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二 (3)

1. 附諸方

真人活命飲,治癰疽發背、發腦、發髭、發脅、癤毒、騎毒腫、肚癰、腿癰、附骨癰疽、惡瘡、惡漏瘡、血塊氣塊、面目手足浮腫,隨病加減,並宜治之。

白話文:

真人活命飲,可以治療癰疽,不論是發在背部、頭部、鬍鬚邊、肋部,還是癤毒、騎毒腫、肚癰、腿癰、附骨癰疽,都可以治療。此外,還可以治療惡瘡、惡漏瘡、血塊、氣塊,以及面目、手足浮腫等疾病。根據不同的病情,適當加減藥物,就能夠有效治療這些疾病。

天花粉(一錢),甘草節乳香(透明。各一錢),穿山甲(三大片,蛤粉炒,去粉),赤芍藥,白芷,貝母(各一錢),防風(去蘆,七分),沒藥,皂角刺(各五分),當歸尾(酒洗),陳皮(各一錢半),金銀花(三錢),或加大黃(一錢),木鱉子(去殼,八分),體虛加黃耆(一錢)

白話文:

  • 天花粉(6公克)

  • 甘草節(6公克)

  • 乳香(6公克,透明的)

  • 穿山甲(18公克,用蛤粉炒過,去除粉末)

  • 赤芍藥(6公克)

  • 白芷(6公克)

  • 貝母(6公克)

  • 防風(4.2公克,去除蘆頭)

  • 沒藥(3公克)

  • 皁角刺(3公克)

  • 當歸尾(9公克,用酒清洗過)

  • 陳皮(9公克)

  • 金銀花(18公克)

  • 大黃(6公克,可依個人體質增減)

  • 木鱉子(4.8公克,去除外殼)

  • 黃耆(6公克,體虛的人可加入)

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在腹,白芷為君;在胸次,加栝蔞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如疔瘡,加紫河車草根三錢。(無加亦可。)

白話文:

在背俞穴,皁角刺為君藥;在腹部,白芷為君藥;在胸次,加入栝蔞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藥;如果是疔瘡,再加入紫河車草根三錢。(不加也可以。)

上作一貼,用金華好酒一鍾半煎至一鍾,溫服。煎時次用大瓦瓶,以紙密封口,勿令泄氣。能飲酒,服藥後再飲數鍾,浩大不可憶度。

白話文:

先準備好一帖藥,使用金華上好的酒一杯半,煎煮到只剩一杯,溫服。煎煮時,先使用大瓦瓶,再用紙將瓶口密封,不要讓藥氣洩漏。如果可以喝酒,服用藥物後再喝幾杯酒,效果非常顯著。

偈云:

真人活法世間稀,大惡癰疽總可醫,

消毒只如湯潑雪,化膿漸使肉生肌。

陰功豈止萬人活,神效何須刻日期,

留下仙方誠信授,存仁修制上天知。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真人活命之法世間罕見,即使大惡疾瘡疽都能醫好,

消毒的方法就像熱水澆融白雪,化膿後逐漸長出新肌膚。

陰德惠及的不只萬人,神效無需刻意設定日期,

留下仙方誠實傳授,善心仁德,上天自會知曉。

此方治一切癰疽疔腫,不同陰陽、虛實、善惡,腫潰,大痛或不痛,先用此劑,大勢已退,然後隨餘證調治,其功甚捷,誠仙方也。

白話文:

此方可治一切膿瘡、毒瘡、瘡腫,不管病因是陰或是陽、虛或是實、良性或是惡性,無論腫脹潰爛或是疼痛不痛,先用此方劑,基本上病勢就已經消退,然後再依據其它的證狀做調整治療,非常有效,真是神仙般的方劑。

防風通聖散,治癰疽通用。(方見中風門。)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

組成:

  • 防風
  • 麻黃
  • 桂枝
  • 芍藥
  • 甘草
  • 荊芥
  • 羌活
  • 細辛

功效:

治療各種癰疽腫毒。

用法:

詳細方劑請參考「中風門」。

狗寶丸(《濟生方》),專治癰疽發背、附骨疽、諸般惡腫將發時,先覺口中煩渴、四肢沉重、遍身壯熱乃其候也,此藥功效不可具述。

白話文:

狗寶丸(出自《濟生方》),專治癰瘡、背部生疽、附骨疽,以及各種惡性腫瘤在發作前,先感覺到口乾舌燥、四肢沉重、全身發熱等症狀,這藥的功效無法一一說盡。

蟾酥(二錢),金條蜈蚣(七條,全者,酥炙黃色),輕粉,雄黃,滴乳香,沒藥,烏金石(即石炭。各一錢),狗寶(癩狗腹中得之,一錢。又云一兩),狗膽(一個,乾者用之,去皮,黑狗臘月者佳),鯉魚膽(一個,乾者用之,臘月者佳),粉霜,黃臘(各三錢),硇砂(半兩),麝香(一分),孩兒乳(一合,頭首者),鉛白霜(一錢。一本無此)

白話文:

蟾蜍皮(二錢)、整條的金環蜈蚣(七條,整條的,用酥油烤至黃色)、輕粉、雄黃、乳香、沒藥、烏金石(即石炭,各一錢)、狗寶(從癩皮狗腹中得到的,一錢,或說一兩)、狗膽(一個,用乾的,去皮,以黑狗臘月時期的狗膽最好)、鯉魚膽(一個,用乾的,臘月時期的魚膽最好)、粉霜、黃臘(各三錢)、硃砂(半兩)、麝香(一分)、小孩的母乳(一合,初乳最好)、鉛白霜(一錢,一本沒有這味藥)。

上先將乳汁、黃臘放在罐內,文武火化開,次將各藥末和成劑,用時大人丸綠豆大,小兒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病重者加至五丸,用白丁香七個研爛,新汲水調送下。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後服。如人行五里,熱蔥白粥投之,即以衣被蓋定,汗出為度,以後只吃白粥,常服十宣散。留頭,其四邊以烏龍膏貼。

白話文:

首先將乳汁與黃蠟放在罐子內,用文火和武火交替加熱使之融化。然後把各種藥粉混合,製成藥丸。成年人的藥丸大小約為綠豆大,兒童的藥丸大小約為芥子大。每次服用三顆藥丸,病情嚴重者可增加至五顆。用七個白丁香研磨成粉末,用剛汲取的井水調和,讓患者服用。如果是腰部以下的疾病,應在飯前服用藥丸;如果是腰部以上的疾病,應在飯後服用藥丸。如果患者步行五里路後,立即喝一碗熱蔥白粥,然後用被子蓋好,直到出汗為止。出汗後,只能吃白粥,並長期服用十宣散。在患者的頭部留下藥膏,並用烏龍膏貼住藥膏的四邊。

漏蘆湯(《精義》),治一切惡瘡毒腫,丹瘤瘰癧,疔腫魚睛,五發瘭疽。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大便秘澀,小便赤黃並宜服之,惟妊娠忌服。

白話文:

漏蘆湯(出自《精義》),它用於治療一切惡瘡毒腫、丹瘤、瘰癧、疔腫魚睛、五發瘭疽。

剛開始發作時的一兩天裡面,症狀就像傷寒一樣,頭痛口渴,而且拘急怕冷,肢體疼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著躺著都不舒服,皮膚發熱,大便乾燥,小便呈深紅色,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子。

但是孕婦禁止服用。

漏蘆白蘞黃芩(去黑心),麻黃(去節),枳實(麩炒,去瓤),升麻,芍藥,甘草(炙。各一錢),大黃(二錢),朴硝(一錢)

白話文:

漏蘆、白蘞、黃芩(去除黑色的芯)、麻黃(去除節)、枳實(用麩皮炒過,去除果核)、升麻、芍藥、甘草(炙過。各一錢)、大黃(二錢)、朴硝(一錢)

上,水煎服。

千金漏蘆湯(《精要》),治證同前。

白話文:

千金漏蘆湯(《精要》),適用於與前面提到的情況相同的病症。水煎後服用。

漏蘆,連翹,黃芩,白蘞,枳殼(去瓤,麩炒),升麻,粉草(炙),麻黃(去根節。各一錢),大黃(一錢半,濕紙煨),朴硝(另研,一字)

白話文:

漏蘆、連翹、黃芩、白蘞、枳殼(去除果肉,用麩皮炒至焦黃)、升麻、粉草(炒至焦黃)、麻黃(去除根和節。各一錢)、大黃(一錢半,用濕紙包起來煨)、朴硝(另研磨,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熱服。

白話文:

抓一副藥材,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直到水量剩下八分之一,過濾掉藥渣,趁熱空腹服用。

淵然真人奪命丹,專治疔瘡、發背、腦疽、乳癰、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惡證藥中至寶,病危者服之亦可矣,萬無一失,不可輕易。

白話文:

淵然真人的奪命丹,專門治療疔瘡、發背、腦疽、乳癰、附骨疽等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用了,就會有膿頭;不痛的,服用了就會疼痛;已經形成膿頭的,服用了就會立即痊癒。這可是惡性病症中十分寶貴的藥方,即使是病情危急的患者服用後,也能夠康復,萬無一失,不可輕易服用。

蟾酥(二錢,乾者,老酒化),血竭(一錢),乳香,沒藥,銅綠硃砂(為衣。各二錢),輕粉(半錢),膽礬寒水石(各一錢),雄黃(三錢),麝香(半錢),腦子(半錢,無亦可),蝸牛(一十一個,連殼用),蜈蚣(一條,酒浸,炙黃,去頭足)

白話文:

蟾酥(二錢,乾的,以老酒化開),血竭(一錢),乳香,沒藥,銅綠,硃砂(用於包衣。各二錢),輕粉(半錢),膽礬,寒水石(各一錢),雄黃(三錢),麝香(半錢),腦子(半錢,若沒有亦可),蝸牛(十一個,連著殼一起使用),蜈蚣(一條,用酒浸泡,烘烤至黃色,去除頭和腳)

上為細末,將蝸牛研作泥,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若丸不就,以好酒煮麵糊為丸。每服只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人嚼爛,吐於手心,男左女右,將丸子裹在蔥白內,用無灰熱酒三四盞送下,於避風處,以衣被蓋覆,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數杯,以助藥力,發熱大汗出為度。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效。

白話文:

把蝸牛研磨成泥,與前述的藥物混合製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如果藥丸不成形,可以用好酒煮麵糊來製成藥丸。每次服用只需要兩丸,先用三寸長的蔥白讓病人嚼碎,吐在手心上,男性放在左手心,女性放在右手心,將藥丸包在蔥白裡,用三、四杯無灰熱酒送服。服用後,在避風處以衣被蓋覆,大約走五里路的時間後,再喝幾杯熱酒,以增強藥效,直到發熱、大汗淋漓為止。如果汗不出,病情嚴重的,再服用兩丸,汗出即有效。

初覺者二丸即消,三五日病重者,再進二丸。如疔瘡走黃,過心者難治,汗出冷者亦死。如病人不能嚼,蔥擂爛裹藥,仍以熱酒吞下。瘡在上,食後服;瘡在下,食前服。服後忌冷水、黃瓜、茄子、油、面、豬羊雜肉、魚一切發風瘡毒等物及婦人洗換、狐臭,犯之難治。

白話文:

如果在病症剛發作時服用,只需要兩丸就能消散症狀。

但如果是病情嚴重,已經持續三五天的患者,就需要再服用兩丸。

如果是疔瘡已經化膿而且膿液沿著經絡向心臟部位擴散,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癒。

如果患者出冷汗,也有死亡的危險。

如果患者無法咀嚼,可以使用蔥搗爛後將藥物包裹起來,然後用熱酒吞服。

瘡在身上的,在飯後服用;瘡在身上的,在飯前服用。

服藥後,患者應忌食冷水、黃瓜、茄子、油、麵食、豬肉、羊肉、雜肉、魚類等容易引發瘡毒的食物,並且應避免接觸婦女洗過的衣服或狐臭,否則會導致病情難以治癒。

竹葉黃耆湯(《精義》方),治諸癰疽發背煩渴及一切惡瘡發大渴者。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對於長在身上的瘡,飯後服用。 對於長在體內的瘡,飯前服用。

服用此藥後,患者應避免食用冷水、黃瓜、茄子、油炸物、麵食、豬肉、羊肉、雜碎、魚類等容易加重瘡毒的食物,同時也應避開接觸婦女洗過的衣物或狐臭,否則會導致病情難以痊癒。

竹葉黃耆湯(出自《精義》方),可治療各種化膿瘡腫、背部疼痛、口渴以及其他惡性瘡毒導致的嚴重口渴。

竹葉(二分半),生地黃(一兩),黃耆,黃芩(去腐),當歸,川芎,甘草,芍藥,人參麥門冬(去心),半夏(湯洗),石膏(各四分)

白話文:

竹葉(二分半):竹葉用量二分半,約1.5公克。

生地黃(一兩):生地黃用量一兩,約3.75公克。

黃耆:黃耆用量適量。

黃芩(去腐):黃芩去腐,用量適量。

當歸:當歸用量適量。

川芎:川芎用量適量。

甘草:甘草用量適量。

芍藥:芍藥用量適量。

人參:人參用量適量。

麥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用量適量。

半夏(湯洗):半夏用湯洗,用量適量。

石膏(各四分):石膏用量四分,約1公克。

上用水一盞半,竹葉五片,生薑五片,煎至一盞,溫服。

白話文:

將半碗水、五片竹葉、五片生薑煮成一碗,冷卻服下。

內補散,專治癰疽發背潰膿出,多內虛少力,不進飲食,有虛證惡重者亦治之。

白話文:

內補散,專門治療癰疽、發背、潰膿等疾病。患者多有內虛、體力虛弱、食慾不振的症狀,也有因虛證而加重的患者。

人參,白茯苓,川歸,黃耆,桂心,甘草,遠志(各半兩),芎藭,麥門冬,白芍藥,陳皮,熟地黃五味子(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川歸、黃耆、桂心、甘草、遠志:各半兩。

芎藭、麥門冬、白芍藥、陳皮、熟地黃、五味子:各一兩。

上㕮咀。水一鍾,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半鍾,溫服。

敗毒流氣散

白話文:

  • 中醫古代文字:

水一鍾,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半鍾,溫服。

  • 繁體中文翻譯:

水一碗,薑片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一半,溫熱服用。

  • 現代白話文:

將一碗水、三片薑片和一顆紅棗放入鍋中煎煮,等到水量煮剩一半時,趁溫熱飲用。

人參,桔梗,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白芷,芍藥,紫蘇(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補益氣血,強壯身體。

桔梗:宣肺止咳,化痰利咽。

枳殼:行氣消脹,導滯通便。

甘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

防風: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前胡:平喘止咳,化痰散結。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羌活:祛風散寒,通痹止痛。

白芷:祛風解表,通竅止痛。

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紫蘇: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以上中藥材均等分,組成方劑,可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胸悶腹脹、痛經等症。

上㕮咀。水一鍾半,薑棗煎服。

護心托裡飲

白話文:

水一碗半,加上薑片和棗子熬煮後服下。

護心託裡飲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甘草,白芍藥,乳香,木香烏藥,官桂,防風,枳殼,桔梗,厚朴(各等分)

白話文:

  1. 人參:滋補強壯,增強免疫力。

  2. 黃耆:補氣健脾,益氣昇陽。

  3.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4.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5.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6. 白芍藥:養血柔肝,止痛調經。

  7. 乳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8.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9. 烏藥:溫中止瀉,散寒止痛。

  10. 官桂:溫陽通脈,散寒止痛。

  11. 防風:疏風解表,祛風散寒。

  12. 枳殼:行氣寬中,消積導滯。

  13.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平喘。

  14. 厚朴:溫中止瀉,化痰散寒。

上㕮咀。水、姜煎服。

鐵圈散,治癰疽腫毒。

白話文:

鐵環散,治療膿腫腫毒。將藥材用鐵鍋炒熱後,用滾水、薑煎服。

乳香,沒藥(半兩),大黃,黃柏黃連,南星,半夏,防風,皂角刺,木鱉子,栝蔞,甘草節,草烏,阿膠

白話文:

  •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祛風止痙的作用。
  •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止痙的作用。

  •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膽退黃的作用。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帶的作用。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止血的作用。

  • 南星:具有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祛風止痙的作用。

  •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祛風止痙的作用。

  •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發汗散寒、清熱止痛的作用。

  • 皁角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止痙的作用。

  • 木鱉子: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痙、解毒消腫的作用。

  • 栝蔞: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利尿通淋的作用。

  • 甘草節:具有補益氣血、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作用。

  • 草烏:具有溫經止血、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 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的作用。

上為末,醋調成膏,砂石器內火熬黑色,鵝翎敷之。

圍藥,治諸般癰疽,敷上消散。

乳香,沒藥,大黃,連翹,黃芩,黃連,黃柏,南星,半夏,防風,羌活,栝蔞,阿膠,皂角刺(各等分)

上研細末,好醋煎黑色成膏,寒者熱用,熱者寒用。

圍藥鋼井攔

白話文:

**沒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止痙。

**大黃:**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膽退黃。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帶。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止血。

**南星:**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祛風止痙。

**半夏:**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祛風止痙。

**防風:**祛風解表、發汗散寒、清熱止痛。

**皁角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止痙。

**木鱉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痙、解毒消腫。

**栝蔞:**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利尿通淋。

**甘草節:**補益氣血、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草烏:**溫經止血、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在砂石器皿中用火熬製成黑色糊膏,用鵝毛塗敷。

圍敷藥膏,可用於治療各種癰疽,塗敷後可消散腫脹。

藥材組方: 乳香、沒藥、大黃、連翹、黃芩、黃連、黃柏、南星、半夏、防風、羌活、栝蔞、阿膠、皁角刺(各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上好的醋煎煮成黑色膏狀。體質寒涼者用熱膏敷,體質熱性者用冷膏敷。

包敷成膏狀後用鋼刀攔住。

貝母,南星(各七錢),連翹,五倍子,經霜芙蓉葉(各一兩)

白話文:

貝母、南星(各 28 公克),連翹、五倍子、經霜芙蓉葉(各 40 公克)

上為細末,用水調敷四向腫處,止留中間一竅出毒氣。

秘傳鐵箍散

白話文:

ERROR

霜後芙蓉葉(二兩),海金沙(五錢),草烏,金線重樓天南星(生者佳。各五錢)

白話文:

霜後芙蓉葉(二兩):霜降後採摘的芙蓉葉,具有清熱解毒、清肺止咳的功效。

海金沙(五錢):即石斛,具有滋陰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

草烏(五錢):即川烏,具有溫經止痛、祛風濕的功效。

金線重樓(五錢):又稱重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南星(生者佳。各五錢):具有化痰止咳、祛風濕的功效。

上為末,用好米醋調藥成膏,圍敷患處。若是發背加木鱉子五錢,為末,和前藥,立效。

千金托裡散,治背疽並諸惡瘡,如三日以內未針灸及利大便者,則可消矣。

白話文:

《千金翼方》[託裡散],用於治療背疽和各種惡性瘡瘍,若在三天內未曾針灸或排便,就可以消除了。

(做法:)將藥材研成細末,用上好的米醋調成藥膏,敷在患處。若是發背的症狀,再加木鱉子五錢研成細末,與之前的藥物混合,即可立竿見影。

羌活,藁本,生黃芩,人參,炙甘草,木豬苓(各一錢半),防風身(洗),防風梢(各五分),川歸身(酒洗),連翹,酒黃芩(各三錢),川歸梢,生甘草,陳皮,蘇木,五味子,酒黃柏,酒防己(各五分),桔梗,山梔,酒生芐,酒黃連(各一錢),酒大黃(三錢),麥門冬(二錢)

白話文:

羌活、藁本、生黃芩、人參、炙甘草、木豬苓(各一錢半),防風身(洗淨),防風梢(各五分),川歸身(用酒洗淨),連翹、酒黃芩(各三錢),川歸梢、生甘草、陳皮、蘇木、五味子、酒黃柏、酒防己(各五分),桔梗、山梔、酒生芐、酒黃連(各一錢),酒大黃(三錢),麥門冬(二錢)

上細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三大盞,浸半日,煎一盞,稍熱服,後一服如前,並滓煎服,忌生冷。此方如覺有病,即便忙服無不效者,若瘡勢已發三四日,或成膿者,則不消矣。

白話文:

將藥材細切,分成兩份,每次服用時,使用三大碗水浸泡半天後,再將藥材煮成一碗藥,稍稍加熱後即可服用。第二碗藥也依照相同方法服用,連同藥渣一起煮服用,但要注意避免生冷食物。這個方劑如果發現有病症,就趕緊服用,通常都很有效。但如果瘡已經發展了三四天,或已經化膿,則無法治癒了。

十全內托散,治瘡腫托裡,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

人參,當歸,黃耆(各一錢),厚朴,川芎,桔梗,防風,桂心,白芷,甘草(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服。

白話文:

十全【內託散】,治療腫脹疼痛,未形成膿瘍者迅速消散,已形成膿瘍者迅速潰破。

人參、當歸、黃耆(各 3 克),厚朴、川芎、桔梗、防風、桂心、白芷、甘草(各 3 克)

以上藥物切碎,製成一劑藥,用 120 毫升水煎煮至 60 毫升,濾渣去藥滓,餐後服用。

秘授仙方萬應膏藥,治一切腫毒,未潰貼之則消,已潰貼則去腐生肌,並治楊梅癰漏、惡瘡、風氣骨節疼痛、痞氣積塊、挫閃腰痛,一切諸證,貼之神效。

白話文:

祕密傳授的仙方萬應膏藥,可以治療各種腫瘤、毒瘡,未破潰時貼上就可以 消除,已經破潰時貼上可以去腐生肌,還可以治療楊梅瘡、漏瘡、惡瘡、風濕骨 節疼痛、痞氣積塊、挫傷閃腰疼痛等一切症狀,貼上後神效立現。

羌活(一兩),巴豆(二兩),木鱉子(二兩),川烏,皂角刺,穿山甲,白芷,蟬蛻,杜當,赤芍藥,金線重樓,五倍子,獨腳蓮,雷藤,連翹,血餘,白芨,降香,白蘞,紫荊皮,藁本黃連,石羊角,廣藤,川芎,殭蠶(各一兩),蓖麻子(二兩五錢),防風(二兩),蜈蚣(七條),草烏(二兩),當歸(一兩五錢),蛇蛻葉下紅三白草,八角風,苦參,孩思母,何首烏大風藤,小風藤海風藤,尋風藤,七葉黃荊,松節,金銀花,車前草槐角丹參斑蝥,青木香,玄參,牛膝,地榆威靈仙,生地黃,薄荷蒼朮五靈脂,天花粉,南星(生者,一個佳),細辛蝦蟆(一隻),桔梗,山梔,荊芥,黑醜,花蛇,大風子,烏藥,小茴,節骨草,兩頭尖,黃柏,烏稍蛇,槐嫩枝,桃嫩枝,柳嫩枝,榆嫩枝,椿嫩枝(各五兩)

白話文:

羌活(60克),巴豆(120克),木鱉子(120克),川烏,皁角刺,穿山甲,白芷,蟬蛻,杜當,赤芍藥,金錢重樓,五倍子,獨腳蓮,雷藤,連翹,血餘,白芨,降香,白蘞,紫荊皮,藁本黃連,石羊角,廣藤,川芎,殭蠶(各60克),蓖麻子(155克),防風(120克),蜈蚣(7條),草烏(120克),當歸(90克),蛇蛻,葉下紅,三白草,八角風,苦參,孩思母,何首烏,大風藤,小風藤,海風藤,尋風藤,七葉黃荊,松節,金銀花,車前草,槐角,丹參,斑蝥,青木香,玄參,牛膝,地榆,威靈仙,生地黃,薄荷,蒼朮,五靈脂,天花粉,南星(生者,一個最佳),細辛,蝦蟆(一隻),桔梗,山梔,荊芥,黑醜,花蛇,大風子,烏藥,小茴,節骨草,兩頭尖,黃柏,烏稍蛇,槐嫩枝,桃嫩枝,柳嫩枝,榆嫩枝,椿嫩枝(各300克)

上件七十九味㕮咀片末,用真香油十斤和藥,浸七日,下鍋熬,待藥滓成炭、血餘無形方可濾去藥滓,再熬,滴水成珠,再將黃丹徐徐入內收為膏,再入後項藥。

白話文:

上方七十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十斤的真香油,將藥材浸泡七天,然後放入鍋中熬製,直到藥渣變成炭塊,並且血餘完全消失,纔可以濾去藥渣,繼續熬煮,直到滴水成珠,再將黃丹徐徐加入,熬製成膏狀,然後加入以下藥材。

乳香,血竭,阿魏龍骨,膽礬,雄黃,輕粉,沒藥,孩兒茶(各五錢),樟腦(四錢),赤石脂(七錢),沉香,木香(各三錢),麝香(一錢),冰片(三分)

白話文:

乳香、血竭、阿魏、龍骨、膽礬、雄黃、輕粉、沒藥、孩兒茶(各25公克),樟腦(20公克),赤石脂(35公克),沉香、木香(各15公克),麝香(5公克),冰片(1.5公克)

上十五味,研為極細末,入膏內攪勻,用瓷缽收貯,出火毒,油紙攤貼,神效。

秘傳定痛生肌散

白話文:

[祕方止痛生肌散]

十五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膏狀物中攪拌均勻,放入瓷碗中保存,除去火毒,用油紙鋪平貼覆,效果神奇。

龍骨(煅),白芷(各三錢),黃丹(水飛,五錢),軟石膏(煅,去火毒,一兩),沒藥,乳香(各三錢),血竭(二錢),黃連(四錢),輕粉,硃砂(各五錢)

白話文:

  • 龍骨(煅): 將龍骨煅燒成灰燼。

  • 白芷(各三錢): 使用三錢的白芷。

  • 黃丹(水飛,五錢): 將黃丹用水飛法精製,使用五錢。

  • 軟石膏(煅,去火毒,一兩): 將軟石膏煅燒,去除火毒,使用一兩。

  • 沒藥,乳香(各三錢): 各取三錢的沒藥和乳香。

  • 血竭(二錢): 使用二錢的血竭。

  • 黃連(四錢): 使用四錢的黃連。

  • 輕粉,硃砂(各五錢): 各取五錢的輕粉和硃砂。

上為極細末,摻於瘡口上。止痛生肌神效。再用白膏藥貼之。

秘傳白膏藥

官白粉(一兩半),赤石脂(煅,一兩),樟腦(五錢),輕粉(二錢五分)

白話文:

極細緻研磨成粉,混合後敷於瘡口。具有止痛生肌的顯著效果。再使用「白膏藥」貼上。

祕方白膏藥

官白粉(七十五公克),赤石脂(煅製後,五十公克),樟腦(二十五公克),輕粉(十二點五公克)

上為細末,生豬油去膜,搗爛,和前藥調勻,先將生肌散摻上,後貼之。

白話文:

把藥的上層磨成細末,把生豬油的薄膜去除,搗碎,與前面的藥均勻調和,先敷上生肌散,然後貼上(膏)。

洗毒散(《通玄論》),治諸般惡瘡、風濕陰蝕,並宜此洗之。

白話文:

洗毒散(出自《通玄論》),可治療各種惡瘡、風濕陰蝕,適用於清洗這些問題。

蛇床子地骨皮丁、麻黃、荊芥、防風、桔、礬各三錢。

白話文:

使用蛇牀子、地骨皮釘、麻黃、荊芥、防風、桔梗、礬石各三錢。

上用水三碗,蔥白三根,煎至二碗,無風處洗。

白話文:

水三碗,蔥白三根,煎成二碗,在無風的地方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