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霍亂(第二十三)

內有所積,外有所感,見成吐瀉,不徹者,還用吐,提其氣起,吐用二陳湯加減或鹽湯或鹽水皆可吐。治霍亂:蒼朮厚朴陳皮葛根(以上各一錢半),滑石(三錢),白朮(二錢),木通(一錢),甘草(炙),又法用薑湯下保和丸四十粒。治乾霍亂大法,發汗吐亦不妨,此係內有所傷,外為邪氣所遏;有用吐法者,則兼發散之義;有用溫藥解散者,其法解散,不用涼藥。二陳湯加川芎、蒼朮、防風白芷等劑。

白話文:

內部有積滯,外部有外邪刺激,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如果不徹底治療,還要繼續孕吐,促進氣的上升,可以服用二陳湯加減、鹽湯或鹽水等藥物治療霍亂:蒼朮、厚朴、陳皮、葛根(以上各1.5錢),滑石(3錢),白朮(2錢),木通(1錢),甘草(炙)。另外一種方法是用薑湯送服保和丸40粒。治療乾霍亂的大原則是,發汗、嘔吐也無妨。這是因為內部有損傷,外部被邪氣所阻。可以使用嘔吐的方法,同時兼顧發散治療。可以用溫熱藥物散寒化痰,但不可使用寒涼藥物。二陳湯加入川芎、蒼朮、防風、白芷等藥物。

夏月霍亂吐瀉,大欲飲水或狂亂奔走,薑製厚朴、官桂、乾薑茯苓半夏。霍亂方: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縮砂、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參、炒神麯等分。遇寒加乾薑,寒甚加附子。吐瀉霍亂,夏月以冰水調益元散加薑汁服之。又以地漿清水調桂苓甘露飲,新汲水亦可,所以至陰之物能生陽中之陰。

白話文:

夏天發生霍亂,會出現嘔吐和腹瀉。患者非常想喝水,或者會發狂似地奔跑。這時可以製薑、厚朴、官桂、乾薑、茯苓和半夏。霍亂方: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縮砂、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參和炒神麯等分。如果患者怕冷,可以加乾薑;如果患者非常怕冷,可以加附子。夏天發生嘔吐和腹瀉的霍亂,可以用冰水調益元散,並加上薑汁服下。也可以用地漿清水調桂苓甘露飲,也可以用剛打上來的新鮮井水。因為極陰之物可以生出陽中之陰。

霍亂微煩躁渴,錢氏白朮散,以上二方俱見《寶鑑》中。夏月吐瀉,黃連香薷湯,井中浸冷服。霍亂脈多伏或絕,大法理中湯好。陽不升陰不降,乘隔而成霍亂,切不可與米湯飲,即致死。夏月多食瓜果飲冷乘風,以致食留不化,因食成痞,隔絕上下,遂成霍亂,以六和湯倍藿香。揮霍撩亂而不得吐瀉,名乾霍亂。

白話文:

輕微煩躁和口渴,可以用錢氏白朮散;以上兩種方法都見於《寶鑑》。在夏季出現嘔吐和腹瀉時,可以用黃連香薷湯,將湯放在井水中浸泡至冷藏後服用。霍亂時脈搏多沉伏或消失,理中湯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如果陽氣不升,陰氣不降,積滯在胸膈之間而導致霍亂,絕對不能喝米湯,否則會致命。在夏季大量食用瓜果和冷飲,並在有風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食物停留在腸胃中消化不良,從而形成痞塊,隔絕上下,進而演變成霍亂,可以用六和湯加倍藿香。揮霍無度,導致身體虛弱而無法嘔吐和腹瀉,稱為乾霍亂。

干亂最難治,須以鹽湯吐之。治攪腸沙,用樟木屑煎濃湯,呷一碗,須臾吐瀉即可。(一云乾霍亂俗名攪腸沙也。)又法,就委中穴,有紫處刺出血即安;或於十指頭出血,亦是良法。一法治霍亂已死,腹中尚有暖氣,用鹽納臍中,灸七壯仍灸氣海。

白話文:

痢疾最難治療,須用鹽湯催吐。治療攪腸沙,用樟木屑煎煮濃湯,喝下一碗,不久便會吐瀉,即可康復。(有一種說法是乾霍亂的俗名是攪腸沙。)另外一種方法是,在委中穴找到紫色的部位刺出血,即可痊癒;或是在十個指頭放血,也是一種好方法。有一種方法是治療霍亂已經死亡,但腹中尚有暖氣,在肚臍中放入鹽,施灸七次,並在氣海穴施灸。

2. 痢(第二十四)

分在氣、在血治,赤屬血,白屬氣。身熱、後重、腹痛。身熱者,挾外邪,法當解表,不惡寒用小柴胡去參;後重,積與氣鬱墜在下之故,兼升兼消;腹痛者,是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之間,以苦梗發之,然後用治痢藥。氣用氣藥,血用血藥。下痢腹痛人實者,宜用劉氏之法下之,然後隨氣血用治痢之藥。

白話文:

按照氣、血的狀況治療,赤色屬於血,白色屬於氣。有體熱、便祕、腹痛的症狀時,體熱是因為夾帶外邪,要使用解表的藥方,不畏寒冷就用小柴胡湯去參;便祕是因為積食與氣鬱沉積在下,需要同時升提和消散;腹痛是因為肺金之氣鬱積在大腸之間,要使用苦梗發散之,然後再用治療腹瀉的藥。氣虛要用補氣藥,血虛要用補血藥。腹瀉、腹痛而人體虛實的人,應該用劉氏的方法瀉下,然後再根據氣血的狀況使用治療腹瀉的藥。

下血多主食積與熱,當涼血活血,當歸桃仁黃芩之類,或有用朴硝者。青六丸治血痢效,以六一散一料炒紅曲半兩,能活血,以飯為丸。腹痛者,宜溫散藥,如薑桂之屬以和之。如有熱,用黃芩、芍藥之類。壯者與初病者。宜下之;虛弱衰老者,宜升之。一痢初得之時,一二日間,法當利,大小調胃承氣湯下之,看其氣血而用藥。

白話文:

大便出血通常是由飲食積滯、或熱毒所造成。此時應該涼血活血,常用的藥材有當歸、桃仁、黃芩等。有的人還會用朴硝。治療血痢,青六丸是很有效的。它是用六一散一料,炒紅曲半兩製成,能活血。用飯丸服用。肚子痛的話,應該服用溫散藥,比如薑桂類藥物,可以緩和疼痛。如果有熱毒,就用黃芩、芍藥類藥材。強壯患者和初發病的患者,適合用瀉下法治療。虛弱衰老的患者,適合用升提法治療。痢疾剛發作時,一兩天內,應該採用攻下法,服用大劑量的承氣湯。根據患者氣血情況,調整藥物。

氣病用參朮,血病用四物湯為主,有熱先退熱。後重者,當和氣,木香檳榔之類。因積作後重者,保和丸主之。五日後不可下,脾胃虛故也。保和丸方:山楂肉(三兩),神麯(二兩),陳皮半夏茯苓(以上各一兩),連翹(五錢),萊菔子(五錢),上炒七味為末,粥丸,薑湯下,或加白朮二兩。下痢初發熱,必用大承氣湯下之,後隨證用藥。

白話文:

  1. 氣虛體弱的疾病,使用人參、白朮;血虛體弱的疾病,以四物湯為主,有發熱症狀的先退熱。

  2. 便祕較嚴重的,當調理氣機,使用木香、檳榔等藥物。因積食引起的便祕,以保和丸為主。

  3. 服用保和丸五天後還不能通便,是脾胃虛弱造成的。保和丸方:山楂肉(三兩)、神麴(二兩)、陳皮、半夏、茯苓(以上各一兩)、連翹(五錢)、萊菔子(五錢),將以上七味藥炒熟研成細末,用稀粥做成丸劑,用薑湯送服,也可以加入白朮二兩。

  4. 腹瀉剛開始發作,伴有發熱症狀,必須使用大承氣湯治療,之後再根據具體症狀使用藥物。

下痢久不止發熱者,屬陰虛,用寒涼藥,必兼升藥熱藥用。一本云:血久不止,發熱者,屬陰虛,四物為主。下痢後,身發熱者,有外感。初下腹痛,不可用參朮,雖氣虛胃虛者,皆不可用。下血有風邪下陷,宜升提之,蓋風傷肝,肝主血故也。有濕傷血,宜行濕清熱。後重者,積與氣墜下,當和氣,兼升兼消,木香、檳榔之類。

白話文:

腹瀉長時間無法止住並且發熱的人,是屬於陰虛症狀,用寒涼藥時必定要同時使用升發藥、熱藥。有一本古醫書上說,血流不止且發熱的人,是屬於陰虛症狀,可以用四物湯為主藥。腹瀉後,身體發熱的人有外感風寒。腹瀉一開始腹痛,不可使用人參和白術,即使是氣虛導致的胃虛症狀,也不能使用。腹瀉帶血且風邪下陷,宜使用升提之藥,因為風邪會損傷肝,而肝臟主血。有濕氣損傷到血液,宜使用行濕清熱的藥物。腹部有下墜感,是積滯與氣下陷,應使用和氣、兼升兼消的藥物,例如木香、檳榔等。

不愈,用皂角子煨大黃、當歸、桃仁、黃連枳殼作丸,蓋後重大腸風盛故也。下痢病,有半死半生者,二下如魚腦者,半死半生;身熱脈大者,半死半生。有不治證者五:下血者死;下如塵腐色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痢唇如硃砂紅者死;下痢如竹筒者不可治。夫痢而能食,胃未病也。

白話文:

不治癒時,用皁角子、大黃、當歸、桃仁、黃連、枳殼製成藥丸服用。原因是患者的大腸風盛。下痢症中,半死半生的患者,大便像魚腦一樣;身熱脈大者,也是半死半生。有五種情況無法治癒:下血的患者必死;大便像塵土腐爛一樣顏色的患者必死;大便像房屋漏水一樣的患者必死;下痢嘴脣像硃砂般紅色的患者必死;大便像竹筒一樣的患者無法治癒。下痢時還能進食,表明胃部沒有生病。

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遂成禁口證。一方治禁口痢,香蓮丸與蓮肉各半,研末,半湯調下。治禁口痢,臍中用田螺麝香少許,搗爛盒之,以引其熱就下,熱去則欲食也。治痢方:蒼朮、白朮、條芩、當歸、白芍藥、生地黃青皮、黃連、滑石甘草,作一服,白水煎,裡急後重,炒連、滑石,加桃仁、檳榔,甚者加大黃,嘔者加半夏姜煎。

白話文:

假設脾胃的濕熱之毒,蒸熱上行,導致胃口閉塞,就變成禁口證。有個治療禁口痢疾的藥方:香蓮丸和蓮肉各一半,磨成末,用半碗熱湯調和,服用。治療禁口痢疾,在肚臍中間放一隻田螺,裡面放少許麝香,搗碎後裝入盒子,讓熱氣下降,熱氣消除後,就會想吃東西了。治療痢疾的藥方:蒼朮、白朮、條芩、當歸、白芍藥、生地黃、青皮、黃連、滑石、甘草,作為一劑藥,用清水煎煮服用。腸胃急迫、便後重墜感:炒連、滑石,再加入桃仁、檳榔,如果更嚴重的話,加入大黃,嘔吐的話,加入半夏姜煎。

又方: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半),黃連(二錢),上作一服,白水煎。孫郎中因飲食過多,腹膨滿,痢帶白色,用蒼朮、白朮、厚朴、甘草、茯苓、滑石,煎下保和丸三十粒。又方有炒曲。痢後腳弱漸細:蒼朮(二兩),酒芍藥(二兩半),龜板(三兩),酒柏(半兩),上末之,粥丸,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吞之。

白話文:

另一個偏方: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半)、黃連(二錢)以上做成一劑藥,以白開水煎煮服用。一位姓孫的郎中,因為吃得太多,導致腹部脹滿,痢疾帶有白色,用蒼朮、白朮、厚朴、甘草、茯苓、滑石煎煮出藥湯,然後服下保和丸三十粒。另一個偏方有名叫炒曲的藥方。痢疾過後,腳逐漸無力變細:蒼朮(二兩)、酒芍藥(二兩半)、龜板(三兩)、酒柏(半兩)以上各味藥研磨為末,製成粥丸,用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煮藥湯服用。

痢後腰痛,兩腳無力:陳皮,半夏,白芍藥(以上各一錢),茯苓,蒼朮,當歸,酒芩(以上各半錢),白朮(一錢),甘草(二錢),上作一服,姜三片煎,食前服。一人泄瀉,辛苦勞役,下利白積,滑石末炒陳皮、芍藥、白朮、茯苓、甘草,上煎,食前服。一婦人痢後,血少肚痛,以川芎、當歸、陳皮、芍藥,上煎,調六一散服。

白話文:

痢疾病後腰痠背痛,雙腳無力:陳皮、半夏、白芍藥(以上各一錢),茯苓、蒼朮、當歸、酒芩(以上各半錢),白朮(一錢),甘草(二錢),以上各藥混合為一帖,加入生薑三片煎煮,在飯前服用。一名男子上吐下瀉,辛勞工作,導致下痢、白濁便,治療方法:將滑石粉炒過,加入陳皮、芍藥、白朮、茯苓、甘草,以上各藥混合煎煮,在飯前服用。一名婦女痢疾病後,氣血不足,肚子疼痛,治療方法:使用川芎、當歸、陳皮、芍藥,以上各藥混合煎煮,服用六一散。

一方治久痢:罌粟殼(半兩),樗白皮(一錢),黑豆(二十一粒),上同煎,食前服。痢時氣發熱,蒼朮、厚朴、赤芍藥、當歸、黃芩、黃柏、地榆、粟殼、枳殼、檳榔、木香、甘草、乾薑,鮮血痢加黃連,小便不通加滑石、車前子,痢下血水奈何?加阿膠治痢丸子側柏葉、黃連、黃柏、黃芩、當歸、芍藥、粟殼、生地黃、地榆、枳殼、香附、木香、檳榔,米糊丸,下七八十丸。有食有積、腹痛加莪朮三稜、縮砂。

白話文:

一個治療慢性腹瀉的藥方:罌粟殼(半兩),樗白皮(一錢),黑豆(二十一粒),以上一起煎煮,飯前服用。腹瀉時伴有發熱,可以使用蒼朮、厚朴、赤芍藥、當歸、黃芩、黃柏、地榆、粟殼、枳殼、檳榔、木香、甘草、乾薑。如果出現鮮血便,可以加入黃連。如果小便不通,可以加入滑石、車前子。如果腹瀉帶有血水,可以加入阿膠。治療腹瀉的藥丸,可以用側柏葉、黃連、黃柏、黃芩、當歸、芍藥、粟殼、生地黃、地榆、枳殼、香附、木香、檳榔,用米糊做成丸劑,每次服用七八十粒。如果有食物積滯、腹痛,可以加入莪朮、三稜、縮砂。

飲酒之人臟毒,如血痢狀,乃平日飲酒之過,遂成此病,先宜戒酒而藥可愈:蒼朮(一錢),赤芍藥(二錢),炒槐花(一錢半),地榆(二錢),枳殼(一錢),炙甘草(三分),黃連(炒五分),乾葛(二錢),當歸(五分),上作一帖,清水煎,食前頓服,愈。又方:樗皮(二兩),神麯(炒五錢),白芍藥(一兩),滑石(炒一兩),枳殼(五錢),上為末,爛飯丸,桐子大,米飲下七十丸。

白話文:

喝酒的人,臟腑毒素堆積,如同血痢之狀,這是平時飲酒過度所致,遂成此病。首先要戒酒,然後用藥方可治癒:蒼朮一錢,赤芍藥二錢,炒槐花一錢半,地榆二錢,枳殼一錢,炙甘草三分,黃連炒五分,乾葛二錢,當歸五分,以上藥材作一劑,清水煎服,於飯前一次服完,即可痊癒。

還有另一個方子:樗皮二兩,神曲炒五錢,白芍藥一兩,滑石炒一兩,枳殼五錢,以上藥材研成細末,與爛飯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用米湯送服七十丸。

久下痢數月不能起床,飲食不進,憊弱之甚以:人參(五分),白朮(一錢),黃耆(五分),當歸(六分),芍藥(一錢),炙甘草(三分),粟殼(三錢),實地榆(五分),木香(三分),縮砂(五分),陳皮(一錢),升麻(三分),白豆蔻仁(三分),澤瀉(五分),上作一帖。有熱加黃芩,脈細,四體惡寒加乾薑或煨肉豆蔻、川附數片,服數帖漸自進食。

白話文:

  1. 人參五分:補氣益元,增強體力。
  1. 白朮一錢:健脾益氣,止瀉固精。

  2. 黃耆五分:益氣補虛,健脾利水。

  3. 當歸六分: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4. 芍藥一錢:養血緩中止痛,斂汗止瀉。

  5. 炙甘草三分: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6. 粟殼三錢:健脾益氣,止瀉。

  7. 實地榆五分:滋陰涼血,清熱止瀉。

  8. 木香三分: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9. 縮砂五分:溫中止瀉,理氣止痛。

  10. 陳皮一錢: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11. 升麻三分:疏風解表,透疹止瀉。

  12. 白豆蔻仁三分:溫中止瀉,行氣止痛。

  13. 澤瀉五分:利水滲濕,清熱止瀉。

  14. 黃芩(在有熱時加入):清熱瀉火,涼血止痢。

  15. 乾薑(在脈細、四體惡寒時加入):溫中散寒,止瀉止痛。

  16. 煨肉豆蔻(在脈細、四體惡寒時加入):溫中止瀉,行氣止痛。

  17. 川附(在脈細、四體惡寒時加入):溫陽補腎,止瀉止痛。

濕熱下痢,小便澀少,煩渴能食,脈洪大緩,腹痛後重,夜多痢下,桂苓甘露飲送保和丸三十丸。一作胃苓湯送下。濕多熱少,脾胃不和,食少腹痛,後重,夜多利下,胃苓湯送保和丸三十丸。一作桂苓甘露飲送下。氣虛面色黃白,或體肢倦懶之人,頻並痛,後重不食,脈細弱,或有汗出,黃耆建中湯吞保和丸三十丸。濕熱不渴者,建中湯如蒼朮、茯苓,吞保和丸。

白話文:

濕熱導致的腹瀉,小便不通暢,量少,口渴但能進食,脈搏洪大而緩慢,腹痛排便後有下墜感,夜裡腹瀉次數多,可用桂苓甘露飲送服保和丸三十丸。另一種方法是服用胃苓湯送服。濕氣多,熱氣少,脾胃不和,食慾不振,腹痛,排便後有下墜感,夜裡腹瀉次數多,可用胃苓湯送服保和丸三十丸。另一種方法是服用桂苓甘露飲送服。氣虛,面色發黃發白,或身體疲倦懶惰的人,常常腹痛,排便後有下墜感,不吃東西,脈搏細弱,或有汗水排出,可以用黃耆建中湯送服保和丸三十丸。濕熱但不口渴的人,可以使用蒼朮、茯苓等藥物組成的建中湯送服保和丸。

脾胃不和,食少腹脹痛,後重痢下,脈弦緊,平胃散加芍藥、官桂、葛根,或白朮茯苓湯送保和丸。下痢白積,黃芩芍藥湯加白朮、陳皮、甘草、滑石、桃仁。下痢赤積,身熱,益元散木通、炒芍藥、炒陳皮、白朮、煎,送下保和丸。一老人因飲白酒,作痢下,淡血水膿,腹痛,小便不通,裡急後重,人參、白朮、滑石、蒼朮、檳榔、木香、甘草,上煎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前證俱減,惟小便不利,用益無散。

白話文:

脾胃不調和,飲食減少、小腹脹痛。之後變成裡急後重的痢疾,脈搏弦緊。用平胃散加入芍藥、肉桂、葛根,或用白朮茯苓湯送服保和丸。如果痢疾伴有膿血,用黃芩芍藥湯加入白朮、陳皮、甘草、滑石、桃仁。如果痢疾伴有膿血,身體發熱。用益元散加入木通、炒芍藥、炒陳皮、白朮,煎熬後送服保和丸。有一位老人因為喝了白酒,得了痢疾,排泄物是淡血水膿,小腹疼痛,小便不通,裡急後重。用人參、白朮、滑石、蒼朮、檳榔、木香、甘草煎服,然後服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天,症狀都減輕了,只有小便不通,服用益無散。

仲景治痢,凡言可下,率用承氣湯,大黃之寒,其性善走,佐以厚朴之溫,善行滯氣,緩以甘草之甘,飲以湯液,灌滌腸胃,滋潤輕快,無所留礙,積行即止。劉河間發明滯下證,尤為切要。有曰: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此實盲者之日月,聾者之雷霆也。一人患利不進飲食,四君子加芎、歸、藥、陳皮、炒曲、黃連、砂仁、半夏、生薑煎服。

白話文:

仲景治療痢疾,凡是需要下泄的,都使用承氣湯,大黃性寒,容易輕走,佐以厚朴的溫性,可以將瘀滯的氣運行散發,再以甘草的甘甜緩解其作用,再加上湯液,灌溉清洗腸胃,滋潤通暢,加速治癒,無所滯留,會立即停止排泄。劉河間發現了瘀滯下證,尤為重要。他說:「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真是盲者的日月,聾者的雷霆。一個人患有飲食不進的情形,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藥、陳皮、炒曲、黃連、砂仁、半夏、生薑煎服。

東易胡兄年四十餘,患痢病已百日,百藥治不效。時九月初,其六脈急促,沉弦細弱,左手為甚,日夜數十行,視瘀物甚少,惟下清滯,有紫黑血絲,食全不進,此非痢,當作瘀血治之。間瘀血何由而致?如飽後急走,極力叫罵,毆打攧撲,多受疼痛,一怒不泄,補塞太過,火酒火肉,皆能致之。蓋此人去年枉受杖責,經涉兩年,有此瘀血,服藥後,得瘀血則生矣。

白話文:

東易胡兄,四十歲,患痢疾已百日,服藥不見效。九月初,脈絡急促,沉弦細弱,左手特別嚴重,日夜數十次,視其大便瘀血甚少,僅有清滯,偶有大便帶紫黑色血絲,食慾不振。此非痢疾,應當作瘀血癥治療。瘀血是由各種因素所致,如飯後急走,用力叫囂,毆人被打,過度驚恐,暴怒不釋,進補過度,服用過度煎補的藥物,火酒炙肉等所引起。東易兄兩年前,曾因故而鞭杖責罰,留下瘀血,服藥後,則瘀血癥狀若顯見。

遂以乳香沒藥、桃仁、滑石,佐以木香、檳榔,以曲糊為丸,米湯下百餘粒,夜半又不動,又依前法下二百粒,至天明大下穢物,如爛魚腸,約一二升,困頓終日,漸與粥而安。一人患痢後甚逼迫。一人患痢,善食易飢已見《醫要》,世俗類用澀藥治痢與瀉,若積久而虛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變他證,為禍不小。殊不知多因濕,惟分利小水,最是長策。

白話文:

於是,我就用了乳香、沒藥、桃仁、滑石,輔助以木香、檳榔,用米湯糊成藥丸,在半夜病人仍然未動,我就再次用同樣的方法給他服下了二百粒藥丸,直到天亮,他排出了大量污穢的糞便,像腐爛的魚腸一樣,大約有一二升,病人睏倦疲乏了一整天,逐漸可以吃粥而安了。有一個人得了痢疾後,病得很厲害,非常窘迫。 另一個人得了痢疾,食慾很好,容易飢餓,這在《醫要》中已經提到,《醫要》說:世間一般人都用斂澀的藥物來治療痢疾和腹瀉,如果積久虛弱的病人,這種方法也許可以施行,但初次得病的人,必會變成其他的證候,危害不小。真是不知道大部分都是因為濕氣引起的,只有多排尿,纔是最長遠的治病良策。

《內經》謂:下身熱,卻死;寒、即生。此大概言之耳,必兼證詳之方可。今豈無身熱而生寒、而死者乎?脈沉小流連或微者,易治;浮洪大數者,難治。脈宜滑大,不宜弦急。仲景治痢,可溫者五法;可下者十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己區分易治、難治極密,但與瀉同,立論不分,學者當辨之。大孔痛,一曰溫之,一曰清之。

白話文:

《內經》中提到:下半身發熱,會導致死亡;反之,下半身寒冷,則會導致生命。這句話只是概括地說,一定要結合證據詳加分析才能確定。現在難道沒有下半身發熱、著涼後死掉的人嗎?脈搏沉小、流連不定或微弱的,容易治療;脈搏浮、洪、大、數的,難以治療。脈搏應該滑動,不宜弦急。仲景治療痢疾,有溫熱五法;有瀉下十法;散熱或促進排尿或等待自身分辨,容易治療或難以治療的極端隱祕,只與瀉法相同,立論不分,學者應該辨別。大孔疼痛,一種說法是溫熱它,一種說法是清除它。

按久病身冷,自汗,脈沉小者,宜溫;暴病,或身熱,脈浮洪者,宜清;身冷自汗,用溫藥;有可吐者,有可汗者,有可下者。初得時,元氣未虛,必推蕩之,此通因通用法,稍久,氣虛則不可也。赤痢乃小腸來,白痢自大腸來,皆濕熱為本,赤白帶,青皮同。先水泄,後膿血,此脾傳腎,賊邪難愈;先膿血,後水瀉,此腎經傳脾,是謂微邪易愈。

白話文:

  1. 如果長期患病,身體寒冷,自汗,脈搏緩慢而微弱,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如果患病時間短,或身體發熱,脈搏浮滑而有力,則應使用清涼的藥物。如果身體寒冷自汗,則使用溫熱的藥物。如果可以吐出,就有可能汗出,也有可能腹瀉。

  2. 在疾病的初期,元氣還沒有虛弱,一定要將病邪驅除出去。這是通用的治療方法。但如果病邪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元氣已經虛弱,就不能再使用這種方法了。

  3. 赤痢是由小腸引起的,白痢是由大腸引起的,這兩種疾病都是由濕熱引起的。赤白痢疾,用青皮來治療。如果先出現水瀉,後出現膿血,這是脾臟傳染給腎臟,邪氣很難治癒。如果先出現膿血,後出現水瀉,這是腎經傳染給脾臟,這叫做微小的邪氣容易治癒。

下如豆汁者,濕也,蓋脾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常兼四臟,故如□□之相染,當先通利,此迎而奪□□義如虛,宜審之。因熱而作不可用巴豆等藥,如傷冷物者,或可用,宜謹之。又有時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內,上下相傳染者相似,此卻宜用運氣之勝伏以治之。禁口痢,此胃口熱結,用黃連多加人參,濕煎呷之,如吐了又呷;當開以降之。

白話文:

  1. 如果腹瀉物像豆汁一樣,就是濕氣造成的。脾胃是水穀之海,沒有什麼東西不接受,經常兼併四臟,所以就像染料互相染色的樣子。應該先通利,迎而奪取濕氣,但這種方法就像虛弱一樣,應該慎重考慮。如果是由於熱氣而引起的,不能使用巴豆等藥物。如果是由於吃了生冷的東西而引起的,可以使用,但要謹慎。

  2. 有時候流行病會引起痢疾,一整個家庭的人都會互相傳染,這種情況應該用運氣之勝伏來治療。

  3. 禁止吃口痢,這是胃口熱結引起的,可以使用黃連加上人參,用濕毛巾煎服,如果吐了再服用。應該打開下降的通道來治療。

人不知此,多用溫藥甘味,以火濟火,以滯益滯也。亦有誤服熱藥,毒氣犯胃,當推明而祛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