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4)

1. 附方

〔劫痰〕,常山飲常山(酒浸,炒,二錢),草果檳榔知母(各一錢),貝母(錢半),甲片(一錢),烏梅(二個),

白話文:

【化痰】,常山飲,常山(用酒浸泡,再炒過,二錢),草果,檳榔,知母(各一錢),貝母(錢半),甲片(一錢),烏梅(二個),

〔劫濕〕,七寶飲,常山,草果,檳,樸,青,陳,草,水酒煎,露。

〔散寒〕,露姜煎,見本卷瘧。

〔寒熱〕,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白話文:

〔劫濕〕 七寶飲:常山、草果、檳榔、厚朴、青皮、陳皮、草豆蔻,用水酒煎煮,服後見天露。

〔散寒〕 露姜煎:參閱本卷中「瘧疾」條目。

〔寒熱〕 小柴胡湯:參閱本卷中「溫病」條目。

〔熱多〕,清脾飲,樸,術,苓,夏,青,草,柴胡,草果,黃芩,姜

白話文:

〔過熱〕:清脾飲,包括樸硝、術、苓、夏枯草、青蒿草、柴胡、草果、黃芩和生薑。

〔濕盛〕,平胃散,見一卷中風。

〔痰多〕,大棗,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濕盛 胃散(見《中風寶典》第一卷)

痰多 大棗(見《中風寶典》第一卷)

〔消痰〕,二妙丸橘紅半夏,神麯和丸。

白話文:

[化痰],二妙丸、橘紅、半夏、神麴丸和丸。

〔滲濕〕,四苓散,五苓去桂,見一卷溫。

白話文:

滲濕

四苓散(方劑名稱)

方劑組成:五苓散去掉肉桂,參考第一卷的溫熱性(方劑)

〔濕熱〕,清中驅瘧飲,柴,芩,枳,樸,青,陳,術,夏,山楂,草果,姜

白話文:

濕熱:

清中驅瘧飲:柴胡、黃芩、枳實、厚朴、青皮、陳皮、蒼朮、半夏、山楂、草果、生薑。

〔暑瘧〕,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痞熱〕,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結熱〕,小陷胸湯黃連,半夏,蔞仁

〔補脾〕,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白話文:

〔暑瘧〕 香薷飲,見第一卷《中風》。 〔痞熱〕 半夏瀉心湯,見第一卷《溫病》。 〔結熱〕 小陷胸湯黃連,半夏,蔞仁 〔補脾〕 歸脾湯,見第二卷《勞瘵》。

〔截邪〕,截瘧飲黃耆(二錢),參,術,苓(各錢半),砂仁,草果,橘紅(各一錢),五味(三分),甘草(六分),烏梅(三個),姜(三片),棗(二枚)

白話文:

[截邪],截瘧飲,黃耆(二錢),人參、白朮、茯苓(各錢半),砂仁、草果、橘紅(各一錢),五味子(三分),甘草(六分),烏梅(三個),薑(三片),紅棗(二枚)。

〔養正〕,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養正

《補中益氣湯》出現在《中風經》一卷中。

〔夜熱〕,何首烏散,生何首烏(五錢),青陳,草(各一錢),姜(七片),大棗(三枚),露一宿。

白話文:

〔夜間發熱〕,何首烏散,取生何首烏(五錢),青皮陳皮(各一錢),生薑(七片),大棗(三枚),用露水浸潤一晚。

〔陰陽〕,固本丸,見一卷中風。

〔營衛〕,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白話文:

陰陽

  • **固本丸:**見於《中風論》卷一。

營衛

  • **養營湯:**見於《勞瘵論》卷二。

〔營衛〕,何人飲,首烏,人參(各三錢),當歸陳皮(各二錢),姜(三片)

白話文:

「營衛」這個藥方,裡麪包含:何首烏、人參(各三錢)、當歸、陳皮(各二錢)、生薑(三片)。

〔陽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陽虛

陽氣虛弱,容易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神疲乏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

六君子湯

《傷寒論》中的方劑,可用於治療陽虛證。組成包括:

  • 人參
  • 白朮
  • 茯苓
  • 甘草
  • 半夏
  • 生薑

〔補截〕,四獸飲,六君子湯加,烏梅,草果,姜,棗

白話文:

[補截]

四獸飲,加上烏梅、草果、生薑和大棗。

〔陽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補脾〕,歸芍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歸、芍。

〔脾胃〕,參苓白朮散,見三卷睥胃。

〔吐蛔〕,烏梅丸,見三卷嘔吐。

〔陰虛〕,六味湯,見一卷中風。

〔陽虛〕,八味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陽虛 理中湯,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補脾 歸芍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上當歸、芍藥。

脾胃 參苓白朮散,見於「脾胃論」第三卷。

吐蛔 烏梅丸,見於「嘔吐論」第三卷。

陰虛 六味湯,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陽虛 八味湯,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氣癖〕,鱉甲飲子鱉甲,耆,術,檳,樸,芎,芍,陳草,烏梅,草果,姜,棗

白話文:

【氣癖】,鱉甲所飲用藥物,包括鱉甲、耆術、檳榔、樸硝、川芎、芍藥、陳草、烏梅、草果、生薑、大棗。

〔血癖〕,何膝煎,首烏(制二兩),牛膝,鱉甲(醋炙,各一兩),當歸(五錢)橘紅(三錢),虛加人參,發日空心服。

白話文:

【血癖】,用何膝煎劑治療,藥方組成:何首烏(兩錢,經過特殊製作處理),牛膝,鱉甲(用醋炙過,各一錢),當歸(五錢)橘紅(三錢),虛症再酌加人參,早起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