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雍

《仲景傷寒補亡論》~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可下四十八條

仲景曰。大法秋宜下。

又曰。凡服下藥。宜用湯。勝丸散。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又曰。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湯。龐氏云。發熱不惡寒。汗多。

白話文:

另外說,陽明病變,發燒、出汗多的人,應立即瀉下。宜用大柴胡湯。龐安常說,發燒不畏寒、出汗多,這時宜用大柴胡湯。

又曰。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又曰。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龐氏曰。陽明土。其脈大。少陽木。其脈弦。若合病。土被木賊。加之以利。則胃已困矣。若脈不弦。為土不負。弦者為土負。必死。雍曰。此合病一證下至名為負也而終。按本論原誤錄。宿食一證相連。

白話文:

又有說,陽明與少陽合病,必定會腹瀉,脈象如果沒有異常就是順的,脈象異常就是錯亂的。互相剋制,就叫做「負」。龐氏說,陽明主土,脈象洪大,少陽主木,脈象細長。如果合病,木剋土,再加上腹瀉,那麼腸胃就已經衰竭了。如果脈象不細長,就是土不負木,細長就是土負木,必定會死亡。雍氏說,這個合病證候,只記載到「下至名為負」,就結束了。根據本論原有的誤錄,跟宿食病證連在一起。

非也。脈經以宿食別作一證。為當。蓋脈滑數。有宿食。故仲景可用承氣湯。若胃為木克。困而下利。安有用承氣之理。今依脈經。離而為二。宿食證。依仲景用承氣湯。惟合病下利。闕治法。今以負為不治。不負。宜理中丸。厥者。宜四逆湯。仍瀉邱虛、陽陵泉。補三里穴。

白話文:

錯了。脈經以宿食單獨列為一個病證。這是正確的。因為脈搏滑數,代表有宿食。所以仲景可以使用承氣湯。如果胃被木氣約束,導致腹瀉,哪裡還用得著承氣湯呢?現在依據脈經,將宿食證從腹瀉證分離開來,兩者分別治療。宿食證依據仲景的療法,用承氣湯。至於合病腹瀉證,卻沒有治療方法。現在以「負」代表不治療,不「負」代表適宜使用理中丸。厥證,適宜使用四逆湯,同時瀉邱虛、陽陵泉穴位,補三里穴位。

龐朱二氏依舊本合為一證。疑其非。大抵讀仲景論。仍須以脈經參校之。

又曰。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大承氣湯。余見少陰本證。更詳之。

白話文:

又說:少陰病,大便瀉出清澈的水,顏色純青,心下必定疼痛,口乾澀的人,可以瀉下。適合使用大柴胡湯和大承氣湯。我見到少陰病的根本證候,再仔細說明。

又曰。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龐氏曰。凡脈沉細數。為熱在裡。又兼腹滿咽乾。或口燥舌乾而渴者。或六七日不大便。小便自如。或目中瞳子不明。無外證者。或汗後脈沉實者。或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或連發汗不惡寒者。或已經下。其脈浮沉按之有力者。皆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又說,如果是下痢,三部脈搏都平穩,按壓心下堅硬的,應當及時攻下,可以使用大承氣湯。龐氏說:凡是脈搏沉細而數,這是體內有熱的表現,又兼有腹部飽脹、咽喉乾燥,或口乾舌燥而口渴的。或者五六天不大便,小便卻很順暢。或者目光渙散。也沒有其他病症的,有時流汗之後脈搏沉實的,或者下痢後,三部脈搏都平穩的,按壓心下堅硬的,或者接連發汗卻不畏寒的,或者已經腹瀉了,但脈搏浮沉,按壓有力的人,都宜用大承氣湯。

又曰。下利。脈浮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雍曰。常氏疑本論之誤。故欲以葛根黃芩治下利。殊不思仲景以承氣下宿食。而合病下利。原無治法也。葛根黃芩湯。以太陽表未解。誤下之利不止者。既有協熱下利之表證未退。故可用。今合病下利。胃氣傷困。只當救胃。宜用溫藥。故雍以四逆理中補其法。胃氣已負。而又加以寒藥。

白話文:

雍說,常氏懷疑《傷寒論》有誤,所以想用葛根黃芩湯來治療下痢。卻沒有想到仲景用承氣湯來瀉去積滯的宿食,並與合病下痢結合在一起。原本並沒有治法。葛根黃芩湯可以治療太陽表證未解,誤下後腸胃不利不止的情況,因為同時還有協熱下痢的表證沒有消除,所以可以用。現在合病下痢,胃氣受傷睏乏,只應該治療胃部,宜用溫熱藥物。所以雍用四逆理中湯來補充這個方法。胃氣已經虛弱,卻又加上寒涼藥物。

則胃谷絕矣。仲景於此一證。特論脈負不負。蓋欲後人當思陽阻少陽土木克賊之理而治之。可謂盡善矣。以是知合併病之論。雖二陽俱受病。邪氣俱當去。又須審二經五行之氣。毋令相剋賊。抑強扶衰以致和氣。不使復生一秦。助桀為虐也。如是則胡越可同舟而共濟矣。此證和二經。

白話文:

這樣,胃中的穀物就無法運化了。張仲景對此一種證候,特別強調脈象的順逆。這是希望後人認真思考陽氣被阻塞,少陽經的土氣克侮賊害中氣的道理,以此來進行治療。可以說是很完善了。由此可以知道,合併病的理論,雖然陰陽兩經同時受到病邪的侵犯,病邪都應該去除,但是還必須審察兩經五行之氣的生剋關係,不要讓它們互相剋制和損害。要抑制強盛扶助衰弱,使兩經的氣血陰陽達到和諧狀態,不讓再出現一方強盛、一方衰弱的情況,從而助長邪氣的侵害。這樣,兩經之間就能夠和睦相處,互相救助了。這種證候就是調和兩經之間的關係。

退邪氣。與人事不少異。非天下至精。孰能與於此。然生胃氣。制少陽木。亦用金石藥。嘗見名醫治少陰自汗。自利不止。用金液丹取大效。既非古藥。不敢以為然。必不得已而用。亦須七煉九煉火力重者用之。其一煉火力輕者。復可下宿食。以虛人老人。不敢用承氣也。仲景問曰。

白話文:

驅散邪氣。與人世間的事理並沒有多少不同。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誰能做到這一點。然而,生髮胃氣,制約少陽之木,也使用金石藥。曾經見過名醫治療少陰自汗、自利不止的病人,使用金液丹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既然不是古方,我不敢因此就認為它是對的。不得已使用時,也一定要用經過七煉九煉、火力重的藥物。至於經過一煉、火力輕的藥物,則可以再用來治療宿食。由於虛弱的人和老人不敢使用承氣。仲景問道。

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又曰。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又曰。下利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又曰。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大柴胡湯。

又曰。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又曰。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柴胡湯、大承氣湯。雍曰。減不足言者。言不甚減也。論言太陽發汗不徹。不足言。與此同意。俗語所謂不濟事者是也。

白話文:

又說,腹脹滿無法減輕。減輕得不夠,不足以言少。當處置此病,宜用大柴胡湯,大承氣湯治療。雍氏說,減輕得不夠,是說沒有顯著減輕。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太陰病發汗不透徹,不足以言少。與此處意思相同。俗話說的不濟事就是這個意思。

又曰。傷寒後脈沉。沉者。內實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湯。雍曰。須沉數有力。可下之。雖沉而微弱遲。皆不可下也。

白話文:

又說:傷寒病後脈搏沈沉的,是內部實證,應該用下法治療,可用大柴胡湯。雍說:必須是脈搏沈沉,同時有力,才能用下法治療。如果脈搏沈沉,但微弱遲緩,都不可用下法治療。

又曰。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大柴胡湯。

白話文:

另外還說,傷寒病經過六七天,眼睛模糊不清,視力不好,沒有表證或裡證,大便困難,身體微微發熱的。這是實症,應儘快用瀉下法治療。適宜用大承氣湯、大柴胡湯。

又曰。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者。下之而解。宜大柴胡湯。(一法用調胃承氣湯)脈經云。但陰微者。先下之而解。(龐作陰實)雍曰。文當從脈經及龐氏。當作但陰脈微而尺脈實者。先下之而解。

白話文:

又說太陽病症狀沒有解除,脈搏的陰脈和陽脈都停止了跳動。這時病人必然會先發抖,出汗後症狀就會解除。如果只有陰脈微弱(也有版本寫成尺脈有力),就要用下法治療,使症狀解除。適合服用大柴胡湯。(另一種方法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脈經》中說,只有陰脈微弱的,先用下法治療就可以解除症狀。(龐安時改成陰脈有力)雍氏說:文字應該根據《脈經》和龐氏的說法,改成:只有陰脈微弱而尺脈有力的,先用下法治療就可以解除症狀。

又曰。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又曰。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龐氏云。宜大陷胸丸

又曰。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又曰。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宜下之以抵當湯

白話文:

又有醫書記載。太陽病到了六七天時,表證仍然存在。脈搏微弱而沉細。反而沒有見胸滿腹脹。如果病人發狂,是因為熱在少腹。少腹部位應該感覺堅硬、飽滿。如果小便自己順利排出,下血後就可以治癒。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陽經絡瘀熱在裡面的緣故。應該使用抵當湯來下行排便。

又曰。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滿。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屬抵當湯。

白話文:

又說,太陽病,全身發黃,脈沉而結,小腹硬滿,小便不通暢的,是沒有血的緣故。如果小便通暢,可是神志發狂的,是血證的緣故。應服抵當湯。

又曰。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

白話文:

又說。傷寒有發熱。少腹滿脹。應該小便不通暢的。如果是有人小便通暢的。那是因為他體內有血的緣故。需要用通便的藥物進行治療。適合使用抵當丸這個藥方。

又曰。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以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下之以茵陳蒿湯。雍曰。先服茵陳五苓散。黃退則不須更下。

白話文:

另外說,陽明病,發燒出汗的,這是熱邪外越,不能發黃。但是頭部出汗,身上沒有汗,汗出只到脖子,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是因為瘀熱在體內,身體一定會發黃。應該用茵陳蒿湯來瀉下。雍說,先服用茵陳五苓散,黃疸消退就不需要再瀉下了。

又曰。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

白話文:

又說,陽明病證的人,容易忘記事情的,必定有積蓄的血瘀。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本來就已經有長久積聚的血瘀了,所以才導致人容易忘記事情。大便雖然堅硬,卻容易排出,顏色必定是黑的。適合用抵當湯來治療。

又曰。汗出而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柴胡湯、大承氣湯。

白話文:

另外一種情況是,病人出汗且說胡話,這是因為胃中堆積了燥屎引起風擾,此時應該先讓病人的經絡通暢後再進行瀉下。如果過早瀉下,會導致語言更加錯亂,這是因為表虛裡實所致。此時可以投予大柴胡湯、大承氣湯來治療。

又曰。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大承氣湯。

又曰。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屬大承氣證。

又曰。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屬小承氣湯。初一服。譫語止。若更衣者。停後服。不爾。盡與之。

白話文:

又說,腹瀉且胡言亂語的,是體內有燥屎。這類病症,用「小承氣湯」,第一劑服用後,胡言亂語的症狀就能停止。如果症狀又復發而導致患者脫水,就要停止服藥,否則,服用藥量至腸道完全清空即可。

又曰。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此未成硬也。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攻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又說,生病二至三日後,脈搏虛弱,沒有太陽證的柴胡證狀,煩躁、心下堅硬,到了四至五日以後,即使能吃飯,也給予小承氣湯少量輕緩的治療,讓病情稍微安穩。到了六日,服用承氣湯一升。假如大便不通暢的話;到了六至七日,小便量減少的人,雖然不能進食,但前面堅硬,後面一定會溏泄。這種情形尚未形成硬實的脈象,攻下肯定會溏泄。一定要等到小便通暢,大便確實硬實了,纔可以攻下。宜用大承氣湯。

又曰。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屬十棗湯

白話文:

此外還說,太陽中風,腹瀉、嘔吐、惡心,表證解除,這時纔可以攻裡。病人常常出汗,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疼痛,滿痛牽引到脅下,乾嘔、氣喘,出汗,不畏寒。這是表解,裡證還沒有調和,應歸屬於十棗湯證。

又曰。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龐云。不惡寒。為外解。

白話文:

另外還說,太陽病不解,熱氣積聚在膀胱裏,那個人就像瘋了一樣,出血了就好了。如果身體外部的疾病還沒有解除,就還不能攻打它,應該先解除身體外表的疾病。身體外表的疾病已經解除,但是小腹急結的人,纔可以攻打。應該服用大黃、厚朴、川芎、枳實、甘草組成的承氣湯。龐醫生說,不再怕冷了,是因為身體外表的疾病已經解除了。

又曰。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屬茵陳蒿湯。

又曰。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利者。屬大柴胡湯。

又曰。傷寒十餘目。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屬大柴胡湯。

又曰。但結胸。無大熱者。以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屬大陷胸湯

又曰。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屬大陷胸湯

白話文:

再說了,患上傷寒六七天後,胸中鬱結燥熱,脈搏沉穩而急迫,心口疼痛,按上去堅硬如石頭。這屬於大陷胸湯的證候。

又曰。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屬小承氣湯。

又曰。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屬調胃承氣湯。

又曰。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大泄下。

白話文:

又說。陽明病証,脈搏遲緩。雖然出汗。不畏寒的。這個人身體一定沉重。呼吸短促。腹滿而喘。有潮熱發作的。這表示外在病症快要解除了。可以攻治裡面的病証。手足汗出而濕潤的。這是大便已經變硬了。以大承氣湯作為主藥。如果汗出很多、微熱惡寒的。外在病証尚未解除,熱度沒有潮熱的現象。還不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如果腹部脹滿不通的。服用小承氣湯來稍微調和胃氣。不要使大便泄瀉。

又曰。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

白話文:

另外有一種情況,陽明熱病,發燒,大便微微硬的,可以給予大承氣湯。大便不硬的,不能給予大承氣湯。如果連續六七天沒有大便,擔心有燥屎。要了解有無燥屎的方法,就是給予少量的小承氣湯。湯藥服下後,很快放屁的,表示有燥屎,此時纔可以攻下燥屎。如果服藥後沒有放屁,表示只是大便頭端硬,後面就會溏瀉,不能攻下燥屎。攻下燥屎,一定會脹滿不能吃東西。想喝水的話,喝水就會嘔吐。之後發燒的,

大便必復硬而少也。宜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之。雍曰。不轉失氣者。勿服藥。待一晝夜。熱氣不發泄。定成硬屎。然後可攻。

白話文:

大便一定又變硬、又變少了。適合用小承氣湯來疏通它。不轉動、失去氣機的。慎重不可攻下它。雍說:不轉動、失去氣機的。不要服藥。等一天一夜。熱氣不發散出來。一定形成硬屎。然後可以攻下它。

又曰。陽明病。譫語發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失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失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常氏云。可人參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另一種情況是,陽明病,患者說胡話、發熱,脈搏滑而快,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服藥後,腹中發生劇烈腹瀉,如果腹瀉不止,再服一劑。如果不腹瀉,就不要再服。如果第二天仍然不大便,脈搏又變得微弱而澀,這是因為體內虛弱,很難治療,不能再服用承氣湯。常氏說,可以用人參、黃耆、建中湯治療。

又曰。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又曰。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大承氣湯。

又曰。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屬大承氣湯。

龐氏曰。脈朝夕快者。實癖也。可下之。朝平夕快者。非癖也。不可下。快。謂數脈六七至者也。若脈數一息八九至。切不可下。若下之。則煩躁下利不止而死。脈數與皮毛相得。亦不可下也。雖數。為虛客熱。

白話文:

龐安常說:「脈搏一整天都很快,這是實證,可以下瀉。早上平穩,晚上快,這不是實證,不適合下瀉。快,指的是每分鐘脈搏跳動六七下。脈搏每分鐘跳動八九次的話,一定不可以下瀉。如果下瀉,就會煩躁,腹瀉不止,最後死掉。脈搏跳動的次數與皮毛相適應,也不可以下瀉。雖然脈搏跳動的快,是虛證或外感熱。

又曰。合下不下。令人腹脹滿。通身浮腫而死。雍曰。凡汗下。皆不宜太過。故汗下後。易將理。若汗下太過。則病人虛。難將理。易勞復。凡用大承氣。亦宜消息。用調胃承氣代之。蓋仲景自有承氣之戒故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服用了大承氣湯後,大便仍然未解,就會導致腹脹滿,全身浮腫,最終死亡。雍說:所有發汗、攻下的藥物,都不宜使用過量。因此,在發汗、攻下之後,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如果發汗、攻下太過,那麼病人就會虛弱,難以調理,容易勞累復發。凡是用大承氣湯,也應該辨證論治,酌情加減,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代之。這大概是仲景自己對承氣湯的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