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丹

WE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一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1%
肺經 15%
腎經 11%
心經 8%
大腸經 5%
肝經 4%
膀胱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胃丹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主治: 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脾土,衝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惡心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心腹絞痛,泄利不止。一切脾胃諸疾。

胃丹是一味中藥方劑,由硃砂、人參、肉荳蔻、砂仁、蓽澄茄、白荳蔻、紅豆、高良薑、附子、白朮、厚朴、丁香、藿香、五味子、乾薑、胡椒、益智仁、麥門冬、草果、橘紅等中藥組成。它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脾土、衝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惡心,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心腹絞痛,泄利不止。一切脾胃諸疾。

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脾土、衝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惡心,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心腹絞痛,泄利不止。一切脾胃諸疾。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中醫學大辭典》
  3. 中藥學
  4. 《中藥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朱砂(大塊不夾石老)50兩,新羅人參4兩,肉豆蔻(面裹煨)4兩,縮砂仁4兩,蓽澄茄4兩,白豆蔻仁4兩,紅豆4兩,高良薑(銼,炒)4兩,附子(炮,去皮臍)4兩,白朮4兩,厚朴(薑汁炒)4兩,丁香(不見火)4兩,藿香葉4兩,五味子4兩,乾薑(炮,去皮)4兩,胡椒4兩,益智仁4兩,麥門冬(去心)4兩,草果仁4兩,橘紅4兩。
上藥各如法修制,銼如豆大,用白沙蜜五斤,將藥一半同蜜拌勻,入銅鍋內;以夾生絹袋盛貯朱砂,懸宕鍋內,以桑柴火重湯煮四日四夜,換蜜五斤,又入前藥一半,和勻,再煮三日三夜,取砂淘淨焙乾,入乳鉢,用玉槌研細,米粽為丸,如綠豆大,陰乾。
每服10粒,加至15粒,空心食前用人參湯送下,大棗湯亦得;如或嘔吐,用淡生薑湯送下。
忌食豬、羊血。

方劑組成解釋


胃丹由硃砂、人參、肉荳蔻、砂仁、蓽澄茄、白荳蔻、紅豆、高良薑、附子、白朮、厚朴、丁香、藿香、五味子、乾薑、胡椒、益智仁、麥門冬、草果、橘紅等中藥組成。其中,硃砂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的功效;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砂仁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蓽澄茄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白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紅豆具有健脾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附子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丁香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藿香具有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胡椒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益智仁具有補脾益氣、養心安神、明目的作用;麥門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止渴的功效;草果具有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橘紅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胃丹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下降,不利於健康。

相關疾病


幼兒丹痧痰核流注神經性厭食症嗜眠症(嗜睡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胃丹, 出處:《濟生》卷一。 組成:朱砂(大塊不夾石老)50兩,新羅人參4兩,肉豆蔻(面裹煨)4兩,縮砂仁4兩,蓽澄茄4兩,白豆蔻仁4兩,紅豆4兩,高良薑(銼,炒)4兩,附子(炮,去皮臍)4兩,白朮4兩,厚朴(薑汁炒)4兩,丁香(不見火)4兩,藿香葉4兩,五味子4兩,乾薑(炮,去皮)4兩,胡椒4兩,益智仁4兩,麥門冬(去心)4兩,草果仁4兩,橘紅4兩。 主治: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脾土,衝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惡心,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心腹絞痛,泄利不止。一切脾胃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