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丸

XI J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七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4%
心經 14%
腎經 7%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1%
膽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犀角丸」


犀角丸為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石膏: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花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蟬蛻:蟬蛻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

  •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乾薑: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附子: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藁本: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蕪荑:蕪荑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 柏子仁: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白薇:白薇味寒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耳:蒼耳具有祛風除濕、止癢、解毒、殺蟲、止血、利尿、消腫、活血的功能。

  •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桔梗: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澤蘭:澤蘭,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的作用。

  • 食茱萸:食茱萸具有升陽舉陷、溫腎壯陽、祛風除濕、活血散寒、壯陽補腎等功效。

  • 厚朴: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總結:

犀角丸具有八風十二痺,寒氣乳風、血瘀萬疾等主治功效,其中最特別的是治療月經相關疾病。作為中藥方劑之一,犀角丸具有多種功效,在中醫臨牀中被廣泛應用。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10兩,犀角(鎊)10兩,人參(去蘆)20兩,大黃80兩,黑牽牛120兩(炒,別搗取粉60兩)。除三焦邪熱,疏一切風氣。
上與牽牛粉合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至20丸,臨臥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闌尾炎肺結核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腳氣病大便秘結結膜炎糖尿病癲癇容易流眼淚小兒驚巒女性不孕症尿道炎五十肩慢性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低血壓肺氣腫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九。 組成:犀角3兩,黃連3兩,黃芩3兩,橘皮3兩,滑石3兩,大黃3兩,牽牛頭末4兩,檳榔1兩,木香1兩,薄荷1兩,青皮1兩,川芎1兩。 主治:積熱,胸膈有停滯。

犀角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二。 組成:犀角屑半兩,茜根1兩,青黛1兩,黃連1兩(一方有桔梗)。 主治:下痢。其色瘀黑,或如豬肝,五內切痛,此或因素服五石湯,致攻傷五臟,陰氣將絕,如蠱毒之狀。

犀角丸, 出處:《金鑑》卷六十四。 組成:犀角1兩,青皮1兩,黑牽牛(半生,半炒)1兩,陳皮1兩,連翹(去心)5錢,新薄荷2斤(搗取汁),皂角2枚(去子皮弦,泡捶,以布絞取汁1碗)。 主治:諸般瘰癧,兼心火上攻,兩目赤澀。

犀角丸,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黃連(去須)10兩,犀角(鎊)10兩,人參(去蘆)20兩,大黃80兩,黑牽牛120兩(炒,别搗取粉60兩)。 主治:除三焦邪熱,疏一切風氣。主治:風盛痰實,頭目昏重,肢節拘急,痰涎壅滯,腸胃燥澀,大小便難。

犀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八引《湯氏寶書》。 組成:犀角屑1分,栝樓根半兩,蛇退皮(炙赤色)1分,鉤藤鉤子1分,麻黃(去節)1分,黃耆(蜜炙)半兩,羌活半兩,防風半兩,白芍藥半兩,甘草1分。 主治:小兒搖頭下血。乃肝血液盛,外有風熱乘之,肝屬木,木盛而脾土爲木所克,脾與肺是子母,俱爲肝所勝,而血遂浸潰於大腸,故便血不止。

犀角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馬鳴退2兩,甘草2兩,石膏2兩,當歸2兩,川椒2兩,蟬退2兩,人參1兩,乾薑1兩,附子1兩,川芎1兩,藁本1兩,白蕪荑1兩,柏子仁1兩,白薇1兩,白朮1兩,蒼耳1兩,白芍藥1兩,桔梗3兩,白芷5分,澤蘭9分,食茱萸5分,厚朴5分,防風5分,生犀半兩。 主治:八風十二痹,寒氣乳風血瘀萬疾。如月經來往不止,乍多乍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後,胎動不安,胎衣不下,子死在腹,産後惡露不盡,絕産無子;寒熱,腹中(疒丂)痛,繞臍撮痛,嘔逆,氣衝心中煩悶;中風兼傷寒,汗不出;腸痛積聚,金瘡敗衄,頭生惡瘡不合,陰中痛;泄痢,嘔逆不能食,及赤白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