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2)

1. 治骨蒸勞諸方

夫骨蒸病者五種。一曰骨蒸。其根在腎。旦起則體涼。日晚則熱躁。四肢不安。飲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喘促無力。腰背多疼。兩足逆冷。手足常熱蒸盛過傷。則內變為疳。蝕人五臟。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多唾白沫。睡即浪言。驚恐不安。

白話文:

骨蒸病有五種:

1. 骨蒸

起因於腎臟。早晨醒來時身體發涼,傍晚時分則發熱煩躁,四肢不安。飲食沒有味道,小便發紅發黃。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無力,腰背疼痛,雙腳冰涼。手腳經常發熱,發熱過度會傷及內臟,導致內部潰爛,侵蝕五臟六腑。

2. 脈蒸

起因於心臟。一天比一天煩悶,手腳亂舞,喘息急促,想要喝水。經常吐出白色泡沫,睡著後說胡話,驚恐不安。

其脈浮數。蒸盛之時。或變為疳。臍下脹痛。或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大喘短氣。鼻口俱干。衣上色白。小便如血。蒸盛之時。胸滿注熱。兩脅下脹。咳嗽。胸背疼痛。眠臥不安。蒸毒傷肺即血也。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更。煩躁無汗。心腹鼓脹。食即欲嘔。

白話文:

浮數脈 脈象浮沉數,說明體內有濕熱之氣。

皮蒸 由於濕熱之氣蒸盛,可能會導致腳氣病。臍下脹痛,或腹瀉不止。

肉蒸 濕熱之氣的根源在於肺部。會引起氣喘、呼吸短促,鼻口發乾,衣服上有白色印記,小便帶血。濕熱之氣旺盛時,胸部飽脹發熱,兩肋脹痛,咳嗽,胸背疼痛,無法安眠。濕毒傷肺,就會導致肺出血。

肉蒸 濕熱之氣的根源在於脾臟。身體發熱,像發燒一樣。煩躁不安,無汗。心腹脹滿,食後欲吐。

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或身腫目赤。眠臥不安。五曰內蒸。亦名血蒸。所名內蒸者。必外寒而內熱。以手附骨。而內熱者。其根在五臟六腑。其人必因熱病後得之。骨肉漸消。飲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蒸盛之時。四肢無力。足趺腫起。又有二十三蒸者。一胞蒸。

白話文:

小便有血。大便乾結。發作時,或者身體腫脹,眼睛發紅。無法安穩入睡。五天發作一次,稱為內蒸,又稱血蒸。所謂內蒸,一定是外寒內熱。用手按住骨頭,如果裏面發熱,它的根源就在五臟六腑。這樣的人必定是得了熱病後留下的後遺症。骨肉逐漸消瘦。飲食沒有味道。或者皮膚乾燥沒有光澤。發作時,四肢無力。腳的腳背腫脹。還有另一種蒸證,稱為二十三蒸:一胞蒸。

小便黃赤。二房蒸。男則遺瀝漏精。女則月候不調。三腦蒸。頭眩悶熱。四髓蒸。體沸熱心昏。五骨蒸。齒黑。六筋蒸。甲焦。七血蒸。發焦落。八脈蒸。脈不調。或急或縱。九肝蒸。眼黑。十心蒸。舌乾。十一脾蒸。唇焦。十二肺蒸。鼻乾。十三腎蒸。兩耳乾焦。十四膀胱蒸。

白話文:

  1. 小便呈黃紅色。
  2. 生殖器灼熱。男性遺精,女性月經不調。
  3. 頭部蒸熱。頭暈目眩,頭部悶熱。
  4. 骨髓蒸熱。全身發熱,心神昏迷。
  5. 骨骼蒸熱。牙齒變黑。
  6. 筋脈蒸熱。指甲焦黃。
  7. 血液蒸熱。頭髮焦黃脫落。
  8. 經脈蒸熱。脈搏異常。忽快忽慢。
  9. 肝臟蒸熱。眼睛發黑。
  10. 心臟蒸熱。舌頭乾燥。
  11. 脾臟蒸熱。嘴脣焦黃。
  12. 肺臟蒸熱。鼻子乾燥。
  13. 腎臟蒸熱。雙耳乾枯焦黃。
  14. 膀胱蒸熱。

右耳偏焦。十五膽蒸。眼白失色。無故常驚。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腸蒸。下焦熱。尿即痛。十八大腸蒸。鼻右孔痛。十九三焦蒸。生病乍熱乍寒。二十肉蒸。肌肉消瘦。二十一氣蒸。即喘息急。二十二皮蒸。即筋皮攣縮。二十三偏身蒸。體氣熱。

白話文:

右耳偏焦:右耳痛熱脹。 十五膽蒸 :膽氣上蒸,出現膽熱,眼睛發白,無緣無故受驚。 十六胃蒸 :胃氣上蒸,舌下疼痛。 十七小腸蒸 :小腸氣上蒸,下焦熱,排尿時疼痛。 十八大腸蒸 :大腸氣上蒸,鼻孔右側疼痛。 十九三焦蒸 :三焦氣上蒸,時而發熱時而發冷。 二十肉蒸 :肌肉氣上蒸,肌肉消瘦。 二十一氣蒸 :氣上蒸,導致呼吸急促。 二十二皮蒸 :皮氣上蒸,導致筋皮攣縮。 二十三偏身蒸 :全身氣上蒸,體內發熱。

凡諸蒸患。多因熱病後。食牛羊肉油膩。或酒或房。觸犯而成。此病久蒸不除。多致危篤。必須早療也。

白話文:

地骨皮(15克),百合(15克),黃耆(15克),赤茯苓(15克),人參(30克,去蘆頭),赤芍藥(15克),枳殼(15克,麩炒至微黃,去瓤),桑根白皮(15克,切碎),柴胡(75克,去苗),甘草(30克,炙至微赤,切碎),麥門冬(75克,去心,炒熟),犀角屑(150克),杏仁(50克,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鱉甲(50克,塗醋炙至黃,去裙襴),白前(15克) 治骨蒸勞煩熱。心神不寧。及小便赤澀。時有咳嗽。四肢羸弱。疼痛。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三分),百合(三分),黃耆(三分),赤茯苓(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三分銼),柴胡(一兩半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犀角屑(三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白前(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白話文:

將指定藥劑搗碎成粗糙的粉末。每次取四錢,加入半碗水和半片生薑片熬煮。熬至剩六分之一的量,將藥渣濾掉。不受時間限制,溫服。服用此藥後忌吃莧菜。

治骨蒸勞。心膈煩滿。身體壯熱。唇口乾。小便赤。頭痛羸瘦。宜服天靈蓋散方。

天靈蓋(一兩塗酥炙微黃),柴胡(一兩去苗),桑根白皮(一兩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青蒿(一握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天靈蓋:一根,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柴胡:一根,去掉苗。 桑根白皮:一根,切碎。 鱉甲:一根,塗上醋烤至黃色,去掉裙襴。 知母:一根。 麥門冬:一根,去掉心。 青蒿:一把,切碎。 甘草:三分,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童子小便一大盞。入桃柳嫩枝各一握長。七莖。豉五十粒。生薑半分。蔥白三莖。煎至七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忌莧菜。

白話文:

將上面說的藥方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童子尿,再放入一把桃枝和柳枝,各約一握長,共七根;還有五十粒大豆、半塊生薑和三根蔥白。煮到湯汁剩七分,去除渣滓。餐前趁溫熱分兩次服用。忌食菠菜。

治骨蒸勞。四肢疼痛。筋脈拘急。寒熱進退。發作如瘧。日漸萎黃。不能飲食。宜服天靈蓋飲子方。

天靈蓋(半兩塗酥炙微黃搗為末),鱉甲(半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搗為末),桃仁(一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柴胡(半兩去苗),知母(半兩),青蒿(半兩),甘草(一分生用),豉心(半合),蔥白(二莖並須)

白話文:

天靈蓋(用半兩,塗上酥油烤到淡黃色,搗成粉) 鱉甲(用半兩,塗上醋烤到淡黃色,去掉裙邊,搗成粉) 桃仁(用十枚,浸泡後去掉皮和尖端,用麩皮炒到淡黃色) 柴胡(用半兩,去除根部) 知母(用半兩) 青蒿(用半兩) 甘草(用一分,生用) 豉心(用半合) 蔥白(用兩根,連同根部)

上件藥。細銼。拌令勻。都用童子小便三大盞。從午時浸至來日五更。煎取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二服。服訖衣蓋。臥至日出。良久審看手十指。節間有毛。如藕絲狀。燒之極臭。毛色白者必瘥。黑者難救。忌莧菜。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童子尿三碗,攪拌均勻。從中午浸泡到隔天的清晨。煎煮成一碗藥湯,除去渣滓。在飯前分兩次溫服。服用完後蓋上被子,休息到太陽升起。一段時間後,仔細觀察十指的關節處。如果關節間出現毛髮,狀似蓮藕絲,燃燒後氣味極其難聞。毛髮呈白色的話,病情一定會好轉。而呈黑色的話,恐怕難以挽救。服用期間忌食莧菜。

治骨蒸勞瘦。體痛煩熱。宜服桃枝飲子方。

桃枝(一握長三七寸),柳枝(一握長三七莖),豉心〔五(半)合〕,甘草(三分生用),生薑(半兩),蔥白(二七寸),薤白〔三握(二莖)〕,青蒿(二兩)

白話文:

嫩桃枝(一握約長三至七寸) 柳枝(一握約長三至七根) 豆豉(約五分之一杯) 甘草(三分,生的) 生薑(半兩) 蔥白(二十七寸) 薤白(三握,約兩根) 青蒿(兩兩)

上件藥。細銼。以童子小便二大盞。煎至一盞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骨蒸勞。煩熱。四肢疼痛。小便赤黃。宜服生地黃飲子方。

生地黃(二兩),柴胡(一兩去苗),蔥白(五寸切),香豉(半合),甘草(半兩生用),生薑(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地骨皮(半兩),赤芍藥(半兩)

白話文:

生地黃(120 克) 柴胡(60 克,去掉根鬚) 蔥白(15 公分,切段) 香豉(半兩) 甘草(30 克,生用) 生薑(30 克) 杏仁(30 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炒至微黃) 地骨皮(30 克) 赤芍藥(30 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骨蒸熱。四肢煩疼。大便秘澀。無問遠近。宜服阿魏散方。

阿魏(一分麩裹煨面熟為度),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檳榔(一兩),木香(一分),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阿魏:分成小塊,裹上麩皮,烘烤至熟(程度剛好即可)
  • 川大黃:半兩,切碎,小火輕炒至微黃
  • 檳榔:一兩
  • 木香:分成小塊
  • 桃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再裹上麩皮,烘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麝香一錢。和桃仁更研令勻。每服。食前用青蒿汁半合。生薑汁半合。童子小便三合。都暖過。調下二錢。每於食前服。以溏利為度。

白話文:

上方的藥。搗碎成粉末。研磨麝香一錢。加入桃仁一起研磨至均勻。每次服用,在飯前使用青蒿汁半合、生薑汁半合、童子小便三合。將它們全部加熱後,調入藥粉二錢。每次在飯前服用。以大便通暢為準。

治骨蒸勞熱。心神煩躁。口乾。眼澀。咳嗽。宜服黃連煎方。

黃連(一兩去須),紫菀〔二(一)兩洗去苗土〕,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令微黃),青葙子(一兩)

白話文:

  • 黃連(一兩,去除根鬚)
  • 紫菀(一或二兩,洗淨根部泥土)
  • 甘草(三分,烤至微赤,切碎)
  • 天靈蓋(一兩半,塗抹黃油烤製至微黃)
  • 青葙子(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童子小便五大盞。浸一宿。慢火熬成膏。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茶匙。忌豬肉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製成藥粉。再用五碗小孩子的尿液浸泡藥粉一整夜。接著用小火慢熬成膏狀。服用時不拘時間,用稀飯調和一茶匙服用。服用期間忌食豬肉。

治骨蒸羸瘦。不能食。宜服此方。

東南桃枝(一握銼),天靈蓋(一枚塗酥炙搗碎),生薑(半分),蔥白(二莖),甘草(二寸),豉(一合)

上件藥。以童子小便三大盞。初夜浸至五更初。煎取一大盞半。去滓。入少許研了麝香。攪令勻。分為三服。空腹頻服之。無不瘥。

白話文:

上述的藥方中,加入三碗童子尿。夜間浸泡到黎明,煎取一大碗半。去除雜質,加入少許研磨好的麝香,攪拌均勻。分成三份服用,空腹時頻頻服用。這樣服藥,沒有人不會痊癒的。

治骨蒸勞氣。四肢羸瘦疼痛。宜服青蒿煎方。

青蒿(切一斗),童子小便(一斗),麝香(一錢細研),阿魏(一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細研),桃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研),天靈蓋(二兩塗酥炙微黃搗末)

白話文:

青蒿(切一斗) 童子小便(一斗) 麝香(一錢研細) 阿魏(一兩,包著用文火煨到表面酥脆,研細) 桃仁(五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炒到微黃,研細) 天靈蓋(二兩,塗上酥油炙烤到微黃,搗碎成粉)

上件藥。先將青蒿。於小便中煮取五升。研絞去滓。即下諸藥末。熬成膏。瓷閤中收。每於食前。以清粥飲調下半匙。

白話文:

上述藥方:

首先將青蒿在小便中煮出五升濃汁,過濾去除渣滓後,加入其他藥物研磨成粉末。將藥粉熬製成膏狀,儲存在瓷瓶中。

每次在進食前,用稀粥沖服半匙膏藥。

治骨蒸勞神效方

阿魏(一錢),甘草(一截如病人手指長生用),東向桃枝(一握銼),東向柳枝(一握銼),檳榔(五枚為末分為三分湯成下)

白話文:

阿魏(1 錢) 甘草(1 截,長度和病人的手指差不多) 桃枝(朝東生長,1 握,搗碎) 柳枝(朝東生長,1 握,搗碎) 檳榔(5 顆,研磨成粉,分為 3 份,待湯煲好後加入)

上件藥。搗檳榔外。以童子小便二大盞。浸一日一夜。明旦煎取一大盞半。去滓。分溫三服。每服下檳榔末一分。男女互煎輕者一服即吐利。或兩服。甚者盡三服方吐利。如一服兩服吐利。即住服如未吐利任服盡也。病若在上先吐。若在下先利。皆出黑蟲如發及如馬尾。凡經年不愈者。必瘥也。

白話文:

上述藥方:

先將檳榔搗碎放置一旁。再用童子的尿液兩大碗,浸泡藥材一天一夜。隔天早上煎煮,取一大碗半的藥液。濾去渣滓,溫服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的同時服用三分之一檳榔末。

無論男女,服用較輕症狀的人一碗就可能會吐瀉,或兩碗。病情較重的人可能要服完三碗才會吐瀉。如果服用一碗或兩碗就吐瀉,立即停止服用。如果還沒有吐瀉,就繼續服用直到用完藥為止。

發病位置在上方的,會先吐出黑蟲;發病位置在下方的,會先拉出黑蟲。其中黑色蟲體外型類似頭髮或馬尾。凡是經年累月不癒的疾病,服此藥方後必定痊癒。

治骨蒸勞。煩熱口乾。頰赤。咳嗽。寒熱盜汗。四肢乾瘦。宜服生地黃煎丸方。

地黃汁(一升),青蒿(一升),生薑汁(一合),童子小便〔三(二)升〕,牛膝〔一(四)兩去苗〕,生乾地黃(四兩),桃仁〔三兩去皮尖研如膏同前藥六味於石鍋子內慢火熬令爛研絞取汁去滓入蜜半合(斤)更熬如膏〕,秦艽(一兩去苗),柴胡(一兩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赤茯苓(三分),胡黃連(三分),犀角屑(三分),知母(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龍膽(三分去蘆頭),木香(三分),黃芩(三分),地骨皮(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三分銼),赤芍藥(三分),當歸(三分),麝香(半兩細研)

白話文:

生地黃汁(500毫升),青蒿(500毫升),生薑汁(250毫升),童子尿(750-1000毫升),牛膝(50-100克,去除根苗),生乾地黃(200克),桃仁(150克,去皮尖研成膏狀),以上六味藥物放入石鍋中,小火慢熬至藥物軟爛,研磨絞汁,去除藥滓,加入蜂蜜(250克或半斤),繼續熬煮至膏狀),秦艽(50克,去除根苗),柴胡(50克,去除根苗),川大黃(50克,切碎微炒),鱉甲(100克,塗抹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赤茯苓(15克),胡黃連(15克),犀角屑(15克),知母(15克),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除果肉),龍膽(15克,去除蘆頭),木香(15克),黃芩(15克),地骨皮(15克),桔梗(15克,去除蘆頭),桑根白皮(15克,切碎),赤芍藥(15克),當歸(15克),麝香(25克,研磨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用前膏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清粥飲下亦得。忌炙爆油膩熱面莧菜。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用前面配製好的膏狀物和搗勻,搗五百到七百次。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也可以用清粥送服。注意忌食煎烤、油膩以及熱性麵食,莧菜等。

治骨蒸勞黑虎丹方。

蘆薈(一兩細研),雄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白狗糞(一分微炒),蝦蟆(一枚塗酥炙令黃),天靈蓋(一分塗酥炙令焦黃),蛤蚧〔一對頭足全者塗醋(酥)炙令黃〕,烏驢蹄(三分燒),乳香(一兩),豬膽(二枚汁於茶碗中以慢火熬如膏)

白話文:

蘆薈(一錢,研成細粉) 雄黃(一分,研成細粉) 麝香(一分,研成細粉) 白狗糞(一分,微炒) 蝦蟆(一隻,塗上酥油烤至黃色) 天靈蓋(一分,塗上酥油烤至焦黃) 蛤蚧(一對,頭腳齊全,塗上醋或酥油烤至黃色) 烏驢蹄(三分,燒成灰) 乳香(一錢) 豬膽(兩個,取汁於茶碗中,用小火熬成膏狀)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豬膽膏令勻。以粟米飲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每服藥。先吃煮麵少許。然後以茅香湯沐浴。以砂糖麝香各少許。以冷水一小盞調令勻。將藥納水中。放星月下露一宿。平旦頓服。神驗。吃藥了以衣被蓋之。微有汗出為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豬膽膏攪拌均勻。再加入小米飲搗製三至五百次。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服藥前,先食用少量煮麵。然後用艾草湯沐浴。取少量砂糖和麝香,用冷水攪拌均勻。將藥丸放入水中,放在星光和月色下放置一晚。天亮時一口服下。藥效神奇。服藥後蓋上衣物,出微汗即有效。

治骨蒸勞熱。肢節疼痛。心膈壅悶。少思飲食。宜服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三分),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虎頭骨(三分塗酥炙令黃),人參(半兩去蘆頭),懷(恆)山(半兩),秦艽(三分去苗),川升麻(半兩),白朮(半兩),子芩(半兩),黃耆(三分銼),豉心(一合),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生用),遠志(半兩去心),檳榔(一兩)

白話文:

烏梅(10 克,微炒) 柴胡(10 克,去除根須) 知母(3 克) 鱉甲(10 克,塗醋炙烤變黃,去除甲衣) 桃仁(3 克,用水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 虎頭骨(3 克,塗酥炙烤變黃) 人參(5 克,去除根鬚) 懷(恆)山(5 克) 秦艽(3 克,去除根須) 川升麻(5 克) 白朮(5 克) 子芩(5 克) 黃耆(3 克,切碎) 豉心(100 毫升) 木香(5 克) 甘草(5 克,生用) 遠志(5 克,去除果心) 檳榔(1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忌莧菜。

治骨蒸勞熱。體瘦煩疼。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一兩微炙),麝香(一分細研),犀角屑(半兩),鱉甲〔一兩塗酥(醋)炙微黃去裙襴〕天靈蓋(三分塗酥炙令微黃),阿魏(一兩面裹煨面熟為度),牛黃(一分細研),雄黃(三分細研)木香(半兩),龍膽(半兩去蘆頭),胡黃連(三分),知母(三分),柴胡(一兩去苗),地骨皮(三分),赤芍藥〔半分(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生用),白朮(半兩),黃芩(半兩),赤茯苓〔二(三)分〕,川升麻(半兩),硃砂(三分細研),檳榔(三分)

白話文:

  • 海獺肝臟(一兩,稍微炙烤)
  • 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
  • 犀牛角屑(半兩)
  • 鱉甲(一兩,塗上酥油或醋炙烤至微黃,去除裙襴)
  • 人類頭骨頂部(三分,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
  • 阿魏(一兩,用麵粉包裹,煨麵熟即可)
  • 牛黃(一分,研磨成細粉)
  • 雄黃(三分,研磨成細粉)
  • 木香(半兩)
  • 龍膽草(半兩,去除蘆頭)
  • 胡黃連(三分)
  • 知母(三分)
  • 柴胡(一兩,去除苗)
  • 地骨皮(三分)
  • 赤芍藥(二兩或半兩)
  • 麥門冬(一兩半,去除心部,烘焙過)
  • 甘草(半兩,生用)
  • 白朮(半兩)
  • 黃芩(半兩)
  • 赤茯苓(二分或三分)
  • 川升麻(半兩)
  • 硃砂(三分,研磨成細粉)
  • 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忌莧菜。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藥材。搗碎過篩,磨成細末。研磨藥粉均勻。加入蜂蜜並搗打三百到二百次。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清稀的粥送服三十丸。食用後忌食莧菜。

治骨蒸勞煩熱。口乾心躁。四肢疼痛。小便赤黃。宜服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半兩),柴胡(一兩去苗),檳榔(三分),知母(半兩),地骨皮(半兩),茯神(三分),天竹黃(半兩),葳蕤(三分),子芩(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犀角屑〔二(半)兩〕,青蒿(三分),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天靈蓋〔二(一)兩塗酥炙微黃〕,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天門冬(一兩去心焙),秦艽(三分去苗)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生用),赤芍藥(三分)

白話文:

胡黃連(25 克),柴胡(50 克,去除根鬚),檳榔(15 克),知母(25 克),地骨皮(25 克),茯神(15 克),天竹黃(25 克),葳蕤(15 克),子芩(25 克),桔梗(25 克,去除根鬚),犀角屑(10 克),青蒿(15 克),鱉甲(50 克,塗醋烤至微黃,去除裙襴),杏仁(25 克,用湯浸泡後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天靈蓋(10 克,塗酥烤至微黃),枳殼(25 克,麩炒微黃,去除瓤),天門冬(50 克,去除心部,焙制),秦艽(15 克,去除根鬚),川大黃(15 克,切碎,微炒),甘草(25 克,生用),赤芍藥(15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麥門冬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攪勻,搗杵三百到二百次。搓成像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每次在飯後,用煎煮的麥冬湯送服二十顆。

治骨蒸勞。身體常熱。羸瘦。皮毛乾枯。麥門冬煎方。

麥門冬汁,青蒿汁,生地黃汁〔各三(二)升〕,童子小便(三升),桃仁(大者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麝香(一錢細研),硃砂(一兩細研)

白話文:

生麥冬汁、青蒿汁、生地黃汁(各 600 毫升) 童子小便(900 毫升) 桃仁(40 克,去皮尖,磨碎) 麝香(1 克,研磨) 硃砂(20 克,研磨)

上件藥。以三味汁與小便。用慢火同煎。稍調。即下研了桃仁麝香硃砂等。更熬令稀稠得所。如膏。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茶匙。忌羊血

白話文:

上述藥物。用三種藥汁與小便一起。用文火慢熬。稍微調和。然後加入研磨過的桃仁、麝香、硃砂等。繼續熬煮,使其稠度適中。如同膏狀。每次服用不受時間限制。用清粥送服一小匙。忌食羊血。

治骨蒸勞。頰赤口乾。心神煩悶。體瘦。發渴。寒熱。柴胡煎丸方。

童子小便(七升),甘草(一尺二寸),雄鼠糞(四十九粒),桃柳枝(各一握長三寸),豉心(半斤),糯米(一合),蔥薤白(各一握)

白話文:

小孩子的尿(七升)、甘草(一尺二寸)、雄老鼠的糞便(四十九粒)、桃樹和柳樹的嫩枝(各一把,三寸長)、豆鼓的內餡(半斤)、糯米(一合)、蔥和蒜(各一把)

上件藥。細銼。入小便內。煎至三升。去滓更煎。如稀餳。以柴胡一升。搗羅為末。入前藥煎中。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溫水下亦得。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放入小便中,煮沸後再煎煮至三升。濾去渣滓後繼續煎煮,直到藥汁濃稠如稀粥。取柴胡一升,搗碎成粉末,放入前述藥汁中。邊煮邊搗,搗三至四百次。將藥汁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也可以用溫水送服。

治骨蒸勞。體瘦寒熱。宜服鐵粉丸方。

鐵粉〔一(二)兩〕,獺肝(一具微炙),安息香(三分),鬼督郵(一兩),白朮(三分),木香(三分),柴胡(一兩去苗),胡黃連(三分)

白話文:

鐵粉:1-2 兩 獺肝:1 個(稍微烤過) 安息香:3 分 鬼督郵:1 兩 白朮:3 分 木香:3 分 柴胡:1 兩(去掉根) 胡黃連:3 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骨蒸勞。羸瘦。晚即面赤。手足痠疼。口乾壯熱。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兩),獺肝(一兩微炙),柴胡(一兩去蘆頭),地骨皮(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一兩去蘆頭),柏脂(一兩),黃耆(一兩銼),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令焦黃〕,甘草(一兩生用)

白話文:

犀角粉(50 克),水獺肝臟(50 克,稍微烤過),柴胡(50 克,去除蘆頭),地骨皮(50 克),烏龜殼(50 克,塗抹醋烤至黃色,去除邊緣),枳殼(50 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取出果核),人參(50 克,去除蘆頭),松脂(50 克),黃耆(50 克,切碎),人的頭蓋骨(25 克,塗抹酥油烤至焦黃),甘草(50 克,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童子小便。下三十丸。忌炙爆熱面莧菜。

白話文:

這個藥方: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繼續搗三百到二百次。

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在飯前用溫熱的童子小便送服三十丸。

服用期間要忌口,避免吃烤炙、油炸、熱性食物、麵條、空心菜。

治骨蒸勞。神效天靈蓋丸方。

天靈蓋(一兩半以童子小便一升煮令小便盡炙乾),地骨皮(一兩半),麥門冬(二兩半去心焙)膩(鐵)粉〔三分(二兩)〕,赤茯苓(一兩半),黃連(二兩去須)

白話文:

  • 天靈蓋(1.5兩,用童子尿1升煮乾)
  • 地骨皮(1.5兩)
  • 麥門冬(2.5兩,去核後烘乾)
  • 鐵粉(0.3兩)
  • 赤茯苓(1.5兩)
  • 黃連(2兩,去鬚)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麥門冬湯下二十丸。

治骨蒸勞。顏色憔悴。不思飲食。四肢急弛。翕翕發熱。宜服此方。

麝香(半兩細研),天靈蓋(三兩塗酥炙令焦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

治骨蒸勞體瘦。發渴寒熱。宜服青蒿丸方。

青蒿(一斤取葉曝乾搗羅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麩炒令黃研爛),甘草〔半(五)兩生搗羅為末〕

上件藥。以童子小便三斗。於瓷甕中盛。於糠火上煎令如稀餳。卻傾於銅器中。下諸藥。又於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攪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溫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

白話文:

前述藥物使用方法:

  • 收集三鬥童子小便,倒入瓷甕中。
  • 在糠火上熬煮小便,直到變成稀粥狀。
  • 將稀粥倒入銅器中,加入其他藥物。
  • 繼續在糠火上熬煮,並用柳木篦子攪拌。
  • 觀察稀稠度是否適中,待藥物可搓成丸子時。
  • 立即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 用粗疏的布袋裝好丸子。
  • 每天空腹時,用溫熱的童子小便送服三十丸。
  • 傍晚時分再服一次。

治骨蒸勞。兩肋下有閃癖。漸上攻心。食少或不消化。腹內積聚不散。黃瘦久困久痢。或大便秘澀。小便赤黃。宜服大黃丸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鱉甲(三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釅醋二升。納鐺中。先煎令稠。下藥末更煎之。以柳木篦攪勿住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腹及晚食前。以粥飲下七丸。漸加至十丸。以溏利下膿血爛肉為度。唯得食煮飯蔥錢汁生薑而已。此外不得食之。老少以意加減。忌莧菜。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兩升濃醋倒入鍋中,先熬煮至濃稠。放入藥末繼續熬煮,用柳木篦子攪拌,不要停手。當藥物可以搓成丸狀時,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空腹和晚餐前,用稀粥送服七丸。逐漸增加丸數至十丸,以排便順利、膿血和腐肉排出為止。只能食用稀飯、蔥、生薑。除此之外,不得食用其他食物。老少可根據體質酌情增減丸數。忌食莧菜。

治骨蒸勞熱。皮膚乾燥。心神煩熱。口乾。小便赤黃。宜服黃瓜丸方。

上以熟黃瓜一枚。頭上取破。去瓤。納黃連末二兩。卻以紙封口。用大麥麵裹。文火燒。令面黃熟為度。去面。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水下二十丸。

白話文:

先取一根熟黃瓜,在頂端切開一個口子,挖出裡面的果肉。

將兩兩黃連粉末放入黃瓜中,用紙封住切口。

用大麥麵團包裹黃瓜,用文火烤,直到麵團烤成金黃色。

取出黃瓜,將烤好的麵團研磨成粉末。

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餐後,用溫水服用二十丸。

治骨蒸勞。瘦弱。並傳屍勞。宜服此方。

上取三年桃樹一棵並根。打去泥土。勿洗。及枝葉等。細銼。以水三碩。煮取一碩已來。即澄濾去砂土。還將藥汁重煎。至三斗已來。再濾去滓。更煎令稠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找到一棵種植了三年以上的桃樹,連根挖起。

不要清洗泥土、樹枝和樹葉。

將桃樹細細切碎,加入約 3 碩(約 150 公斤)的水煮沸。

煮到水量減為 1 碩(約 50 公斤)或以上,將藥液沉澱過濾掉沙子和泥土。

再次將藥液加熱煮沸,煮到剩餘約 3 鬥(約 15 公斤),再次過濾去除雜質。

繼續煮沸直到藥液濃稠,可以丸成藥丸。

將藥丸製作成梧桐子的大小。

每天空腹時,用溫水服用 30 顆藥丸。

晚餐前再次服用相同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