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小陷胸湯
本文目錄
主治功效
痰熱互結心下,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浮滑者
現代應用於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胸膜炎、肋膜炎、食道炎,肝炎,胃炎、胃酸過多、膽石症、心絞痛、胰腺炎、胃神經症。
現代應用於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胸膜炎、肋膜炎、食道炎,肝炎,胃炎、胃酸過多、膽石症、心絞痛、胰腺炎、胃神經症。
傳統服藥法
瓜蔞、熟半夏、川連、甘草。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為治痰熱結胸之證。傷寒表證未解,誤治後邪熱內陷,以致痰熱互結,或溫熱之邪氣煎熬津液而成痰。方中栝蔞實為君,清熱化痰,宣通胸膈之痹。黃連為臣,清熱降火,以除心下痞。佐以半夏降逆消痞,散心下之結,其與黃連相配,一辛一苦,辛開苦降,與栝蔞相合,則潤燥相得,寒溫合宜
小陷胸湯為辛開苦降、清熱化痰之方。方中黃連苦寒,清泄心下熱結;半夏辛溫滑利,化痰滌飲;瓜蔞實甘寒滑潤,清熱化痰開結而兼潤下,導痰濁下行,既能配黃連清熱,又能協半夏化痰開結。三藥合用,使痰熱各自分消,結滯得以開散。本方以化痰開結為主,清熱為輔。
小陷胸湯為辛開苦降、清熱化痰之方。方中黃連苦寒,清泄心下熱結;半夏辛溫滑利,化痰滌飲;瓜蔞實甘寒滑潤,清熱化痰開結而兼潤下,導痰濁下行,既能配黃連清熱,又能協半夏化痰開結。三藥合用,使痰熱各自分消,結滯得以開散。本方以化痰開結為主,清熱為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 陽明腑實證禁用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陷胸湯方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栝蔞實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 傷寒論(宋本)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本條前段參別本加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考《金匱玉函經》、《千金翼方》均無“陷胸湯”及“亦可服”六字。。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右一味,為散,以沸湯和一方寸匕服,湯用五合。本方參別本加入。
三物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貝母三分
右三味,為散,內巴豆更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相同名稱方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