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咳嗽方論

江流滔滔,日夜無聲,狂瀾激石,不平則鳴。所以咳嗽者,痰塞胸脘,氣逆不下,衝擊而動肺耳。然亦何以致此哉?曰:感風傷冷,挾熱受濕,淤血停水,與夫肺實肺虛,皆能壅痰而發嗽也。夫肺為嬌臟,外主一身之皮毛,內為五臟之華蓋,形寒飲冷,最易得寒,燥氣鬱蒸,最易生熱。惟其易為冷熱,所以內外交侵,動則邪氣窒塞矣。

白話文:

江水滔滔,日夜不斷地流動,即使遇到巨大的石頭,也毫不退縮。咳嗽也是如此,因為痰液阻塞在胸腔和腹部,氣流無法順利通過,因而肺部受到衝擊而產生咳嗽。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咳嗽呢?

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感受風寒,使肺部受到侵襲。

2、 濕氣和熱氣同時影響肺部,導致痰液積聚。

3、 肺部存在瘀血或積水。

4、 肺部實熱或虛弱,いずれも痰液停積,引起咳嗽。

肺臟是一個嬌弱的臟器,它位於人體的皮毛之外,是五臟六腑的保護傘。所以,肺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冷熱刺激,導致邪氣侵入,從而引發咳嗽。

此非不平而鳴乎?感風者,鼻塞聲重,傷冷者,悽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為纏滯,淤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忡,或實或虛,痰之黃白,唾之稀稠,從可知也。治嗽大法,肺脈浮,為風邪所客,以發散取之;肺脈實,為氣壅內熱,以清利行之;脈濡散為肺虛,以補肺安之。其間久嗽之人,曾經解利,以致肺胃俱寒,飲食不進,則用溫中助胃,加和平治嗽等輩。

白話文:

難道這不是不公正的懲罰嗎?感冒的人,鼻子塞住,聲重無力;著涼的人,身體發熱,畏寒;熱氣挾著寒氣則焦躁煩悶;受了濕氣則身體纏滯,淤血則橫膈中腥氣悶塞,水停則心中怔忡不安。或者實證,或者虛證,痰是黃是白,唾液是稀是稠,從這些情形就可以知道。治療咳嗽的大法,肺脈浮而散,是風邪侵襲,用發散法來治療;肺脈實而有形,是氣壅內熱,用清利的方法來治療;脈濡散,是肺虛,用補肺的方法來治療。那其中長期咳嗽的人,曾經瀉下里,以致肺胃俱寒,飲食不進的,就要用溫中助胃,加上平和的治嗽法來治療。

至若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遂使燥熱乘肺,咯唾膿血,上氣涎潮,其嗽連續而不已。惟夫血不榮肌,故邪在皮毛,皆能入肺,而自背得之尤速,此則人參、芎、歸所不可無。一種傳注,病涉邪惡;五臟反克,毒害尤深,近世率用蛤蚧、天靈蓋,桃柳枝、丹砂、雄黃安息香蘇合香丸通神之劑,然則咳嗽證治,於此可以問津索途矣。抑尤有說焉,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藏。

白話文:

至於由於喝酒過度,或者縱慾過度,導致身體虛弱、血氣不足,津液內耗,心火旺盛,從而使燥熱侵襲肺臟,咯出帶有膿血的痰液,氣喘、痰多,咳嗽不止。僅是氣血不足,無法滋養肌膚,所以邪氣停留在皮毛,都有可能侵入肺臟,而直接受到風寒侵襲,導致肺病的速度就更快了。這時就需要用到人參、川芎、當歸等補氣血的藥物。有時咳嗽是病邪傳染所致。五臟功能失調,相互剋制,毒害更深。近來普遍使用蛤蚧、天靈蓋、桃柳枝、丹砂、雄黃、安息香、蘇合香丸等通神之藥。由此可以探究咳嗽的病證治法。另外還有值得注意的是,肺臟負責將氣呼出,腎臟負責將氣吸入。肺是氣的主人,腎是氣的倉庫。

凡咳嗽暴重,動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也,當以補骨脂安腎丸主之,毋徒從事於寧肺。諸氣諸痰、咳嗽喘壅之煩,須用枳殼為佐。枳殼不惟寬中,又能行其氣,氣下痰下,他證自平。

白話文:

  1. 假如咳嗽很嚴重,牽動全身的肢體骨骼,患者自己感覺從肚臍以下有氣往上逆流,這是因為腎臟虛弱,沒辦法將氣歸納到身體的原點。應該以補骨脂、安腎丸作為主要治療藥物,不要只顧著安撫肺臟。

  2. 各種氣、各種痰,導致咳嗽氣喘堵塞的困擾,都需要使用枳殼來輔助治療。枳殼不僅能緩解胸悶,還能疏通氣,氣和痰都順利向下排出,其他病症自然就會好轉。

2. 咳嗽證治

華蓋散,治肺感風寒,痰壅咳嗽。

白話文:

華蓋散

【適應證】治療肺部受風寒侵襲,痰液壅塞導致咳嗽。

麻黃(去節),紫蘇子(炒),杏仁(去皮尖,炒),桔紅,桑白皮(炒),赤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節疤)、紫蘇子(炒過)、杏仁(去皮尖,炒過)、桔紅、桑白皮(炒過)、赤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細銼。每服二錢半,薑棗煎,食後服,隨意加製半夏,添姜煎。

加減麻黃湯,治肺感寒邪,咳嗽。

白話文:

每一劑服食二錢半,以薑棗煎煮,於飯後服用,可隨意加製「半夏」,再加入薑一同煎煮。

「加減麻黃湯」用於治療肺部感受寒邪所致的咳嗽。

麻黃(去節,一兩),辣桂,甘草(炙。各半兩),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微炒,別研),陳皮半夏(制。各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枝節,一兩),桂皮,炙甘草(各半兩),杏仁(五十顆,去皮尖,微炒,另研磨),陳皮、半夏(已處理過的。各半兩)

上細銼,拌和杏仁,每三錢,紫蘇三葉,姜四片,煎服。

溫肺湯,治肺虛感冷,咳嗽,嘔吐痰沫。

白話文:

溫肺湯: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受寒,出現咳嗽,並嘔吐痰液的症狀。

使用方法:將杏仁研磨成細粉,每三錢的粉量,搭配三片紫蘇葉和四片薑片,一同煎煮後服用。

乾薑,辣桂,甘草(炙),半夏(制),陳皮,北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一兩),細辛阿膠(炒。各半兩)

白話文:

乾薑、肉桂、甘草(炙)、半夏(制)、陳皮、北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一兩)、細辛、阿膠(炒,各半兩)。

上粗散。每二錢半,薑棗煎服。

三拗湯,治寒燠不常,暴嗽喘急,鼻塞痰壅。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各一兩),甘草(不炙,半兩)

銼散。每二錢半,姜五片,煎服。

金沸草散,治上壅熱嗽。

白話文:

三拗湯:

治療寒熱交替,突然咳嗽、氣喘急迫,鼻塞、痰多。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各一兩 甘草(不炙),半兩

上藥研成粉末。每次取二錢半,加薑五片煎服。

金沸草散:

治療熱性咳嗽。

荊芥穗(二兩),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北前胡(各一兩半),半夏(制),赤芍藥,甘草(炒。各半兩)

白話文:

荊芥穗(80公克),旋覆花(去除花梗),麻黃(去除節瘤),北前胡(各60公克),半夏(經炮製處理),赤芍藥,甘草(炒過。各20公克)

上細銼。每二錢半,加炒葶藶半錢,姜四片,煎服。如咽喉焦燥,加朴硝,食後。又治傷風,鼻塞流涕,壅嗽。若聲啞,嗽不止,兼服人參款花膏

白話文:

將藥材上細碎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半,再加入炒葶藶半錢,以及四片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如果咽喉乾燥、灼熱,可以加入朴硝,並在飯後服用。另外,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傷風、鼻塞、流鼻涕,以及胸悶咳嗽。如果聲音嘶啞,咳嗽不止,可以再搭配服用人參款花膏。

白話文:

人參款花膏

款冬花紫菀茸(洗去土,炒用),人參,北五味子,桑白皮(炒。等分)

白話文:

款冬花,紫菀茸(洗去泥土後,炒製使用),人參,北五味子,桑白皮(炒製後,等量使用)。

上為末,煉蜜丸小彈子大。含化一丸,或淡薑湯嚼下。若身熱口乾,兼服天麻防風丸

白話文:

將上面的材料研成細末,加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含化一丸,或用淡薑湯送服。如果身體發熱,口乾,可以同時服用天麻防風丸。

白話文:

天麻防風丸

組成:

  • 天麻(修製)
  • 白防風
  • 天花粉
  • 羌活
  • 熟地黃
  • 白芍藥
  • 當歸
  • 川芎

主治:

  • 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腰膝痠軟

功效:

  •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強筋健骨

用法:

  • 口服,水煎服,每日一次,每次一劑。

人參,天麻,防風(各一兩),全蠍(炒),直殭蠶(炒。各半兩),硃砂(研),雄黃(研),甘草(炙。各一分),牛黃(一錢),麝(一字)

白話文:

・人參,天麻,防風(各 30 克)

・全蠍(炒過),直殭蠶(炒過。各 15 克)

・硃砂(研磨成粉),雄黃(研磨成粉),甘草(炙烤過。各 3 克)

・牛黃(3 克),麝香(0.3 克)

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二丸,紫蘇薄荷湯嚼下。

清肺飲,治肺氣上熱咳嗽。

白話文:

清肺飲,治療肺氣上逆導致發熱咳嗽。

用法:

將煉製好的蜜丸製成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兩丸,以紫蘇和薄荷熬煮的湯汁嚼服。

前胡,荊芥,桑白皮(炒),甘草(炙),枳殼(制。各三分),知母,貝母(去心,炒),腦荷,赤茯苓,北梗,紫蘇,阿膠(炒),杏仁(去皮),天門冬(去心。各半兩)

白話文:

前胡、荊芥、桑白皮(炒)、甘草(炙)、枳殼(制,各 3 分),知母、貝母(去心,炒)、腦荷、赤茯苓、北梗、紫蘇、阿膠(炒)、杏仁(去皮)、天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銼散。每三錢,姜三片,烏梅一枚,食後煎服。如更內實,與解毒雄黃丸。(方在積熱門。)

黃連阿膠丸,治肺熱或咯血。

黃連(淨,三兩),赤茯苓(二兩),阿膠(炒,一兩)

白話文:

黃連阿膠丸

用於治療肺熱或咯血。

材料:

  • 黃連(淨重,三兩)
  • 赤茯苓(二兩)
  • 阿膠(炒過,一兩)

用法: 藥材上銼成散狀。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三片薑,一顆烏梅,飯後用煎服。

特別說明: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與「解毒雄黃丸」同時服用。(此方列於「積熱門」類別。)

上黃連、茯苓同末,水調阿膠和,眾手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米飲下。黃連、赤茯苓能抑心火,則肺得其清。

白話文:

將上等的黃連和茯苓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阿膠調和成水,揉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顆,飯後用米湯送服。因為黃連性苦寒,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茯苓性甘平,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二者合用,能清心火、益肺氣,對心肺火旺引起的咳嗽、咯血、失眠健忘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不換金正氣散,治傷濕咳嗽。(方見寒類。),如赤茯苓、生乾薑煎服。

白話文:

不換金正氣散,治療傷濕咳嗽。(方劑見於「寒類」),例如赤茯苓、生乾薑煎服。

大阿膠丸,治肺虛客熱,咳嗽咯血、嘔血。

白話文:

大阿膠丸

主治:肺虛有熱,咳嗽咯血、嘔吐血液。

阿膠(炒熱),地黃(淨),白茯苓,北五味子,山藥(各一兩),貝母(去心,炒),百部柏子仁茯神丹參杜仲(去粗皮,銼,炒),麥門冬(去心。各半兩),遠志(浸,去心,炒),人參,防風(各一分)

白話文:

  • 阿膠(炒熟)

  • 生地黃(清洗乾淨)

  • 白茯苓

  • 北五味子

  • 山藥(各一兩)

  • 貝母(去除中心,炒熟)

  • 百部

  • 柏子仁

  • 茯神

  • 丹參

  • 杜仲(去除粗皮,切碎,炒熟)

  • 麥門冬(去除中心,各半兩)

  • 遠志(浸泡後,去除中心,炒熟)

  • 人參

  • 防風(各一分)

上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一丸,少水略煎,食後臨臥服。或金沸散加腦荷煎湯,嚼下。凡嗽藥不效,覺胸膈腥悶,乃宿血乘肺,黑豆入紫蘇、生薑煎汁與之。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煉製成蜜丸,每個蜜丸像彈珠那麼大。每一丸,加少量水稍微煎一下,飯後睡前服用。或將金沸散加入牛腦煎湯,嚼著吃下去。所有治療咳嗽的藥物如果效果不好,感覺到胸膈腥悶,是宿血侵入肺部,可以用黑豆、紫蘇、生薑煎汁給他喝。

桑皮散,治上焦有熱,壅血腥悶,嗽聲連並,氣不得透。

白話文:

桑皮散(藥方名稱)

用於治療上焦(胸腔以上部位)有熱氣,導致血流不暢,胸悶鼻塞,咳嗽聲不斷,呼吸困難等症狀。

腦荷,北梗,川芎,防風,桑白皮(炒),黃芩,北前胡,柴胡,紫蘇,赤茯苓,枳殼(制。各一分),甘草(炙,一分半)

白話文:

  • 腦荷:豬腦

  • 北梗:桔梗

  • 川芎:川芎

  • 防風:防風通聖

  • 桑白皮(炒):炒過的桑樹皮

  • 黃芩:黃芩

  • 北前胡:前胡

  • 柴胡:柴胡

  • 紫蘇:紫蘇葉

  • 赤茯苓:赤茯苓

  • 枳殼(制):經過加工的枳殼

  • 甘草(炙,一分半):經過炙烤的甘草,用量為一分半

上銼細。每三錢,薑棗煎服,或吃梨亦可。

小青龍湯,治表證水氣,身熱嗽喘,乾嘔怔忡。

十棗湯,治里有水氣,身涼,咳,痞滿脅痛藥證。(方見水飲門。)

真武湯,治少陰腎證,水飲與裡寒合而作嗽,腹痛下。

白話文:

小青龍湯

治療身體表面有水氣,身體發熱,咳嗽、喘息,反胃嘔吐,不安焦慮。

**做法:**每三錢的藥材,加入薑和棗子煎服,也可以吃梨子。

十棗湯

治療體內有水氣,身體發冷,咳嗽,胸腹脹悶疼痛的症狀。(詳細方劑詳見水飲篇)

真武湯

治療少陰腎臟方面的症狀,水氣和體內寒氣結合導致咳嗽,腹痛腹瀉。

白茯苓,白朮白芍藥(各一兩),熟附子(半兩)

白話文:

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白芍藥一兩,熟附子半兩。

上銼散。每二錢半,加生乾薑、細辛、五味子各半錢,姜三片,食前服。凡年高氣弱。久嗽通用。仍間服養正丹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半,加入生乾薑、細辛、五味子各半錢,生薑三片,於飯前服用。凡是年紀大,元氣虛弱、正氣不足的人,以及長期的咳嗽,都可以服用。此外,還可以服用養正丹來調理身體。

補肺湯,治肺虛氣乏久嗽。

白話文:

補肺湯

**功效:**治療肺氣虛弱、喘咳不斷。

組成:

  • 麥門冬 10 克
  • 五味子 10 克
  • 百合 10 克
  • 黨參 10 克
  • 黃芪 10 克
  • 白朮 10 克
  • 紫苑 3 克
  • 麻黃根 3 克

用法:

  • 將所有藥材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
  • 煎至藥液濃縮一半時即可服用。

阿膠(炒),真蘇子,北梗,半夏制,甘草(炙。各半兩),款冬花,紫菀,細辛,杏仁(去皮,焙),陳皮,桑白皮(炒),青皮,縮砂仁,五味子,石菖蒲草果(各一分)

白話文:

阿膠(炒過)、真蘇子、北沙參、半夏(製過)、甘草(烤過,各半兩)、款冬花、紫菀、細辛、杏仁(去皮,烤過)、陳皮、桑白皮(炒過)、青皮、縮砂仁、五味子、石菖蒲、草果(各一分)

上銼散。每三錢,姜四片,紫蘇三葉,煎服。

理中丸,補肺,止寒嗽。

人參,乾薑,白朮,甘草(炙。等分)

上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一丸加炒阿膠、五味子煎服。

加味理中湯,治肺胃俱寒咳嗽。

白話文:

理中丸

成份: 人參、乾薑、白朮、甘草(炙過,各等分)

製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劑。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丸,搭配炒過的阿膠和五味子煎服。

功效: 補肺、止寒咳。

加味理中湯

適應症: 肺胃寒咳。

成份: 理中丸,每服三錢;薑片,四片;紫蘇葉,三片

製法: 將理中丸與薑片、紫蘇葉一起煎煮。

服用方法: 煎服。

人參,白朮,乾薑(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紅,細辛,北五味子(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術、乾薑、炙甘草、制半夏、茯苓、橘紅、細辛、北五味子(等量)。

上細銼。每服二錢半,薑棗煎,食前服。曾經解利者通用。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錢半(藥材重量單位),加入薑和棗子煎煮,在飯前服用。曾經腹瀉的人也通用此方。

養胃湯(方見寒類。),人參款花膏(方見前。),二藥兼服,治肺胃俱寒作嗽,或煎人參飲,嚼下大阿膠丸亦可。

白話文:

養胃湯(配方請參考寒類),人蔘款花膏(配方請參考前面),兩種藥一起服用,治療肺和胃都很寒冷引起的咳嗽,或者煎煮人蔘飲,嚼服大阿膠丸也可以。

人參飲,咳嗽痰壅通用。

白話文:

古代文字:

人參飲,咳嗽痰壅通用。

繁體中文翻譯:

人參飲,適用於咳嗽有痰的症狀。

現代白話文翻譯:

人參飲,治療咳嗽痰多通用。

人參,北梗,半夏曲,五味子,細辛,枳殼(制),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分),甘草(炙,半分)

白話文:

人參、北黃耆、半夏塊、五味子、細辛、枳殼(制過)、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份),甘草(炙,半份)。

上細銼。每三錢,姜五片,烏梅半個,食後煎服。

養肺湯,治肺壅上氣,痰嗽。

白話文:

養肺湯

治療肺氣壅塞上衝,導致痰咳。

材料:

  • 每劑三錢
  • 生薑五片
  • 烏梅半個

服法:

  • 食後將藥材煎服。

人參,紫菀,赤茯苓,杏仁(不去皮),真蘇子,陳皮,桑白皮(炙),款冬花,半夏曲,北梗,甘草(炙,等分)

白話文:

人參:滋陰補氣,益氣健脾,生津止渴。

紫菀:止咳平喘,化痰宣肺,益氣固表。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杏仁(不去皮):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活血化瘀。

真蘇子:疏風散寒,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消積。

桑白皮(炙):清肺潤燥,止咳化痰,止血止瀉。

款冬花:清肺化痰,利咽止咳,止血止瀉。

半夏曲: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脹止痛。

北梗: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散結消腫。

甘草(炙,等分):補中益氣,柔肝和脾,緩急止痛。

上為粗末。每三錢,姜四片,烏梅半個,食後煎服。寒者加桂。

寧嗽湯,諸嗽通用。

白話文:

寧嗽湯,各類咳嗽都可用。每劑用三錢寧嗽湯,薑四片,烏梅半個,飯後用煎好的藥湯服用。怕冷的人可以加桂枝。

桑白皮(炒),紫蘇,細辛,北五味子,橘皮,半夏(制),茯苓,杏仁(去皮),縮砂仁,枳殼(制),北梗,甘草(炒。等分)

白話文:

  • 桑白皮(炒):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作用。

  • 紫蘇: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的作用。

  • 細辛:具有溫經散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 北五味子:具有滋陰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

  • 橘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作用。

  • 半夏(制):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

  • 茯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

  • 杏仁(去皮):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

  • 縮砂仁:具有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的作用。

  • 枳殼(制):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導滯的作用。

  • 北梗: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 甘草(炒。等分):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上銼散。每三錢,姜四片,烏梅半個,食後煎服。

人參潤肺散,治咳嗽喘急,痰壅鼻塞。

白話文:

人參潤肺散,治療咳嗽氣喘,痰液阻塞導致鼻塞。

每劑三錢,搭配四片薑片、半個烏梅,進食後以煎服方式服用。

麻黃(去節),杏仁(去皮,麩炒),貝母(去心,麩炒。各一兩),人參,阿膠(炒),甘草(炙。各半兩),橘紅,北梗(各一分)

白話文:

麻黃(去除莖節)、杏仁(去除外皮,以麩皮炒熟)、貝母(去除芯,以麩皮炒熟,各一兩)、人參、阿膠(炒熟)、甘草(炙烤過的,各半兩)、橘皮、北梗(各一分)

上粗末。每二錢半,紫蘇三葉,煎服。亦能發散,小兒通用。

白話文:

每二錢半,紫蘇三片葉子,煎煮後服用。也具有發散作用,普遍適用於兒童。

冷嗽寒痰方,橘皮半夏湯大七氣湯夾和。每三錢,姜七片,棗二個,同煎,吞白丸子三十粒。

白話文:

治療風寒咳嗽和痰飲的方劑,由橘皮半夏湯和大七氣湯組成。每次服用三錢的藥材,加上七片生薑和兩個紅棗,一起煎煮。服用時,將藥汁慢慢嚥下,同時吞服三十粒白丸子。

加味半夏茯苓湯,治痰多咳嗽。

半夏(制,二兩半),茯苓(一兩半),陳皮,五味子(各一兩),人參,細辛,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四錢,姜七厚片,煎服。

南星散,治風氣動痰發嗽。

生南星(一兩),枳殼(制),細辛(各半兩),木香,甘草(炙。各一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七厚片,慢火熟煎服。

白話文:

加味半夏茯苓湯 治療多痰咳嗽的藥方。

材料:

  • 半夏(製過,二兩半)
  • 茯苓(一兩半)
  • 陳皮,五味子(各一兩)
  • 人參,細辛,甘草(炙過。各半兩)

做法: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七片厚薑片,煮沸服用。

南星散 治療風氣導致痰氣發作咳嗽的藥方。

材料:

  • 生南星(一兩)
  • 枳殼(製過),細辛(各半兩)
  • 木香,甘草(炙過。各一分)

做法: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三錢藥末,加入七片厚薑片,用慢火煮沸後服用。

人參芎歸湯,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燥熱乘肺,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動輒毛寒咳嗽。

白話文:

人參芎歸湯是治療虛勞少血、體內津液消耗、心火自燃、燥熱侵犯肺臟,導致咳嗽咯血,以及血不榮養肌肉,稍微動一下就毛骨悚然、咳嗽。

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二分),人參,半夏(制),橘皮,赤茯苓,阿膠(炒),細辛,北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 當歸:2分

  • 川芎:2分

  • 白芍藥:2分

  • 人參:1分

  • 半夏(製):1分

  • 橘皮:1分

  • 赤茯苓:1分

  • 阿膠(炒):1分

  • 細辛:1分

  • 北五味子:1分

  • 甘草(炙):1分

上銼。每服三錢,姜四片,棗二個,煎服。

人參芎歸湯、大阿膠丸(方見前)兼服,治腎虛勞嗽。

白話文:

人蔘芎歸湯,搭配大阿膠丸(配方見前文)服用,可治療腎虛引起的咳嗽。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四片薑片、兩個紅棗,煎煮後服用。

人參胡桃湯夾和定肺湯(方見喘門),治勞氣喘急。

白話文:

人參胡桃湯與定肺湯(詳見「喘」類方劑),治療勞累引起的氣喘急促。

七寶散,治肺痿勞嗽久嗽。

白話文:

七寶散

:肺痿、勞嗽、久咳。

人參,款冬花,鐘乳石鵝管石(並生研),明礬(煅。各二錢),辣桂,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款冬花、鐘乳石、鵝管石(研磨成粉混合在一起),明礬(煅燒)、辣桂、甘草(各取一錢)

上細末。臨臥以少許嚥下兩次。

白話文:

臨睡前,用少許(藥粉)分兩次慢慢吞下。

黃耆建中湯(方見濕門。)加半夏曲、生乾薑、五味子同煎,空心吞安腎丸(方見水飲門,)治腎經虛寒,咳嗽痰唾,面色黯黑,小腹動氣作痛。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在濕門中記載),加入半夏、生乾薑、五味子一起煎煮,趁空腹吞服安腎丸(在水飲門中記載),用來治療腎經虛寒、咳嗽痰多、面色暗沉、小腹疼痛等症狀。

消膿飲,治肺有癰膿,腥氣上衝,嘔吐咳嗽。

白話文:

消膿飲

**主治:**肺部有膿瘍,氣味腥臭上衝,導致嘔吐和咳嗽。

組成:

  • 麻黃根 2 錢
  • 阿膠 2 錢
  • 生地 3 錢
  • 黃芩 1 錢
  • 鬱金 1 錢
  • 白芍 1 錢
  • 桂枝 1 錢

生南星(一兩),知母,貝母(去心,炒),生地黃,阿膠(炒),川芎,桑白皮(炒),甘草(炙。各三分),防風,射干,北梗,天門冬(去心),腦荷,杏仁(不去皮),半夏(制),紫蘇葉白芷,白芨(各半兩)

白話文:

南星(60克,生用),知母、貝母(去心並炒過)、生地黃、阿膠(炒過)、川芎、桑白皮(炒過)、甘草(炙過,各15克),防風、射干、北梗、天門冬(去心)、腦荷、杏仁(不去皮)、半夏(制過)、紫蘇葉、白芷、白芨(各30克)。

上銼散。每四錢,姜七片,烏梅一個,食後煎服。

雄黃散,治傳疰勞嗽,肺管有蟲,令人喉癢。

白話文:

雄黃散,用於治療傳染性咳嗽,肺部有蟲,導致喉嚨發癢。

藥方:雄黃散,每四錢份量,搭配七片生薑、一個烏梅。服用後,將藥材煎煮服用。

雄黃,安息香(各一分),露蜂房(去子,燒灰),桃仁(去皮,炒。各二分),麝(少許)

白話文:

雄黃、安息香(各一份),露蜂房(去除幼蟲,燒成灰),桃仁(去皮,炒製。各二份),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用一錢,生艾葉入生蜜研汁夾和,臨臥含化,仍燒艾,以管子吹煙燻喉。

白話文:

上等藥材為末。每次使用一錢,加入艾草汁、蜂蜜一起研磨成汁,睡覺前含著慢慢融化,同時燒艾草,用管子吹煙燻喉嚨。

白話文:

蘇合香丸

製法:

取蘇合香末,研細,入麝香、安息香、乳香、沒藥、沉香各等分,共為細末,蜜調作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

每服一丸,淡鹽湯送下。

功效:

溫中散寒,止痛定驚,開竅醒神。

主治:

中寒腹痛,吐瀉,脅痛,心腹脹滿,驚風,癲狂,中惡,昏迷。

安息香(二兩,別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蘇合香油(一兩,入安息膏內),白朮,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蓽茇香附(淨),訶子(煨,取肉),烏犀(鎊屑),硃砂(研,水飛。各二兩),薰陸香,龍腦(研。各一兩),麝香(一兩半)

白話文:

安息香(二兩,另取出磨成粉末,用一升無灰酒煮成膏),蘇合香油(一兩,加入安息香油中),白朮、丁香、青木香、檀香、沉香、蓽茇、香附(去雜質),訶子(烤焦,取出肉),烏犀牛角(研磨成屑),硃砂(研磨,過濾。各二兩),薰陸香、龍腦(研磨。各一兩),麝香(一兩半)

上為細末,入研藥拌和,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一大丸,沸湯化下。前氣血風類,後諸痛嘔逆類,並用此。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入藥混和在一起,加上安息香膏和煉過的蜂蜜製成藥劑。每次服用一大丸,用沸水溶化後服用。前者適用於治療氣血風類疾病,後者適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和嘔吐反胃等疾病。

咳逆方

白話文:

咳逆方

組成:

  • 生薑五錢
  • 半夏半錢
  • 茯苓二錢
  • 桂心半錢

製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為末,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 止咳平逆,化痰止嘔。

主治: 咳嗽逆氣,嘔吐痰涎。

合香丸,用丁香柿蒂湯調下。

白話文:

蘇合香丸可以用丁香柿蒂湯送服。

噫逆即咳逆,胃寒所致也。良薑為要藥,人參、白茯苓佐之。良薑溫胃,能解散胃中風邪。

白話文:

噫逆就是咳嗽伴有呃逆,這是胃寒引起的。良薑是主要藥物,人參、白茯苓是輔助藥物。良薑能溫暖胃,能驅散胃中的風寒。

安腎丸(方見諸虛門),凡咳嗽暴重,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蓋腎虛氣不歸元,補骨脂、安腎丸主之。

白話文:

安腎丸(方見於虛弱病症),凡是咳嗽突然加重,感覺有一股氣從肚臍以下衝上來的人,是因為腎氣虛弱,不能歸回元氣而引起的,用補骨脂、安腎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