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0)

1. 西江月

大便不通症候,有虛有實不同,虛為津液少流通,腸澀不能傳送。內服通幽湯劑,外法貼導疏通,若是熱症腹中疼,屎燥三黃可用。

白話文:

大便不通症狀不同:

  • **虛證:**津液不足,腸道乾燥難以傳送;可內服通幽湯劑,外用導貼疏通。
  • **實證:**熱症導致腹痛,糞便乾燥發黃;可以使用三黃瀉心湯。

若是傷食症候,腹中必作痛疼,面黃便秘實難禁,藥用九轉靈應。大便若是下血,大腸積熱之因,連槐殼柏榆榔荊,脫肛蝟皮加增。

白話文:

如果出現了飲食積滯的症狀,那麼肚子裡一定會疼痛,面色發黃,大便乾硬便祕難解,可以使用九轉靈應丹治療。

如果大便帶血,那麼是因大腸積熱所致,可以使用連續、炒黃柏、炒白皮、炒烏梅、炒五倍子、炒刺葵果和炒馬骨,再加點香葧和狗皮治療。

糞後時常出血,地榆丸子高強,防風枳殼與生黃、地榆當歸為上。烏梅甘草訶子黃連荊芥同行,伏龍槐花白朮當,米醋為丸吞放。

白話文:

拉屎後常常流血,用地榆丸子最有效,配合防風、枳殼、生黃、地榆、當歸。再加入烏梅、甘草、訶子、黃連、荊芥,加上伏龍槐花、白朮,用米醋當作藥引,捏成丸子吞服。

小便不通症治,陰閉陽閉須知,陰為風冷入乘虛,五苓木香加入,又加靈砂為末,空心鹽湯吞之,外用鹽炒熨其臍,熱氣流通罔滯。

白話文:

治療小便不通症的方法,要注意陰氣與陽氣的閉塞問題。陰閉是由風寒乘虛侵入引起,可加入五苓散、木香,再加一些靈砂研成細末,用鹽湯空腹服用。另外,可以用鹽炒熱敷肚臍,使熱氣流通,解除梗阻。

陽閉暴熱所逼,其症唇赤面紅,便如點滴血鮮流,五苓車前加用。或用煎紅散子,重者八正木通,外用熨臍法即通,活幼之功可頌。

白話文:

陽氣閉塞、熱邪逼迫:症狀包括嘴脣鮮紅,面部潮紅,小便如點滴鮮血般流出。

治療:使用五苓散加車前子。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患者:使用煎紅散子。

如果症狀更加嚴重:使用八正散加木通。

輔助治療:外用熨臍法。

以上方法可以使小便通暢,對於救治小兒陽閉暴熱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又有濕痰下墜,其兒體胖身肥,喉中有痰面微紅,小便落地停注。其形渾如米泔,此症不要胡為,二陳湯內增蒼朮,木通升麻加入。

白話文:

再出現濕痰下流的症狀,患者體態肥胖,喉中有痰,臉色微紅,小便滴落地面後會停滯不流動。小便的外觀渾濁如米湯一樣。對於這種症狀,不要隨便治療,在二陳湯中加入蒼朮、木通、升麻。

初出有微紅色,良久澄白如泔,此由乳食損脾元,清濁不分症現。治用分清飲子,或用胃苓湯丸,補脾化滯法為先,脾實方除此患。

白話文:

剛剛出現時有些微紅色,過了一段時間就會變得澄白如泔水,這是因為乳食損傷脾胃元氣,使得清濁不分而出現的症狀。治療應當使用分清飲子,或使用胃苓湯丸,以補脾化滯為主要方法,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後,這種疾病自然就會消失。

凡治小便不通,涼藥不可多施,若用田螺貼其臍,逼寒入腹難出。宜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相隨,再加車前與滑石,升麻芩通併入。

白話文:

對於治療小便不通的情形,不宜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若使用田螺敷在肚臍上,會導致寒氣侵入腹中而難以排出。建議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溫補藥物,並加入車前子、滑石、升麻、黃芩等有利尿通淋的中藥材。

大小二便俱閉,此症果是凶危,先通大便最為宜,小便自然通利。藥用九轉靈應,車前煎水調之,此般治法實為奇,醫者銘心牢記。

白話文:

大小便都不通,這病症確實很危險,先讓大便通暢是最有用的方法,小便自然也會通暢。用藥九轉靈應,用車前草煎水調和,這樣的治療方法確實神奇,醫生要牢牢記住。

大小二便下血,心肺積熱相攻,三黃解毒有神功,黃連黃芩相共。黃柏花生地,大黃甘草木通,當歸只可用其身,白水煎湯相送。

白話文:

大便和小便帶血,是因為心臟和肺臟的火熱互相攻擊所致。三黃湯有解毒功效,其中包含黃連、黃芩。黃柏、紅花、生地黃、大黃、甘草、木通。使用當歸時,只取當歸的根莖。用清水煎湯服用。

2. 頭項門

小兒之頭,四時要涼,但見頭熱,即有病生,可預服抱龍丸

小兒頭囟腫大,青筋顯露者,此臍熱也,瀉青丸主之。頭囟腫起者,此因熱在內,其氣上衝,故而腫起。宜退熱疏風,瀉青丸、抱龍丸主之。

白話文:

小孩子的頭頂囟門腫脹,青筋明顯,這是肚臍發熱引起的,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頭頂囟門腫起,這是因為身體內有熱,熱氣上沖導致腫脹。應該讓熱散去,疏通風氣,可以使用瀉青丸、抱龍丸來治療。

小兒無病,忽項軟者,此肝熱有風也,瀉青丸主之。

囟門下陷者,此因久病,臟腑虛弱,氣不上行,故下陷如坑,參苓白朮丸主之。已成疳者,集聖丸主之。

白話文:

如果囟門凹陷,這是因為長期患病,臟腑虛弱,氣血無法上行,所以囟門會像坑洞一樣凹陷下去。這種情況適用參苓白朮丸治療。如果已經形成疳病,則適用集聖丸治療。

囟門開而不合者,此腎氣有虧,名曰解顱,乃惡病也。宜內服地黃丸,外用封囟法。

白話文:

囟門一直張開合不起來,這是腎氣不足造成的,稱為解顱,是一種兇險的病症。應服用地黃丸治療,並用封囟法外敷囟門。

久病之後,其頸軟者,此天柱骨倒,乃危症也。當大補氣血,八物湯主之,以殭蠶末調服。

白話文:

長期生病後,脖子軟弱無力,這是天柱骨塌陷的徵兆,是一種危急的病症。此時應大力補氣血,以八物湯為主,加入殭蠶粉末服用。

小兒生下便頸軟者,此胎氣不足,地黃丸主之。

封囟法

用大南星微炮為末,米醋調塗絹帛上,烘熱貼之,以合為度。

3. 目病門

黑珠屬肝,白珠屬肺,瞳仁屬腎,兩角屬心,兩胞屬脾。

目內赤者,心經積熱上攻,導赤散黃連防風。(方見驚風門。)

白話文:

眼睛內部發紅,多因心熱上沖所致,宜用導赤散加減黃連、防風治療。(具體方劑請參閱驚風章節。)

祖傳治小兒目赤者,以涼驚丸菊花煎湯下。

白話文:

我們祖傳治療小孩子眼睛發紅的方法,是用涼驚丸搭配菊花煎煮的湯服用。

目內黃者,脾熱也,瀉黃散主之。目胞腫者,同治。

目連眨者,肝有風也。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風。目屬肝,風入目,上下左右如風吹,兒不能任,故連眨也。用瀉青丸主之。(方見驚風門。)

白話文:

眨眼不停的現象,表示肝臟有風。不論是新發或久發的疾病,都可能引發肝風。眼睛屬於肝臟,風進入眼睛後,會導致上下左右的視線晃動,像被風吹一樣,小孩子無法承受,所以會連續眨眼。使用瀉青丸來治療。(具體藥方請參閱驚風門。)

目直視者,肝有熱也。熱入於目,障其筋脈,目之兩角俱系,不能轉視,故目直也。俱用瀉青丸主之。

凡小兒初生,其目閉者,此胎熱也。內連服生地黃湯,外用膽草煎水洗目上,一日七次,恐緩則損目。

白話文:

對於初生兒來說,如果眼睛閉著,這是胎熱所致。內服生地黃湯,外用生地草煎水洗眼睛,每天洗七次,否則如果洗得不夠頻繁,會損傷眼睛。

小兒生下,眼胞赤爛者,此因生時洗拭不淨,以致穢汙漬兩角中,故兩胞赤爛,至長不瘥。真金散主之。

白話文:

新生兒眼皮紅爛,這是因為出生時清洗不乾淨,導致污垢堆積在眼角,所以兩個眼皮紅爛。等到長大也不會癒合。可以使用真金散來治療。

小兒久嗽,其目兩眶紫黑,如物傷損,白珠紅赤如血,謂之血眼。內服玉液丸,外用貼法。

白話文:

小兒長期咳嗽,眼睛周圍的眼眶呈現暗紫黑色,像被東西傷到了一樣,眼白發紅充血,猶如鮮血,這種情況稱為「血眼」。治療方法是內服「玉液丸」,外用特定貼敷方法。

小兒生下日久之後,目不見物者,謂之雀目,此肝虛也。用地黃丸治之,以豬羊肝吞壓。

白話文:

孩子出生後過了很長時間,眼睛看不到東西,叫做雀目,這是因為肝氣不足所致。使用地黃丸治療,可以把豬肝或羊肝搗碎吞下壓制病情。

小兒痘疹之後,目內有膜者,以穀精散主之。

小兒熱病,其目羞明喜暗者,此風熱也。宜解風熱,以清陽散火湯主之。

白話文:

當小兒患有發熱的疾病時,如果出現眼睛怕光喜陰的特徵,這表示是風熱導致的發燒。治療時,應當疏散風熱,使用清陽散火湯方劑。

小兒吐瀉後,目有白膜,閉不能開,及無精光者,難治。

黃散

香葉(七分),山梔仁(一錢),石膏(五分),甘草(七分半),防風(二錢)

白話文:

藿香葉(35克),山梔仁(6克),石膏(25克),甘草(37.5克),防風(10克)

上銼細,用蜜拌炒,但微炒為末,水煎溫服。

真金散

黃連,黃柏當歸赤芍(各二錢),杏仁(去皮尖,五錢)

白話文:

  • 黃連:2 錢

  • 黃柏:2 錢

  • 當歸:2 錢

  • 赤芍:2 錢

  • 杏仁(去皮尖):5 錢

上銼細,用乳汁浸一宿,曬乾為末,生地黃汁調一字,頻頻點眼,以新帛蘸荊芥湯洗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乳汁浸泡一晚,然後曬乾研成細末。用生地黃汁調成藥膏狀,頻繁點眼。用乾淨的布蘸取荊芥湯洗眼。

生地黃,赤芍,川芎,當歸,甘草,天花粉

白話文:

生生地黃、紅芍藥、川芎、當歸、甘草、天花粉

各等分為末,每少許,燈心湯調服。

貼藥

用生地黃、黑豆,濕研成膏,貼目上,其血自散。如血淚既出,腫黑自消,甚妙。

白話文:

用生地黃和黑豆搗碎成糊狀,敷在眼睛上,血會自動散開。如果血淚已經流出,腫脹和發黑的情況也會自動消除,效果非常好。

穀精草散

穀精草(一兩),蟬蛻(去翅足,三錢),密蒙花(五錢),白蒺藜(炒去刺,三錢)

白話文:

穀精草(60 克),蟬蛻(去除翅膀和腳,15 克),密蒙花(30 克),白蒺藜(炒熟後去除刺,15 克)

共為末,每用一錢,取雄豬肝一兩,竹刀剖開,擦藥於內,以草束定,水煮肝熟,令兒食肝飲湯。

白話文:

清陽散火湯

黃芩荊芥穗,川芎,防風,薄荷葉,甘草,連翹,山梔仁,當歸,石膏,羌活

* 黃芩:清熱退火

* 荊芥穗:疏散風寒

* 川芎:活血化瘀

* 防風:祛風解表

* 薄荷葉:清熱解暑

* 甘草:調和藥性

* 連翹:清熱解毒

* 山梔仁:清熱降火

* 當歸:補血活血

* 石膏:清熱瀉火

* 羌活:祛風濕

水煎溫服。

小兒驚風,目斜視而不轉睛者,灸風池穴,目左斜,灸右穴;右斜,灸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