不通之病,或清不能升,而泄瀉無嚏,濁不能降,而腹痛嘔吐。故用藥皆以清涼宣暢為法。

凡周時內,一口米湯下咽,即脹逆,不可救者。蓋以穀氣入胃,長氣於陽,況煎成湯液,尤能閉滯經絡也。蓋湯熱湯,飲酒澡浴並忌者,為其能助熱氣上衝也。若吐瀉既多,元氣耗散,內已無邪者。須以清米湯涼飲之。以為接續,不可禁之太過,而反致胃氣之難復也。

陰陽水,《本草綱目》,治霍亂吐利。

新汲水,百沸湯

各半和服。

李瀕湖曰:上焦主納,中焦主腐,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陰陽調和,升降周流,則臟腑暢達。一失其道,二氣淆亂,濁陰不降,清陽不升,故發為霍亂吐利之病,飲化即定者。分其陰陽,使得其平也。

冬瓜湯,王孟英,治霍亂大渴。

冬瓜(去皮瓤)

水煎清湯,俟涼,任意飲之。

按:《永類鈴方》用陳倉米作湯,今改用冬瓜湯,其功更勝。蓋陳倉米雖能清熱,霍亂平後,用之頗為得宜。若邪勢方張,吐下未平之際,服之猶嫌其守。惟冬瓜甘淡微涼,極清暑熱,無論病前病後,用以代飲,妙不可言,即溫熱病,用之亦良。

救急良方,《外臺》,治暑熱霍亂,吐瀉轉筋。

新汲水

以一碗冷飲之。外以一盆盛水,浸兩足,忌食熱物。

療霍亂代穀食方

蕎麥(焙燥去殼,磨粉,不拘多少)

上沸湯調熟,候溫服之。蓋蕎麥性能煉腸胃滓穢,降氣寬胸,而治濁滯,為痧毒之專藥也。瀛按:《楊氏簡便方》絞腸痧痛,用蕎麥麵一撮,妙黃,水煎服。李時珍亦曰:炒焦,熱水沖服,治絞腸痧。庭按:方書蕎或作荍。《詩》,陳風,視爾如荍。《毛傳》云:荍,芘苤也。

《爾雅》,荍,蚍衃。郭注云: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邢疏舍人云:荍,一名蚍衃。陸璣云:荊葵,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本草》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如麥面。又白居易詩云:蕎麥鋪花白是也。

金莖露(顧聖符),治霍亂轉筋。

扁豆葉一握

搗絞汁,一碗飲。瀛按:扁豆葉,《別錄》曰:治霍亂吐下不止。蘇恭亦曰:吐利後轉筋,用生扁豆葉一把,搗汁,入酢服立瘥。葉天士《種福堂》霍亂門中,亦選此方。

傷暑霍亂方(包瑞溪)

冬瓜葉(一斤),白霜梅肉(一錢,並核中仁用)

研爛,新汲水調服立瘥。

處治轉筋方

轉筋起於足腓,俗呼腿肚。但以好燒酒摩擦其硬處,軟散即愈。一法作極鹹鹽湯於槽中,暖漬之。一法以省頭草同炒鹽擦之,亦良。一法以棉絮浸酒中,煎滾取出,乘熱裹之。一法以醋煮青布掩腳膝,冷復易之。一法令病人偃臥,將膝腕內以手蘸溫水輕輕急拍,直待紫紅筋現起,即郭右陶所謂痧筋。用瓷鋒刺出血,立愈。並治乾霍亂。此名委中穴,在膝後對面。

刮法(郭右陶),治霍亂痧脹,乾霍亂。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用銅瓷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刡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用棉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處,用食鹽以手擦之。按,張會卿曰:凡毒深病急者,非刮背不可。蓋以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也。又須自輕而重,向下刮之,則邪氣亦隨之而降矣。

刺法(同上),治乾霍亂痧脹。

嘗覽古人遺書,東南卑濕之地,利用砭,今以針刺出血,即用砭之道也。凡霍亂痧脹,邪已入營,必有青筋紫筋,或現於數處,或現於一處,須用銀針刺之,去其毒血,然後據證用藥。看其腿彎上下,有細紫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紅色者,肌膚白嫩者。方有紫紅色,即是痧筋,刺之,方有紫黑毒血。

其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無毒血,反令人心煩。腿兩邊硬筋上筋不可刺,刺之恐令人筋吊。若臂彎筋色亦如此辨之。其餘非親見不明白,故不具載。至如頭頂心一針,惟取挑破,略見微血,以泄痧毒之氣而已。不可直刺,其指尖刺之太近指甲,雖無大害,當令人頭眩。即一應刺法,不過針鋒微微入肉,不必深入。

按:乾霍亂,因毒邪入於營分,周身隧絡為之壅塞,故又謂之痧脹,失治即死。唯用針刺,砭去惡血,取效最捷。益母草萊菔汁之治番痧,皆取其能散惡血也。即古方探吐,以燒鹽和熱童便。雖云:性專潤下,亦為其涼血之功有獨擅耳。唯腹雖痛極而喜得溫按,唇口刮白者。

乃內虛陰寒之病,慎毋誤用清涼,妄施針刺,而遺人夭殃也。

茺蔚湯,治乾霍亂,腹痛驟發,深赤斑毒,俗呼為番痧。

母草

以水濃煎,少投生蜜,或可不用。燉溫恣服,取效。或加生萊菔汁半杯良。

燃照湯(孟英),治暑穢挾濕,霍亂吐下,脘痞煩渴,外顯惡寒肢冷者。

草果仁,淡豆豉,醋炒半夏佩蘭草,製厚朴,黑山梔,酒炒黃芩滑石

水煎涼服。

連樸飲(同上),治濕熱內伏之霍亂,兼能行宿食,滌痰涎。

川連,醋炒半夏,香豉,川樸,石菖蒲,黑山梔

水煎服。

梔子豉湯(《傷寒論》),治暑熱霍亂之主劑,兼解暑證,誤服附桂而致殆者。

梔子,香豉

水煎服。

按:此傷寒吐劑也。王孟英治熱霍亂,獨推以為主劑。蓋梔子苦寒,善泄鬱熱,豉經熱腐,性格和中。凡霍亂皆由濕鬱化熱而擾攘於中宮,唯此二物最為對症良藥,奈昔人咸未之察也。且二物之奇,匪可言罄,如偶以竹葉清暑風,配以蔻仁宣穢惡,濕甚者臣以滑樸,熱勝者佐以芩連,同木瓜、扁豆則和中,合甘草、鼠黏而化毒。

其有誤投熱藥而致躁亂昏沉者,亦必藉此以為解救,厥功懋矣,而古人之治霍亂者,從不錄用,豈非一大關典耶。

六一散,即益元散又名天水散,河間,治暑熱霍亂。

滑石,甘草

為粉,水飛,每服三錢,新汲水下。

左金丸(丹溪),治霍亂轉筋,火邪內熾。

黃連吳茱萸

為末,米飲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以陳木瓜五錢煎湯下。此證因濕盛,而風木行脾者,石頑主平胃散加木瓜矣。若熱勝而火爍於筋者,孟英獨推是方為妙。張雨農極為首肯,云嘗在京師,見社石樵少宰,亦以此藥救活多人也。然昔賢皆未採用,何左金丸之蹇於遇乎。

蠶矢湯(孟英),治霍亂吐利,轉筋腹痛,口渴煩躁,危急之症。

蠶沙,川連,大豆卷,酒炒黃芩,苡仁,木瓜,吳茱萸,醋炒半夏,黑山梔,通草

以陰陽水煎,稍涼徐徐服之。

解毒活血湯(同上),治溫者痧邪深入營分,轉筋吐下,肢厥汗多,脈伏溺,無口渴腹痛,面黑目陷,勢極可危之證。

連翹,淡紫菜,川連,益母草,生苡仁,絲瓜絡,石菖蒲,蠶沙,地丁,銀花

水煎,入生藕汁,或茅根汁,或加白童便。

黃芩定亂湯(同上),治溫病轉為霍亂,腹不痛而肢冷脈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黃,小水不行,神情煩躁。

黃芩,黑山梔,醋炒半夏,蒲公英,蠶沙,淡豆豉,陳皮,川連,吳萸

陰陽水煎服,轉筋加生苡仁、絲瓜絡,溺行者加木瓜,濕盛者加連翹、茵陳。

昌陽瀉心湯(同上),治霍亂後,胸前痞塞,湯水礙下,或渴或呃。

石菖蒲,半夏,川連,竹茹蘆根,蘇梗汁,黃芩,川樸,枇杷葉

水煎服,如小溲秘澀者,加紫苑。按,昌陽者,能掃滌濁邪,而昌發清陽之氣。

駕輕湯(同上),治霍亂後,餘邪不清,身熱口渴,及熱邪內伏,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

鮮竹葉,黑山梔,金石斛,省頭草,冬桑葉,淡豆豉,生扁豆,陳木瓜

水煎服。

致和湯(同上),治霍亂後,津液不復,喉乾舌燥,小水短赤。

北沙參枇杷葉,生扁豆,木瓜,陳倉米,麥冬,鮮竹葉,生甘草,金石斛

水煎服。

黃連香薷飲(《活人》),治暑熱霍亂。

黃連,香薷,厚朴

水煎服。按:若夏月無表證者,切勿誤服香薷,以疏衛氣而貽暑患。

木瓜湯(《聖惠方》),治霍亂轉筋腹痛。

木瓜一兩

水煎服。余湯浸青布裹其腓,本方加桑枝五錢尤良。《外臺方》用木瓜子根皮,食前湯服。

扁豆散(《普濟方》),治霍亂吐利。

生扁豆

為末,入少醋,冷水和服,按:木瓜、扁豆,皆治霍亂之生藥也。於此二方可見。瀛按:扁豆,李時珍曰:通利三焦,能升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能解毒。《千金方》有扁豆、香薷各一升,水六升,煮二升分服,治霍亂吐利之方。

藕汁(聖惠方),治霍亂吐利。

生藕

搗汁服。瀛按:《聖濟總錄》治霍亂煩渴,用藕汁一盅,生飲。陶隱居、孟同州皆謂藕之功用,在乎破血故也。

柳州方(柳子厚),治乾霍亂不得吐瀉,甚至冷汗出而氣欲絕者。

鹽(一撮,放刀上,用火炙透。)

以熱童便和服,少頃,即得吐下,而氣通矣。按此方極易極效,真神劑也。或用新汲水和服亦可。

白虎湯(《傷寒論》),治暑火熾盛而霍亂者。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水煎,米熟湯成,去渣服。按治霍亂,宜用陳倉米。

人參白虎湯(同上),治證如前,而元氣已虛者,宜此。前方加人參一味。

竹葉石膏湯(同上),治體虛受暑,霍亂吐瀉,及暑邪深入等證。

竹葉,人參,半夏,粳米,石膏,麥冬,甘草

水煎服。此方治熱極似陰之霍亂,用地漿水煎更妙。

四苓散(《瘟疫論》),治濕熱霍亂,胸悶溺澀而渴者。

茯苓豬苓澤瀉,陳皮

水煎服。按吳氏於五苓方去桂,而治胃中濕熱,最為有見。且以橘皮易術,則無實中之弊,而有利氣之功,當變而變,可謂善用古人之法矣。

平胃散(《局方》),治濕熱內甚,霍亂吐瀉。

蒼朮,厚朴,橘紅,甘草

為末,每服七錢,水煎,加木瓜治轉筋霍亂。按:此方專治濕重熱伏之證,故多香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