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石山醫案》~ 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附錄 (1)

1. 石山居士傳

居士姓汪,名機,字省之。其先出越國公華長子、郎州法曹建之後。四傳至璹者,始遷古黟赤山鎮,即今祁治石山也。其後諱新一者,元季復遷石山之南,曰樸墅。鄉人本其所自出,尊之曰石山居士云。

白話文:

這一位居士姓汪,名機,字省之。他的先祖是越國公華的長子、郎州法曹建。傳了四代到名叫璹的人,才搬遷到古黟的赤山鎮,就是現在祁門縣治轄下的石山。他的後代名叫新一的,元朝末年又從石山遷居到南邊,稱為樸墅。鄉人根據他的祖籍,尊稱他為石山居士。

居士性恬淡,不喜奢靡,動法古人,一本於誠,言出未嘗不踐。平居粗衣糲食類儉者,至義之所當為,視棄百金如一羽耳。其弟柱,客死廣東海徼,命子炅往取其柩,備歷艱險,始克柩歸,而所費一無所問。遠祖墳墓,失業他姓,率眾復之,費尤不較。族人慾立宗祠,籌之工巨,非白金六十斤余不可,眾難之,居士即任十之二,曰:尊祖敬宗,又何惜焉!於是眾皆趍赴,不日而成。

白話文:

這位居士個性淡泊,不喜歡奢華,以古人為榜樣,行事誠實,說出口的話從沒有不付諸實踐的。平時吃粗茶淡飯,過著簡樸的生活,但遇到義不容辭的事情,花費再多錢也像丟棄一根羽毛一樣毫不在意。他的弟弟柱客死在廣東海邊,他派兒子炅去取回遺體,歷盡艱辛才把遺體運回來,對於花費多少錢絲毫不問。後來發現遠祖的墳墓被他人佔用,他就率領族人把墳墓奪回來,花費更是沒有計較。族人想要修建宗祠,估算的費用很高,至少需要六十多斤白銀,大家都覺得困難,居士承擔了十分之二的費用,並說:尊崇祖先,有什麼好吝惜的。於是大家紛紛響應,很快就把宗祠修建起來了。

處家庭和易不苟,人皆樂從。如嫁娶喪祭,並依家禮,立規行二十餘年,罔有違者。御庸工佃人俱有恩。嘗戒其子弟曰:民有四業,皆不可離義之一字,其立心制行,大略如此。

白話文:

家庭和睦團結,行事不苟且,大家都樂於順從。在婚喪喜慶等場合,都遵循家禮,並制定規矩二十餘年,從未有人違背。對待僕人和佃農都很仁慈。曾經告誡自己的子弟說:平民百姓有四種職業,都離不開「義」這個字。立志和行事的大致原則就是如此。

早歲習《春秋》經,補邑庠弟子員,屢試不利,其考以望公喻之,曰:昔范文正公嘗自禱曰不為良相,願為良醫,意謂仕而不至於相,則其澤之所及,顧不著醫之博耳。蓋翁嘗以醫活人,至數千指,故以此喻。居士悟,即棄去科舉浮文,肆力醫家諸書,參以《周易》及儒先性理奧論而融會於一,皆余醫所未聞也。

白話文:

年輕時研讀《春秋》經,考取了縣學的生員資格,但屢試不中。他的父親用范文正公的故事勸他,說:「以前范文正公曾自禱說:『不做宰相,願做一名良醫。』意思是說,做官不能升到宰相之位,但作為醫生可以惠及人民,比當官的功德還要大。」因為范文正公曾經用醫術救活了數千人,所以用這個故事來勸告他。居士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放棄了科舉功名,專心鑽研醫學書籍,並結合《周易》和儒家性理的精髓,融會貫通於一,這些都是我所未曾聽聞的醫術。

其母孺人病頭痛,嘔吐十餘年,居士起之如故。以望公晚年三染疾,亦三起之。公曰:醫力如此,牲鼎,何足羨耶?於是益加研究,診治病者,百試百中,捷如桴鼓。聲名益彰,遐邇以疾來請者無虛日,居士隨請隨就。不可起者,直告之不隱,可起者竭力治之,至忘寢食。若王公貴人,稍不為禮,不應也,其自重又如此。

白話文:

某居士的母親患有頭痛和嘔吐十多年,經他治療後康復如初。他見望公晚年得病三次,也三次治癒了他。望公說:「你的醫術如此高超,那些珍貴的美食又有什麼好羨慕的呢?」於是,居士更加勤奮地研究醫術,診治病人的成功率很高,如神醫般神速。他的名聲越來越大,遠近的人都慕名前來求醫,居士有求必應。對於不能醫治的病人,他會直言相告,絕不隱瞞;對於能醫治的病人,他會全力以赴,甚至廢寢忘食。如果王公貴族對他不夠禮貌,他也不會屈就診治。由此可見他的自重程度。

久之求者益眾,所應亦博,活人至數萬指。都里、姓名、脈色及方症,其徒周臣、許忠歷歷紀之,為書曰《石山醫按》,試略言之。

白話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前來求醫的人越來越多,所診治的疾病也越來越廣泛,挽救的人命多達數萬人。京城裡,病人的姓名、脈象和病情,由他的學生周臣和許忠逐一記載下來,編纂成了一本書,名為《石山醫案》。書中簡略地記錄了這些內容。

郡侯張歉齋公,年逾五十,過勞怠倦,煩悶,惡食不爽。居士診之,脈浮小濡緩。曰:此合東垣勞倦傷脾之論也。冬春宜仿補中益氣湯例,夏秋宜仿清暑益氣湯例,依法守方,服之良愈。又常慮子遲,居士復為診之,曰:浮沉各得其位,大小不逾其矩,後當有子,果如所言。

白話文:

郡侯張歉齋,年過五十,由於過度勞累而感到疲倦、煩悶,食慾不振。居士為他診脈,發現脈象浮小、濡緩。居士說:這符合東垣先生關於勞倦傷脾的論述。冬春季應參照補中益氣湯的配方,夏秋季應參照清暑益氣湯的配方,按照藥方服藥,一定會好起來。後來居士又替張郡侯診問他是否會有子嗣,居士說:脈象沉浮正常,大小適中,將來一定會有子嗣,果然如居士所說。

歙呈坎羅斯聰,年逾三十,病中滿。朝寬暮急,屢醫不效。居士診視,脈浮小而弦,按之無力,曰:此病宜補。以人參二錢,白朮茯苓各一錢,黃芩木通、歸尾、川芎各八分,梔子陳皮各七分,厚朴五分,煎服。且喻之曰:初服略脹,久則寬矣。彼疑氣無補法,居士曰:此世俗之言也。

白話文:

歙州人呈坎羅斯聰,年齡超過30歲,得了中滿病(腹部脹滿)。早上時症狀較輕,傍晚時症狀較重,多次找醫生治療都沒效果。居士為他診脈,發現脈象浮小而弦硬,按壓時沒有力氣,於是說:「這個病應該用補法治療。」

用人參二錢,白朮、茯苓各一錢,黃芩、木通、歸尾、川芎各八分,梔子、陳皮各七分,厚朴五分,煎服用。並告訴他:「剛開始服用會略微脹氣,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寬解。」

那人懷疑用補法治病沒有道理,居士說:「這是世俗的偏見。」

氣虛不補,則失其健順之常,痞滿無從消矣。經曰塞因塞用,正治此病之法也。服之果愈。

其弟斯俊,形實而黑,病咳,痰少聲嘶,間或咯血。居士診之,右脈大無倫,時復促而中止,左脈比右略小而軟,亦時中止。曰:此肺、脾、腎三經之病也。蓋秋陽燥烈,熱則傷肺,加之以勞倦傷脾,脾為肺母,母病而子失其所養。女色傷腎,腎為肺子,子傷必盜母氣以自奉,而肺愈虛矣。

白話文:

他的弟弟斯俊,身材魁梧、皮膚黝黑,患有咳嗽,痰液少而聲音嘶啞,偶爾咯血。居士診脈後說,右脈跳動強而有力,時而急促而中斷,左脈比右脈略小而軟弱,也時常中斷。他說:這是肺、脾、腎三條經絡的疾病。這是因為秋天的陽氣乾燥猛烈,燥熱會損傷肺臟,再加上勞累傷脾,脾是肺的母親,母親生病了,兒子就會失去養分。沉迷女色會傷腎,腎是肺的兒子,兒子受傷必定會奪取母親的元氣來滋養自己,這樣肺就會越來越虛弱。

法當從清暑益氣湯例而增減之。以人參二錢或三錢,白朮、白芍麥門冬、茯苓各一錢,生地、歸身各八分,黃柏知母、陳皮、神麯各七分,少加甘草五分,煎服。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應根據清暑益氣湯的配方增減藥材。使用人參 2-3 錢,白朮、白芍、麥門冬、茯苓各 1 錢,生地、當歸各 8 分,黃柏、知母、陳皮、神麴各 7 分,再少量加入甘草 5 分,煎煮後服用。

或曰:《明醫雜著》云凡病喘嗽咳血,肺受入邪,誤用參、耆,多致不救,謂何?曰:醫者意也。徒泥柴胡而不知變,烏足以言醫?人參雖溫,雜於酸苦甘寒群隊藥中,奪於眾勢,非惟不能為害,而反為人用矣。孟子曰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此之謂歟。患者聞之喜曰:非通儒者,論不及此。銳意煎服,月餘而安。

白話文:

有人說,《明醫雜著》中提到,凡是喘嗽咳血的病症,都是由於肺部受到了邪氣侵襲。如果錯誤地使用了人參、黃芪等藥材,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這是醫者的誤區。如果只拘泥於柴胡的作用,而不懂得靈活運用,怎麼能稱得上是懸壺濟世的名醫呢?人參雖然溫補,但當它與酸、苦、甘、寒等藥材混合時,其作用會被其他藥性所抑制。不僅不會造成危害,反而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孟子》中說:「一個薛居州,怎麼能獨自抵擋整個宋國呢?」這句話正是說這個道理。

一位患者聽了我的解釋,非常高興地說:「看來您不僅是一位精通醫術的醫師,更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儒者,這種道理可不是一般人能說出來的。」於是,他下定決心煎服了我的藥方,一個月後,他的病情果然好轉了。

羅汝聲,年五十餘,形瘦而黑,理疏而澀,忽病腹痛,午後愈甚。醫曰:此氣痛也。治以快氣之藥,痛亦加。又曰:午後血行陰分,加痛者血滯於陰也。煎以四物湯加乳、沒,服之亦不減。詣居士診之,脈浮細而結,或五、七至一止,或十四五至一止。經論止脈漸退者生,漸進者死。

白話文:

有一位叫羅汝聲的人,年過五十,身材瘦長,皮膚黝黑,毛髮稀疏而乾燥。他突然患上腹痛,下午後疼痛加重。醫生說:這是氣痛。用理氣的藥治療,疼痛反而加重。又有人說:下午時分,血流陰分,疼痛加劇是血滯於陰分所致。於是煎制四物湯加乳香、沒藥給他服用,但疼痛仍未減輕。他去拜訪了一位居士求診,脈象浮細而結,時而五至七次一停,時而十四至十五次一停。經書上說,脈搏逐漸減弱的人會活命,逐漸增強的人會死亡。

今止脈頻則反輕,疏則反重,與《脈經》實相矛盾。居士熟思少頃,曰得之矣。止脈疏而痛甚者,以熱動而脈速,頻而反輕者,以熱退而脈遲故耳,病屬陰虛火動無疑。且察其病,起於勞欲。勞則傷心而火動,欲則傷腎而水虧。以人參、白芍補脾為君,熟地、歸身滋腎為臣,黃柏、知母、麥門冬清心為佐,山楂、陳皮行滯為使,人乳、童便或出或入,惟人參漸加至四錢或五錢,遇痛進之即愈。

白話文:

現在停止脈搏只會讓脈搏頻率變慢,緩慢脈動只會加重,這與《脈經》中的記載相矛盾。居士經過深思熟慮後說:「明白了。脈搏緩慢而疼痛劇烈,是因為熱量驅動導致脈搏加快,脈搏頻率快但卻變輕,是因為熱退後導致脈搏變慢。這個病症毫無疑問屬於陰虛火旺型。而且觀察他的病情,是由於過度勞累和房事引起的。過度勞累傷心導致火旺,房事傷腎導致水虧。以人參、白芍補脾氣為主藥,用熟地、歸身滋養腎臟為輔,黃柏、知母、麥門冬清心為佐,山楂、陳皮行氣通滯為使,人乳、童便可以交替使用。但是,人參的用量要逐漸增加到四錢或五錢,每當疼痛發作時服用,即可痊癒。

或曰:諸痛與瘦黑人及陰虛火動,參、耆並在所禁,今用之顧效,謂何?居士曰:藥無常性,以血藥引之則從血,以氣藥引之則從氣,佐之以熱則熱,佐之以寒則寒,在人善用之耳。況人參不特補氣,亦能補血。故曰血虛氣弱,當從長沙而用人參是也。所謂諸痛不可用參、耆者,以暴病形實者言耳。

白話文:

有人說:各種疼痛和消瘦、皮膚發黑的人以及陰虛火旺的人,是不能服用人參、黃芪的。但是現在用這些藥物反而有效果,這是為什麼?居士說:藥物沒有固定的性質,用補血的藥物引導它,它就會作用在血液上;用補氣的藥物引導它,它就會作用在氣上;加入熱性的藥物,它就會變成熱性的藥物;加入寒性的藥物,它就會變成寒性的藥物。關鍵在於醫師能靈活運用。況且人參不僅能補氣,還能補血。所以說,血虛氣弱的人,應該借用茯苓的功效來服用人參。所謂各種疼痛不能使用人參、黃芪,那是針對急性病和體格強壯的人來說的。

羅君年逾五十,氣血向虛矣,不用補法,氣何由行,痛何由止?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是也。或者唯唯。

臨河程正剛,年三十餘,形瘦體弱,忽病上吐下瀉,勺水粒米不入口者七日,自分死矣。居士診脈,八至而數,曰:當仲夏而得是脈者,暑邪深入也。上吐下瀉,不納水穀,邪氣自甚也,宜以暑治焉。

白話文:

住在臨河的程正剛,三十多歲,身體瘦弱。突然得了病,上吐下瀉,連一勺水一粒米都吃不進,已經七天了,他已經絕望了。

居士替他把脈,脈搏跳動迅速,說道:「仲夏時節出現這樣的脈搏,說明暑邪已經深入體內。」

上吐下瀉,不能進食,是因為邪氣太盛,應該用治療暑邪的方法。

或曰:深居高堂,暑從何入?居士曰:東垣云遠行勞倦,動而得之為傷熱;高堂大廈,靜而得之為傷暑。此正合靜而傷暑之論也。但彼用溫熱,以暑邪在表,此則暑邪已深入矣,變例而用清涼之劑可也。遂以人參白虎湯進半杯,良久再進一杯,遂覺稍安。家人皆大喜,曰:藥能起死回生,果然。

白話文:

有人問:「深居在高樓之中,暑熱怎麼會入侵呢?」 居士回答:「東垣說,遠行勞累,動而患病為傷熱;宅居高樓,靜而得病則為傷暑。這正好符合『靜而傷暑』的說法。但東垣用溫熱藥物,是因為暑邪在體表,而這邊的暑邪已經深入體內了,因此變通用法,採用清涼的藥物也是可以的。」於是用人參白虎湯給他服下半杯,過了一段時間又服下了一杯,病人逐漸感覺好轉。家人都很開心,說:「藥物能起死回生,果然如此啊。」

三服後,減去石膏、知母,再以人參漸次加作四五錢,黃柏、陳皮、麥門冬等,隨所兼病而為佐使,一月後,平復如初。

白話文:

服了三劑藥後,去掉石膏和知母,逐漸增加人參用量到四五錢。黃柏、陳皮、麥門冬等藥物,根據伴隨的症狀酌情添加,作為輔助藥物。一個月後,身體恢復如初。

程福仁,體肥色白,年近六十。痰喘聲如曳鋸,夜不能臥。居士診之,脈浮洪,六、七至,中或有一結,曰:喘病脈洪可治也。脈結者,痰凝經隧耳,宜用生脈湯加竹瀝。服之至十餘帖,稍定。患者嫌遲,更醫服三拗湯,猶以為遲,益以五拗湯,危矣。其弟曰:汪君王道醫也,奈何欲速至此?於是復以前方服至三四十帖,病果如失。

白話文:

程福仁體型肥胖、面色蒼白,年近六十歲。他的痰喘聲像鋸木頭一樣,晚上無法入睡。居士替他診斷,發現他的脈搏浮大而洪滑,六、七次跳動,中間偶爾出現一個脈結,居士說:「喘病的脈搏浮大是可以治療的。脈結是痰液凝結在經絡中,應該用生脈湯加上竹瀝。」

程福仁服用生脈湯十幾帖後,病情稍微好轉。但他嫌藥效太慢,更換其他醫生服用三拗湯,還是覺得太慢,又改用五拗湯,情況更加危險。他的弟弟說:「汪君王道是位好醫生,怎麼會急於求成到這種地步?」於是又改回之前的藥方服用,服用了三、四十帖後,病情果然痊癒了。

一婦,形肥色淡紫,年幾三十,艱於育子。居士脈之,兩尺脈皆沉微,法當補血。以形言之,肥人氣虛,亦當補氣。遂令多服八物湯,仍以補陰丸加參、耆,空腹吞之。三月餘有孕。復為診之,兩尺如舊。以理論之,孕不當有。昔人云脈難盡憑,殆此類歟。

白話文:

一位婦人,體態肥胖,面色淡紫,年紀約莫三十歲,難以生育。大夫把脈後發現,兩條尺脈都細弱無力,按照正常來說應該補血。但是,從她的體態來看,肥胖的人氣虛,也應該補氣。於是,讓她服用大量的八物湯,並搭配補陰丸加入人參和黃耆,空腹吞服。三個多月後,婦人懷孕了。大夫再次診脈,發現兩條尺脈依然如舊。按照理論來說,懷孕的脈象不應該是這樣的。古人說「脈象難以完全依靠」,大概就是說這種情況吧。

侍御槐塘,景之,形肥色黑,素畏熱而好飲,年三十餘。忽病自汗如雨,四肢俱痿,且惡寒,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結,飲食亦減。醫作風治,用獨活寄生湯小續命湯,弗效。五月間,居士往視,脈沉細而數,約有七至。曰:此痿證也,丹溪云斷不可作風治。經云痿有五,皆起於肺熱。

白話文:

有個做侍御的姓槐塘,他叫做景之,身材肥胖,皮膚黝黑,一向害怕熱、卻喜歡喝酒,年紀大約三十多歲。突然得了一種病,自發性盜汗如雨,四肢盡皆無力,而且怕冷,小便量少且顏色發紅,大便時而稀溏時而便祕,食慾也減退了。醫生用治療風濕的方法治療,使用了獨活寄生湯、小續命湯,都沒見效。五月間,居士(指醫學方面的專家)去探視他,發現他的脈象細微、跳動次數多,大約有七至。居士說:「這是痿證,丹溪先生說過絕對不能用治療風濕的方法治療。醫經上說痿證有五種,都是因為肺部有熱造成的。」

只此一句,便曉其治之法矣。經又云治痿獨取陽明。蓋陽明胃與大腸也。胃屬土,肺屬金,大腸亦屬陽金,金賴土生,土虧金失所養而不能下生腎水,水涸火盛,肺愈被傷,況胃主四肢,肺主皮毛。今病四肢不舉者,胃土虧也;自汗如雨者,肺金傷也。故治痿之法,獨取陽明而兼清肺金之熱,正合東垣清燥湯

白話文:

只要理解這一句話,就能領悟治療痿症的方法了。經書上又說,治療痿症的關鍵在於調治陽明經。因為陽明經包括胃和大腸二臟。胃屬土,肺屬金,大腸也屬陽金,金需要土來滋養,如果土虧乏了,金就失去滋養而不能向下化生腎水,導致水液枯竭、火氣旺盛,肺部因此受傷,況且胃主導四肢,肺主導皮毛。現在的病人四肢不能活動,是因為胃土虧虛;自汗如雨,是因為肺金受傷。因此,治療痿症的方法,就是專門調整陽明經,同時清澈肺金的熱,這正是符合東垣老人提出的清燥湯的原理。

服百帖,果愈。

鄭村汪鈿,長瘦體弱,病左腹痞滿。穀氣偏行於右,不能左達,飲食減,大便滯,居士診其脈,浮緩而弱,不任尋按。曰:此土虛木實也。用人參補脾,枳實泄肝,佐以芍藥引金泄木,輔以當歸和血潤燥,加厚朴、陳皮以寬脹,兼川芎、山梔以散郁。服十餘帖,稍寬。因糞結滯,思飲人乳,居士曰:只恐大便滑耳。

白話文:

有一個叫汪鈿的人,身材瘦弱,得了左腹脹滿的病。他的食物只偏往右側行進,無法到達左側,導致食量減少,大便不通。醫師診了他的脈搏,發現浮緩而無力,輕按都按不住。醫師說:「這是因為土氣虛弱,木氣旺盛。」於是開了人參來補脾,枳實來瀉肝,再用芍藥引金瀉木,當歸和血潤燥,加上厚朴、陳皮來寬解脹氣,還有川芎、山梔來散發鬱滯。汪鈿服了十幾帖藥後,病情稍微好轉。可是因為大便不通,他想喝人乳。醫師說:「恐怕會導致大便泄瀉。」

果如言。遂辭乳媼,仍服前藥,每帖加人參四五錢。後思香燥物。曰:脾病氣結,香燥無忌也。每日因食香燥榧一二十枚,炙蒸餅十數片,以助藥力,年餘而安。

白話文:

正像你所說的一樣。於是我辭別了乳母,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每次加四五錢人參。後來產生了想吃香燥物的想法。醫生說:脾胃疾病氣滯,吃香燥物沒有妨礙。於是我每天吃香燥榧子一二十枚,烤製的蒸餅十幾片,來幫助藥力的發揮,一年多後就康復了。

庠生羅君輔,年三十餘。嘗因冒寒發熱,醫用發表不愈,繼用小柴胡,熱熾汗多,遂昏昏憒憒,不知其身之所在,臥則如雲之停空,行則如風之飄毛,兼又消穀善飢,夢遺諸證。居士觀其形類肥者,曰:此內火燔灼而然,虛極矣。診其脈皆浮洪如指。曰:《脈經》云脈不為肝衰者,死,在法不治。

白話文:

儒生羅君輔,年齡三十多歲。曾經因為受寒而發燒,醫生使用發散風寒的藥物治療沒有好轉,接著使用小柴胡湯,發熱更加嚴重,汗出很多,於是精神恍惚,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躺著就像雲停在空中,走路就像風飄揚羽毛,此外還伴隨食慾不振、容易飢餓、夢遺等症狀。居士觀察他的形體像胖子,說:「這是體內火氣焚燒所致,已經極度虛弱了。」診斷他的脈象都是浮大的,像手指一樣。他說:「《脈經》上說,脈象不因為肝氣衰弱而沉細的人會死,按照醫術規矩,不能治療。」

所幸者,脈雖大,按之不鼓,形雖長,而色尚蒼,可救也。醫以外感治之,所謂虛其虛,誤矣。經云邪氣乘虛而入,宜以內傷為重。遂以參、耆、歸、術大劑,少加桂、附,服十餘帖,病減十之二三。再除桂、附加芍藥、黃芩,服十餘貼,病者始知身臥於床,足履於地,自喜曰可不死矣。

白話文:

幸虧的是,脈搏雖然很大,但是按壓時不鼓動,舌頭雖然長,但是顏色還是蒼白的,還有救。醫生卻用外感的方法來治療,這就是所謂的「虛者虛之」,真是錯了。經書上說,邪氣乘虛而入,應該把內傷當做重點。於是我用參、耆、歸、術等中藥大劑量治療,少加一點桂枝和附子,服用十幾帖之後,病情好轉了十分之二三。再把桂枝和附子去掉,加上芍藥和黃芩,服用十幾帖,病人這才意識到自己躺在牀上,腳踩在地上,高興地說自己終於能不死了吧。

服久果起。

槐充胡本修,監生,年逾三十。形肥色白,酒中為人折辱,遂病心恙,或持刀,或逾垣,披髮大叫。居士診之,脈濡緩而虛,按之不足,曰:此陽明虛也,宜變例以實之,庶幾可安。先有醫者,已用二陳湯加紫蘇、枳殼等藥進二三帖矣。聞居士言,即歷聲曰:吾治將瘥,誰敢奪吾功乎?居士遂告回。

白話文:

槐充胡本修是位監生,年紀超過三十歲。身材肥胖,膚色白皙。有一次在酒席間被人羞辱,因此得了心病,有時拿著刀子,有時爬過圍牆,披頭散髮大聲喊叫。居士診脈後,發現脈搏細緩而虛,按壓時感覺虛弱,於是說:「這是陽明虛證,應該改變治法來補虛,這樣才能安定。」

之前一位醫生已經用二陳湯加紫蘇、枳殼等藥物連續服用兩三次了。當聽到居士的話後,那位醫生便大聲說:「我的治療即將奏效,誰敢奪走我的功勞?」居士於是告辭離開。

醫投補氣,如彈丸者三枚,初服頗快,再服躁甚,三服狂病倍發,撫膺號曰:吾熱奈何?急呼水救命,家人守醫者言,禁不與。趍樓見神前供水一盂,一呷而盡,猶未快也。復趍廚房得水一桶,滿意飲之,狂勢始減半,其不死,幸爾。

白話文:

醫生開的補氣藥,像彈珠那樣大,共三顆。第一次服下後效果很好,第二次服下後覺得燥熱,第三次服下後狂躁症狀加劇,拍著胸膛喊:「我的熱性怎麼辦?」他急忙喊人拿水救命,家人請求醫生給水,但醫生禁止給他水。他跳到樓上看到神明前供奉著一盆水,他一口氣喝光了,但還是不解渴。他又跳到廚房找到一桶水,痛快地喝了個飽,狂躁的症狀才減輕了一半。他的保住性命,真是僥倖。

復請居士治之。以參、耆、甘草甘溫之藥為君,麥門冬、片黃芩甘寒之劑為臣,青皮疏肝為佐,竹瀝清痰為使,芍藥、茯苓隨其兼證而加減之,酸棗仁、生山梔因其時令而出入之。服之月餘,病遂輕。

白話文:

後來,請居士(指醫生)來治療。用人參、黃耆、甘草等甘溫藥物為主藥,麥門冬、黃芩等甘寒藥物為輔藥。青皮用於疏肝,竹瀝用於清痰。根據其症狀不同,加用芍藥、茯苓。而酸棗仁、生山梔則因季節不同而加減。服用一個多月後,病情減輕。

然忽目系漸急,即瞀昧不知人事,良久復甦。居士曰:無妨,此氣虛未復,神志昏亂而然。令其確守前方,夜服安神丸,朝服虎潛丸,以助其藥力。年餘,熟寢一月而瘥。

白話文:

後來突然視線模糊,接著就昏迷不醒,過了很久才甦醒。居士說:沒事,這是氣虛還沒有恢復,精神恍惚所致。讓他專心看向前方,晚上服安神丸,早上服虎潛丸,以幫助藥效。一年多後,連續睡眠一個月後,痊癒了。

越十餘年,因久坐□□,漸次痛延左腳及右腳,又延及左右手,不能行動。或作風治而用藥酒,或作血虛而用四物,一咽即痛,蓋覆稍熱及用針砭,痛益甚。煎服熟地,或吞虎潛丸,又加右齒及面痛甚。季秋,始請居士診之,脈濡緩而弱,左脈比右較小,或澀,尺脈尤弱。

白話文:

過了十幾年,因為長時間久坐而患病,逐漸疼痛蔓延到左腳和右腳,後來又蔓延到左右手,導致行動不便。有些人用針灸治療並使用藥酒,有些人認為是血虛而使用四物湯,但服藥後疼痛就會加劇。蓋被稍有溫熱感或針灸治療時,疼痛會更嚴重。煎服熟地黃或服用虎潛丸,病情加重到連右邊的牙齒和臉部都疼痛。秋天,才請居士診脈,脈搏細弱無力,左脈比右脈較弱,有時會感覺澀滯,尺脈尤其虛弱。

曰:此痿證也。彼謂痿證不痛,今以肢痛為痿,惑也。居士曰:諸痿皆起於肺熱,君善飲,則肺熱可知。經云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者,胃也。胃主四肢,豈特腳耶?痿兼濕重者,則筋緩而痿軟,兼熱多者,則筋急而作痛。因檢《橘泉翁傳》示之,始信痿亦有痛也。又,經云酒客不喜甘。

白話文:

他說:這是痿證。過去有人說痿證是不痛的,現在以肢體疼痛為痿證,這是錯誤的。居士說:所有的痿證都是由肺熱引起的,你喜歡喝酒,所以肺熱是肯定的。經書上說治療痿證只取陽明經。陽明經就是胃經。胃掌管四肢,豈止是腳呢?痿證合併濕重的人,筋會鬆弛而虛軟,合併熱重的人,筋會緊繃而疼痛。因此查閱《橘泉翁傳》給他看,他才相信痿證也會有疼痛的。另外,經書上說嗜酒的人不喜歡甜味。

熟芐味甘,而虎潛丸益之以蜜,則甘多助濕而動胃火,故右齒面痛也。遂以人參二錢,黃耆錢半,白朮、茯苓、虎潛丸、麥門冬各一錢,歸身八分,黃柏、知母各七分,甘草四分,煎服五帖,病除,彼遂棄藥。季冬復病,仍服前方而愈。

白話文:

熟地黃味道甘甜,但虎潛丸中加入蜂蜜後,甘味過多,容易助長濕氣、引發胃火上行,因此導致右臉牙齒疼痛。遂改用人參二錢,黃耆錢半,白朮、茯苓、虎潛丸、麥門冬各一錢,當歸八分,黃柏、知母各七分,甘草四分,煎服五劑後,病情消除,患者便停藥了。季冬時節,患者再次發病,仍服用前面提到的方劑而痊癒。

溪南吳道濟妻,年逾三十,無子。診視其脈近和,惟尺部覺洪滑耳。問得何病?曰:子宮有熱,血海不固爾。道濟曰:然。每行人道,經水則來,乃喻以丹溪大補丸,加山茱萸、白龍骨止澀之藥,以治其內,再以亂髮灰、白礬灰、黃連五倍子為末,用指點水染入陰戶,以治其外。依法治之,果愈而孕。

白話文:

吳傳芳的妻子,年過五十。患有左膝攣痛,無法著地行走,夜晚疼痛加劇,小腹也偶爾疼痛。診其脈象浮細緩弱,按之無力,尺脈尤其明顯,判斷為血氣衰弱所致。因此,使用四物湯加牛膝、紅花、黃柏、烏藥治療。連續服用十多劑後,病情好轉。

吳傳芳妻,年逾五十。病左腳膝攣痛,不能履地,夜甚於晝,小腹亦或作痛。診其脈浮細緩弱,按之無力,尺脈尤甚,病屬血衰。遂以四物湯加牛膝、紅花、黃柏、烏藥。連進十餘帖而安。

吳良鼎,形瘦而蒼,年逾二十。忽病咳嗽,咯血,兼吐黑痰,醫用參、術之劑,病愈甚。居士診之,兩手寸關浮軟,兩尺獨洪而滑,此腎虛火旺而然也。遂以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白朮、陳皮、麥門冬之類。治之月餘,尺脈稍平,腎熱亦減。依前方再加人參一錢,兼服枳朮丸加人參、山梔以助其脾,六味地黃丸加黃柏以滋其腎,半年痊愈。

白話文:

吳良鼎瘦削而臉色蒼白,年齡超過二十歲。突然患上咳嗽,咳出帶血的痰,還伴有吐黑痰的症狀。其他醫生使用人參、白術等藥材治療,但病情反而加重。

一位醫師診脈後發現,他的寸關部位脈象浮軟,尺脈卻獨自洪大而滑,這是腎虛導致火氣旺盛引起的。於是開了四物湯,並加入黃柏、知母、白朮、陳皮、麥門冬等藥材。

治療一個多月後,尺脈脈象稍平,腎熱也減輕了。按照原來的方子,再加大劑量的人參一錢,同時服用枳朮丸加入人參、山梔,以幫助脾臟的功能,再服用六味地黃丸加入黃柏,以滋養腎臟。經過半年治療,吳良鼎的病完全康復。

吳福孫之媳,年幾三十。因夫在外納寵,過於憂鬱,患咳嗽,甚則吐食嘔血,兼發熱、惡寒、自汗,醫用葛氏保和湯不效。居士診其脈,皆浮濡而弱,按之無力,晨則近駛,午後則緩。曰:此憂思傷脾病也。脾傷則氣結,而肺失所養,故咳嗽。家人曰:神醫也。遂用麥門冬、片黃芩以清肺,陳皮、香附以散郁,人參、黃耆、芍藥、甘草以安脾,歸身、阿膠以和血。服數帖,病稍寬。

白話文:

吳福孫的媳婦年約三十。因為丈夫在外面納妾,過度憂鬱,得了咳嗽,嚴重時甚至會吐出食物和嘔血,還伴隨著發熱、怕冷、出汗。之前醫生開了葛氏保和湯,但沒有效果。

這位名醫診斷了她的脈象,發現脈絡都浮而無力,按壓下去沒有力量,早上脈搏較快,下午則較緩。名醫說:「這是因為憂慮傷了脾臟所致的病。」脾臟受傷,導致氣血不通,肺部無法得到滋養,所以才會咳嗽。病人的家屬說:「神醫啊!」

於是,名醫使用了麥門冬和黃芩來清肺,陳皮和香附來疏散鬱氣,人參、黃耆、芍藥和甘草來安撫脾臟,當歸和阿膠來調和氣血。服用了幾帖藥之後,病情逐漸好轉。

後每帖漸加人參至五六錢,月餘而愈。

竦塘黃崇貴,年三十餘。病水腫,面光如胞,腹大如箕,腳腫如槌,飲食減少。居士診之,脈浮緩而濡,兩尺尤弱。曰:此得之酒色,宜補腎水。家人駭曰:水勢如此,視者不曰通利,則曰滲泄,先生乃欲補之水,不益劇耶?曰:經雲水極似土,正此病也。水極者,本病也;似土者,虛象也。

白話文:

居住在竦塘的黃崇貴,30多歲。他患有水腫,臉色發亮像囊胞,肚子大得像竹箕,腳腫脹如鼓槌,食慾減退。醫生診脈,脈象浮緩而濡濕,兩尺脈尤其虛弱。醫生說:這是因為縱慾過度所致,應該補腎水。家屬驚訝地說:水腫這麼嚴重,別的醫生不是說要利尿通便,就是說要滲濕泄水嗎?先生您竟然要補腎水,這樣不是會更嚴重嗎?醫生說:醫書上說「水極似土」,正是描述這種疾病。水極指的是病情的本質;似土指的是虛假的症狀。

今用通利滲泄而治其虛象,則下多亡陰,滲泄耗腎,是愈傷其本病而增土濕之勢矣。豈知亢則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服六味地黃丸,再以四物湯加黃柏、木通、厚朴、陳皮、參、術。煎服十餘帖,腫遂減半,三十帖痊愈。

白話文:

現在使用通利和滲泄的方法來治療虛症,這樣就會導致下焦陰液不足,滲泄耗損腎精,這無疑是加重根本病症,並加劇水濕停滯的趨勢。難道不知道「陽盛則傷,陰虛則制」的道理嗎?因此,讓病人空腹服用六味地黃丸,再服用四物湯加黃柏、木通、厚朴、陳皮、黨參、白術。煎服十幾劑後,水腫就減輕了一半,服用三十劑後完全康復。

侍御涇縣蕭君吉夫,年逾五十,患眩暈,溲澀、體倦、夢遺、心跳、通夜不寐,易感風寒,諸藥俱不中病。居士診之,脈或浮大,或小弱無常,曰:此虛之故也。丹溪云肥人氣虛,宜用參、耆,又云黑人氣實,不宜用之。果從形歟,抑從色歟?居士熟思之,色雖黑而氣虛,當從形治。

白話文:

涇縣的蕭大人,年齡超過五十歲,患有頭暈目眩、小便不暢、身體疲倦、遺精、心悸、徹夜難眠,而且容易受風寒影響。試用各種藥物都無效。居士為他診脈,發現他的脈象時而浮大,時而細弱無常,於是說:「這是氣虛造成的。」丹溪子說,肥胖的人氣虛,宜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黑色的人氣實,不宜使用這些補氣藥。究竟是根據體型還是根據膚色來判斷呢?居士仔細思考之後,認為蕭大人雖然膚色黑,但氣虛,應該根據體型來治療。

遂以參、耆為君,白朮、茯苓、木通為臣,山梔子、酸棗仁、麥門冬為佐,陳皮、神麯為使,煎服。晨吞六味地黃丸,夜服安神丸,逾年病安。

白話文:

於是將人參、肉桂用為君藥,白朮、茯苓、木通用為臣藥,山梔子、酸棗仁、麥門冬用為佐藥,陳皮、酒麴用為使藥,煎服。早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晚上服用安神丸,一年多後,病情痊癒。

休寧程勇,年三十餘。久病癇症,多發於晨盥時,或見如黃狗走前,則昏瞀仆地,手足瘛瘲,不省人事,良久乃蘇,或作痰火治而用芩連二陳湯,或作風痰治而用全蠍姜蠶壽星丸,或作痰迷心竅而用金箔鎮心丹,皆不中病。居士診之,脈皆緩弱頗弦,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

白話文:

安徽休寧人程勇,年齡三十多歲。長時間患有癲癇,多發作於早晨盥洗時,或者看到像黃狗跑過面前,就會頭昏眼花摔倒在地,手腳抽搐僵直,失去知覺,過好久才清醒。有的用治療痰火的方法,用黃芩、黃連、二陳湯。有的用治療風痰的方法,用全蠍、姜蠶、壽星丸。有的用治療痰迷心竅的方法,用金箔鎮心丹。都對症不對病。居士給他診脈,脈象都緩慢而略帶緊繃,說:這是木火剋制脾土的病症。

夫早晨陽分,而狗陽物,黃土色,胃屬陽土,虛為木火所乘矣。經云諸脈皆屬於目,故目擊異物而病作矣。理宜實胃瀉肝而火自息。《本草》云泄其肝者,緩其中。遂以參、耆、歸、朮、陳皮、神麯、茯苓、黃芩、麥門冬、荊芥穗。煎服十餘帖,病減,再服月餘而安。

白話文:

早晨屬陽,而患者(狗)的生殖器呈黃土色,說明胃屬陽土,虛弱被木火之氣侵犯了。經書上說:各種經脈都與眼睛相通,所以看到異物會使病情發作。治療應當填補胃氣,瀉下肝火,火氣自然就會消退。《本草》上說:瀉下肝火的方法是:緩和其中。因此使用參、耆、歸、朮、陳皮、神麯、茯苓、黃芩、麥門冬、荊芥穗煎服十幾劑,病情減輕,再服一個多月就痊癒了。

學士篁墩程先生,形色清癯,肌膚細白,年四十餘。患眩暈,四肢倦怠,夜寐心悸言亂,或用加減四物湯甘寒以理血,或用神聖復氣湯辛熱以理氣,又或作痰火治,或作濕熱治,俱不效。遣書請居士診之,脈皆沉細不利,心部散澀。曰:此陰脈也。脾與心必因憂思所傷,宜仿歸脾湯例加以散郁行濕之藥。

白話文:

一位名叫篁墩的學士,身型消瘦,皮膚白皙細緻,年紀四十多歲。他患有頭暈目眩、四肢疲倦無力、晚上睡覺時心悸不安、說話混亂的症狀。曾經用過加減四物湯的甘寒藥物治療血虛,又用過神聖復氣湯辛熱藥物治療氣虛,還曾當作痰火或濕熱來治療,但都沒有效果。於是寫信請居士診治,發現他的脈搏細弱不暢,心部脈象散亂澀滯。居士說:這是陰脈。可能是脾胃和心臟因為憂思過度而受傷,應該仿照歸脾湯的方子,再加一些能疏肝理氣、祛濕的藥物。

先生喜曰:真切真切。服數帖,病果向安。一夕,因懊惱忽變,急請診視。脈三五不調,或數或止,先生以為怪脈,居士曰:此促脈也,無足慮焉。曰:何如而脈變若此?曰:此必怒激其火然也。先生哂曰:子真神人耶!以淡酒調木香調氣散一匕,服之,其脈即如常。

白話文:

醫生高興地說:「你說得很準確啊!」幾帖藥服用後,病情果然好轉。一天晚上,因為生氣,病情突然加重,病人急請醫生診治。把脈後發現脈搏忽快忽慢,時有時無,醫生覺得奇怪。居士說:「這是促脈,不用擔心。」醫生問:「為什麼脈象會這樣呢?」居士說:「這肯定是生氣傷了陽氣。」醫生笑了說:「你真是個神人啊!」於是用淡酒送服了一匙木香調氣散,服下後,脈象就恢復正常了。

汊口孫以德,形肥色紫,年逾五十,頸項少陽之分,癰腫如碗。居士診之,脈浮小而滑,乃語之曰:少陽多氣少血之經,宜補。若用尋常驅熱敗毒之藥,癰潰之後難免別患。彼以為然。遂煎參、耆、歸、術膏一二斤,用茶調服無時,蓋茶能引至少陽故也。旬余,癰潰而起。

白話文:

汊口區的孫以德,身材肥胖,面色紫紅,年齡超過五十歲,頸項少陽分界處有一個像碗一樣大的癰腫。居士診脈後發現脈浮小而滑,於是告訴他說:少陽經氣多血少,應該補益。如果使用通常驅熱敗毒的藥物,癰腫潰爛後難免會引發其他疾病。孫以德同意了。於是居士煎煮了參、耆、歸、術膏一兩斤,用茶水調和後讓他隨時服用,因為茶可以引導藥力到達少陽經。十天後,癰腫潰爛並痊癒。

程貴英,形長而瘦,色白而脆,年三十餘。得奇疾,遍身淫淫循行如蟲,或從左腳腿起,漸次而上至頭,復下於右腳,自覺蟲行有聲之狀,召醫診視,多不識其為何病。居士往診,其脈浮小而濡,按之不足,兼察其形、視其色、參諸脈,知其為虛症矣。《傷寒論》云身如蟲行,汗多亡陽也。

白話文:

程貴英,身材細長瘦弱,皮膚白而乾枯,年紀三十多歲。得了怪病,全身有東西在裡面扭動爬行,就像蟲子一樣,時而從左腳小腿開始,逐漸往上爬到頭部,又從右腳向下爬,感覺蟲爬行的聲音在身體裡響起。請醫師診視,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病。居士前去診治,發現她的脈搏浮游細弱而潤滑,按壓起來脈象不足,結合她的身材、面色,以及脈象綜合判斷,得知是虛症。《傷寒論》說,身體像蟲子爬行,伴隨大量出汗,是因為陽氣衰竭導致的。

遂仿此例,而用補中益氣湯,多加參、耆,以酒炒黃柏五分佐之。服至二三十帖,遂愈。

白話文:

於是援用這個方法,使用補中益氣湯,多加人參和黃耆,並用酒炒過的黃柏五分作為輔助。服用了二十到三十帖之後,病情痊癒了。

孫杲,年二十餘。病咳嗽,嘔血、盜汗,或腸鳴作瀉,午後發熱。居士往視,其脈細數,無復倫次,因語之曰:《難經》云七傳者,逆經傳也。初因腎水涸竭,是腎病矣。腎邪傳之於心,故發熱而夜重;心邪傳之於肺,故咳嗽而汗泄;肺邪傳之於肝,故脅痛而氣壅;肝邪傳之於脾,故腸鳴而作泄;脾邪復傳於腎,而腎不能再受邪矣。今病兼此數者,死不出旬日之外矣。

白話文:

孫杲,二十多歲。得了咳嗽的病,咳血、盜汗,有時腸鳴導致腹瀉,下午發燒。醫生去看他的時候,他的脈象又細又數,沒有規律,於是跟他說:

《難經》上說,七經傳遞疾病,是因為邪氣逆經傳播。起初是腎中水液枯竭,所以是腎出了問題。腎邪傳到心,所以發熱,而且晚上加重;心邪傳到肺,所以咳嗽並且出汗;肺邪傳到肝,所以肋部疼痛,氣血瘀滯;肝邪傳到脾,所以腸鳴並且腹瀉;脾邪又傳到腎,而腎已經不能再接受邪氣了。現在你的病兼具這些症狀,恐怕活不過十天了。

果如期而逝。

野山汪盛妻,年逾四十,形色蒼紫,忽病血崩,諸醫莫治。或用涼血,或用止澀,罔效。居士察其六脈,皆沉濡而緩,按之無力。以脈論之,乃氣病,非血病也,當用甘溫之劑,健脾理胃,庶幾胃氣上騰,血行經絡,無復崩矣,遂用補中益氣湯多加參、耆,兼服參苓白朮散,崩果愈。

白話文:

野山汪先生的妻子,年齡超過四十歲,面色青紫,突然得了崩漏的毛病,許多醫生都治不好。有的用涼血藥,有的用止血藥,都沒有效果。

居士把了她的脈象,發現所有脈搏都沉緩無力。根據脈象判斷,這是氣虛的毛病,不是血病,應該用溫補的藥物,來補脾健胃,讓胃氣升騰,血液運行在經絡中,就不會再崩漏了。於是,居士用了補中益氣湯,多加了人參和黨參,同時讓她服用參苓白朮散。結果,崩漏的毛病果然痊癒了。

汪氏子,形瘦而脆,色白而嫩,年逾二十,將治裝他出。居士診視良久,乃語之曰:某時病將至矣。書寸楮遺之,蓋欲其止也,彼不以為然。後果如期病,不起。

白話文:

汪家的兒子,身材瘦弱乾癟,皮膚白嫩,年齡超過二十歲,將要準備行囊外出生活。居士仔細端詳許久,對他說:某個時候,你的病就會到來。寫了一封短柬給他,希望能留住他,但他並不在意。後來果然在預定的時間病倒,一病不起。

逢村王恕,年二十餘。因水中久立過勞,病疝痛。痛時腹中有磊塊,起落如滾浪,其痛尤甚。居士診其脈,皆弦細而緩,按之似澀,曰:此血病也。考之方書,疝有七,皆不宜下,所治多用溫散之藥,以氣言之,茲宜變法治之,乃用小承氣加桃仁下之,其痛如失。三日痛復作,比前加甚。

白話文:

逢村的王恕,年齡二十多歲。由於長時間站在水中勞累過度,得了疝氣疼痛。疼痛時,腹部有一團硬塊,起伏就像滾動的波浪,疼痛尤為劇烈。居士診脈,發現脈象都是細弱而緩慢,按下去感覺有點澀。他說:「這是血病。」他查閱醫書發現,疝氣有七種,都不適合瀉下治療,治療多用溫散藥物。從氣的觀點來看,這應該改變方法治療。於是用了小承氣湯加桃仁瀉下,疼痛就像消失了一樣。三天後,疼痛再次發作,比前一次更加嚴重。

脈之,輕則弦大,重則散澀。思之,莫得其說。問曾食何物?曰:食雞卵二枚而已。曰:已得之矣。令以指探喉中,吐出令盡,而痛解矣。

白話文:

我為他把脈,輕輕一按,脈弦而有力;用力按,脈散亂而澀滯。仔細思索,卻找不出原因。我問他吃了什麼東西,他說:只吃了兩個雞蛋而已。我說:我找到原因了。我讓他用手指探入喉嚨催吐,一直吐乾淨,疼痛就消失了。

黃豹,年逾六十。病氣喘,顧謂其子曰:願得石山先生來,吾無憾矣。其子夤夜舁至,視其脈皆縈縈如蛛絲。問曰:吉凶何如?居士久之,若有難言者。彼悟曰:吾不得濟矣。是夜書訖標書五紙付其子而逝。

白話文:

黃豹,年齡超過六十歲。得了氣喘病,對兒子說:「我希望石山先生能來,我便沒有遺憾了。」他的兒子連夜把他抬至石山先生處,石山先生查看了他的脈搏,每條都像蛛絲一樣細弱。石山先生問:「吉凶如何?」石山先生沉吟許久,像是有些話難以啟齒。黃豹頓悟,知道自己活不成了。那個晚上,他寫完標籤後,把五張紙交給兒子後就去世了。

大坑方細,形瘦,年三十餘。忽病腹痛,磊塊起落如波浪然,晝輕夜重。醫用木香沉香磨服,及服六君子湯,皆不驗。居士診其脈,浮緩弦小,重按似澀。曰:此血病也,前藥作氣治謬矣。彼謂血則有形,發時雖有塊磊,痛或則消而無跡,非氣而何?蓋不知有形者,血積也;無形者,血滯也。

白話文:

大坑姓方,身材瘦小,年紀三十多。忽然患上腹痛,肚子裡脹氣隆起起伏,像波浪一樣,白天症狀較輕,晚上較重。醫生用木香、沉香磨碎後讓他服下,又讓他服「六君子湯」,但都沒有效果。

居士為他診脈,發現脈象浮緩而弦小,重按時又有點澀。居士說:「這是血病,之前的藥物都是用來治療氣病的,方向錯了。」

之前那些醫生認為,血是有形的,即使發病時肚子裡脹起,等疼痛緩解後,脹氣也會消失,這不就是氣的緣故嗎?他們不知道有形的脹氣是血積造成的,而無形的疼痛纔是血滯造成的。

滯視積略輕耳,安得作氣論耶?若然,則前藥胡為不驗?遂用四物湯加三稜、蓬朮、乳香沒藥。服之,痛遂脫然。

白話文:

如果說耳鳴是因瘀血積聚而成,那麼輕微的耳鳴,如何能被認為是氣滯所致呢?如果是這樣,那麼為什麼前面的藥物沒有效果?於是使用四物湯,並加入三稜、蓬朮、乳香和沒藥。服用後,耳鳴症狀隨即消失。

一婦,形長色紫,妊五月矣。托居士脈之,以別男女。曰:脈右大於左。《脈訣》云左大為男,右為女,今脈右大當是女耶。彼則喜曰:我男胎矣。往歲有妊時,尊甫先生診之,亦謂右脈浮大,當是女孕,後生男。今妊又得是脈,可知為男矣。後果生男。居士曰:脈書但道其常,莫能盡其變此醫所以貴乎望、聞、問、切也。

白話文:

有一個婦女,身材瘦長,面色發紫,懷孕五個月。她找了一位醫師把脈,想確定胎兒性別。醫師說:「右手脈比左手脈強勁。」《脈訣》上說,左手脈強勁是男孩,右手脈強勁是女孩,現在右手脈強,應該是女孩吧。

那婦女高興地說:「我懷的是男孩。去年懷孕時,尊父先生給我把脈,也說右手脈浮大,應該是懷孕女孩,最後我生的是男孩。這次懷孕脈象又這樣,肯定還是男孩。」後來果然生了一個男孩。

醫師說:「脈書只記載一般的脈象,不能窮盡所有的變化。所以醫術講究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脈這些手段的綜合運用。」

九江鈔廠主事鄭君希大,瘦長而色青白,性急剛果,年三十餘,病反胃,每食入良久復出,又嚼又咽,但不吐耳。或作氣治而用丁香藿香,或作痰治而用半夏、南星,或作寒治而用姜附,藥俱罔效。居士脈之,皆緩弱稍弦。曰:非氣非痰,亦非寒也,乃肝凌脾之病。經云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白話文:

九江鈔廠的主事鄭希大,身材瘦長,面色青白,性情急躁剛強。年紀三十多歲,患有反胃,每當食物入口後不久又吐出來,有時還會咀嚼再吞下去,但不會嘔吐出來。有人認為是氣滯引起的,就用丁香、藿香治療;有人認為是痰濕引起,就用半夏、南星治療;有人認為是寒症引起,就用生薑、附子治療。這些藥物都沒有效果。居士為他把脈,脈象都緩弱而略帶弦緊。居士說:這不是氣滯、痰濕或寒症,而是肝氣侵犯脾胃的疾病。經典上說,能將脈象和麪色結合起來診斷,就能夠治癒所有疾病。

君面青性急,肝木甚也,脈緩而弱,脾土虛也。遂用四君子湯加陳皮、神麯,少佐姜炒黃連,以泄氣逆。服月餘而愈。

白話文:

你的臉色發青,性情也比較急躁,這是肝氣過盛的表現。脈搏緩慢無力,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於是,我使用四君子湯,再加上陳皮、神曲,輔以少量的薑炒黃連,用以疏肝氣。服藥一個多月後,你的病情痊癒了。

鈔廠陳庫子,其父老年患背癰。居士診視,脈洪緩而濡,癰腫如碗,皮肉不變,按之不甚痛,微發寒熱,乃語之曰:若在膊胛,經絡交錯、皮薄骨高之處,則難矣。今腫去胛骨下掌許,乃太陽經分,尚可治。遂用黃耆五錢,當歸、羌活甘草節各一錢。先令以被蓋暖,藥熱服,令微汗。

白話文:

有一個姓陳的庫房看守人,他的父親年老時長了背部癰疽。居士診視後,脈搏洪大緩和且濡濕,癰腫如碗,皮肉沒有變色,按壓也不太痛,並有輕微發冷發熱的症狀。居士對他說:如果癰疽長在肩胛骨,經絡交錯、皮薄骨高的地方,那就很難治療。但現在腫塊距離肩胛骨下方有一掌的距離,屬於太陽經的分佈區域,還有得治。於是使用黃耆五錢,當歸、羌活、甘草節各一錢。先用被子蓋好保暖,藥熱了之後服用,使他微微出汗。

寢熟腫消一暈,五服遂安。時居士舟去半日,其子駕小艇載鵝米追及,拜曰:吾父更生,故來謝耳。

居士弟樟之妻,瘦長色蒼,年三十餘。忽病狂言,披髮倮形,不知羞惡,眾皆謂為心風。或欲飲以糞清,或欲吐以痰藥。居士診其脈,浮緩而濡,乃語之曰:此必忍飢,或勞倦傷胃而然耳。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二陽者,胃與大腸也。忍飢、過勞,胃傷而火動矣,延及心脾,則心所藏之神,脾所藏之意,皆為之擾亂,失其所依歸矣,安得不狂?內傷發狂,陽明虛也,法當補之。遂用獨參湯加竹瀝,飲之而愈。

白話文:

居士弟樟的妻子,身材瘦長、面色蒼白,年齡三十多歲。她突然發病,胡言亂語、披頭散髮、衣衫不整,不知羞恥。眾人都認為她是心風。有人想用糞水給她喝,有人想用祛痰藥催吐。居士診脈後發現,她的脈搏浮、緩、濡(無力)。居士告訴大家:她一定是忍飢挨餓,或者勞累過度傷了胃才發病的。醫經上說,二陽經的病症會發於心脾。二陽經是指胃經和大腸經。忍飢挨餓、過度勞累,會損傷胃,導致陽氣上逆。陽氣上逆波及心脾,心神和脾意受擾亂,失去它們依附的依歸,怎麼能不發狂呢?內傷引發的發狂,是由於陽明經虛弱。治療方法應當是補虛。於是用獨參湯加入竹瀝,給她服用,服用後就痊癒了。

福州李俊,年三十餘。忽病渴熱昏悶,面赤倦怠。居士診之,脈皆浮緩而弱,兩尺尤甚,曰:此得之色欲,藥宜溫熱。其弟曰:先生之言誠是也,但病熱如此,復加熱藥,惑矣,居士曰:經云寒極生熱。此症是也。腎虛寒者,本病也;熱甚者,虛象也。譬之雷火,雨驟而火愈熾,日出火斯滅矣。

白話文:

福州有個姓李的男子,三十幾歲。突然發病,出現口渴、發熱、昏沉、臉色發紅、疲倦懶散的症狀。醫生診脈後,發現脈象都浮緩而虛弱,尤其兩隻腳的脈搏更甚,便說:「這是因情慾而生病,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他的弟弟說:「先生說得沒錯,但是現在病患發燒得這麼嚴重,再用熱藥治療,不是更糟糕了嗎?」醫生說:「醫書上說,寒氣到了極點就會化熱,這個病症就是這樣。腎氣虛寒是本來的病,發燒則是虛症的表現。就好像雷火一樣,大雨越下,火勢反而越旺,但只要太陽出來,火就熄滅了。」

遂以附子理中湯煎熱冷服,三帖熱渴減半,再服清暑益氣湯,十餘帖而安。

李一之,年近四十,病反食,與近鄰二人脈病頗同。居士曰:二人者,皆急於名利,惟一之心寬可治。遂以八物湯減地黃,加藿香為末,用蜜、韭汁調服而愈。二人逾年果沒。

白話文:

李一之,四十歲左右,患有反食症,和兩個鄰居的脈象病症很相似。居士說:這兩個人,都急於求取名利,只有李一之的心胸寬闊,可以治療。於是用八物湯減去地黃,加上藿香磨成粉末,用蜂蜜和韭汁調和後服用,反食症狀就痊癒了。兩年多後,那兩個人果然都去世了。

一之妻,病痢瘦弱,久伏床枕,粥食入胃,即腹痛嘔吐,必吐盡所食乃止。由是粒食不下咽者,四十餘日,醫皆危之。居士診曰:病與脈應,無慮也。不勞以藥,惟宜飼以米飲,使胃常得穀氣,白露節後,病當獲安。如期果愈。

白話文:

有個姓一的妻子,得了痢疾,身體消瘦虛弱,長期臥牀不起,粥飯一入口就腹痛嘔吐,必須把吃下的東西全部吐出來才能停止。這樣一來,她就無法進食,長達四十多天,醫生們都認為她的情況危急。居士診脈後說:「病情和脈象相符,不用擔心。」不用藥物治療,只要用米湯餵她,讓她的胃中經常有穀物氣息,白露節後,她的病情會好轉。果然像居士所說,到了時間,她的病情就痊癒了。

其侄春,年十七時,秋間病酒,視為小恙。居士診之曰:脈危矣。彼不為然,別請醫治而愈,惟遍身瘡痍。十月間,復造詣之,其侄出揖,以示病已獲安,意謂向之診視欠精也。復為診之曰:不利於春。至立春果卒。

白話文:

他的侄子小春,十七歲時,在秋天得了酒病,只把它當作小毛病。居士為他診脈後說:「脈象很危險了。」小春不相信,另請醫生診治纔好轉,但是身上留下很多瘡疤。十月間,小春又來拜訪居士,出來作揖時,表示自己的病已經好了,意思是居士上次診斷不精確。居士再次為他診脈後說:「不利於春天。」到了立春時,果然去世了。

汪世昌,形肥色紫,年逾三十。秋間病惡寒發熱,頭痛,自汗,噁心,咯痰,惡食,醫以瘧治。居士診之,脈浮濡而緩,右寸略弦,曰:非瘧也,此必過勞傷酒所致。飲以清暑益氣湯,四五服而愈。

白話文:

汪世昌,體型肥胖,臉色紫紅,年齡超過三十。秋季時,得了惡寒發熱、頭痛、自汗、噁心、咳痰、食慾不振的病,醫生診斷為瘧疾。居士為他診脈,脈象浮滑而緩慢,右手寸關部位略微顯弦象,說:不是瘧疾,應該是過度勞累,飲酒所導致的。開了清暑益氣湯給他喝,服用四五劑後痊癒。

九都許僖,形魁偉,色黑善飲,年五十餘。病衄如注,嗽喘不能伏枕,醫以四物湯加麥門冬、阿膠、桑白皮、黃柏、知母,進入愈甚。居士診之,脈大如指。《脈經》云:鼻衄失血沉細宜,設見浮大即傾危。據此,法不救,所幸者,色黑耳。脈大非熱,乃脈氣虛也。此金極似火之病,若補其肺氣之虛,則火自退矣。

白話文:

九都的許僖,身材魁梧,膚色黝黑,嗜酒,年紀五十多歲。他患有鼻血如注、咳嗽喘息不能平臥的症狀。醫生用四物湯加上麥門冬、阿膠、桑白皮、黃柏、知母等藥物治療,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居士為他診脈,發現脈搏粗大如手指。《脈經》中記載:鼻子出血失血過多時,脈象應該沉細才適宜,如果出現浮大脈象,則病情危急。根據這個脈象,藥物治療的方法無法挽回病情。幸運的是,他的膚色黝黑。脈搏粗大不是因為熱證,而是脈氣虛弱造成的。

這種情況是金氣太過類似於火症的病症。如果能補足肺氣的虛弱,則火氣自然會消退。

醫用寒涼降火之劑,是不知《素問》「亢則害,承乃制」之旨。遂用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甘草、白朮、茯苓、陳皮、神麯、麥門冬、歸身甘溫之藥進之,一帖病減,十帖病痊。後十餘年,復診之,語其子曰:越三年,壽止矣。果驗。

白話文:

使用寒涼降火的藥物,是不知道《素問》中「過度則有害,順著自然才對治」的道理。於是使用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甘草、白朮、茯苓、陳皮、神麯、麥門冬、歸身等甘溫的藥物,服了一帖後病情減輕,十帖後痊癒。後來過十幾年,再次診斷後,對他的兒子說:「再過三年,他的壽命就會結束。」結果應驗了。

一婦,長瘦色黃白,性躁急,年三十餘。常患墜胎,已七八見矣。居士診之,脈皆柔軟無力,兩尺雖浮而弱,不任尋按。曰:此因墜胎大多,氣血耗甚,胎無所滋養,故頻墜。譬如水涸而禾枯,土削而木倒也。況三月、五月正屬少陽火動之時,加以性躁而激發之,故墜多在三、五、七月也。

白話文:

一位婦女,身材瘦長,面色淡黃微白,性格急躁,年齡三十多歲。經常發生流產,已經有七八次了。居士診脈後發現,脈象都柔軟無力,兩側足陽明胃經雖然浮起,但很虛弱,稍微按壓就會消失。居士說:這是由於流產次數過多,氣血消耗嚴重,胎兒得不到滋養,因此經常流產。就好像水源枯竭而禾苗乾枯,土地被侵蝕而樹木倒塌一樣。況且三月、五月正是少陽之火旺盛的時候,加上性情急躁而刺激了胎氣,所以流產大多發生在三月、五月、七月。

宜酒客去桂加黃柏、黃芩煎服,仍用研末蜜丸服之,庶可存全。服半年,胎果固而生二子。

一婦,年逾三十,久瘧。瘧止有妊五月,忽病腹痛,泄瀉,頭痛,發渴,右脈浮滑,左側細滑。居士以四君子湯加石膏、黃芩,煎服二帖,頭痛、泄瀉雖除,又加肛門脹急,其夫欲用利藥。居士曰:耐煩二日,候胃氣稍完,然後以四物湯加酒大黃檳榔,利三四行,脹急稍寬,再服枳朮丸加黃芩、歸身,一料病去,而胎亦無損。

白話文:

有一名女子,年齡超過30歲,患有長期的瘧疾。瘧疾發作後懷孕五個月,突然出現腹痛、腹瀉、頭痛、口渴的症狀。她的右脈浮滑,左脈細滑。中醫建議使用四君子湯加入石膏和黃芩,服用兩劑後,頭痛和腹瀉得到改善。但患者又出現肛門脹痛的症狀,她的丈夫想用瀉藥治療。中醫表示:再忍耐兩天,等到胃氣稍緩和後,再用四物湯加入酒大黃和檳榔,促進排便三四次,脹痛就會有所緩解。之後再服用枳朮丸加入黃芩和歸身,一劑藥後,疾病痊癒,胎兒也安然無恙。

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無所也。其母抱之於懷,數婢護之於外,猶恐恐然不能安寢。醫者以為病心,用安神丸、鎮心丸、四物湯不效。居士診之,脈皆細弱而緩,曰:此膽病也。用溫膽湯服之而安。

白話文:

有一個十五歲的女孩,患有心悸,經常感覺好像有人在追捕她,想要躲避卻無處可逃。她的母親把她抱在懷裡,幾名婢女在外保護著她,但她依然恐懼不安,無法安睡。醫生認為是心臟疾病,用了安神丸、鎮心丸和四物湯,但都沒有效果。 居士為她診脈後發現,她的脈象細弱而緩慢,於是說:「這是膽囊疾病。」給她服用了溫膽湯,她的心悸症狀就消失了。

居士之甥汪宦,體弱色脆,常病腹痛,惡寒發熱,嘔泄倦臥,時或吐蟲,至三五日或十數日而止。或用丁沉作氣治,或用姜附作寒治,或用消克作積治,或用燥烈作痰治,罔有效者。居士診視,脈皆濡小近駛,曰:察脈觀形,乃氣虛兼鬱熱也。遂用參、耆、歸、朮、川芎、茯苓、甘草、香附、陳皮、黃芩、芍藥,服之而安。

白話文:

居士的表親汪宦體質虛弱,面色發黃,經常腹痛、怕冷發熱、嘔吐腹瀉、精神不佳,偶爾還會吐出蟲子,這樣的狀況可能持續三五天,甚至十幾天才會緩解。有人用丁香沉香治療氣虛,有人用生薑附子治療寒氣,有人用山楂神曲等藥物治療積食,還有人用燥熱的藥物治療痰濕,但都沒有效果。居士查看了汪宦的脈象,發現脈搏沉細而快速,便說:從脈象和體徵來看,汪宦的問題是氣虛加上鬱熱。於是,居士開了黨參、黃耆、當歸、白術、川芎、茯苓、甘草、香附、陳皮、黃芩、芍藥等藥,汪宦服後病情得以緩解。

或曰:諸痛不可用參、耆並酸寒之劑,今犯之何也?曰:病久屬郁,鬱則生熱。又氣屬陽,為表之衛,氣虛則表失所衛,而賊邪易入,外感激其內郁,故痛大作。今用甘溫以固表,則外邪莫襲,酸寒以清內,則鬱熱日消,病由是愈。

白話文:

有人說:各種疼痛不能使用人參、黃耆這些補藥,或是酸寒的藥劑,現在卻使用,為何如此?回答:疾病時間久了屬於鬱結,鬱結就會生熱。此外,元氣屬於陽氣,是外表的防禦,元氣虛弱則表氣失去應有的保護,邪氣容易入侵,外部刺激內部的鬱結,所以疼痛會加劇。現在使用甘溫藥物來鞏固表氣,外邪就不會侵襲,使用酸寒藥物來清熱,鬱結和熱氣就會逐漸消除,疾病由此得以痊癒。

胡本清甫,形肥色紫,年逾七十。忽病瞀昧,但其目系漸急,即閤眼昏懵如瞌睡者,頭面有所觸皆不避,少頃而蘇。問之,曰:不知也。一日或發二三次,醫作風治,病加重。居士診其脈,病發之時,脈皆結止,蘇則脈如常,但浮虛耳,曰:此虛病也。蓋病發而脈結者,血少氣劣耳。

白話文:

胡本清甫,身材肥胖,面色發紫,年齡超過七十歲。突然得了眼花昏暗的病,但只有他的眼皮越來越急切地閉合,一旦閉上眼睛就會昏昏沉沉像打瞌睡一樣,頭和臉碰到什麼東西都不會躲避,過一會兒才會清醒。詢問他的情況,他說:不知道。一天會發病兩三次,醫生用治療中風的方法來治療,病情反而加重。居士診斷了他的脈象,發病時脈搏都很緊結,清醒後脈搏就恢復正常,只是浮而無力,他說:這是虛症。因為發病時脈搏緊結,是氣血不足所致。

蘇則氣血流通,心志皆得所養,故脈又如常也。遂以大補湯去桂,加麥門冬、陳皮,補其氣血而安。

白話文:

蘇則因為氣血通暢,心志得到滋養,所以脈象恢復正常。於是用大補湯減去桂枝,加入麥門冬和陳皮,來補益氣血並安神。

三子俱邑庠生,時欲應試而懼。居士曰:三年之內,保無恙也,越此,非予所知。果驗。

石門陳奈,形短頗肥,色白近蒼,年逾二十。因祈雨過勞,遂病手足瘛瘲,如小兒發驚之狀,五日勺水不入口,語言艱澀。或作痰火治,或作風症治,皆不驗。居士視之,脈皆浮緩而濡,按之無力。曰:此因勞倦傷脾,土極似木之病也。經云:「亢則害,承乃制」是矣。夫五行自相制伏,平和之時,隱而不見,一有所負,則所勝者見矣。

白話文:

石門的陳奈,身材矮胖,皮膚偏青白,超過了20歲。因為過度操勞求雨,導致手腳抽筋,就像發驚風的小孩一樣,五天沒喝過水,講話也吃力。有些人把他當成是痰火造成的,有些人當成是風症,但都沒有效。居士查看後,發現他的脈象都浮而緩慢,按壓起來沒有力氣。居士說: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傷到了脾臟,土氣過於旺盛,類似於木氣的病症。醫經上說:「亢盛就會帶來危害,被剋制的才能制約它」,就是這麼回事。五行的相生相剋是相互的,在平衡的時候,它們隱藏起來不顯露,一旦有一方過度,那麼被剋制的那一方就會顯現出來。

今病脾土受傷,則土中之木發而為病,四肢為之瘛瘲也。蓋脾主四肢,風主動故也。若作風痰治之,必致於死,惟宜補其脾土之虛,則肝木之風自息矣。遂以參、術為君,陳皮、甘草、歸身為臣,黃柏、麥門冬為佐。經云泄其肝者,緩其中,故用白芍為使,引金泄木,以緩其中。

白話文:

現在的病情是脾胃受傷,導致脾胃中屬木的肝氣發作而致病,所以四肢出現麻木不仁的症狀。這是因為脾胃主掌四肢,而風邪主發動的緣故。如果當作風痰病來治療,必定會導致死亡,只能夠補強脾胃的虛弱,這樣肝木的風氣才會自動平息。因此,用人參和茯苓為主藥,陳皮、甘草和當歸為輔藥,黃柏和麥門冬為佐藥。經典中說,泄除肝氣的方法,就是緩和肝氣的運行,所以用白芍藥作為引經藥,引金氣泄除木氣,以緩和肝氣的運行。

一服,逾宿遂起,服至十餘帖全安。

陳校,瘦長而脆,暑月過勞,飢飲燒酒,遂病熱汗,昏懵語亂。居士視之,脈皆浮小而緩,按之虛豁。曰:此暑傷心、勞傷脾也。蓋心藏神,脾藏意,二藏被傷,宜有此症。法宜清暑以安心,益脾以寧意。遂用八物湯加麥門冬、山梔子、陳皮,煎服十餘帖而愈。

白話文:

陳校身材瘦長,體質虛弱,在炎熱的夏季過度勞累,因飢餓而飲用烈酒,於是生病出現發熱出汗、神志昏迷、言語錯亂的症狀。居士為他診察,發現脈象都很浮小而緩,按壓時感到虛浮。居士說:這是暑熱損傷了心臟,勞累損傷了脾臟造成的。因為心臟藏著神志,脾臟藏著思慮,這兩個臟器受傷,就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清解暑熱以安定心神,健脾益氣以安神定志。於是使用了八物湯,並加上了麥門冬、山梔子、陳皮等藥材,煎服了十幾劑後,病情就痊癒了。

竹園陳某,形瘦而蒼,年逾五十。居士診視其脈,皆弦澀而緩,尺脈浮而無根。曰:尺脈當沉而反浮,所主腎水有虧,其餘脈皆弦澀而緩者,弦脈屬木,澀為血少,緩脈屬脾。以脈論之,似系血液枯槁,而有肝木凌脾之病,非膈則噎也。問之,胸膈微有礙。曰:不久膈病成矣,病成非藥可濟。後果病膈而卒。

白話文:

竹園的陳姓男子,體型瘦弱,臉色蒼白,年齡超過五十歲。居士診視他的脈象,發現所有脈象都緊澀而緩慢,尺脈浮而無力。居士說:「尺脈應該沉穩有力,但現在卻浮起無力,說明主宰腎水的腎臟功能受損。其他脈象都緊澀而緩慢,緊澀脈象屬於肝木,緩慢脈象屬於脾。從脈象來看,像是氣血虧損,肝木剋制脾胃。這不是膈肌有障礙,而是噎證(食管阻塞)。詢問後得知,他胸膈間確實有些許不適。居士說:「過不久,噎證就會發作,到時服藥也無法救治。」後來,陳姓男子果然得了噎證而死亡。

陳銳,面黑形瘦,年三十餘,患鼻衄,發熱惡寒,消穀善飢,疲倦或自汗、嘔吐。居士診之,脈細且數,約有六至。曰:丹溪論瘦黑者、鼻衄者、脈數者,參、耆皆所當禁固也,然不可執為定論。《脈經》云:數脈所主,其邪為熱,其症為虛。宜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生甘草、陳皮、黃柏、白朮、歸身、生地黃、山梔子、生芍藥遞為佐使。服之果安。

白話文:

陳銳長相瘦黑,年齡三十多歲。他患有流鼻血、發熱怕冷、食量大、疲倦、有時出汗、嘔吐的症狀。居士為他診脈,脈搏細且快,一分鐘 حدود بست تا هفت بار است. 居士說:「丹溪(朱震亨)醫書記載,瘦黑、流鼻血、脈數者,都應禁服人參、黃耆,但不能一概而論。《脈經》說,脈數主熱,症狀為虛。病情應以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為基礎,再配以生甘草、陳皮、黃柏、白朮、當歸、生地黃、山梔子、生芍藥等藥材為輔助。」服用後,陳銳的病情果然好轉。

南畿提學黃公,年四十餘。溲精久之,神不守舍,夢亂心跳。用清心蓮子飲無效,又取袖珍方,治小便出髓條藥服之,又服小菟絲子丸,又服四物湯加黃柏,俱無效。居士診視,一日之間,其脈或浮濡而駛,或沉弱而緩。曰:脈之不常,虛之故也。語曰無而為有,虛而為盈,難乎有恆,此之謂乎。

白話文:

在南畿擔任提學的黃先生,四十多歲。小便異常已有一段時日,精神恍惚,夢中驚悸心跳。他服用了清心蓮子飲,沒有效果。又依照袖珍方,服用了治療小便中帶血的藥方,還服用了小菟絲子丸和四物湯加黃柏的藥方,但都無效。一位醫生為他診脈,發現一天之內,他的脈象時而浮游快速,時而沉弱遲緩。醫生說:「脈象不穩,是虛弱的緣故。有句古語說:『從無到有,從虛到滿,難以持續穩定,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其症初因腎水有虧,以致心火亢極乘金,木寡於畏而侮其脾,此心、脾、腎三經之病也。理以補脾為主,兼之滋腎養心,病可痊也。方用人參為君,白朮、茯神、麥門冬、酸棗仁、山梔子、生甘草為佐,蓮肉、山楂、黃柏、陳皮為使,其他牡蠣、龍骨、川芎、白芍、熟芐之類,隨其變症而出入之。且曰:必待人參加至五錢病脫。

白話文:

現代

這種疾病最初是由於腎水虧虛,導致心火過度旺盛,剋制肺金,木氣(肝氣)不受抑制而侵犯脾臟,導致心、脾、腎三條經絡出現問題。

治療以補益脾臟為主,同時滋養腎臟和安神養心,疾病就可以痊癒。

方劑中使用人參作為君藥,白朮、茯苓、麥冬、酸棗仁、山梔子、生甘草作為佐藥,蓮肉、山楂、黃柏、陳皮作為使藥。

其他如牡蠣、龍骨、川芎、白芍、熟地等藥物,可以根據病情的變化進行加減。

此外,必須保證人參的使用量達到五錢,纔能有效緩解病情。

公聞言,疑信相半。服二十餘日,人參每服用至三錢,溲精覺減半矣。又月餘,人參加至五錢病全減。公大喜曰:初謂人參加至五錢,病脫,果然。醫豈神乎!凡此皆活法,非定方也。其妙如此,殆非心通造物而執其死生之柄者歟!

白話文:

那位官員聽了醫師的話,半信半疑。服用了二十多天,每次服用人參三錢,尿液精華果然減少一半。又過了月餘,人參加到五錢,病情完全消除。官員大喜,說:「當初說人參服用到五錢,病情就能痊癒,果真如此。醫師難道是神仙嗎!」凡此種種都是靈活變通的方法,並非固定不變的方劑。它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此,難道不是心靈通達造物者,掌握了生死大權的人嗎!

居士所著有《重集脈訣刊誤》二卷,《內經補註》若干卷,《本草會編》若干卷,惠及後學,尤為不淺,然非通儒者,敢望其門牆也哉!

白話文:

居士撰寫的《重集脈訣刊誤》兩卷、《內經補註》若干卷、《本草會編》若干卷,對後世學者幫助很大,但一般人恐怕難以窺其堂奧!

論曰:醫之用藥,如將之用兵,苟非其人,則殺傷眾矣,悲夫!昔鄧禹常嘆曰:吾統百萬之眾,未嘗妄殺一人,後世必有興者。居士不惟不誤殺而已,且能起病之垂死者,無慮數千百人,其子孫又當何如?雖然,居士有道者,豈為是而為之者耶?

白話文:

上傳借觀者眾,因不能應,故共與梓之。

嘉靖二年四月望日門人周臣、許忠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