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五 (8)

1. 治小兒風癇諸方

夫小兒風癇者。由乳養失理。血氣不和。風邪所中。或衣厚汗出。腠理開張。當風解脫。風邪因茲而入。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掣縮是也。又病先身熱。瘛瘲驚啼。或笑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內在六腑。外在肌膚。猶得易治。病先身冷。不驚瘛。不啼笑。而乃發癇。

白話文:

小兒風癇症,是由於哺乳不當,導致血氣不調和,受到風邪的侵襲所致。或者穿著過厚出汗,皮膚腠理張開,遇風後受寒,風邪乘虛而入。發病初期,先出現手指屈曲如數,接著發生抽搐和痙攣。此外,發病前還有身熱、驚恐哭叫,或者發病前先有笑聲。脈浮者為陽癇,主要在六腑和肌肉皮膚,相對容易治療。而發病前身冷,不驚恐、不哭叫、不發笑,突然發作的為陰癇。

脈沉者為陰癇。內在五臟。及在骨髓。極者難治。病發時。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痙。診其心脈滿大。肝脈小急。瘛瘲筋攣。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者督脈必腰背強。不得俯仰。小兒風癇。三部脈緊急。其癇可治。小兒脈多似雀啄。

白話文:

脈沉者為陰癇: 脈象沉伏,表示病因在陰分,深入內臟和骨髓,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病發時,身軟,時醒者謂之癇: 發作時,身體軟弱,有時會清醒,稱為「癇」。

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痙: 發作時,身體僵直,反弓如弓,不時清醒,稱為「痙」。

診其心脈滿大,肝脈小急: 檢查脈象,心脈寬大,肝脈細小急促。

瘛瘲筋攣: 筋脈抽搐,痙攣。

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 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浮在表面,脈氣直上直下。

此者督脈必腰背強,不得俯仰: 這樣的脈象表明督脈有問題,導致腰背僵硬,不能俯仰。

小兒風癇,三部脈緊急: 小兒風癇發作時,三部脈象急促。

其癇可治: 小兒風癇可治療。

小兒脈多似雀啄: 小兒脈象常常細小而急促,像雀鳥啄食一樣。

若緊者必發癇。諸癇發。手足抽掣。慎勿持捉之。則令曲戾不隨也。

治小兒風癇。筋脈抽掣。夜臥驚悸。四肢煩躁。皮膚壯熱。天竹黃散方。

竹黃(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知母(一分),赤芍藥(一分),犀角屑(一分),鉤藤(一分),玄參(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龍骨(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白殭蠶(一分微炒),茯神(一分),蜣螂(七枚去足微炒),檳榔(一枚紙裹微煨)

白話文:

天竹黃(磨成細粉一份) 牛黃(磨成細粉一份) 知母(一份) 赤芍藥(一份) 犀角屑(一份) 鉤藤(一份) 玄參(一份) 桔梗(去掉中心空心部分,一份) 龍骨(一份) 川大黃(切碎並略微炒一下,一份) 白殭蠶(略微炒一下,一份) 茯神(一份) 蜣螂(去掉足部並略微炒一下,七隻) 檳榔(包在紙中稍加烘焙,一隻)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薄荷湯調下半錢。一日五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開中藥材搗碎成粉狀,每次服藥時用薄荷湯送服半錢。一天服五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情況增減用量。

治小兒風癇。胸中痰涎。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半兩),細辛(半兩),蚱蟬(二枚微炙),鉤藤(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牛黃(半分細研)

白話文:

  • 白蘚皮(15 克)
  • 細辛(15 克)
  • 蚱蟬(2 隻,微微烘烤)
  • 鉤藤(15 克)
  • 川大黃(9 克,切碎並微微炒)
  • 蛇蛻皮(15 公分,烘烤至金黃色)
  • 甘草(9 克,烘烤至微紅並切碎)
  • 牛黃(1.5 克,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少許。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心臟久積風熱。發癇。或遍身壯熱。多饒痰涎。睡即驚悸。手足抽掣。水銀丸方。

水銀(半兩),黑鉛(半兩同水銀於銚子內慢火結砂子細研),乾蠍(二十一枚頭尾全者微炒),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白附子(一分炮裂),天麻(一分),鬱金(一分),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水銀(半兩):研磨成細砂 黑鉛(半兩):與水銀一起在爐中用小火煉結為砂,再研磨細 乾蠍(二十一枚,頭尾完整):略微炒過 半夏(一分):用湯洗七遍,去除滑膩 白附子(一分):炮製後裂開 天麻(一分) 鬱金(一分) 麝香(一分):研磨細緻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粉末,全部研磨均勻。用糯米飯和成丸狀,大小和芝麻一樣。每次服用時,用薄荷水送服三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治小兒風癇。發動無時。壯熱心煩。筋脈拘急。牛黃散方。

牛黃〔三(一)分細研〕,木香(一分),乳香(一分),硃砂(一分細研),白殭蠶(一分微炒),乾蠍(七枚微炒),羌活(半兩)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三份之一的細粉),木香(一份),乳香(一份),硃砂(研磨成細粉,使用一份),白殭蠶(略微炒過,一份),乾蠍子(七枚,略微炒過),羌活(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竹瀝半合。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面開的藥物搗碎成散狀。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竹瀝半杯,攪拌服用半錢。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適當增減用量。

治小兒風癇。並心熱多驚。七寶鎮心丸方。

虎睛(一對酒浸微炙用),金箔(五十片),銀箔(五十片),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琥珀(半兩),真珠(半兩),龍腦(一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 虎眼:一對,用酒浸泡後微烤使用
  • 金箔:五十片
  • 銀箔:五十片
  • 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
  • 雄黃:半兩
  • 琥珀:半兩
  • 珍珠:半兩
  • 龍腦:一分
  • 麝香: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如面。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井華水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上述藥方:

將所有藥材都研磨成粉末,與棗肉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藥時,用井華水送下三顆丸子。

一天服藥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調整劑量。

治小兒風癇。精神昏悶。遍身壯熱。不得睡臥。茯神散方。

茯神(一分),木通(三分銼),人參(一分去蘆頭),川升麻(一分),子芩(一分),龍齒(三分)犀角屑(一分),鐵粉(三分),蜣螂(三枚微炒去翅足)

白話文:

茯苓粉(一份) 木通(三分,切成細絲) 人參(一份,去掉根鬚) 川升麻(一份) 淡竹葉(一份) 龍齒(三分) 犀牛角粉(一份) 鐵粉(三分) 獨角仙(三隻,微炒後去除翅膀和足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心臟壅熱。變為風癇。身體壯熱。驚悸不安。心神煩悶。多啼少睡。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羌活(三分),川升麻(三分),茯神(半兩),白蘚皮(半兩),葛根(半兩銼),柴胡(三分去苗),蛇蛻皮灰(一分),蚱蟬〔三兩(枚)微炒去翅足〕,石膏(二兩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鉤藤(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子芩(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3 克),羌活(3 克),川升麻(3 克),茯苓(50 克),白蘚皮(50 克),葛根(50 克,切碎),柴胡(3 克,去除苗),蛇蛻皮灰(1 克),蟬(150 克,炒熟,去除翅膀和腳),石膏(100 克,研磨細),炙甘草(1 克,略微炒焦),鉤藤(50 克),麥門冬(75 克,去除中心並烘焙),川大黃(50 克,切碎,略微炒),淡豆豉(5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風癇。自三歲以來。至十歲不瘥。發時。口中白沫。大小便不覺。虎睛丸方。

虎睛(一對酒浸炙令黃),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麻黃(半兩去根節),鉤藤(半兩),鐵粉(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子芩(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龍齒(一兩細研),銀屑(三分細研),梔子仁(三分),羌活(三分),柴胡(半兩去苗),白蘚皮(半兩),牛黃(半兩細研),雷丸(半兩),沙參(半兩去蘆頭),細辛(一分),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川升麻(半兩),蚱蟬(四枚微炙去翅足)

白話文:

  • 虎睛(一對,用酒浸泡後烤製至變黃)
  • 硃砂(半兩,研磨細緻,用水中提煉)
  • 麻黃(半兩,去掉根和節)
  • 鉤藤(半兩)
  • 鐵粉(三分)
  • 防風(三分,去掉蘆頭)
  • 子芩(三分)
  • 火麻仁(三分,炒製後研碎)
  • 龍齒(一兩,研磨細緻)
  • 銀屑(三分,研磨細緻)
  • 梔子仁(三分)
  • 羌活(三分)
  • 柴胡(半兩,去掉嫩芽)
  • 白蘚皮(半兩)
  • 牛黃(半兩,研磨細緻)
  • 雷丸(半兩)
  • 沙參(半兩,去掉蘆頭)
  • 細辛(一分)
  • 石膏(一兩,研磨細緻,用水中提煉)
  • 川升麻(半兩)
  • 蟬(四隻,烤製後去掉翅和足)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下。以薄荷湯下三丸。日三服。三歲以上。以意加丸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調和,搗杵三百至五百次。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三歲以下的兒童,用薄荷湯送服三顆丸子,一天三次。三歲以上則依年齡適當增加丸子的數量服用。

治小兒風癇。及一切驚熱。蛇蛻皮散方。

蛇蛻皮(五寸燒灰),細辛(半兩),鉤藤(半兩),黃耆(半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蚱蟬(四枚微炙去翅足),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鉛霜(半兩細研)

白話文:

  • 蛇蛻(五寸,燒成灰燼)
  • 細辛(半兩)
  • 鉤藤(半兩)
  • 黃耆(半兩,切片)
  • 川大黃(一兩,切碎,略微炒制)
  • 蚱蟬(四隻,略微烘烤,去除翅膀和足)
  • 甘草(半兩,烤成微紅色,切片)
  • 鉛霜(半兩,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放溫。量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治小兒風癇及天瘹。宜服雄黃散方。

雄黃(半錢),硃砂(一分),牛黃(半分),熊膽(半錢),天麻(一分末),晚蠶蛾(半分),天竹黃(半分),麝香(一錢),鉛霜(一分),馬牙硝(半兩)

白話文:

  • 雄黃:半錢
  • 硃砂:一分
  • 牛黃:半分
  • 熊膽:半錢
  • 天麻:一分,磨成粉末
  • 晚蠶蛾:半分
  • 天竹黃:半分
  • 麝香:一錢
  • 鉛霜:一分
  • 馬牙硝:半兩

上件藥。同研如粉。常以不津器貯之。每服。用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風癇。發即迷悶。手足抽掣。口內多涎。良久不醒。牛黃丸方。

牛黃(一分細研),天南星(半兩),白附子(半兩),白殭蠶(半兩),乾蠍(一分),蟬殼(一分)天麻(半兩),麝香(一分細研),半夏(一分湯洗十遍去滑)

白話文:

牛黃(一錢細研磨成粉) 天南星(半兩) 白附子(半兩) 白殭蠶(半兩) 乾蠍(一錢) 蟬殼(一錢) 天麻(半兩) 麝香(一錢細研磨成粉) 半夏(一錢,先用熱水燙過洗十次,除去滑膩)

上件藥。並生用。搗羅為末。又以水銀一兩。煮棗三七枚。去皮核。與水銀同研令星盡。入煎藥末和丸。如綠豆大。如隔日發者。每服。煎黃牛乳汁下三丸。日三服。如驚風。即煎荊芥湯下二丸。

白話文:

上面的藥物一起生用,搗碎成粉末。再取一兩水銀,煮棗子三到七枚,去掉皮和核,與水銀一起研磨,直到看不到顆粒。將研磨後的藥末與煎煮好的藥汁混合成丸,大小如綠豆。如果隔日發作,每次服用煎好的黃牛乳汁,並搭配三顆藥丸,每日三次。如果出現驚風症狀,則煎煮荊芥湯,並搭配兩顆藥丸服用。

治小兒風癇。手腳抽掣。翻眼吐沫。久患不可者。宜服黑金丸方。

黑鉛(半兩),水銀(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搗羅為末)

上件藥。先熔鉛為汁。次下水銀。結為砂子。細研。與天南星末和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兒。以乳汁研一丸服之。兒稍大。以意加之。

白話文:

上篇文章說到的藥方:

  1. 先將鉛熔化成液體。

  2. 接著放入水銀。

  3. 它們會融合成砂狀物質。

  4. 將砂狀物質細磨成粉末。

  5. 與天南星粉末均勻混合。

  6. 將混合物用糯米飯團成丸子,大小如綠豆。

  7. 每個一歲以下的嬰兒,用母乳研磨一丸服用。

  8. 隨著嬰兒長大,可以酌量增加藥量。

治小兒風癇。睡中驚叫。兩眼翻露。及臍風撮口天瘹驚風。並服此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天竹黃(半兩),馬牙硝(一兩),鉛霜(一分)

上件藥。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心熱風癇。發歇不定方。

天靈蓋(一分塗酥炙微黃),黃連(一分去須)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

煎取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癇秘驗方。

上取蠍三十枚。取一大石榴。割頭作甕子。去卻子。納蠍於中。蓋之以紙筋黃泥裹。初炙乾。漸燒令通赤。良久。去皮放冷。取其中焦黑者。細研成散。每服。以乳汁調下一字。兒稍大。以防風湯調下半錢。

白話文:

準備三十隻蠍子。取一個大石榴。切開頂部,像一個小罐子。去掉石榴籽。將蠍子放入石榴罐內。用紙蓋住,再用泥封住。先烤到乾爽,逐漸加熱到通紅。等過很久後,取出冷卻,取出燒成焦黑的蠍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用母乳調服一字分量的蠍子粉。孩子稍大時,可以用防風湯調服半錢的蠍子粉。

治小兒風癇。化涎水銀丸方。

水銀(一兩),生黑豆末(二錢)

上以棗瓤同研令星盡。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以乳汁下一丸。良久吐出黏涎。神效。兒稍大加丸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