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湯

WU 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2%
脾經 11%
肺經 8%
腎經 5%
心經 5%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虎湯」,主要成分為全蠍、白僵蠶、穿山甲、蜈蚣、斑蝥、糯米、大黃,主治功效為瘡毒感染,初起時只有一點,腫得硬硬且疼痛。

穿山甲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糯米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蜈蚣主入肝腎經,既平肝熄風,又能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五虎湯」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如下:

  •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穿山甲: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 蜈蚣: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

  • 斑蝥: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

  • 糯米: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此方藥性辛、溫、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止痙、消腫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瘡毒感染,初起時只有一點,腫得硬硬且疼痛。

傳統服藥法


紫蘇1撮,生薑1撮,烏梅1撮,蔥頭1撮。
水2碗,煎至1碗。先用砂糖半鐘,放碗內沖服之。即益被悶汗出愈。在病1-2日用。

方劑組成解釋


五虎湯由全蠍、白僵蠶、穿山甲、蜈蚣、斑蝥、糯米、大黃組成。全蠍、白僵蠶、穿山甲、蜈蚣、斑蝥均具有毒性,但在五虎湯中配伍使用,可以發揮良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糯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以緩解五虎湯的毒性。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以促進毒素的排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虎湯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虎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幼兒痿證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舌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淋巴腺炎咳嗽腹瀉怕冷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五虎湯, 出處:《證治匯補》卷五。 組成: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細辛、生薑。 主治:痰哮。

五虎湯, 出處:《同夀錄》卷二。 組成:紫蘇1撮,生薑1撮,烏梅1撮,蔥頭1撮。 主治:外感傷寒,不能出汗,寒入腠理,舌卷眼翻,甚是危篤。

五虎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組成:全蠍1錢5分,僵蠶1錢5分,山甲1錢5分,蜈蚣3條,斑蝥3個(去頭足,糯米拌炒),生大黃3錢。 主治:便毒單生,腫硬作痛者。

五虎湯, 出處:《醫便》卷三。 組成:五靈脂2錢5分,木鱉子(去殼)2錢5分,穿山甲(蛤粉炒)2錢5分,白芷2錢5分,大黃實人1兩,虛人5錢。 主治:魚口瘡,俗名便毒,已成者即潰,未成者即散。

五虎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草烏頭(不去皮尖)、川烏頭(不去皮尖)、半夏(湯洗7遍)、皂角(去皮弦子)各等分(并生用)。 主治:中風嚲曳,目睛上視,牙關緊急,涎盛昏塞,不省人事。

五虎湯, 出處:《女科秘要》卷二。 組成:蘇子8分,陳皮8分,知母8分,桔梗8分,杏仁1錢,石膏1錢,枳實1錢,麻黃4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 主治:胎前因食生冷,又食椒、薑衝損胎氣,胃火勝而致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